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武术竞技

武术竞技

历史上的武“状元”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状元”实际是“状头”之说。武科举始创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200年。录取为第一名的便叫“状头”,“头”与“元”同义,所以俗称“状元”。“武状元”是对武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后,皇帝对贡士中选定的一甲第一名赐予的称谓。据有关材料载,武状元可考的,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到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的张三甲,共168人。  

  宋朝的武状元  

  宋朝,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宋武举一改唐武举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注重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宋朝自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八年(1030年)开设武科,到南宋最后一科武举,共计开武举七十八榜,应产生78名武状元。目前,发现有姓名可考的武状元人数是8人,其中1名应视为武童试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可考的武状元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薛奕是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像进士科一样,武举也锁试于礼部贡院,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和策文等,既考武艺,也考文才。薛奕在熙宁九年的大考中,力挫群雄,夺得第一。在薛奕中武状元时,福建人徐铎夺得文状元,当朝天子宋神宗高兴地赋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不过,宋代重文轻武,薛奕不像徐铎那么受宠。他大魁天下后,被授予凤翔府都监的官位。  

  金乡镇坊下村有雍(永)宁桥,民间亦称“状元桥”,建于南宋时期,桥横贯东西,为梁式石桥,架设于金乡和钱库两镇的古道上。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陈文,宋室南渡时弃家从军,隶韩世忠部下,屡有战功,补水军将领。其长子陈鳌,试武进士第一,授东南第八将。次子陈鹗,擢廷试第一。兄弟俩均为武状元,“状元桥”即传其家事。  

  从现有的资料看,北宋武状元的籍贯多为不详,武状元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南宋时期。自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起,到南宋末年的48科武举中,共有14榜的武状元产生于今浙江省的平阳县,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由此,平阳被誉为“武状元之乡”。另有八榜的武状元产生于福州,比例占到了六分之一。  

  文状元角力夺状元  

  如果说孙家鼐是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的“别字状元”,那么,王嗣宗则是天下无二的“相扑状元”。  

  天宝八年(975年),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主持进士科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两卷皆上乘佳作,难分雌雄。状元只有一个,谁当合适呢?宋太祖也会出点子,让两人当场角力,胜者为状元。角力即相扑,自唐末五代以来,极为兴盛。王嗣宗和陈识在大殿上便相扑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获胜,成为大宋王朝的第15位状元。  

  武状元难倒文状元  

  杨慎,明正德六年状元及第。他是明代最有名的大学问家。谁知像他这样的文状元,在对对联时却输给了一位武状元。  

  相传杨慎状元及第后,在衣锦还乡的路上,他的船正巧和同是衣锦还乡的武状元的船相遇。同一条江,行驶两条状元船,虽说是千载难逢的盛事,但是,两条船谁走前谁走后,却遇到麻烦。两人都要自己的船先行,并且各说各的理。争来争去,两入决定比试一番。武状元道:“文比武比都行。”  
杨慎一听,极表赞成。但自己一介书生,跟武状元比武显然不行。他既然说文比也行,当然提出比文。武状元道:“那好,我有一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甘愿随你尾行。否则,你得在我后面而行。”  

  杨慎大为高兴。心想自己在题联对句上,从未输给任何人,难道还会输给他一介武夫,于是要武状元速出上联。  

  武状元的上联是:二舟同行,橹速(肃)哪及帆快(樊哙),武状元利用谐音,指物喻人,含有“文不及武”之意,文思巧妙,意境深邃。杨慎虽是文状元,但苦思冥想也无法对出下联,只得忍辱随其后。  

  对此,杨慎一直耿耿于怀。几十年过去了,都未想出满意的下联。直到他的儿子结婚时,他才从拜堂时响起的鼓乐声中受到启发,对出下联。他的下联是:八音齐奏,笛清(狄青)怎比萧和(萧何)!  

  客家女令文武状元逊色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两位文、武状元高中后坐轿、骑马兴致勃勃地云游四方。经过粤东地区时,但见山山水水旖旎秀美,赞不绝口,认为如此风景难怪哺育出许多客家拔尖的人物。不过坐轿的文状元说:“传言客家妇女勤劳、俭朴又贤惠,就是文才差些。”武状元点头称是。  

  这时,桥下河边有一少妇正在洗衣服,听到后便说:“不一定。”武状元在马上瞧见后说:“比武我不邀你,男人不与女斗,但文才方面我敢跟你比。”妇女道:“是吗?”武状元曰:“当然啰。”“那怎样比赛?”少妇问。文状元动了一会脑子说:“我们解谜作诗。请问,有头无尾是什么?有尾无头是什么?有头有尾是什么?无头无尾是什么?每句各猜一个字。”武状元拍了拍胸脯,悠然自得地说:“我是武官将士,理应一马当先,我念出来你们听吧:有头无尾是个士,有尾无头是个干,有头有尾是个丰,没头没尾是个三。”文状元念道:“有头无尾是个上,有尾无头是个下,有头有尾是个中,没头没尾是个口。”武状元洋洋得意道:“怎么样?”客家少妇微笑道:“原来是这样猜答,只可惜武状元念的没个口,文状元的下两句有一个口字。”武状元咳了一下:“那你来吧。”少妇念道:“有头没尾是个由,有尾无头是个甲,有头有尾是申字,无头无尾是个田。”  

  文状元“哇”的一声,惊赞道:“每句都有一个口字,高、高、高,实在是高。”  

  三科两状元  

  泰州市姜堰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说的是五百年之久的泰州刘氏家族兄弟两个皆中了武状元,哥哥叫刘荣庆,弟弟叫刘国庆。  

  有记载:刘荣庆,字崇碧,乾隆四十九年武进士,殿试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功迁总兵,道光元年升贵州提督。刘国庆,字沐园,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中得第一,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也因为累积战功,官至总兵。兄弟二人先后高中武状元,其间只隔一科,这就是对联中的“三科两状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在当时更是传为美谈。《履园丛话》中就这样说:“泰州刘荣庆、刘国庆同胞兄弟为武状元,古今未闻,亦为熙朝盛事。”  

  刘氏家族从先祖刘福春有习武传统。刘福春明朝时在苏州任指挥副使,后朱元璋驾崩,朱棣即位,清洗朱元璋的旧臣,刘福春被迫举家迁到现在的姜堰一带定居下来,这就是现在的刘家埭。由于刘福春本人是吃武功饭的,后人的习武之风很盛。  

  在他诸多后人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刘梦金,一个叫刘凯歌。刘梦金是姜堰刘氏的第七代传人,1752年,中了武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花翎侍卫,因为屡建战功,后官至漳州镇总兵;刘凯歌是刘福春十二世孙,官至武显将军,他生了4个儿子,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状元外,还有老二刘佩馨,老四刘福庆。据《耐庵从刻》中记载,刘荣庆在殿试时,将一块重300斤的大石放在膝盖上,用毛笔写下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脸不改色气不喘。乾隆皇帝称赞说,刘荣庆“文武天资,宜其大魁天下也”,刘荣庆就这样夺得了武状元。  

  相传刘凯歌的4个儿子中,老二刘佩馨武艺最好。某日兄弟几人酒酣比武,刘荣庆、刘国庆都是一箭毙鹅,而刘佩馨一箭射去鹅鼻肉冠。本来刘佩馨是和三弟刘国庆一起进京赶考的,父亲刘凯歌怕兄弟“自相残杀”,就半途召回了刘佩馨。后来刘国庆为感谢哥哥,将自己的封赠转让给了他。不知道是不是刘佩馨有了封赠后就懒得去应考了,不然刘家再出个状元也有可能。老四刘福庆在家里最受父兄宠爱,他很孝顺,且很聪明,五岁就能背诵唐诗,十多岁励志古文,是刘氏这个武术之家里唯一的文人。刘福庆后考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外面的人将他们四兄弟称为“大状元、二举人、三状元、四贡生”。  

  刘荣庆官至提督,刘国庆记名以提督用,刘梦金官至总兵,还有个刘佩馨官至副将,加上刘福春,官至副指挥使,这就是对联中的“一门五提督”的典故。  

  现在的状元村里还有他们兄弟当年练功用的一块大石头,石头高68厘米,宽34厘米,厚26厘米,两侧有凹槽,供双手掇石用,练功石重300多斤,现在即使当地的大力士,也无法举起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