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枋口秦渠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枋口秦渠位于济源市东北16公里处的沁河出山口。始凿于秦代,以后历代陆续开拓,整修,现在仍利用它引水灌溉,泽被怀川大地。

秦朝时,在沁河南岸开凿渠口,引水南流,叫秦渠。当时以枋木为门,故名“枋口”。汉安帝时,曾下诏修治。

三国魏河内典农司马孚改以石为门,易名石门。唐初避曾为秦王的李世民之讳,改称利人渠。唐太和五年,河阳节度使温造,您整治理枋口堰,挖长渠道,灌溉济、河、温、武四县5000顷农田,成为历史上灌溉农田最多的水渠。

元中统年间,提举王允中等奉诏开渠修堰,修渠四道,使济源、河内(沁阳)、河阳(孟州)、温县、武陟四百多处村庄受利,名曰“广利渠”。

天历三年,曾疏通渠道,立碑起堰。明弘治六年,增设闸启门,旱涝有备。明嘉靖二十五年开凿了“利丰渠”。隆庆年间开凿了沁河北的“广惠渠”。

万历二十八年,河内令袁应泰开凿了“广济渠”。

万历三十年,济源令史记言开凿了“永和渠”。至此,该水利工程系统呈五龙分水之势,遂称“枋口”为“五龙口”,延用至今。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