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好诗传千古光焰万丈长——纪念杜甫诞辰1300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雷抒雁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距今一千三百年,即公元712年,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降生。此后的59年里,他历经漂泊,自诩为“东西南北人”。其间又适逢唐代最大的社会动乱时期,即安史之乱,生活的坎坷和贫困,摧残着诗人的身心,但却也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许多优秀诗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千年以降,一直被当做优秀的诗歌珍宝,刊印在各种诗歌典籍中,许多精美的诗句,至今仍流传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
    宋代诗人秦观少游说:“杜子美之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当其时而异。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祯之诗,长于豪迈;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谵,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子美之诗穷高妙之格,极豪迈之气,包冲谵之趣,兼峻洁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他认为杜甫之诗实“集诗之大成者欤”!
    这是对杜甫诗的极高评价,几推其为千古诗人之首。
    由于现实主义的写作,使杜甫的诗真实地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生活形态,人民的忧愤情绪,使其诗,成为一部社会生活和人民心灵的史记。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之为诗史。我们至今仍然记着他写的“三吏三别”,把人民的苦难和战乱时期,统治者无视人民痛苦,不断加重人民生活负担,制造灾难的现实,写得淋漓尽致。
    我上中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杜甫的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首至今尚能背诵下来的七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久历动乱,漂泊如蓬,突然听到官兵已收失地,可以还乡了。这虽是一则战地消息,但对诗人来说,在心灵里却引起极大震撼。杜甫的高妙处,在于他找到了精准的文字恰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境。“忽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一瞬间,情绪千变万化,一气如注。古人评说:“于仓促之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
    杜甫为诗“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诗无论写山水,写景致的从不肯轻用一字。这种对文字的精挑细选,对于后代诗人始终是一个榜样。要成为一个优秀诗人,首先要把“诗里功”练好,然后才是怎样用诗歌这个形式与载体去表现先进的思想与内容。诗歌艺术上的精美是诗篇打动人心的前提。尤其是对宏大题材的写作,不是依靠主题和题材的优势压人,而是首先要依艺术的精美吸引和感染人,从而完成诗人的意图。直白的叙事,粗糙的写作,不会折服读者。
    杜甫在《偶题》一诗中写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之为“千古”,是说写作是传之千古之大事,非一时一事的轻浮之作。这是诗人为自己及后人立下的最高标准。得失寸心知,此“寸心”既是指写作者自己,也是指读者,是说诗人既不可轻率为文,亦不可浪得虚名。
    杜甫之五、七言律、绝,在整个唐代诗歌中都是序排前列,被称为律绝圣手。《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二句叙事,三四句写景,后四句则言情,写景则气象闳放,“乾坤日夜浮”五个字写尽五百里洞庭之气势。而笔锋一转,在此开阔景中想到自己的漂泊、孤寂、落寞。笔锋再转,由家及国,想到关山戎马,国无宁日,怎能不涕泗横流。诗非浮泛咏楼写景,而是触景生情,胸中自有大块垒。登楼一望,家国情怀,难免尽涌心头,区区四十个字,涵盖深远,胸襟气象,一等相乘,古人评说,此诗“虽小而大”,“宜使后人搁笔”。
    当今之世,旅游已成时尚,诗人们履迹多在山水古迹。常有诗作问世,很多是浮泛吟咏,或歌山,或唱水,或思古,或讽今,但少有胸怀襟次。杜甫的诗作已成范本,应仔细吟咏,得其神韵,以有益于创作。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乐府体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以极为生动、细致的笔触,记叙了自己生活贫困,年老多病,孩子幼小,茅屋又为秋风所破,难以安身的窘况。但是,这种困苦并非只他自己,他的襟怀衣被天下,在诗的最后,他祈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境界。一个封建时代的士人有如此品格,胸怀天下寒士,情系天下受苦难的人民,这使他不仅成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一千三百年过去了,杜甫虽只活了59岁,但他的人品以及作品,仍然巍然站立在中国文学的巅峰,他的诗影响和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和读者,而且还将继续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纪念杜甫,不只是读读他的作品,更应该探究他的诗何以成为“史诗”,他的诗里处处充满家国情怀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一个现实主义的爱国诗人、伟大的人民诗人,永远是不朽的。这就是一个诗人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今天要纪念杜甫的意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