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邓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邓姓人口在中华姓氏中排第34位,分布很广,以四川、广东居多。汉、满、瑶、京、壮、水、彝、苗、羌、蒙古、哈尼、土家等民族均有邓姓。其来源较多。

一、出自姒姓,为夏禹曾孙仲康之子之后。《姓源》记载:“夏仲康支庶,封于邓,后因氏。”夏朝初年,仲康封子于古邓林(今邓州市)之地,因名邓国,存在800多年,商朝仲丁时被灭掉,邓国遗民便大都改姓邓。

二、出自子姓,为商朝皇族之后。《姓考》记载:“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因氏。”相传,商朝武丁叔父有位儿子被封在蔓(今伊川县蔓口),称蔓侯。至武丁灭邓以后,又把他移封于邓,仍称蔓侯或邓蔓、邓侯。大约600多年后,邓蔓国亡于楚,其国民有人改姓邓。

三、李姓所改。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封儿子李从镒为邓王,后来唐亡于宋,宋太祖诏捕李后主宗室,李从镒之子李天和南逃至安化(今属湖南)避难,并定居于此。为了逃避宋王朝的追捕,隐蔽自己的身份,他以父亲封号的名称“邓”为姓氏。于是,邓姓中便有了这样一支原本姓李的人。

四、《通志》郑樵注云:“郑有邓析,复为一氏。”《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曰:“此似出自姬姓。”

五、其他来源。1、相传黄帝有大臣邓伯温,说明上古时期已经有古邓国(故址在今山东兖州),山东菏泽有邓墟。2、少数民族中也有邓姓。

“天下邓姓出南阳。”汉代时,原居住在楚国故地的邓湿北迁至新野县,是南阳邓姓的开基祖。他的裔孙邓禹在东汉初年官至太傅,封高密侯,从此便在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发展,史称高密邓氏。至于安定邓氏,相传也是南阳邓氏的分支。还有一支由南阳迁居今江西省吉安,南宋末年出了邓剡、邓光荐两位爱国忠臣。明朝初年,其族人邓鹤轩初任兵部员外郎,后赴四川广安供职,便落籍广安。过了600余年,邓鹤轩的裔孙中出了位十分著名的人物--邓小平。

邓姓人后来成为南粤望族,邓世斋为入粤始祖;明清时邓显祖进入台湾,已成为台湾百个大姓之一的邓姓人尊奉邓禹为始祖。

邓姓历代名人见于史传者达200余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173名。如:春秋时思想家邓析;西汉天文学家、太史丞邓平,名臣邓通;东汉房子侯邓辰、名将邓晔、邓寻,渤海太守邓邯,廷尉邓晨,太傅邓禹被封高密侯,其子邓珍、邓训,孙子邓康、邓骘,都在朝做官,邓骘的妹妹是汉和帝的皇后,邓家在朝专权多年。邓姓自汉中兴,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13人,列校22人,州、郡太守48人,侍郎、将、大夫超过百人。如:邓通,三国时蜀国车骑将军邓芝,魏国征西将军邓艾;隋朝安成太守邓乾、刑部尚书邓浑,晋朝武威太守邓艾、荆州刺史邓桀、广州刺史邓岳、关键时刻舍子留侄的邓攸;唐代衡州刺史邓进忠;宋朝官吏邓绾,邓巡晚、邓武父子;元朝学者邓文原、思想家邓牧;明朝将领邓子龙、学者邓云霄;清朝进士邓廷桢,曾任安徽巡抚以及两广、闽浙、陕甘总督,抗倭名将邓世昌,篆刻家邓石如,著作家邓显鹤,诗人邓辅纶;近现代有以巨资支援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邓荫南等等。

邓姓郡望:南阳郡、洛阳、新野、陈郡(今淮阳)、长沙(今长沙)、安定(今宁夏固原县)等。其堂号:平寿堂、谦恕堂(后汉时邓训为郎中,谦恕下士,士大夫都归附他,所以叫“谦恕堂”乌桓叛变,皇帝命邓训屯兵狐奴防守,委他做乌桓校尉。鲜卑人怕他,不敢侵犯。又拜张掖太守,兼护羌校尉。邓训用恩惠和信义待羌胡,不少民族都感激他,喜欢他,都来通好。朝廷封他寿平侯。他病死在任所,少数民族前来吊唁的有几千人,还盖庙纪念他)、南阳堂、南雄堂。

邓姓常用楹联:派分河北由汀州至潮州惠州袁州一脉流传愈盛;祭举冬至自始祖适高祖曾祖显祖千秋陟降攸福(怀州邓氏祠堂联)。千秋共仰云台像;四树长留古柏名(东汉大司马邓禹庙联。邓禹,新野人。跟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24岁拜大司徒。天下太平,论功最高,封高密侯。后绘图云台,居28将之首)。海战献身致远舰(清代海军名将邓世昌,在1894年黄海战役中,他英勇善战,遭到日军围攻,在弹尽、舰伤之际,率全舰官兵,决心以死报国,开足马力,欲猛撞敌舰吉野,与之同尽,不幸被鱼雷击中,他与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文行图志伯牙琴(元代思想家邓牧,他怀着对南宋灭亡的悲愤心情,著《伯牙琴》、《洞霄图志》,世称“文行先生”)。石如篆书号神品(清带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篆书犹称神品,包世臣著《艺舟双辑》推他为清代第一);文度易解称好书(明代学者邓韦坺,正德举人,工山水,能诗文。著有《易解》等)。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自题联)。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劝戒子孙后裔如何处世为人)。大小行事执决心东平云为善最乐;古今礼仪归何处朱子曰读书更高(告戒子孙务必行善读书)。

从大槐树迁民之邓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等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