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夏凉之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落拓江湖一狂生
  有些人,无论怎样的境遇,总有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
  苏轼,便是其一。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个“狂”字,大概并不能概括。因为这并非书生臆想中的狂傲,而是一个爱国诗人,因对国家的热爱所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兴国安邦,是无数人的梦想,然而志在千里的豪气,需要的却不仅仅是一颗爱国之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狩猎场上,他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随从武士也一个个皆是打猎的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为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他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没有什么比心中的信仰更为重要,即使追寻这个信仰的路途并不平坦,困难挫折是劳其心志,风餐露宿是饿其体肤。唯有经过磨砺的剑,出鞘之时才会锋利。
 
  ▍一寸相思一寸灰
  有些思念,无论怎样清晰,想要表达却无从说起。
  有些深情,无论怎样深刻,却再也无法说出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本来就是一个伤心的词语。
  风流不羁的诗人元稹,无论怎样的,对妻子的追悼却句句情真意切。
  满清才子纳兰容若更是字字血泪,对爱人的追悼和思念在他的诗词中留下了数不清的影子。
  而苏轼,无论怎样豪气万丈,转身之后还是那个至情至性的男子。
  她十六岁时嫁给十九岁的他,她蕙质兰心,孝顺明理。本是恩爱夫妻,却不料世事乖舛,天命无常,她撒手永诀,他将思念深埋。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他的忆,他的念,无论如何深刻,却再也无法坦然的说出。
  “忆梦”,一场深情的追忆,却只能寄托在梦中。
  亲切而熟悉的她,音容笑貌依稀当年,而他却已两鬓斑驳。绝望,不是求而不得,而是得到却又失去。
  这只是一个无言的梦,也是一个无限凄凉,沉重而无奈的梦。千古相思,大概唯有“无言”,才能表达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痴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情有多种,却只有亲情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74年前后,苏轼因与当权的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然而辗转各地为官,这一愿望却始终不得实现。熙宁九年中秋,苏轼与胞弟苏辙已是七年未见,面对一轮明月,他在大醉之后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然而,怎样旷达的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一刻,在明月之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仕途的坎坷曲折,既令人厌恶又令人留恋。然而他终究是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无论怎样曲折的,总会过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的怀念,也是对生活的期望。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世间,最孤寂的事,不是无人相伴,而是苦无知音。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可惜找到能相对无言却懂得对方所想的两个人,却那么难。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是孤高的,对世间流俗不肯有任何妥协。
  他是寂寞的,满怀的心志,却苦无知音。
  即使他身边有懂得他“一肚皮的不合时宜”的王朝云,却无懂得他志向情怀的钟子期。而他的志向,注定他不可能沉溺在儿女情长之中。朝云若生为男子,或许是一知音。可惜她是深闺女子,所以与他本就是不平等的。明白他的“不合时宜”和分担他的“不合时宜”,根本就是两回事。
  这首不食人间烟火的词,绝去尘俗的境界中,却道尽了他的心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中行走,是小孩子最喜爱的事情。然而越长大,就越是失了那份勇气。
  其实风雨之中,亦是另外一番滋味。也许,他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路途,大概并不好走,然而路上却未必只有泥泞。若你以一颗厌恶之心去看,那么一切都不如意。若你能处之泰然,定然能看到另外一番风景。“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
  所幸,他是苏轼,本就有一颗不折不挠的心和旷达的胸怀。风雨之中,徐行而又吟啸,是挑战,也是对困难浑然不在意的自信。风雨总会过去,而人生却还有很长。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事安然,大概便是这个样子。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