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文化—青海土族:白达勒达和黑达勒达的结合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民族来源:长期以来,人们对土族历史来源的认识完全处在迷茫恍惚之中,难识其真面目,更有甚者已走入了歧途,他们牵强附会地把土族和吐谷浑拉扯在一起。下面简要介绍土族各土司之来源。土司的来源搞清了,就意味着弄清了土族的来源。
    (一) 李土司李南哥 (沙陀人,晋王李克用后裔)。李克用祖辈为朱邪氏,其祖父为朱邪执宜,父为朱邪赤心,后有功于唐朝而赐国姓李。李克用为唐雁门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子李存勖为后唐庄宗皇帝。庄宗死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位,而李克用的亲子(民间所言之十三太保)大部被李彦超、安重诲等人所杀,唯李存礼和李存勖的五个儿子李继岌、李继峣、李继嵩、 李继潼、李继蟾逃走阴山,后以白达勒达名字出现。至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时,阴山白达勒达首领为阿刺忽失(雁门节度使李克用后裔)。阿剌忽失与成吉思汗结为安答(anda,生死之交)、忽答 (ghudaa,亲家),携手共同打败了草原上的最后一个政敌乃蛮。从此,成吉思汗的黑达勒达和阿刺忽失的白达勒达合二为一,形成了蒙古之巨流。阿刺忽失子名孛要合(又作拜哈),适成吉思汗女阿刺海别吉。孛要合和阿剌海别吉无子,孛要合娶妾生三子,阿刺海别吉十分疼爱他们,视若亲生。这三个儿子是:长曰爱不花,尚世祖(忽必烈)之季女月烈公主;次日君不花,尚定宗(贵由) 长女叶里迷失公主;三日拙里不花。拙里不花有子名火思丹,尚太宗(窝阔台)之三子阔出太子之孙卜罗出女竹忽真公主,生二子:长曰长吉,适大长公主忙兀台;次日脱脱木耳(元史称脱帖木耳),适桑哥不刺公主。驹马长吉曾随西平王奥鲁赤征吐蕃,为宁濮郡王镇西宁,以西宁州为他的封地。长吉死后,其弟脱帖木耳继承了他的爵位和财产(封地), 后进封为岐王。脱帖木耳有二子:长曰锁南管卜,袭岐王;次日赏哥,为西宁州同知都护使。脱帖木耳把封地西宁州托次子赏哥管理,并把红崖子沟分给赏哥作为他的私有财产。赏哥有二子,长曰梅的古,袭西宁州同知都护使;次日管吉录,袭西宁州都护使。 管吉录有二子,长日李南哥,袭父职为西宁州同知都护使;次日察罕帖木儿。元亡明兴,李南哥归附明朝,授其官职,并准其世袭(史称东伯府李土司)。其后,李南哥系又分出土司李化鳌(史称小李土司)。李土司李文为察罕帖木儿后(史称西伯府李土司)。由此,李氏赏哥系演变为三个土司。另外,脱帖木耳长子锁南管卜于至正十二年(1352 年) 将岐王位让给了他的长子阿刺乞儿,而他本人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即行省最高长官)。至正十三年 (1353 年),以锁南管卜为永昌宣慰使,总永昌兵马,仍给平章政事俸。此人于明洪武三年(1370 年)与元镇西武靖王卜纳刺(西平王奥鲁赤之曾孙)相继投明。以上皆为沙陀雁门之后,是元皇室之驸马,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达勒达人。
    (二)西祁土司贡哥星吉(元西平王贡哥)。贡哥是八的麻的加(西平王)的儿子,是成吉思汗的第六代孙,其世系表为:成吉思汗 (太祖皇帝)第四子名拖雷(睿宗皇帝),拖雷第四子名忽必烈(世祖皇帝),忽必烈第七子为奥鲁赤(西平王),有二子:长曰八的麻的加 (warmaxja,袭西平王),次曰铁木儿不花 (timurbu_ ha,镇西武靖王)。八的麻的加子名贡哥(《元史》称巩卜、官卜,《蒙兀儿史记》称贡哥、官卜),贡哥星吉是全名,贡哥是简称,贡哥或巩卜后加“班”有尊敬之意,故《元史》又多称巩卜班。贡哥为金紫万户,元末兼甘肃行省理问宫,掌此地之司法大权。明洪武初归附,授世袭副千户,是为土族之西祁土司。
    (三)汪土司南木哥(元豳王南木忽里)。南木哥是拖雷子旭烈兀大王的后裔,是成吉思汗的第八代孙。其世系表为:成吉思汗(太祖皇帝)第四子名拖雷(睿宗皇帝),拖雷子名旭烈兀(大王),旭烈兀大王子名阿八哈(大王),阿八哈大王子名阿鲁浑(大王),阿鲁浑大王子名哈儿班(广平王),哈儿班子名出伯(先为威武西宁王,后进封为豳王)。出伯有二子:长曰南木哥(袭豳王),次曰亦里黑乞(袭威武西宁王)。南木哥有二子:长日不颜帖木儿(袭豳王),次日汪失加。元末,元朝廷把白城子(今民和官亭地区)分给了南木哥,南木哥与其次子汪失加带领属部在官亭地区屯田。 明洪武四年(1371 年) 率丁壮归附明朝,授副千户袭职,×于西宁县,是为土族之汪土司。
    ( 四) 鲁土司脱欢(元安定王脱欢) 。有人撰文说脱欢为忽必烈之孙,此说似有误。实际上脱欢是成吉思汗第六太子阔列坚之后裔。其世系表为:成吉思汗(太祖皇帝) 第六子名阔列坚,阔列坚子名忽察(河间王),忽察子名忽鲁歹(大王),忽鲁歹子名八八刺(大王),八八刺子名脱欢(安定王)。脱欢有二子:长日朵儿只班(袭安定王),元末走草地;次日巩卜世杰,与其父脱欢一起归明,被×于连城,是为土族之鲁土司。
    (五) 东祁土司朵儿只失结(元甘肃行省右丞朵儿只)。朵儿只失结、朵儿只实为一人,朵儿只是朵儿只失结的简化形成。我们只知道他是诸王,是皇室成员,但尚不知他的父亲、祖父是谁。朵儿只失结在元末任甘肃行省右丞,在这之前还任过甘肃行省平章政事之职。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五月,受朝廷调迁,赴口北龙庆州(今北京市西北部怀来县一带)守卫。明军破北京,元顺帝弃城北逃,朵儿只失结与帖木录(又作帖木哥)亦随之返回甘肃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年)率属部2000人归附明朝,六年授西宁卫指挥佥事世袭,是为土族之东祁土司。
    (六) 赵土司赵朵儿只(元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赵朵儿只)。金末有一名叫黠公者(白达勒达人)居云中,为金群牧使。南宋嘉定四年(1211 年),驱马归太祖(成吉思汗)。黠公子名按竺迩,幼寄养于外祖术要甲家,讹言为赵家,因姓赵氏。按竺逐年十四,隶皇子察合台部。太宗(窝阔台)即位,从驾西域,立有大功,以为千户。及睿宗(拖雷)至世祖(忽必烈),平关陇,征川蜀,屡立奇功,以为征行大元帅。按竺迩有子十,其中彻理、国宝最知名。按竺迩卒,彻理袭征行大元帅,彻理卒,国宝(又名黑梓)袭征行大元帅。后国宝招吐蕃有功,授三品印,为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赵国宝有二子:长曰赵世荣,袭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次日赵世延,任元中书平章政事兼翰林学士承旨。及文宗即位,加奎章阁大学士,拜中书平章政事。至顺元年(1330年), 诏世延与虞集等撰修皇朝经世大典。元统三年 (1335年)十一月,卒于成都,享年七十有七。赵世荣子名叫赵朵儿只(又作赵朵儿只木),袭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于洪武三年(1370年)北上归附明王朝,×于碾伯,是为土族之赵土司。
    (七) 甘土司帖木录(帖木儿)。贴木录就是元甘肃行省帖木哥(帖木儿后加“哥”有尊敬之意)。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朵儿只失结与帖木录同被调口北龙庆州守卫,顺帝北逃后,此二人率属部返回甘肃行省,并一同归附明朝。帖木儿(帖木录)子名大都,因功以为千户。大都子名甘肃,始以甘为姓。是为土族之甘土司。
    (八) 陈土司陈子明(元淮安右丞)。陈子明为汉人,元淮安右丞,明洪武七年(1374年) 随李文忠北伐有功,授随征指挥金事,子义龙,永乐间从耿秉文驻防甘肃,授西宁卫指挥使。据《甘肃通志稿》之记载,陈土司属民户 350,人口 1500,其中土民七分,汉民三分。是为土族之陈土司。
    (九) 不颜帖木儿(元豳王、明安定王)。不颜帖木儿是豳王南木哥(即土族汪土司)的长子,元末袭父职为豳王,在环湖一带活动。明初立安定卫,以不颜帖木儿为安定王,递传至千奔,安定残破,族人散亡,余众徙至沙塘川威远镇东某地定居。此人为成吉思汗子拖雷的第八代孙。是为土族中的安定卫蒙古人。
  (十) 卜纳刺(元镇西武靖王卜纳刺)。卜纳刺为西平王奥鲁赤之后裔。其世系表为:成吉思汗(太祖皇帝)第四子名拖雷(睿宗皇帝),拖雷第四子名忽必烈( 世祖皇帝),忽必烈第七子名奥鲁赤(西平王)。奥鲁赤有二子:长日八的麻的加(袭西平王),次日铁木儿不花(封镇西武靖王)。铁木儿不花有二子:长曰老的罕(云南王),次日搠思班(袭镇西武靖王)。至正十六年(1356年) 正月,“诏命太尉阿吉刺为甘肃行省左丞相”;至正二十年 (1360年)五月“以甘肃行省左臣相阿吉刺为太尉。”明初,阿吉刺以失刺名字,以郎中身份归附明朝。其后,他的子孙们复其姓,终以阿为姓。何谓郎中?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是为土族之阿土司。
     (十一) 同仁土族(守卫赞卡郎的蒙古人和撒里畏兀儿人)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土族是派去守卫赞卜郎的蒙古人和撒里畏兀儿 (西拉裕固)人。从英宗(硕德八刺)至文宗(图帖木耳),赞卡郎的吐蕃常有反抗蒙古统治阶级的事情发生,镇西武靖王子党兀班也被吐蕃所杀,故元朝廷多次发兵征讨,至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赞卜郎已平定下来,文宗派甘州蒙古兵千人,撒里畏兀儿兵五百,前往赞卜郎守卫,以防吐蕃。这是黄南土族的来历,至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了。 当然,其后还加入了从其它地方来的蒙古人和汉人。
    另外,《佑宁寺志》云,格日勒特为成吉思汗之大臣,现今的霍尔(土族)多为他们的后裔;藏文《安多政教史》又言,华热(今互助县、乐都县、天祝县之部分地区) 的祁家、李家、吕家、杨家等众多小首领皆为永昌王阔端的大臣们的后裔。这些蒙古人就是后来的土达、土人、土民, 亦即现今的土族。
    又据地方志之记载,称土司朱土司为土达,吉土司为蒙古人。可见朱、吉二土司也是蒙古人。
    鉴于上述,关于土族的组成成分,我们可概括为主干部分和非主干部分。主干部分又可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元蒙古皇室亲王系统;第二个系统是元蒙古皇室驸马系统。非主干部分也分两个方面:一是非皇室成员的蒙古人和撒里畏兀人;二是加入土族的为数不多的汉人、藏人和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从民族成分上讲,白达勒达和黑达勒达是土族的主体(三李土司、赵土司 属白达勒达,其余皆为黑达勒达人)。撒里畏兀儿只有五百人,汉藏民族也不多。土族之各土司均为元甘肃行省之官员,明初陆续归明。这里有必要提醒读者,以为土族是白达勒达和黑达勒达的融合体而把土族和蒙古族不加区分,那是错误的!族源和民族在概念上总是不同的,两者都具有特定的含义。现今土族的先民们来到河湟流域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融进汉藏民族中了,大部分延续下来,并吸收了一些非蒙古语族的民族作为自己的成员。经过近八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土族。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土族人口有过一个由多到少,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其经济原为游牧经济,后发展为农业经济;土族原始×是萨满教,现在以×为主,兼信其它×;土族的语言是由蒙古语演变而来,保存着许多十三四世纪蒙古语的特征;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1979年创制新文字,现正在试行中;至于民族名称,自称他称都很多,每一种称呼都与历史上的白达勒达和黑达勒达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民族之历史来源,主要为白达勒达和黑达勒达的结合体, 兼收少量其它民族的人为自己的成员。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