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

不可不知的传统祭祀礼仪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接待与交际   阅读 次  【    】【收藏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日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重大的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节日习俗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祭祀礼仪

祭祀祖先的礼仪按照《家礼》,四时应祭四代。冬至祭始祖,春祭先祖,季秋祭祢,宜随时举行。至于像上元、端阳、中秋、重九之类的俗节,则应奉献“时养”。根据传统的祭礼,每当祭祀前一日,须斋戒陈设祭器,备具祭馔,预先从子弟或亲友中选择知礼的人为赞祭。

祖先的祠堂,必须时常保持凊洁。到了朔望,就要去祠堂参拜,有事则告。出远门,到祠堂禀告祖先,返回亦同。有了丧事,也不可废祭,但须易服举行。祖先的神主,由宗子奉祀,支子只随班助祭,不得僭祭。当祭祀时,必有篇祭先的祝文。

在北京,每当清明节,无论贵贱,都带酒肴上坟,男女盛服前往,大体就是古时墓祭之意。墓祭并非上古之祭,而是始于汉代。按照传统的说法,墓乃体魄所藏之处,而非神魄所聚之处。但正如明朝人吴廷翰所言,古人所说“魂则无不之也”,那么神之所藏固然在庙,但也未必就只在庙。况且庙中仅以木主为神,那么人们求神于体魄之处,也未尝不可。

墓祭之礼,行之已久,人情安便,也正好符合“礼以义起”的道理墓祭之俗,最常见的是在清明、重阳两节上坟扫墓,已成普遍的习俗。在此两节之外,正月初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三天也属上坟之日。十月上坟,称为“送寒衣”。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