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黄兴蔡锷国葬岳麓山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长沙岳麓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有许多名胜古迹、烈士墓葬、动人传说。其中蔡锷、黄兴两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袖于1917年4月12日、15日相继国葬于此,他们的墓地如今成为岳麓山的两大著名的人文景观。

黄兴、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前者称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后者誉为中华民国护国元勋。黄兴于1916年10月30日病逝于上海,终年46岁;蔡锷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终年33岁。

当黄、蔡逝世噩耗传出后,全国上下,深为悲痛。时孙中山先生于病中为两公写了挽联,送了花圈,在致蔡锷的挽联上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班都护指曾任西域都护的班超,马伏波指曾称为“伏波将军”的马援,两人均为东汉名将)。章太炎致黄公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对黄、蔡一生,给予极高的评价。以黎元洪为首的北京政府,对两公逝世,十分重视,除派专人到当地协助料理后事外,并经国会议决,为黄兴、蔡锷举行国葬。并明令孙中山、唐绍仪、李烈钧、蔡元培等为主丧人。湖南省议会决定拨付16万元为营葬经费和铸铜像建设公园。并成立两公国葬筹备处,下设黄兴、蔡锷营葬事务所,对出殡规模、经过路线、码头选择、船只调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使两公灵柩顺利抵达墓地,组织人员对河西乡村大路和上山道路进行加宽。同时,派出工程队,对两公墓地,按设计日夜施工,如期完成。还以警察厅名义,向全市发出两公“出殡通告”,规定出殡日全市人民悼念的方式:1、各居民店铺住室于十二、十五两日均应一律下半旗;2、各居民于十二、十五两日停止嫁娶;3、各戏团于十二、十五两日停演戏剧;4、各经过街道于十二、十五两日禁止人力车及轿车通行;5、各酒馆于十二、十五两日停止宴会;6、各妓户于十二、十五两日禁止弦歌。

4月12日为蔡锷出殡日。这天,虽然大雨滂沱,行止不便,但送葬队伍,仍有千人以上。中华民国正、副大总统,北京政府的陆军部、海军部、内务部、教育部、财政部、司法部、农商部、外交部、交通部,以及广东、广西、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北、吉林、热河等省,岳州、衡阳、宝庆全省各道,全国参议院,美洲国民党,粤汉铁路局,宪法研究会,中国大学等单位,都派出了会葬代表送葬。国民党知名人士谭人凤、刘揆一等,也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会葬。上午九进,在鞭炮和哀乐声中,出殡队伍组成二十八个队列起行,走在前边的为军乐队、军队和警队,次为一百五十余校组成的学生队,学生队后面是花圈、命令,遗物、遗像队伍,接着是工界、农界、商界、绅报、报界、学界、政界、军界、各团体、外宾、省外各代表组成的队伍,然后是蔡公灵柩及亲友、遗族队伍,最后为二连军队殿后护卫。出殡队伍从藩园出发,经东长街、贡院东街、贡院西街、督军署、小东街、福胜街、西长街出大西门,至中华汽船码头,然后分别从新码头、汽船码头、金家码头、义码头乘船过江。蔡公灵柩由南咸号轮拖运,沿江上驶,绕道水陆洲再由小河转下二里许,在岳麓书院附近码头上岸,谭延闿及各官员、军队,冒雨徒步护灵上山。下午二时,灵柩运抵墓地,由谭延闿领首,举行了隆重的下葬礼仪,礼毕,在十七声葬炮和哀乐鞭炮声中,蔡锷灵柩徐徐降下墓内,予以安葬。蔡锷是辛亥革命以来国葬第一人,故史称“民国之有国葬,实自松坡始”。

黄兴出殡日期是4月15日,组织形式与蔡锷同,唯因雨停转阴,故送葬者较蔡锷为多。出葬队伍从学院街站起,经南正街、坡子街、红牌楼、育婴街至司门口,再由司门口至八角亭、起马楼、南阳街至军署。省外会葬代表与蔡锷同。华侨也派了代表前来会葬。

上午十时,黄兴出殡队伍由学院街出发,经南正街、走马楼、南阳街、府正街、福星街、西长街出大西门至中华汽船公司码头,送葬队伍分别从几个码头乘轮过江。黄兴灵柩仍由南咸轮拖运,船上行绕水陆洲后,再进小河下行二里许,在岳麓书院附近码头依次上岸,计渡河送葬者达六千人以上。英、美、日三国官绅,大多数送葬上山。下午二时,灵柩安全运抵岳麓山顶黄兴墓地,随即,以谭延闿首领主祭,各部、各省、各处、外国来宾陪祭。礼毕,鸣炮十七响,哀乐声起,黄兴灵柩徐徐降下墓内,予以安葬。

蔡锷、黄兴相继国葬于省会长沙,一是其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位声名显赫,功劳巨大;二是因为他们都是湖南人;三是因为蔡黄之间有着深厚的战友之情。

蔡锷与黄兴早年同时留学日本,即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奔走于异国。一九○七年,他们共同秘密计划镇南关起义。一九一三年蔡锷任云南都督时,黄兴曾致信言及当年事,有“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之句。当蔡锷在四川病重,黄兴几次去电催蔡出川就医,而蔡锷经沪东渡时,黄兴以重病之身,仍到码头亲自相送。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胃溃疡病发而逝。蔡锷闻讯后在病床上当即撰写了挽黄兴的祭文、电文、挽联各一,并函托上海的朋友代表他前往祭奠。其中的挽为:“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据说,这是蔡锷最后的绝笔。

黄兴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区中建有四棱形墓塔,高10余米,由整块花岗石雕琢而成,状如一柄浩气纵横的丹心碧剑,东面的中央嵌有“黄公克强之墓”的紫贡D贡闹芙ㄓ谢だ福捎谀沟氐厥聘呔菜挠⒘楹托炎诺哪贡靡6怨懦浅ど场?004年,黄兴墓得到修缮,恢复了原有的各省省长督军吟咏黄公的诗文碑刻。

蔡锷墓于2006年6月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外围为麻石挡土护坡,辅以石砌围栏,周围筑有围墙,墓的正下方是花岗岩圆形墓座,墓座上面立有棱形墓塔,正面嵌以“蔡公松坡之墓”碑,围栏上刻有湖北、湖南、吉林、新疆、陕西、福建、贵州、热河各省省长、督军献赠铭文及民国六年(1917年)4月26日建墓亭志文,墓区空旷,庄严肃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