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文化名人—鲁迅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七岁入私塾,13岁时祖父下狱,家庭的突变,使少年鲁迅饱受了世态炎凉,避难乡下的生活,接触了乡村社会,对他以后的创作具有直接影响。1898年,鲁迅去南京求学,在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他接触了“科学”和“民主”,受进化论影响,形成了“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获官派留日,入仙台医专学医学,但后来痛感于国民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精神的重要,毅然弃医从文,选择文艺作为战斗武器。1906年到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并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古代小说。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任教育部员、社会教育司科长。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阿Q正传》等小说14篇,创造了不朽的农民典型和城市旧知识分子及贫民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成为“五一”运动的主将和旗手。

1927年以后,鲁迅定居上海,主编《语丝》,创办《奔流》,组织朝花社,出版《朝花》刊物,介绍东、北欧文学,倡导新兴木刻艺术,领导左翼作家联盟,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写作了大量针砭社会、振聋发聩的杂文。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5岁。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