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书画篆刻

书画篆刻

临书随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半边书生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一)王献之——巨人身后的巨人
    王献之在冥冥之中一定觉得很委屈,他的成就完全是被认为的压抑的,何况,他自视甚高,这真是一个悲剧。
    东晋名宰相谢安曾问他:你的书法比令尊如何?王献之豪不客气:故当胜。谢安大不以为然,王献之更显出睥睨一切的傲慢来:世人哪得知!
    儿子自称胜老子,在伦理纲常的封建观念来看是颇有违碍的。至于把世人一概贬入“不知”之列,则恐谢安也在所不免。由此看来,王献之自视之高的确实可以。
    但他还是命运的弃儿,唐太宗对他一个“饿隶”的评价,就使他几百年无法翻身,不但曲迎上意,信口雌黄的攻击在舆论上于他大有不利,即便是作品的存世,也时遭裁迹之祸,致使风靡一时的献之行稿之书至今存者寥寥。与其父羲之头上“书圣”的桂冠相比,他又确实是潦倒的可以。
    献之的书法我认为是值得称颂的。存世的《鸭头丸帖》,《地黄汤帖》等等,向我们展示出一种绝然有异与王羲之的新气度。欹侧倚斜的结构,连贯流畅的气势,多取侧笔,枯湿交替的线条,均显示出作者那种圆润,自如,舒畅,一气旋折的情绪抒泄。比起王羲之诸作来,它无疑是更进一步强调创作的自由氛围了。
    王献之绝不仅仅是其父书法的忠实步武者——事实上,在天才父亲笼罩下,后辈很少能再打出樊篱。米芾于米友仁作为后世的例子已从反面更显出王献之的不易来。正是这个意义上来看,我认为他足称一代大师,他的个人成就是登峰造极的。他的书作与其父相比毫不逊色,或还有压过一头之势,更令人钦佩的还是他登峰造极所处的背景:如果说王羲之的突破是面对一派茫茫太古,因此他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去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的话,那么王献之却没有这样的礼遇,父亲的圣贤地位和卓然成就已在他面前筑起一道厚厚的墙,要从此冲出去,需要数倍的勇气和才智。 
    (二)苏东坡——无意于佳乃佳
    传说苏轼降世,家山皆空。因为苏轼占尽了天地之灵气,连山上的树都长不起来了。当年苏轼兄弟二人高中进士时乐坏了宋神宗,以为得此栋梁之才乃是天助大宋。
    苏轼的成功是一种划时代的成功。他不但有着出色的技巧实践,不但有强有力的个人风格,更重要的是,他有鲜明的书法观念方面的开拓:一是“我书意早本无法”,一是“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意造”之语矛头直指唐代尚法的书风,显示出苏东坡作为宋代第一流大家的高度敏锐与宏大胆魄。宋书尚意正是在这样的宣言中获得确议继而长足发展的。“无意于佳”的理论则强调书法抒情的特殊性,反映了他对这一美学课题的深刻洞察力。
    苏东坡是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形象,他宦途坎坷,但又不失艺术家本色,感情奔放,富于幻想,但又善于在逆境中解脱自己。他疾恶如仇,但又时时大智若愚,颇有些糊涂。东坡的主要政敌是北宋有名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与东坡政见相左,颇容不得东坡,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其实只是王安石他们为整治苏轼所蓄意搜罗的口实。王安石的铁哥们——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见了东坡,做出老朋友的样子,称兄道弟请东坡作诗留念,东坡乃性情中人,琼浆玉液下去以后便欣然提笔。沈括回到驿站便凭其科学家聪明的脑袋发现苏诗中有讥讽朝政之意。于是,一个牵连到东坡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乌台诗案”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可即便是这样,东坡被一路南放,还大有逸趣豪情,以致他南流以后的诗文誉满天下。无论苏诗,苏文,苏词,苏字都刻画着他旷世的大度。甚至他戴过的宝塔式头巾叫“东坡巾”,他爱吃的肉叫“东坡肉”,筑的河堤叫“苏堤”。他对于一切都是“无意于佳”,但后人都不得不承认他一切都佳。
    我想,苏轼是不幸的又是有幸的,不幸的只是当世,有幸的却是千秋万代。
    (三)徐渭——世人笑我太癫痫
    徐渭是个疯子,尽管有时候自己不忍心承认。
    张旭的“以头濡墨”固然是书法史上有名的逸事,但与徐渭相比不过是担了个虚名。徐渭的疯不仅仅是出于艺术行为,他好象是真的有点精神病似的疯。徐渭自杀未果之后,加上于其所在的幕府失宠,巨大的压力下,他竟然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不禁想起了另外一位癫痫的艺术大师——伟大的凡.高,他们堪可配成一对。
    分子很难成为艺术家,尤其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但徐渭成功了。他的泼墨葡萄在绘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他的杂剧《四声猿》也是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他的书法,在明代略嫌沉闷的书风下,似乎也是呼啸而起,以彻底的狂态为书法史加上了浓重的一笔。元明时代对二王的回归与继承,使理性主义色彩占了上风,动必有则,愈演愈烈,故尔赢弱积深,徐渭的反叛,也许可以算是对理性主义末流的一种清算吧。
    强劲粗旷的线条,舞蛇走兽,驰骋跳跃,间架完全被打散,服从于更整体的效果,局部的技巧美突然失去了原来的力量,一切取决于视觉整体感。当然,我认为权限也是显而易见的:注重整体的同时带来技巧的不够精致,时出败笔,所以创作的成功率低。精者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粗劣之作则如村中野夫。在徐渭的传世作品中,精者甚少而粗者屡见不鲜,这也是明代人趋仿古人时的共性现象。
    徐渭还是震古烁今的,别的不说,光是他的非理性就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激动人心的传世佳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