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书画篆刻

书画篆刻

盛世榜书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榜书,在古代称为“署书”,也就是用大字题署宫殿匾额。当年汉高帝建成了未央宫,命萧何题写匾额,这便是署书的开始。萧丞相是第一位用榜书这种书法艺术形式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但却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人。早在秦朝“书同文”以前,秦丞相李斯便已经开始书写榜书了。

  ▌榜书不是写大字
  与蝇头小楷一样,榜书也属于书法艺术中一种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
  榜书不是写大字,不是单纯的把小字写大,而是一种独特的创作形式。一寸以上巴掌大即可称为大字,而榜书的产生最早主要是用于书写匾额。
  榜书其难,难在字之大,用笔之粗,对于笔画、结体要有很强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同时又要表现出书法艺术的灵动性和张力以及外放内收的精神表达。试想,如此粗厚的笔画,绝不是随便摆放就能摆放出美感的,所以榜书并不是单纯的把字写大就行了。
  古代榜书多用于匾额,不同于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字放大缩小,而必须是需要多大,就要写多大,这个是极难把控的。

  ▌精气神
  榜书的结体,讲究外放中收,用笔宽厚,如人之心胸豁达,有气势,短短三五字,就能体现出精神面貌,男女老幼也都容易接受。
  榜书即严谨同时具有极强的张力,中收,外放,既要表现出张力,又不能放的太过,这个度的控制是很难把握的。因此,榜书极其考验书法家老练的笔墨运用和结构控制,是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
  德不孤,必有邻。书法家魏领说:如果你有高深的艺术素养和道德修为,那么你和你的艺术就不可能被社会边缘化和抛弃。所以,榜书的书写不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艺术家的个人修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家的精气神,能够直接的通过榜书反映出来。

  ▌盛世榜书
  榜书在清代极为盛行。古代榜书的发展与盛行取决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以及书画悬挂的特性与需要。在满足装饰性需求的同时,体现了主人精神文化风貌。
  在过去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家,家家都需要多个榜书匾额,比如大门、厅堂,甚至一个大厅挂上几层匾额。榜书之盛行,体现的是主人的一种精神风貌,主家是一种什么精神文化层次,看他家的榜书就能大概了解一二。
  另一部分就是他人赠予的榜书,委托名家书写,为了表示对受赠者品质的一种赞扬等。还有一种就是寿喜类榜书,比如老人做大寿,家有喜庆事儿等,为了讨好对方,大家凑份子或由一人出资找名家书写榜书并雕刻送去祝贺。再有一种就是赐匾,如皇上赐予大臣的匾额,多为一些褒奖之词,表现了帝王对臣子、商贾或者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的肯定。
  另外在古代,老百姓为了表达对某官员的认可和喜爱,往往也捐钱刻匾送给官员。
  匾额文化在民国前是非常盛行的,后来由于房屋结构变化,艺术形式、艺术风格逐渐蜕变等各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表彰功德,装饰宫殿、园林,发展到题写宅第、寺院庙宇、城楼关隘、名胜山川等,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商家也用以书写招牌等。榜书的书写字体,也从单一的使用篆、隶、楷到出现了以行书、草书来书写。
  现在,榜书常常出现在文人的书房、办公室等环境中。
  榜书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独特语言,更是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特色的艺术瑰宝。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她特有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无不在向人们传达着时代发展的文化变迁。盛世榜书,正是有了历代书法大家的重视与广大群众的参与,才能取得瞩目的发展并日臻成熟,直至今日,仍然受到各阶层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