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四)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交锋的第一位人物便是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王先谦。王先谦的任期是1894年至1903年,正是康梁变法期间。戊戌政变前的湖南,是全国维新变法的中心,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是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变法的实权派。他的下属如按察史黄遵宪,提学使江标、徐仁铸等,都是变法维新的激进分子,更有谭嗣同、唐才常诸活动家,湖南的声势最为壮大。1887年,梁启超应聘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天下学子引颈而盼。可是,晚清的书院教学已经积弊甚深,流于空谈,务名图利,轻视科学,醉心八股。王先谦作为一代硕儒,在对书院教学进行一些“自救式”改革时,一旦触及封建体制的内核,他的心就凉了。光靠熟读四书五经,是无法看清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大趋势的。某一天,岳麓书院学生会主席宾凤阳因对维新变法言论不满,向上面打了一个小报告,“请从严禁遏”。王先谦遂邀另一守旧官僚叶德辉,一齐具呈陈宝箴。这样一来,维新派与守旧派“横目成仇,极意图陷”,矛盾不仅公开化,而且白热化。不久,书院学生举行集会,要求“商立议约,厘正学术”。学政徐仁铸一听,命令追查倡议主笔者,严加惩办。这时王先谦表现出大儒风范,主动承担全部责任。徐仁铸看在硕儒的面子上,不想深究。时务学堂的学生却不答应,他们呈控宾凤阳匿名揭贴,败坏时务学堂声誉。陈宝箴一怒之下,要求彻底查办,“以挽浇风而端士习”。这件事最后以王先谦辞职、时务学堂并入岳麓书院结束。陈宝箴这一决定别出心裁,两者相并,标志着岳麓书院陈腐教学方式的终结,也将变法的“新枝”嫁接到传统的“老干”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对前头万木春”,用这句诗来说明当时中国的现状,是多么准确、多么深刻呵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