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古曲《白雪》明清时期演变趋势探讨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汪铎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采用的琴谱资料
    古曲《白雪》据传为春秋时师旷所作,距今约2500余年。据查老研究统计[1]载有《白雪》的存见琴谱共31种,最早见于《神奇秘谱》。笔者采用了七种琴谱,即《神奇秘谱》(1425年)、《西麓堂琴统》(1549年)、《杏庄太音补遗》(1557年)、《琴书大全》(1590年)、《徽言秘旨》(1647年)、《大还阁琴谱》(1673年)(注)和《自远堂琴谱》(1802年)。对这七种琴谱中《白雪》进行比较分析后,又着重打谱探究了《西麓堂》和《大还阁》两种琴谱中《白雪》的差异和演变特征。
    在近现代琴人中弹《白雪》不多见。从资料中看到前辈老琴家李子昭、吴兰荪在琴会雅集上弹《白雪》,所据何谱,未详。吾师吴兆基的《白雪》据《自远堂》。丁承运的《白雪》亦据《自远堂》,但有几处合参《大还阁》。早于《大还阁》中的《白雪》似乎罕有今人问津。
    2、七种琴谱中《白雪》比较
    明代前期的《神奇秘谱》和中后期的《西麓堂》《杏庄太音补遗》《琴书大全》四种琴谱中《白雪》均九段。其中《神奇秘谱》和《西麓堂》中《白雪》几乎完全一致,仅个别指法有差异。《西麓堂》与《杏庄太音补遗》比较,两谱中《白雪》整体基本一致,但局部已在《杏庄》中发生变化,如第五段泛音就不同于《西麓堂》。此后的《琴书大全》中《白雪》在分段上有不同,第一、二两段则是《西麓堂》中第一段;第三段是《西麓堂》中第二段;第四段则是《西麓堂》中第三、四段。《琴书大全》中第五段泛音的徽位有不同于《西麓堂》的。第六段中《琴书大全》也有较大变动。七、八两段两谱基本一致。第九段泛音结尾《琴书大全》又有变动。可见,到了《琴书大全》,《白雪》已发生演变,但基本构架还未变样。这是距《西麓堂》40年的事。
    清初的《徽言秘旨》、《大还阁》和清中期的《自远堂》三种琴谱中《白雪》均十段。《大还阁》与《自远堂》比较,《白雪》一、八、九段有所差异,其余各段基本一致。可见,两谱虽然相距150年左右,《白雪》却变动不多。而且,《自远堂》版本的《白雪》一直流传至今,有二百年之久。《徽言秘旨》与《大还阁》的成书时间很接近,而两谱中《白雪》并不相同。《徽言秘旨》中第一段与《西麓堂》相近;第二段泛音则发生变化,自成一章;第三段与《大还阁》比较一致;四、五两段有部分与《西麓堂》相近;第六段泛音前半部接近《西麓堂》的第五段,后半部与《大还阁》相近;第七、八两段既不同《西麓堂》也不似《大还阁》;第九段有部分接近《西麓堂》;第十段与《大还阁》有相似之处,结尾泛音与《大还阁》相同,不同于《西麓堂》。
    由上述比较分析可见,《白雪》的演变主要发生在明末清初,其演变轨迹自《西麓堂》之后,变动渐趋明显,至《徽言秘旨》已在显著演变中,旋即到《大还阁》达变动的顶点,同时演变也已接近尾声,此后经《自远堂》已处于稳定状态。
    3、明末清初《白雪》演变趋势剖析
    古曲《白雪》流传至明代中期仍保持其质朴纯真的面貌,从《神奇秘谱》到《西麓堂》变动甚微。明以前的琴曲往往富有调性的变化和古代音阶的运用,带来音调色彩的多变和奇妙的“变音”。《西麓堂》中的《白雪》就是在一、六弦为宫的黄钟均侧弄和三弦为宫的仲吕均(正调)之间转换。例如,第一段黄钟均侧弄,第二段即转为正调,直至该段约2/3“搯撮三声”后,又转回到黄钟均侧弄。第九段泛音也以正调进行。这种调性的转换,在《白雪》演变到《大还阁》时已不复存在了,这是其一。其二,《西麓堂》中《白雪》出现多种古代音阶[2、3]的交替,使琴曲丰富多彩,空灵动听,幻境环生。例如,第一段泛音中出现“名八勾一”
    (简谱#4),同古代变徵音阶相联系(变徵七声音阶:123#4567);第四段中出现“大八九注挑七”(简谱b
    7);同古代闰音阶相联系(闰七声音阶:123456
    b7);第五段泛音和第九段泛音中多处出现简谱4和7,同古代清角音阶有联系(清角七声音阶:123456
    7)。在第二、四、六、八段中还出现简谱b3音,这似乎同平均五声音阶(1b345b7)有关。上述多种古代音阶的运用,在《大还阁》中就很少了,《自远堂》中更其罕见。
    总而言之,《白雪》在明末清初出现的演变趋势可归结为以下特征:活泼的调性变换和多种古代音阶并用的消失,代之以调性的稳定单一和音阶的“五声化”,使一些琴曲变得呆板繁琐,个性化受到约束。这个情况同成公亮近年的研究[4]可以互为印证。
    4、《白雪》这种演变不是个别现象
    笔者还对《阳春》、《列子御风》、《庄周梦蝶》三首琴曲作了纵向比较分析,发现也都有类似《白雪》那样的演变趋势。例如,古曲《阳春》在《西麓堂》中为十段,《大还阁》中为十五段。在内容上,除前两段较一致外,其余有显著差异。《列子御风》和《庄周梦蝶》两曲亦然,从《西麓堂》到《大还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这表明,《白雪》这种演变不是个别现象。但是否普遍情况,还难以推断,尚待更多的分析研究。
    5、古琴曲演变的原因讨论
    在古琴曲的流传中,琴家风格和流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白雪》诸曲那样的重大演变可能还有其它原因。古琴文化从早期的“声多韵少”变为后期的“韵多声少”这个大趋势,可能是个重要因素。但也可以说是一种演变的结果。至少这是个派生性因子。笔者认为历史和社会因素对古琴曲演变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唐宋时期哲学思想有很大发展,唯心主义思想家韩愈为代表,唯物主义思想家以柳宗元为代表。宋代出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新体系。当时哲学思想活跃。同时,社会的经济主体是农业自然经济。琴人、琴曲受到这样的思想和经济作用,个性化得到发展,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因此,明代以前的琴曲大都活泼灵动,色彩缤纷,也即所谓“声多韵少”。
    明代中期后,主观唯心主义勃起,成为哲学思想领域的主流派。这时期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自然经济开始分解。同时,八股文成为教育和科举的主要内容。
    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阻碍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5]。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直至清初盛行的主观唯心主义,八股文和商品经济这三个因素在明末清初琴曲发生重大演变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这也解释了琴曲演变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时期。在这三个因素支配下,导致古曲被全面梳理,如调性的单一和“五声化”,古指法的舍弃
    ,注重左手技巧等。好比明代家俱摆设的线条疏朗、流畅、古朴,到了清代就变得繁复、累赘
    、花描。此外,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明清城镇日趋繁荣,地方戏剧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也会影响到古琴曲的演变趋势。
    致谢:本文采用的琴谱资料有部分得到同门裴金宝先生的帮助。在分析研究中获得同道林友仁先生的有益讨论指教。

    参考文献
    [1]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音乐出版社,1958年。
    [2]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3]王誉声,音乐源流学论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
    [4]
    成公亮,《凤翔千仞》《孤竹君》打谱后记,七弦琴音乐艺术(5),1999年。
    [5]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注:《大远阁》是徐青山弟子夏溥刻印的,出版时间推迟了。估计徐青山成书的时间应该在1650至1660年间。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