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甘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甘姓很古老,来源有七,出自黄帝后裔的有两支。具体情况如下:

一、出自周惠王姬阆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二十三谈》记载:“甘,姬姓。周惠王少子太叔带,食采于甘,谓之甘昭公。生成公。成公生简公及悼公甘过。又有甘歜及甘大夫襄,皆其族。”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亦记载:“甘姓,系出渤海郡,周惠王姬阆子、周襄王姬郑弟王子叔带封於甘,后以为氏。”《姓考》记载:“周封王子带于甘。《左传》甘昭公是也。或曰:武王封同姓于甘,《左传》甘伯桓公是也。后以邑为氏。”据考,古甘地,在今河南洛阳南。显然是黄帝后裔。

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郑通志氏族略》、《中国古今姓氏辞典》记载相同:“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周武王姬发时,封同姓族人于畿(音及)内为诸侯王,其中有封于甘地者,为伯爵位,称甘伯。后有甘伯恒公,其后代为甘姓。所谓的王畿,是周天子的王畿之内,指的是现在以陕西省长安县为中心的四周之地。根据考证,现在陕西省户县的西南,当时就是以甘为名,因此这里被甘姓人视为本姓的发祥地。显然也是黄帝后裔。

三、其他一些小的来源。1、夏朝诸侯国甘国亡国后,其君主家族散居各地,以原封国名命氏,成为甘姓的一支。2、商朝中兴名主武丁之贤相甘盘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名字为姓,遂成甘姓。3、清朝满族甘佳氏、土族改为甘姓。4、壮族有甘姓。

甘姓名人:战国时秦国有左相甘茂、上卿甘罗;齐国有文学家甘德;西汉有域都护甘延寿;东汉有外交使臣甘英;三国时东吴有名将甘宁;宋朝诗人甘泳;清朝有广东巡抚甘源、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甘汝来;当代有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甘作堂,上将甘泗淇、中将甘渭汉,还有甘苦、甘乃光、甘祠森、甘家馨,等。

甘姓郡望:渤海郡(今渤海湾沿岸一带)、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一带)。

甘姓堂号:五城堂(战国时,秦国甘罗12岁被派出使赵国。赵王到城郊去欢迎,通过甘罗的外交活动,赵国割了五城给秦。秦国封甘罗为上卿,并把他爷爷甘茂当左丞相的田都赐给甘罗)。

甘姓适用楹联:率兵御曹江东虎臣望重(三国时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初依刘表,后归孙权。定计取黄祖,随周瑜破曹操,军功显赫,为“江东虎臣”);事秦使赵少年上卿计奇(甘罗的事典)。洋洋巨著东溪集(宋朝诗人甘泳,所著甚富,有鳌溪刻本,凡730余篇,号《东溪集》);炳炳大篇赋杂诗(甘泳赋杂诗一首,凡1400字,随事起义,随义练句,古今大篇,未或过之)。天文星占光中外(战国中期天文学家甘德,与石申精密记录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著有《天文星占》,已佚。世传《甘石星经》已非原著);鳌溪刻本耀古今(甘泳的事典)。一飘风外树;双履雨中山(明朝诗人甘瑾《河梅阁山居》诗联句)。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甘姓后裔分布于陕、甘、豫、鲁、京、津等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