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湖南的前世今生(六)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泽南与国藩同邑,教书先生出身。咸丰二年在籍办团,所部数百人多为书生,所谓“罗山乡塾教兵法,数十门生皆壮儿。朝来跨马冲坚阵,日暮谈经下讲帷”是也,后其门生李续宾、李续宜、王鑫、刘腾鸿、蒋益澧等并为湘军名将。李续宾最悍,领“湘右营”,号白旗无敌,带兵有古名将风,咸丰八年锐师轻进,战殁三河,国藩惜之;李续宜,续宾弟,能战之名与其兄相颉颃,然以持重称,故得保全,同治二年病卒于家;王鑫则“用兵好出奇制胜,驭众严而有恩”,然不尊国藩法度,国藩尝欲裁其营,幸巡抚骆秉章倚用之,留湘剿匪,号“王老虎”,其所统营曰“老湘营”,湘军后起名将刘松山即其旧部,咸丰七年鑫卒于军,弟开化,亦名将;刘腾鸿将“湘后营”,树黑帜,敌“望见辄走”,亦劲旅,咸丰五年援瑞州,战死,弟腾鹤旋为复仇;蒋益澧“年少戆急”,曾、胡皆不喜,而左宗棠特器重之,其初遭劾降职,挫而后起,能自树立,其后平浙、治浙,并著显绩,非他将可比。罗泽南则于咸丰六年战死武昌城下,诸弟子之功,或未及见。然泽南虽死,武昌随下,其所定力争上游之策,亦成败之关键也。

塔齐布武人,为曾国藩一手提拔,故虽非湘人,而能与诸将同心,效死力,湘潭、岳州两捷,实湘军大局所关,皆其首功。咸丰五年卒于军,国藩痛惜之。非湘籍湘军名将,除塔齐布外,尚有鲍超。鲍超四川奉节人,初为湘军水师哨长,积功至总兵,咸丰六年,胡林翼令其募勇长沙,创立霆字五营,改领陆军。霆字营战斗力极强,敌人望风披靡,鲍超攻战功多,颇招众忌,乃求退,得善终于家。

湘军的第一主帅,自然非曾国藩莫属,其次则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曾家所居荷叶塘白杨坪,今属双峰)。曾家世代务农,直到其祖父玉屏公手上才薄有田产,“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正所谓“衣食足而知礼义”也。也是合当曾家要翻身了,曾国藩二十八岁即中进士,虽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而竟能点入翰林,又得权臣赏识,从此仕途得意,为京官而十年间连升十级,简直是平步青云,连他本人都说“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不敢为此不近人情之称许。” 国藩后来的为清忠臣,我想,大概或多或少地与他年轻时的这一段际遇有关吧,士为知己者死啊!

国藩之在京师也,师从唐鉴,而以倭仁、吴廷栋、何桂珍、梅曾亮、邵懿辰、刘传莹诸人为友,江忠源、李鸿章等则来投其门下。唐鉴长沙善化人,理学大师,时为太常寺少卿,其学行颇为道光帝所称许,故国藩从而师之,称“镜海师”。镜海先生非常人也,因受其影响,国藩所持学问之道、修身之法均大有改观,不惟如此,据说后来国藩得为团练大臣,亦赖其密荐,国藩一生事业,实与镜海先生关系甚大。

然当道光之末,国藩已久宦京师、年近不惑,虽官居二品,却也无所施为了。适值洪杨乱起,遂有团练命下,正所谓天假其时也。国藩虽书生,然雄心素具,是故虽丁母忧,而能从郭嵩焘“墨绖从戎”之劝,乘时而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建功立业,出将入相,享名当世,遗泽后人,不愧为吾乡之伟丈夫也。

国藩其人其功,历来褒贬不一,论者举之则可上天,按之则可入地。国藩其人其功,历来褒贬不一,论者举之则可上天,按之则可入地。然无论褒贬,重心多集中于灭亡“太平天国”,之前之后,则少有言及。湘军之灭“太平天国”,固不世之伟业也,曾国藩为魁为首,后世或毁或誉,自宜集其一身。誉者以为:洪杨xj,惑乱天下,清廷腐朽,无力征伐,若无曾国藩率湘军一举荡平,则人民必遭荼毒、神州必至陆沉,而“先王之教”必不传矣!曾国藩不愧国家藩篱,华夏柱石,功莫大焉。毁者则曰:曾国藩甘作满清走狗,屠杀同类,满手血腥,以百万同胞之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让清廷得以苟延残喘,使吾国之变革迟滞数十年,乃历史之罪人也!究竟“天国”当灭不当灭,吾辈小子也不敢妄论,然仅就湘省而言,则曾国藩和湘军的存在,无疑为一省之幸。试想,若无国藩、无湘军,湘省不过一三千年平庸之省份,湘人亦不过一无性格无作为之民族,王闿运的“大江东去,原是湘水余波”又如何出得了口呢!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