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降价的古典,打折的良心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言不逊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就在“刀郎为何这样红”的思索中发现:不但平民的审美的意识是个轮回的状态,而且,传统的音乐写作和演奏形式也没有退隐,甚至可以大行其道。于是,我们似乎隐约的找到了对于一些“音乐预言家”或者“预言音乐家”那些“古典音乐已经日薄西山奄奄一息”论调嗤之以鼻的证据。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演”花缭乱北京的演出市场一直是北京值得骄傲的文化领域。第七界北京国际也即将在北京举行。一些熟悉的、国际盛誉的大牌的古典音乐家的加盟使人有种现场耳闻目睹的冲动。总之,这算是一次古典音乐的盛宴!
令人惊奇的是:本届国际音乐节主办方致力于将高雅艺术与普通百姓融合起来,所以本届音乐节的总体票价比去年平均下调50%至60%,而最低票价竟然降到十元!
十块钱可以炒个小菜来瓶啤酒而且绝对是街边的小店,十块钱可以买条游泳裤而且绝对不是比基尼的,十块钱可以在高雅的古典音乐演奏厅置个座位而且可以有空调的享受,听起来像是个笑话.
伴随降价笑话的是另一个笑话:人口的饱和,大多数新生人口挤走了白发的老头,导致"古典人物"的减少,听古典音乐的人就少了。而且,多数的古典演奏家演奏者都没有面对“一个人买几张票”的幽默。
降价从来都为促销。卖的好有市场的东西极少靠降价来维持。像“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像“飞一般感觉”的特步。他们的价格绝非“走寻常的,飞一般”的低价.假使他们的东西降到十块,抢购是一定的。而本次音乐会的降价,市场好不好实在是个未知数——谁相信十块钱龙虾会有几吨呢?——当然艺术这东西当然不能拿商品来衡量。“价格不等于价值”,不但是资本市场的最高原则,也是今天古典音乐的唯一安慰!
降价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首先说明了古典音乐面临着“滞销”的危机,这很大程度预示着古典音乐的衰落。在100多年前,情况可不是这样,那时候古典音乐就像是一个符号,它标明了人们的家庭背景、文化修养和阶级地位。现在十块钱的门票当然可以让古典音乐“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但同时也确确实实的证实着古典音乐的衰败。
从中可以窥见,经纪人的道德沦丧、唱片业的唯利是图、音乐家的利欲熏心等等,但这还不是内容的全部,其实资本操作的虚伪以及社会背面的阴暗顽疾才是其根源所在。另外,现代社会中的科技的超速发展、事物变化的多样性、物态保持时效短、平民审美意识的轮回的特征都是和古典音乐的严谨、深邃、陶醉和沉思冥想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许是因为音乐变得更商业化,只是希望观众不断地掏腰包买票,而不是让他们得到审美上的激动。现在的观点是强调“发展观众”,音乐本身似乎被放在了第二位。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在内涵及资格资历上要向维也纳看齐。堪称世界音乐之都。全市共有五个大的交响乐团,不计其数的小乐团,剧院二十三个,还有大量的音乐厅。每天晚上,各个剧院座无虚席,观众穿上最新颖、最漂亮的服装来观看演出,聆听音乐。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饭店、咖啡馆,维也纳到处洋溢着音乐之声。甚至揿一下电话机上的按钮,也能听到动人的音乐。
这种“动人的音乐”绝对不是“哼哼哈嘿”,而“哼哼哈嘿”的演唱会在北京竟然可以卖到1000块的门票!10块与1000块你何去何从?
十块钱的快餐能不能养出个大胖子我不知道,但是现代文化的速食性注定是培养不出一个伟大的莫扎特的!
作者刘醒龙说:“艺术是人类的良心,哪怕是在最肮脏黯淡的地方。”
那么,需要降价到极限的艺术,是否意味着良心也在大打折扣?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