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道德文化

道德文化

走近中華道德文化--中華道德文化是人生社會的指路明燈

繁体中文】  作者:徐佩瑛   发布:2015年09月2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內容提要:本文試從自己對中華道德文化之根文化體系的認識談起,在明晰中華道德文明發展脈絡的同時, 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社會發展方向。

對個人來說,只有實踐道德根文化,才是德潤己身,德被子孫的智慧之選;

對中華民族來說,只有學習道德根文化,才找到了中華文明的肇始和民族復興的源泉;

對世界來說,用人類共同的道德準則來和諧世界,以道相通是條捷徑。

人類共同面臨著的問題,是真正認識中華道德文化巨系統的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簡而言之,也就是對“道德”的真正認知與遵從。

關鍵字:道德文化 易道文化(伏羲) 法道文化(黃帝) 德道文化(老子)

前 言

一代代民族驕兒的教育啟蒙,無一不是從本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本根上擷取精華進行滋養。希臘神話中的許多傳說,《荷馬史詩》中的許多敍述,《聖經》中的許多記載,《古蘭經》中的許多開示等等,千百年來,這些處於地球上不同地區的多樣性文化滋養著人們的靈魂。而這些文化的傳承在今天顯得任重而道遠。

而中華民族的本根文化就是初創於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這一脈系總稱為中華道德根文化大系統。其中的“易道”、“法道”、“德道”全部都是唯道獨尊。“抱道無離論天下”、“執一以為天下牧”的學說和思想,共同完美構成中華道德文化中“以易闡道、以法論道、以德證道”的三部曲,簡稱為中華道德根文化;同時,孔學文化、釋學文化構成中華文化的輔根,主輔分明,共同支撐著華夏民族的興旺與發達。

世界各民族教育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是用本根文化塑造本民族的英才,中華民族的本根文化則是道德文化大系統。歷史和現實告訴人們,本根文化掌握不系統,容易造成認識方向不清,容易將對文化的學習與後天的知識學習兩個不同概念相混淆,將對文化的學習置換為對後天知識量的積累與盲目追求,從而迷失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喪失活的創造力,而學無出期。喪失中華道德文化中抱道無離、唯道獨尊這個根本原則宗旨,將在自我的人生、社會的發展方面前途暗淡。所以現試從中華道德文化大系統中摘取部分精華,以此印證,希望對中華道德本根文化的愛好者有所助益,淺陋謬誤之處,恭請諸大德不吝指正。

一、人類共同面臨著的問題------真正認識中華道德文化巨系統的本來面目

人類共同面臨著的問題,是真正認識中華道德文化巨系統的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簡而言之,也就是對“道德”的真正認知與遵從。

道,是宇宙的本源核心,是天地人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是宇宙的結構模式和運行規律。德是道的外顯,是道的載體和表現形態,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高能量物質。一切萬有生命物質,都是道德二字的充分體現,只是人類既享受著道德的恩惠,卻不知自然道德的真諦,更未能自覺地修德、行德去“知道”與“合道”,長期處於一種愚昧無明的狀態中而已。道德是天地人的總綱、樞紐,是萬物的主幹和脊樑,是宇宙生命的靈魂,亦是天下萬物生滅運化的總持和主宰。

人類本是萬物一分子,所謂“天之驕子”,與萬物同稟天性之理,原本也有尊道貴德之性。只因人類私心濁欲逐步日益膨脹,天性被污染蒙蔽太深,先天被後天鑿喪,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在尊道貴德方面反而不如物性,這正是人類離道失德的總趨勢,也是全世界都亟待解決的根本課題。

道不可見但可知,“德”可見亦可積,積之厚足,則可知“道”而生萬化。在現實中,人們卻往往難以在有相的世界閉起眼睛,用自己的心靈在身內去尋求體宇宙自然真諦的答案。(引自《道醫學》)

二、當前人們難以認識到的一些問題

當前人們難以認識到的問題是:道德具有品格性,同時具有強大的能量性;人是性與命的雙重生理結構,需要五穀對命身的滋養,而精神系統需要道德能量的滋養,兩者不可偏執偏廢;在現實中,人們往往難以認識到道德的能量性,這就是一道門檻,只有認識到道德對人類的精神食糧作用,邁過這道門檻,才能走近道德文化;只有真正認知了“道德”,遵從了“道德”,健康幸福的智慧之門才會開啟。

因忽視道德的品格性與能量性,而易造成的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沒有道德能量的滋養,身心健康無法保證,殫精竭慮追逐的名相終會在疾病、天災、人禍面前蘇醒,人生無常,束手無策而無計可施,空耗了一生性命,但又怎麼來得及追悔呢?人類對生命與健康的永恆探索,人類對三個基本哲學命題的孜孜探求都需要能量性的支撐。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將往何處去?每個人如果能夠正確作答,自己能夠探知正確的答案,那麼社會的教化問題也就舉重若輕了。

沒有道德底限的約束力,人性中的自私、貪婪、無度、狹隘會導致社會發展前行之路更加狹窄,最終走入死胡同。老子說,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明瞭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不僅僅是品格上的強行約束,而是通過道德實踐後,而自覺自願不思而行自然而行的自律力。不會得精神強迫證,也不會得精神上的“厭食症”。完全自覺自願的自律性合乎了天道自然規律,不管是個人、家庭和社會,就變得井然有序了,和諧發展有了實現的可能。

只有落實到自己的心靈之中、靈魂之中的學問,並且能指導自己的人生方向,指導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明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明瞭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社會責任義務,才是人生社會的指路明燈。而中華道德文化可以完全勝任,並且賦予給您的將遠遠超出人們對她的想像。實踐道德是建立公信力的基礎工程,實踐是出真知的唯一準繩。巨人的肩膀是寬厚而堅實的,只有立足于前賢古聖的基礎之上才能看得更遠,望得愈深廣。而道德實踐,包括學德、體德、行德,實踐不力容易造成淺嘗輒止,不能在德的統領下,深挖慧智雙運的道德能量寶瓶。從而造成沒有公信力、他信力,沒有社會說服力,而信德不立,萬事要想成功則沒有一點基礎可言。

在現實意義上,對個人、家庭、社會三方面都可以歸到對道德的實踐力度上來。道德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學習、實踐道德文化是健康人生的根本保證。個人的健康、事業的成敗,社會的健全發展都離不開道德能量內在的支援。人往往不覺,只是看到外在有相的金錢、權力等能幫助自己達成一些願望,而忽略了日用而不知的道德能量積蓄的多與寡。

三、中華道德文化根文化大系統

1.圖示中華道德文化系統

中華道德文化系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巨系統,包括道、釋、儒三大分支。其中以道學最為歷史悠久,遠溯于上古人紀時代,道德文化系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和脊樑(見《道醫學》第一章引言)。中華道德文化系統是東方哲學、科學、醫學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

圖示中華道德文化根文化大系統

2.中華道德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與意義

(1)禪讓民主制度對世界民主制度的偉大奉獻 中華道德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比如最民主的禪讓制度,在正治方面作出了道德表率。不論君臣民,都能上下一心,從最有利於大眾的角度出發,來推薦、任用最有賢德的人擔任領導職責,從德能的豐滿程度來選人用人,是最先進的科學的民主選舉,而非一些說法所定義的原始社會的民主。民主最閃亮的光輝是黃帝、堯舜禹的時代,而非如今人心私雜、盤根錯節的紛爭年代。自身道德修養的水準是民主科學的前提基礎,否則人心為能,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缺乏德能的治理也會變成雙方的鬥爭,而不是和諧的自然的德風吹拂,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民主。

(2)偉大的中華發明創造對世界文明的促進 中華發明創造美不勝收,不僅使中華大地民眾受益,其文化遠播海外而香彌久,使世界人們都受益無窮。比如中華文字可以說是其中一項最重大的發明創造。它承載了中華先祖們的所有智慧結晶,直至今天,依然能夠讓後世的子孫有所憑藉,將自己帶到幾千年前的瑰麗世界,與古人居,與古人謀。其設計的精巧與科學性,已經被國外運用到拼音文字易造成的失憶症和失語症的治療上,從這個小小側面,已經驗證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彌久愈香的奧秘。古代大智慧者通過甚深的慧觀、定觀,發現了萬事萬物的本質,並用簡約的圖像方式記錄下來,形成了中華的文字。

(3)和諧的文化大交融 以文明為外交使節,包容兼蓄的大國風範,也是道德文明為代言,暢通無阻地走進世界人民的心中。歷史上唐朝的開元殿上,萬國來朝,遣唐使一批批從海路、陸路來到長安,學習最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那麼對今天的世界多元性文化,中華道德文化所蘊藏的文化交流精神不朽,創造力與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可以帶給人們無窮的智慧源泉。

在此,只列舉幾個耳熟能詳的例小子予以佐證。

3.運用老子思想治國的史實例證

兩千五百年間,幾位遵從老子學說、順應大道、尊道貴德而治國的皇帝,囊括了僅有的幾百年輝煌時代,他們都成功地創造了自己歷史的輝煌,就這麼兩三百年時間------在兩千五百年中,都沒有離開老子。老子的思想就把這僅有的九分之一這麼一個短短時期的歷史上鍛造的輝煌,他都全部囊括在他的思想當中了。這些輝煌,都與老子的思想密不可分。其中,文景之治(漢惠文帝 漢景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光武中興(漢光武帝):以柔道治國,歷史上第二次啟用老子學說用於治國。貞觀之治(唐太宗):尊道貴德之風淳厚。開元之治(唐玄宗):歷史上第四次尊道貴德,無為順道而治,平等、慈愛、自由。(引自《以史為鏡 論道德文化復興》 )

(1)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西安漢陽陵折射出黃老學說尊貴的治世思想光輝

有學者說,西安漢陽陵的挖掘重現了文景盛世。專家們對西安漢陽陵的初步定位是:對於西漢初年特別是文景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有著充足的實物反映和印證,是目前所有漢代帝陵中考古發掘最全面、最完整,文物遺存最豐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最高,最具條件大力弘揚中華漢文化的文物景區。漢代,給中華歷史留下了很多謎團,這些謎底一直沒有揭曉。西漢初期不僅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而且也處在中華民族發展史的一個重要時期。它為什麼會留下了很多歷史之謎,比如對黃老治理西漢初期沒有正史的記載,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正如一些專家所指出的,中國歷史上最輝煌和重要的時期是“周秦漢唐”,但對於漢代、漢文化的研究還遠不及其他三個朝代,社會公眾對漢文化的理性認知程度也不是很高。原因何在?這個謎底一直未解。

在“文景之治”時期,漢文化的形成、社會風俗、生活和生產方式、政治制度、社會心理結構等廣義漢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在西漢初期的“文景之治”、以及後來的漢武帝時期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業內專家普遍認可的觀點是,經過30多年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漢陽陵宏大的地下王國正是當時地上王國的翻版。這就是說,漢陽陵的風貌及文化意義非常深遠,它直接折射出了黃老學說治世的特點。

那麼,當我們來到陵區參觀時,整個區域所展現出的和樂融融的盛世景觀確實讓人歎為觀止。成群結隊的樸素的陶豬、馬、牛、羊,陶俑的面容飽滿、和諧,帶著恬淡的微笑,顯得衣食充足,生活無憂。高超的塑造藝術讓今人領略到了盛世風貌,不在於權貴,而在這些普通的衣食住行之中。陪葬物品多為日用品,也側面反映出漢代初期的德信寬容、與民休息、親民、慈恕、恭儉之德等注重德性持身的特質,精神的豐滿與物質的繁榮齊頭並進,漢陽陵,作為“文景之治”的集約體現,帶給現今人們更多的反省與思索。

很多謎底還未解開,隨著人們科學認知的深廣,許多懸而未決的謎團終將一步步揭開神秘的面紗。歷史足跡是真實地鏤刻在這個時空之中,誰能改變呢?篡改或者流轉遺失,都會隨著文化考古的深入,人們普遍的文化認識提高,而逐步還原出歷史真實的微笑。

(2)《貞觀政要》一書揭示了“貞觀之治”的秘密—運用道德文化教化民眾,為精神與物質提供繁榮的動力源泉,由尊天順道,而大治天下。

《貞觀政要》是唐朝史官吳兢(670—749 年)編撰的政論性專史,這一部對“貞觀之治”的歷史經驗進行系統總結和全面介紹的著名史書,希望通過覽閱此書能使“有國有家者克遵前軌,擇善而從”,乙太宗君臣為楷模,勵精圖治,以實現太平盛世。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年)的年號,相當於西元627—649年,歷時二十三年。這個年號可謂婦孺皆知,因為它緊密地與“貞觀之治”聯繫在一起。據史書記載,貞觀時期政治修明,百官清廉,刑罰不苛,民風純樸。唐太宗初即位時,正值隋末唐初離亂之後,經濟蕭條,人丁稀少,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甚至還有賣兒鬻女的事情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唐太宗君臣能夠上下一心,憂憐百姓,一方面積極採取措施,勵精圖治。另一方面節儉自持,與百姓共度危難。史稱當時皇帝住的官室只有正殿覆瓦,其餘房間都是茅草頂,至於魏征、溫彥博等朝廷重臣的住宅竟沒有正室。在這種良好吏風的薰染下,數年之後,經濟狀況便有了很大改觀,農業連年豐收,每斗米僅三五文錢就可以買到。同時社會穩定,民風淳樸,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定局面。貞觀四年時,帝國全境只有二十九人被判處死刑。貞觀六年,唐太宗令三百九十名死刑犯人暫且回家與家人辭別,次年秋季再來“即刑”。期限到時,竟沒有一名罪犯脫逃不歸,這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連罪犯都能自覺守信而來受罰,心甘情願領受自己該負起的後果,社會的和諧環境與民心的凝聚力可見一斑。

貞觀之治的文化內核就在於中華道德根文化的運用,尊天順道,君臣們都能上行而下效,親力親為道尊德貴之事,從而使天下在一段時期內達到大治。運用道德經典教化人心民心,建立在信德的基礎之上,人無信不立。而信立,離不開群體效應,社會的效應。這個效應一旦產生了,人心的約束就會由他律很快扭轉為自律,貪、黑、黃毒大多數就會不治自愈。再加上適當的法制,那麼大治的局面就不難看到。(引自《中華國學道德根》)

在唐代,其文化史上的極度繁榮說明了古代教育方法---經典誦讀不僅可以創造民族的奇跡,而且可以創造世界文明的奇跡。而這種奇跡的能量來源就在於道德經典的簡易誦讀上。比如唐代的道教文化,從文學、樂舞、繪畫、雕塑、書法、建築、禮儀、齋醮、醫學、養生、典籍等等方面得到極度的繁榮。之所以上至宮廷權貴、下至平民百姓,整體素質處於較高的水準,在創造力上也能和而不同,也是通過誦讀經典的方式,修養自己而達到一定層次的體悟自然的能力,從而在自己所處的行業具有靈動活潑的創造力,而絕不雷同。

四、尊道貴德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靈魂,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

中華道德文化巨系統就是一部尊道貴德的畫卷,這是人類的共同道德財富。尊道貴德,則民安國興;離此道德,則亂世爭雄。尊道貴德的哲學觀與方法論都隱藏在中華道德根文化的經典原籍之中。通過簡易的經典誦讀,就可以達到德慧智三位一體而同步同進,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有強精神、內壯素質的功用。

追憶前輩先祖西起昆侖道家祖脈,綿延而至天水伏羲易道,中繼橋山黃帝法道巍巍,無言教化的樓觀老子德道五千言,精神命脈一息相通,其尊道貴德的特點從來沒有改變,從地理上也是由西到東貫穿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奔流至海,包容並蓄,海納百川,這是民族文化的特性,深入骨髓,深入心靈,養育著幾千來的華夏子孫,影響著世界。

這些道德根文化囊括了中國文化的全部,在歷史的進程中,通過不同的教育形式向子孫們傳遞著道德的聲音,她誕生了無數的先賢聖哲,在如今的歷史時空,伏羲、黃老學說的再度繁榮定將迎來輝煌的未來。

願道德知音攜手共進,願道學廣大,百姓和樂,世界和平!

參考書目:

1.《老子·德道經》熊春錦,中央編譯出版社

2.《中華國學道德根》熊春錦,中央編譯出版社

3.《國學道德經典導讀》熊春錦,中央編譯出版社

4.《唐代文化》 李斌城 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貞觀政要》 吳兢·唐 時代文藝出版社

6.《道醫學》 熊春錦

7.《以史為鏡 論道德文化復興》 熊春錦

8.《資治通鑒》 司馬光·北宋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