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浙江九千年—上山文化的九大猜想(三)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上山人”的活动范围有多大——探访神秘古河道

在上山遗址的西边,有一条新开挖的水沟。

这条看似寻常的水沟,在专家眼里,却是找到了“上山人”活动半径的关键点——古河道。

蒋乐平说,上山发现的石器,以凝灰岩为主料。对古河道进行的剖面研究证实,2米之下有沙石,是古河道的河床。而在河床中,发现了用凝灰岩制成的石磨盘。

那么,石料究竟是先民在河道上捡到的,还是在河流上游的山谷地道开挖而来?这个问题,对于确定“上山人”的活动范围,至关重要。

然而,一系列谜题又接踵而来:古河道的诞生年代,是否就在上山时期?还是后来形成的河道,冲刷了部分上山遗迹?

如果第二个设问成立,那么,目前发现的“上山人”住在高地,是否还可能有住在低洼处的先民?低洼处,是否会有水稻“田”?

在古河床之下,是否还另有遗址?“上山人”是如何依水而居住的?完整的遗址,也即当时的村落会如何分布?

神秘古河道,带来广阔的想象和探索的空间。

部落功能区分之谜——上山人是否已有祭祀活动

陶器研究,又一次激发了学者的想象力。

蒋乐平说,完整的大口盆、易复原的双耳罐,都在上山遗址的南区浅坑中发现,而在北区,有着为数不少的储藏坑,或方或圆,坑中却不见完整的陶器。

“北区的很多坑,既有陶片又有石器,陶片虽然丰富但是零碎。有点类似废弃的‘地窖’。”

根据以往的考古发掘经验,比较完整的陶器,一般都在墓葬中发现。此外,南区发现这样几个长方形的坑:长1.7米左右,宽约40厘米,深30厘米,规制与墓葬坑十分接近。

因此,上山南区很可能存在墓葬区。但是,尚未在南区发现先民骨架的现实,又引发了一个悬疑。

“也有可能是带有宗教性质的祭祀遗迹。”蒋乐平举例说,山顶洞人时,就已经有了埋葬仪式。而在古欧洲,人们会在死者身边放上鲜花和随葬品,同样是一种祭祀仪式。

如果墓葬的假想被证实,加上早期木构房址的存在,那么,这些“证据”,对于进一步研究上山不同时期聚落结构、功能分区的变化,将拓展出一片新的空间。

新石器时代的源流之谜——跨湖桥文化是否从上山而来

河姆渡文化震惊世界之后,近年来,跨湖桥文化、上山文化的相继发现和命名,让浙江一次次成为考古学界的关注热点。

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遗址结构完整,文化面貌独特,器物群组合、制陶技术等,又自成一个整体。然而,它的来龙去脉,却一直是个谜。

现在,考古研究表明,上山遗址,以及早期属于上山文化的小黄山遗址——两处迄今为止发现的浙江最早的两处遗址中,都发现了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的叠压关系,这对于梳理浙江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源流,是个重要的探索方向。

在浦江博物馆的陈列室中,我们就看到了表明两者关系的图表:上山遗址出土的跨湖桥文化遗物与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跨湖桥文化遗物比较,通过表格中的陶器对比,清晰展现。

在跨湖桥文化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带镂空圈足器是在新石器的偏晚期开始流行起来的。因此,萧山跨湖桥遗址中发现的类似高脚杯的圈足陶器,曾让大家对跨湖桥遗址的年代产生质疑。

而如今,比跨湖桥文化早2000年左右的上山文化,也出现了圈足器,上部与大口盆相似,底部装上圈足,有的还有镂空装饰。这不禁让人们追问:跨湖桥文化是否从上山文化延续而来?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