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孙中山故居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清 中山 孙中山故居

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坐东向西,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1892年孙中山兄长孙眉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修建而成的。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独具特色的两层楼房。一道围墙环绕庭院。楼房外立面仿西方建筑,红墙、白线、绿釉瓶式栏杆,上下层前廊施7个连续券拱。屋顶女儿墙正中饰有光环,下塑一只口衔钱环的蝙蝠。楼房内部设计则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厅后是孙母住房。左右两个耳房,右耳房是哥哥孙眉住房,左耳房是孙中山卧室。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划白砖线。窗户在正梁下。居室四面均有门通向街外。正门上挂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说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

故居正厅按1895年前后孙中山在此生活时的情景布置。长台上放着1883年孙中山从擅香山带回来的一盏煤油灯。在孙中山卧室,有他当年用过的大木床、梳妆台和椅等。1892 ━1895年、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书房,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1893年冬,他曾在此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

庭院左边有一水井,水井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孙家的旧房所在地。庭院左边一株酸子树,系189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来亲手栽种。庭院四周绕以围墙。庭院前的大榕树头,是他童年时代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爽观老农民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距故居不远的金槟榔山及山腰古井、山下小溪,是孙中山少年时挑水和捉鱼、游泳的地方。

孙中山(1866—1925年),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又号逸仙,香山(今中山市)人。在日本曾化名中山樵,后来通称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翠亨村旧居。青少年时曾就读于本村私塾和檀香山、香港美、英教会学校。一生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早年提出革新政治主张,遭拒绝后,组织建立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00年以后,发动惠州三洲田起义,创立同盟会,组织发动广州“新军”、“三·二九”等多次起义均告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被各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次年2月被迫辞去。1917年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大元帅,1919年去职。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苏俄共产党和列宁的帮助一,改组国民党,1923年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11月扶病北上共商国事,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著作辑有《孙中山全集》。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