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姓氏生肖

姓氏生肖

王姓起源和分布特点及其他民族中的王姓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3年06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王姓来源和演变
  王姓的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姬姓王氏
  最多的王姓来源于周朝的王族,周朝的王族本姓|姬,但从这个家族(以及周的分封国中姬姓的王族中)中不断有一些人由于失势或亡国而分离出来,因为他们过去是属于王家的因此以王为姓。这一支王姓以「王子乔」为始祖。
  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定都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传二十一世至周灵王(前571年-前545年在位),国都在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也被称为王子晋或王子侨),因为直谏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当时的人们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就以“王”为姓。传到第八代孙王错拜了魏国将军,姬姓王氏又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的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了躲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了最为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体。姬姓王氏至少已经历了2600年的历史。在中国,90%的有家谱的王姓都源于姬姓王氏。
  姬姓王氏还可以被细分为三个分支:
    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他的裔孙毕万做了晋国的司徒,功高位重,被封于魏,战国时,魏国、|韩国、赵国三方瓜分了晋国。后裔中最著名的是战国时代的“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灭了魏国以后,魏无忌的孙子魏卑子逃到山东泰山,汉朝初年,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被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便称其为“王家”,从此便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了。
    第二分支源于春秋初年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在位51年(前770年-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驾崩之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即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氏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临猗王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 2700年的历史了。
    第三分支源于周考王(前441年-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旧址在今天的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他的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历史上称其为西周桓公。周朝灭亡以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于王城而改姓王,后被称为王城王氏,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400年的历史了。

  子姓王氏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子姓王氏的历史至今已经有约3100年了。经历了从秦朝一直到唐朝,再到今天。期间子姓王氏一直居住在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了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妫姓王氏
  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被秦国所灭之后,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被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姓王。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封土为活动区域,有2300年的历史了。

  外族改姓
  「王姓」中融入了大量的游牧民族、非汉族血液,还有许多后来改姓或赐姓王的,比较著名的有:
  两汉时的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候的高句丽拓王氏族、鲜卑人的乌丸人、隋唐时的西域月支国的胡人、唐代回鹘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11世纪—12世纪初叶时女真人中的 完颜氏 、 夹谷氏 、北宋西夏党项人、蒙元的蒙古人、满清时满州八旗的 完颜氏 、 伊喇氏 等氏族。
  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和经过通婚等,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迁徙和分布演变
  王姓在先秦、两汉、魏晋时期一直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速。隋唐时期王姓各派除了向内地迁徙之外,最主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到福建,建立了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鼻祖,历史上被称为开闽王氏。

  宋辽金元
  宋代时,王姓人口平均约590万,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7.7%(是时南宋国境内人口约为8060万),为宋代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14.7%,占山东省总人口的12.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的王姓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蜀三大块王姓人口的聚集地区。
  蒙古铁骑进驻中原,使生灵涂炭,各地人口急剧消减,王姓人口也开始大规模南迁,不过损失依然惨重。蒙古军甚至声称要消灭“中国五大姓”。

  明
  明代时,王姓人口平均约62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然为第一大姓(明代的人口由6500多万至1.4亿不等)。宋—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的净增长率为20%,王姓人口的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缓慢得多,600年间王姓人口总增长仅为5%,净增加30万。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山东半岛。|苏|浙|鲁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这两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中国南方王姓在这600年间有了发展,广东、广西、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宋朝。而靖康之祸后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在当时的比率已经下降了近一半。宋元明时期,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比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方向迁移,而四川地区王姓人口主要向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方向迁移。全国范围内又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和鲁豫晋冀两大块王姓人口聚集的地区。

  当代
  当代的王姓人口已经达到了9288.1万,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约占全部人口的7.25%(其他三大姓氏依次为|李|张|刘)。从明至今的600年间,王姓人口由620万稳定增长到近9288.1万,接近14倍。明代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人口如果按12亿计算的话,增长了近13倍。王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近1000年中,王姓人口增长率曲线呈现出“V”字型态势。
  目前,王姓人口在中国大陆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黑龙江、浙江、陕西和湖北,这七省的王姓又集中了33%。
  河南居住了王姓人口的11.5%,为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0%。
  以长江为界,形成了高比率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界,东部为高密度王姓区,西部为低密度王姓区。
  在近600年间,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金元明期间有很大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成为主流。

  分布特点
  分布密度
  王姓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部、山东、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这些地区每平方公里的王姓人口达21人以上,中心地区达30人以上。每平方公里21以上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12.3%,王姓人口约3007万。每平方公里12.6-21人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 19.9%,王姓人口约2904万。每平方公里4.2-12.6人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33.8%,王姓人口约2660万。每平方公里4.2人以下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34%,王姓人口约321万。

  分布频率
  王姓人口的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和中部、河北东部、山东、河南北部、新疆|喀什地区是王姓最常见的地区,其覆盖面积只有国土总面积的19.8%,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有的高达16.2%。
  长江以北和青海西宁以东的其他地区,也是王姓的常见区域,王姓在人群中的比例在6.9%-9.2%之间,覆盖面积是国土总面积的19%。
  长江以南及新疆东北部和西部,是王姓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王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2.3%-6.9%之间,覆盖面积是国土总面积的34.6%。
  青海湖以西的其他地区、广东西部、广西东部、海南是王姓分布稀少的地区,王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不足2.3%,覆盖面积是国土总面积的26.6%。

  血型特征
  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体的情况(总人口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共计8892万)为:
    |O型:2784万,占31.3%
    |A型:2530万,占28.5%
    |B型:2716万,占30.5%
    |AB型:862万,占9.7%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山东大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是王姓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面积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3%,有王姓人口3007万,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33.8%。其中,O型血897万,A型血831万,B型血970万,AB型血309万。
  |河南、河北西部、山西大部、陕西大部、甘肃大部、宁夏大部、四川大部、湖北北部、山东西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是王姓的常见地区。这些地区的面积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9.9%,王姓人口2904万,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32.6%。其中,O型血923万,A型血832万,B型血874万,AB型血275万。
  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湖北南部、浙江南部、广东西部、新疆西北部是王姓分布的一般地区。这些地区的面积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3.8%,王姓人口2660万,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29.9%。其中,O型血857万,A型血774 万,B型血780万,AB型血249万。
  青海湖以西其他地区、广西、海南、广东西部。这些地区的面积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4%,王姓人口321万,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3.6%。其中,O型血107万,A型血93万,B型血92万,AB型血29万。

  各国和其他民族中的王姓
  台湾的王姓
  王姓在台湾为第六大姓,仅次于|陈(250万人)、|林(188万人)、|黄、|张、|李等姓。
  然而,台湾王姓部分不见得具有汉族血统:例如|原住民时因国民政府的汉化政策改姓。这使在台湾其姓氏亦在非汉族群体中很常见。
  苗族王姓
  在|苗文中“王”写作“ Vang ”、或“ Vaj ”或“ Vaaj ”。它和汉语中的王姓来自于同一个词源,而且是一个在苗族中很常见的姓。王姓氏族是苗族里最大的十八个氏族之一。
  越南的王姓
  王姓在越南写作: Vương 。如,|王承武(“Thừa Vũ”具体所对应的汉字未详。),越南抗法名将。
  日本的王姓
  “ Ō ”(罗马字母记作 Oh 、 Ou 或者 O )(Wang→ワゥ[Waũ]→ワウ[Wau]→ヲウ[Wō]→オウ[Ō])在日本是一个等价于“王”的罕见|姓氏。“Ō”是按照日本语的发音方式设立的“王”字。大部分姓王的日本家庭都是中国人的后裔。
  王贞治(Sadaharu Oh)是日本-{着}-名的华人棒球选手和经纪人,至今仍持中华民国护照旅居。
  朝鲜和韩国的王姓
  王姓在朝鲜语中写作“ 왕 ”。据统计,|韩国在2000年时,有王姓人口23447人。
  “王”曾经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一个姓氏。《后汉书》记载,朝鲜半岛的王姓始祖是公元前2世纪从中国山东(当时的|齐国)迁到朝鲜的王仲。
  虽然“王”是朝鲜半岛历史上高丽王室的姓,但今天已经不多见了。据说,当高丽王朝灭亡之后,那些姓王的人们为了避免朝鲜王朝‎的严重迫害而改姓其他的姓了,部份人改为全姓。在开城王氏的家谱中至今仍可以找到高丽统治者的部分痕迹。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