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开封兴盛话汴水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水是人类的生命,也是城市的命脉。

河南开封之所以为“七朝古都”,并且成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其由来与发展无不与汴水及其周边诸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战国时期的魏国,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于公元前362年由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于次年派人开挖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大致是从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今中牟、开封北,折而南经通许、太康,西至淮阳入淮河,连接了中原地区河淮之间的重要水道,济、濮、睢、、颍、汝、泗、丹诸水都从此连通起来,在河淮之间形成了一个以鸿沟为骨干的交通网——鸿沟水系。通过鸿沟,在淮河以南还可以连接春秋时期吴国的邗沟,同长江、东海连接起来。东北方向,又可沿济水连接齐国开凿的淄、济间的运河,到齐都临淄,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促进了开封经济的发展。

西汉以后,鸿沟经过发展变化,称为汴水(渠)。隋朝统一中国后,隋炀帝为了把江淮地区的粮食货物运往京都西安,开凿南北大运河。其中一段沟通黄河与淮河的叫通济渠(唐代称为广济渠),其间自今荥阳北黄河至开封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开封成为这条大运河的中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朝特设宣武军节度使到开封,开封成为军事重镇。五代时的后梁、后汉、后晋、后周都建都在这里,称为东京,但时间都不太长。尤其是后周曾对汴水进行了多次的疏浚与整理,以利通运。金代自宣宗后亦建都于此。

北宋的统一以东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托的。汴水是水路运输的主动脉,是支持开封的脊梁。再有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的加入辐辏开封,被称为“四水贯都”。汴水是自今郑州西北引黄河水,经过开封东南流于泗州入淮河。蔡河,五代周显德中自开封城东导汴水入蔡以通漕。宋建隆初,导京西南闵水贯京城合于蔡,自后蔡河即以闵河为源。闵、蔡连一水,漕运大畅。周显德中于京城两疏汴水入五丈河,以通京师东北漕运。宋建隆初又在城西汴水加槽引金水河注五丈河。因汴水的绝大部分水量是由黄河供给,而其他三河的水量又是靠汴水来分配,这就形成了以汴水为骨干的水上运输交通网。

自古以来,陆路运输艰巨,但水上运输相对方便。汴水上接黄河、下通淮河、长江,可以将江淮一带的粮食、南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开封,供应100多万军民的需要。因此,保证汴水的畅通至关重要。宋太祖赵炅在一次汴水决口后,曾出乾元门视察,对群臣说:“东京养甲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汴水对于宋王朝的作用。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大中祥符(1008年至1016年)运米猛增至700万石,创造宋朝的最高纪录,其他物资更不计其数。
为了组织好汴水的运输,宋王朝下了很大功夫。《宋史·河渠志》称,宋立国之初,汴水就采取了官办漕运的形式,规定凡属纳税的货物、上供的物帛,官府提供舟、车送往京师开封。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为了加强漕运的管理,还选择干练大臣在开封分掌水陆发运事务。

然而,黄河多沙善淤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也带到汴水中来。为确保汴水水深适当,维持漕运畅通,宋王朝对汴口的治理、汴堤的维修养护、河道的整治疏浚,都有具体的措施。当时在汴口设“勾当汴口”的专职官员,负责处理汴口水深、汴口启闭、汴口附近淤积疏浚事宜。在长几百里的汴水沿线,除责成州、县地方官员兼管堤防的维护抢修以外,还专设“提举汴河堤岸司”、“都提举汴河堤岸”等官署,负责汴水的修防工作。此外,宋王朝对汴口的决口,采取了有决必塞的原则。对于水道的淤塞,除采取疏浚的措施外,还创造性地实行木岸狭河、扼束水势的办法,即在水浅的河段,修筑木岸,缩窄河道。为了根本改善汴水的条件,减少泥沙淤积,增大水量,保证通航,还进行了引洛(河)入汴(河)的巨大工程。开河自任村沙谷口至河阴县瓦亭子,并汜水关北通黄河,接运河,总长65公里。以前汴口冬闭春启,一年之中通漕仅200余日,引洛入汴以后,汴河泥沙大为减少,河道改善,漕运得到充分的保证。冬天冰冻,也可以伐冰通流,“四时行流不绝”。正如《宋史·河渠志》所说:“汴水横贯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简直成了宋王朝的“建国之本”,开封在北宋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

“四水贯都”把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大量的粮米物资运往京都开封,手工业由此获得蓬勃发展。酿酒业、食品加工业、日用手工业、烧瓷业、生产资料加工业等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以开封为标志的北宋商业第一次打破了中国历史上都市中的坊里制度,沿街商店、酒楼、茶房鳞次栉比。晚上夜市喧嚣,车船云集,络绎不绝,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北宋的文学艺术也五彩缤纷、艳丽夺目。开封是北宋文学艺术繁荣的集散地。词在北宋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苏轼、晏殊、欧阳修等闻名于世的著名词人。散文在北宋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名列“唐宋八大家”。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资治通鉴》是由大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成书的。北宋艺术的各种形式也进入了兴旺发达的全盛时期。这时,出现了以说书为生的艺人,称“说话人”,他们有固定的场所称“瓦舍”。在“说话”中不乏夹杂着讽喻、风趣、幽默和滑稽等喜剧性艺术表现方式,开启了“相声”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和先声。宋朝较大的剧种是宋杂剧,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谱子就是为杂剧唱腔的谱曲。河南开封的宫廷杂技表演集历史上杂技表演之大成,称“百戏”杂技。随后流入民间,如“乔相扑”、“教飞禽虫蚁”、“女风占”,甚至还有水上杂技等不同表演形式。北宋的绘画成就很高。山水画以李成、范宽最有成就。米芾及其子友仁的山水画有独特风格。风俗画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誉满全国,以真实生动的笔工,画出了清明时节开封郊外和城内的景象。宋代的书家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人称“宋四家”,侧重于书家的自我表现,各有各的风格。

北宋以水利发展为先导,四水贯东京,沟通了开封和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为北宋的经济、社会,还有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开封成为了当时国际著名的历史名城。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