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行业习俗—饶平县沿海渔、船民海上习俗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饶平县沿海的渔、船民长期在海上同风浪作伴,与船只相依,总祈求“吉祥如意”,“顺风得利”。因而,从船上到海上,帆桅舵桨处处有规、衣食住行头头是道,其乡情习俗尤有一番风趣。

从结伙造船说起。结伙人通过一番酝酿,首先选定艄公和“头竿”人(正副舵手),由艄公执理造船事务。结伙名额多为奇数,或五人、或七人(忌八,因船上以艄公为尊长,伙计们什么事都得听艄公指点,艄公精明,顺风得利。而“八”有“八仙过海,各先神通”之说,故忌之)。兴工那天要选个同艄公“生辰八字”相合的吉日,并举行“祭龙骨”仪式(渔、船民喻船为“龙”,船底的中心方木曰“龙骨”,也叫“槽心”)。当执造师傅安下龙骨时,伙计们便把备好的糕饼香果等祭品分别摆于“龙骨”首尾和中间,以表示祭祀“龙头”、“龙尾”和“风坛”但个重要部位。分别祭拜之后,由执造人在这三个部位上各弄二虚爷,同时,口中念着:“择日兴工,年年头棕”(海利第一的意思)或“选时选日安槽心,年年赚万金”等船上的吉利语,预祝顺利开工。船造至“龙头盖”上四月秒度挂上红彩布,并用榕青、竹青、棕毛和红头绳等系于“龙头盖”上,表示有彩头;船的两眼还要安上“龙眼”(用银币做为“龙眼”),且有“开眼见财”之意,至“上”时(船边侧上方的条木)时,伙计们要一起吃“甜粥”,以表示心粘在一块,有福共享,结伴百年;新船竣工下水,还要备三牲丸果祭“土神”。祭品仍摆于头舵、尾舵和风坛三处。祭时需打开波门,铺下跳板,然后由主祭人烧香叩拜,请“土神”入座,并念着“叩拜天公,人寿年丰”、“祭谢土地,顺风得利”等吉言。至三柱香后,鸣炮送“土神”归廊,伙计搬上跳板,开船试航,新船喜告完工。

围绕“平安”二字,渔、船民们的海上生活也很讲究,尤其说话和吃饭,说话时忌说“坐”字和“翻”字,即使是客人到来,也不能说“请坐”;煎鱼或炒菜时说到“翻”字,也应改口说为“顺”字;用餐时不论老少均是蹲着吃,更忌坐于舱口晃足吃饭,因为地方上的“坐”字有“沉积”之意,“坐下”便是“沉下”。吃饭前忌先摆上碗筷或把饭勺摆于桌面上,海上生活的人认为这是敬神的做法。传说海里神煞很多,恐被“误会”而招来“不详”;就餐时不论舵公或伙计,凡蹲在饭锅边的都得替众人舀饭,此意为“同舟共济”;船上吃鱼也有个规矩,吃时忌先吃鱼尾,更忌一筷子将鱼的尾部叉断,因为渔、船民们喻鱼为船,而船的尾部通常为操舵驾驶的重要部位,倘或船在海上遇难坏了船头,船尚能继续驾驶,尤有可救;若是尾部被挫断了,船便会立即下沉,人的生命也就有危险了。因此船上吃鱼,通常是筷子先动鱼头,然后循有表及里的顺序叉吃。为了表示对舵公的尊重,也有留鱼头让舵公吃的。

此外,渔、船民们都很崇“妈祖”。人们视“妈祖”为“海上女神”、“平安圣母”。饶平沿海各村镇都普遍建有“妈祖庙”(又名曰“天后宫”);船上也都请“妈祖”香火入舱镇宅;渔、船民每次出海,先在“妈祖”面前烧香膜拜,祈求“妈祖”保佑平安;每年的正月游神赛会,各乡村都要抬着“妈祖”神像出游;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生”(“妈祖”的诞辰),人们都备好三牲甜果、面条香果等祭品祭祀纪念,有的地方还演戏请“妈祖”观音。“妈祖”生前“行善济人”的传说在沿海一带广为传闻。人们崇尚“妈祖”的美德,同时,也把发扬“妈祖”美德作为海上的行动规则。因此,渔、船民无论谁在海上看到遇难船只,都会尽力相救;网到海龟、海鳖等珍奇海生动物,总是予以放生;遇到尸体(海上称“水流神”),都会义不容辞地将其捞起,或带到陆上安葬,或向沿海各地通报认领。海上收尸也有个惯例,当遇到尸体时,船只便立即靠近尸体,用绳子或竹竿圈搭其尸,分清男女,男的尊称“水流神大哥”,女的称为“水流神大姐”。由一伙计跪着抛“杯”,问其何处(船上如无拜杯,通常用蚶壳代之),若是“圣杯”,说明合意;若是“笑杯”或“隐杯”,必须改口重问,至其“同意”归宿地之后船才按目的地靠岸。据说,收尸时船民不用下到海里,只须用绳子抛在尸上或用一长竹竿跨搭,其尸便会紧紧地跟在船的后面随波而进,不管风浪多大,也不会脱掉。再者,如因尸体腐烂,男女难分,通常视其尸在水面的面向,面朝天的是男,背朝天的是女。以上说法似乎有些荒谬,但海上惯俗如此,渔、船民们也深信不疑。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