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民间习俗—中华大地“龙舞”飞扬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其中,全国各式“龙舞”在成果展的展板上,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们一睹其风采。

“龙舞”起源于汉代,又名“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降雨的一种仪式,后来发展为一种文娱活动。唐、宋时,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演形式,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龙舞”这项独具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在各地都有风格各异的表演。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式“龙舞”约有2459种之多。“火龙”、“醉龙”、“百叶龙”、“乞弓龙”、“草龙”、“板凳龙”……它们各有不同的民间传说和表演特色。舞步有喜鹊步、扭丝、绕圆场、跑跳步等,队形、动作变化丰富,有“孔明推车”、“枫树盘根”、“麒麟送子”、“猛虎跳涧”等几十种。

铜梁“火龙”:中华第一龙

重庆铜梁“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为热烈多彩。每到元宵节,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据介绍,最长的火龙长达40多米,表演时场面壮观、惊险奇特,受到群众的格外青睐。首先,它风味独特、套路多变。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其次,贴近民间生活情趣。舞龙手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反映了人们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再就是民间传说认为,火烧龙火花袭人,可以除去身上晦气,可为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火花越大、鞭炮越响,舞龙人和观龙人就越有兴致。

“醉龙”:行醉而意不乱

“醉龙”源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长洲村,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要举行舞醉龙的巡游活动。道具只有龙头和龙尾,而无龙身。舞者仅需两人,各执龙头、龙尾。舞龙者需喝大量的酒,乘着酒兴而舞,并且做到行醉而意不乱。

据说此舞源于数百年前的中山市,其时香山境内瘟疫横行,乡民求助佛祖,抬着佛像路过河边时,河中突然冒出一大蛇,被乡民砍断后血染河水。乡民喝此河水,瘟疫尽除。大家认为这是龙王现身,便创醉龙舞来纪念龙王的恩德。

此舞没有固定的套路,凭舞者自由即兴发挥。舞者醉态朦胧,时而东歪西倒、伏地翻滚;时而凌空腾飞,金鸡独立,可谓妙态横生。舞蹈中,舞龙者如无醉态,持酒者须从旁强灌,务使舞龙者带醉而舞。

“百叶龙”:求变出“彩”

“百叶龙”源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农家夫妇,妻子怀孕生下一个四脚蛇形怪胎。村里族长说是妖怪,命人丢入荷花池里。之后,每当母亲来到池边淘米时,小蛇便游上来吃奶。一天族长碰见母亲在喂奶,他冲上去一锹斩断了蛇尾。霎时间,天上乌云翻滚,四脚蛇想上天,无奈无尾上不去,这时池边飞来一只蝴蝶粘在它的尾部,帮助它飞上天。四脚蛇升天成龙后,每逢此地久旱无雨,便为故乡降雨,消除旱灾使庄稼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特有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舞龙来纪念和庆贺,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此舞突出一个变字,“静则荷塘月色,流光溢彩;动则蛟龙腾空,气势磅礴”。每一种花灯都具有两种形象,如聚宝盆花灯翻过来就变成了龙头;荷花灯相连即变成龙身;蝙蝠灯翻过来变成龙尾;寿桃灯翻过来变成龙珠;十二只花瓶灯翻开变成云片。舞蹈表演开始由荷花灯、荷叶、蝴蝶串舞,展现出夏日里一池盛开的荷花随风荡漾。在荷花忽聚忽散中,荷花连接成龙突然腾空而起,荷叶变成祥云。顿时一条鲜艳夺目的彩龙,翻滚在蓝天白云间。舞龙动作有:游龙、滚龙、龙盘柱、腾龙、卧龙、睡龙、龙出水、龙吐须等。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其命运与耕地紧密相连。雨水决定着收成,掌管人间雨水的“龙王”,自然就被人们心悦诚服地供奉起来,并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各式“龙舞”来。先民们创造的“龙舞”不单是一项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娱乐活动,其中还保留着中国民间文化的基因,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找到中国人永久青春、中国历史文化传衍的秘密。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人———龙的传人,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这些承载着我们文化信息的“龙舞”。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