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何谓湖湘文化软弱性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曾国藩不称王——湖湘文化的软弱性

据考,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镇)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咸丰元年(19851),署刑部右侍郎,咸丰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忽报母丧,告假回家守孝。

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勇的链条,士兵由营官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人营官一人,整个湘勇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较绿营兵战斗力强。他驻衡州,造战船,劝捐助饷,大事训练。咸丰四年(1854),湘勇练成水陆两军17000多人,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典型的代表人物、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中国近代史的发韧者,但其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却一直是存有争议的人物,然而不管是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还是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他们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致,共产党的国防部长叶剑英,国民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他们曾经都不谋而合来过荷叶,更有趣的前者是曾氏家族的女婿,后者是曾氏家族的外甥。曾国藩本来是有绝对势力去做皇帝,当时有很多的权臣也劝他称帝,但所有这些都被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董陶的曾国藩拒绝了,在满族人当道的朝政中国藩作为汉人,由一介草民,经过了学而优则仕的森严的科举考试,正所谓十年寒窗苦练内功,仕途上在他看来,官做得越大,危险越大,因此,他成长为清朝一代重臣,可谓一路上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而拒绝那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的巨大诱惑,那只有圣人才能有的境界,大约也正因如此,学术界对曾国藩研究的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数百种专著如雨后春笋充斥了图书市场。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所为古文,卓然成家。文秉桐城派之衣钵,为一时所宗。其家书、日记,人颇称道。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计128卷;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事业如此,可是他为什么不把他的事业推向最高峰呢?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死后不久,中国局势变得风起云涌,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一个时代将要在华夏大地终结!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