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浚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浚县碧霞宫寝殿

“在浚之郊”; 

“在浚之都”; 

“在浚之城”。 

《诗•鄘风•千旄》

浚县城在河南省北部,安阳市东南,今属鹤壁市。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卫河斜贯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历史悠久,远在6000年前,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初,大禹治水曾到过这里。《尚书•禹贡》载:禹疏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大伾山在浚县城东侧。商末,浚地称黎,属畿内地。周初,武王克殷,分殷畿为邶、鄘、卫三国,浚地属卫。“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领浚地。春秋属晋。战国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晋在大山北设邑,称黎。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浚属魏。秦置郡县,分属东部、河内部和邯郸郡。西汉高帝年间(公元前206——公元前195年),始置黎阳县,县治在大伾山东北,属冀州魏都。王莽时改黎阳曰黎蒸。东汉复原名.隶属依旧。三国时,浚地属魏国。西晋太始二年(266年),黎阳县改属司州魏郡。东晋时,浚地先后属晋、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翟魏、后燕;永和七年(351年)置黎阳郡;太元十一年(386年)丁零族翟辽据黎阳,十三年(388年)在此称大魏天王;太元十四年到二十一年(389——396年)间,废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525——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东魏太平元年至武定八年(534——550年)间,置黎州。北齐天保元年至承光元年(550——577年)间,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复置黎州。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开皇十六年置黎州。唐武德二年(619年)置黎州总管府,治所在大伾山北麓,辖4州8县。宋、金、元为浚州。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县治徙浮丘山东北坡;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北直隶大名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河南省卫辉府。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南省河北道。1927年3废道设行署,浚县属河南省第三行署(安阳)。抗日战争时期浚县境内三权鼎立:1938年7月国民党河南政府重划政区,浚县属第十三行署;l939年2月浚县日伪政府建立,属河南省豫北道;l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 1941年年6月,国民党河南政府撤销第十二三行署,改属第三行署。1945年8月,日伪浚县政府投降。1947年7月,国民党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

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0月中旬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隶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0月平原省撤消,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83年10月安阳专区撤销,浚县改属安阳市。1985年2月又改属鹤壁市。 

境内名胜古迹主要有浚县城、大伾山、浮丘山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