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龙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龙姓人口在当今中华姓氏中排第80位,在湘桂、云贵地区最有影响,海外主要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土家、瑶、壮、彝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龙姓。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腾飞振兴的象征。龙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舜臣龙、董姓、祁姓、邑名和外族改姓。

一、源出舜之臣讷言龙。讷言为舜时的官名,是传达圣旨的大臣,有一位叫龙,龙的后人便以其祖先的名字为氏,并世代相传。据说在黄帝时代已有龙姓,黄帝之臣有龙行。这些龙姓的世系、姓属均无法考证。

二、出自董姓。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发展为六个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之子飂叔安,也作廖叔安,其子为舜帝豢养龙,龙即鳄鱼之古名。舜帝时封廖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氏称豢龙氏。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豢龙氏之后有龙氏。

三、出自祁姓。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祁姓。舜继承尧帝位,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孔甲时代,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孔甲驯养龙,有功封于刘聚(今偃师境内),赐姓御龙氏。御龙氏、刘氏之后均有龙氏。

四、出自邑名。龙,春秋时鲁国一邑,在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居者以邑为氏。前256年,楚国灭鲁,龙邑归楚地,为楚大夫之食邑,子孙遂以邑为氏。这支龙氏或为姬姓,或为芈姓,不可考证。

五、出自外族外姓改姓。西汉初期的西南贵州牂牁大姓龙姓,属夜郎族,之后大部分汉化为当地的汉族,一部分形成如今贵州布依族的先民;西汉西域的且弥、焉耆两国的国王也姓龙;西汉时西羌族也有龙姓;清朝满洲八旗中也有龙姓,世居沈阳,起先出自汉民,入旗满化,到清朝后期,又汉化为汉人。

龙姓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龙姓历代名人48名,重要的有:古代贤人龙子;东汉零陵太守龙述;五代大臣龙敏;宋朝画家龙章,大臣龙景昭,大臣、诗人龙太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王安石以沙为题考他,他出口成章:“茫茫黄出寒,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元朝学者龙仁夫;明朝四川巡抚龙文光、苗族起义领袖龙许保;清朝作家龙燮、抗击英法联军而阵亡的龙汝元、经学家龙启瑞、词曲家龙燮;民国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新中国龙潜、龙书金、龙志毅等等。

龙姓郡望:武陵郡(今湖南省溆浦南)、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武阳郡(今

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武昌郡(今湖北省武昌)。

龙姓堂号:八德堂、世师堂(后汉龙述,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做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经德堂(清朝龙启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武陵堂(以郡望为堂号)。

龙姓适用楹联:镇海仕第;武陵名家。豢龙源流远;武陵世泽长。图传来鹤(宋朝太守龙卓);梦应成龙(唐朝龙启)。伯高敦厚(东汉太守龙树);经德文章(清朝进士龙克敏)。星交龙学征异兆于科名(宋朝名士龙成);日射风平应诗人之警句(宋朝诗人龙太初)。兄弟两诗伯(明龙襄、龙膺兄弟二人,均善诗赋,有《九芝集选》。龙膺官太常侍卿);父子三画家(宋代龙章及其子龙显、龙渊,父子三人均善画虎,是当时有名的画家)。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宋代诗人龙太,以诗人名义谒王安石,郭功父叱曰:“相公前改称诗人?”令赋《沙》诗,龙答曰:“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郭惊为搁笔)。反帝反封建;新年新国家(龙生书春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风篆日星功父搁吟哦之笔(宋朝诗人龙太的事典);敦厚周慎伏波亦愿效之书(汉朝龙伯高的事典)。

龙姓迁徙情况:在近600年期间,龙姓人口由东南部向西部、西南部迁移是主流。台湾的龙氏是从广东梅州迁去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