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文化—土族:村落住房及锅台连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村落:互助土族将村落称之为“阿寅勒”。“阿寅勒”是由父系家族成员组成的群体居住形式,即自然村落,是土族社会 最基本的组织结构。旧时,每个村庄都是单一姓氏家族群体,论字排辈十分严格,一夫一妻制,禁止族内婚。信仰×格鲁派及其它民间信仰。长辈中德高望重者为公认的头领,处理本“阿寅勒”内部及涉外事宜。据史料记载,在 12 世纪时,土族先民从集体游牧方式逐渐转变为个体游牧,随之产生了最初形式的“阿寅勒”(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繁衍,“阿寅勒”不断增加新成员,构成大型“阿寅勒”群,这时的“阿寅勒”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阿寅勒”(户),而扩大为群体“阿寅勒”即村庄。进入农业社会后,依然沿袭祖先的居住习俗。近代以来杂居村庄不断增多,但仍保留有一些单一姓氏的原“阿寅勒”形态,如李家(庄)、杨家 (庄)等。 
    住房:互助土族语称庄廓为“日麻”。一般都是单门独户小庭院,占地面积约四五分,筑正方形闺墙,高约 6 米许,有在墙头续砌 1 米左右梢墙的。墙半腰用自卵石镶嵌宝塔形图案,墙头四角置卵石,门面墙壁用泥抹光,还有用白灰粉刷的,表面装饰得整洁、美观、雅致。院内建二三面或四面土木结构房屋,多为5檩、7檩平顶房或二加七擦骑脊犬房。一般 3 间正房和 2 间角房为一组,正房当中一间为堂屋,两边耳房分别是卧室和库房或佛堂。正房的门面柱头、扎口板等上有许多雕刻装饰,如虎狮、膜麟、杜鹊、孔雀、凤凰,各种花卉、海螺、宝伞等。角房或为锅头连炕之厨房,或为草房畜 圈。大门多为单扇,门顶一般还有一间小门楼。院正中设中宫,其上砌有“困索尔”(圆槽),圆槽中间竖嘛呢旗籽,上挂经幡,下拴牲畜,朝上房一面设香炉。一般有条件的地方在庭院里都用石头铺地,有直铺到大门外的,有的还精心嵌镶各式彩石花纹图案,颇有讲究。
        
    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的居住方式,与互助土族有所不同,在院墙、房舍等布局安排方面与周围的汉族有相似之处。但也保留了本民族的不少特点。三川土族将衬落叫“依么”,称庄廓为“囊托”。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黄河沿岸、川水谷地,部分居住在山区。居住区域多为一姓同祖形成的自然村,村庄名以姓代称,如祁家、朱家、王家等,居住形式以家庭结构为主,院墙方位必须是东西南北对称,庭院占地五分左右,围墙结实,底部 80 厘米以上,顶部 36 厘米左右,高 3 米,有的围墙顶上再加高 1.5 米左右,以挡风防盗。
    庭院内修建土木结构的平房,四面正中修 3 间为一单元的房屋,主要住人,四角是厨房、畜圈、草房等。主房以北房为主,土族语叫“天舍”,房内一侧有土炕,正中的八仙桌上供奉财神等神像。主房的结构形式分“檩蹋牵”、“平方蹋牵”、“妙檩蹋牵”3 种,其中以“妙檩蹋牵”用木料最多,前梁上 装饰鸡头及各种花卉造型,室内装有隔墙板。正中房梁上挖一小孔,装入各种粮食及碎银等,用一块正方形的红布包起来,再用一束白麻缠紧,叫“宝梁”。 庄院格局有主房、院门相对称的特征,主房上“宝梁”时,亲友们皆来恭喜。        
    在庭院正中有一个用砖或土坯砌起来的正方形小花园,裁各种花卉。花园底座中间须埋一个口小腰鼓的瓷罐子,罐内装各种粮食、药材等,经过喇嘛诵经模解,就在建造花园时埋进去,以求吉祥平安。
    庭院大门为双扇门,可向东、南、西开门,绝不开北门。主房的门与大门不能对齐,必须交错方位。大门前立一座宽 6 米、高 2.4 米的墙,叫“照壁”。
    锅台连就:土族语称“秃光”,是一种与锅台连在一起的土炕,习惯称“锅台连炕”。他们把耳房作为厨房,锅台筑在居中的一间里,紧挨锅台 (忌坐西向东)后面的一间房里盘上满间打泥炕,炕与锅台之间泥一堵叫“拦炕”的矮墙或木板墙,灶膛的烟道经过炕下后才能通往烟囱,利用做饭烧水时的余热取暖,一举两得。平时,炕上不铺毡,上炕不脱鞋,一家老小席炕而坐,一起吃饭、休息。若来了客人,则要铺毡让客人坐上方。 在寒冷的冬天,在“秃光”中央生一堆大火,一家老小围着火堆取暖,柴灰作肥料。因此,土族人把锅台连炕的居室做为真正的主房,客人也就很自然让到“秃光”上款待,这样既亲近又不生分,宾至如归。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