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建筑>> 陵墓祠堂

陵墓祠堂

感受唐陵石雕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灞桥残雪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引子

威武森严的石狮,栩栩如生的番像,高大英武的骏马,惟妙惟肖的鸵鸟,喈叹驻足的人群,一座座青山耸立,一条条绿水东流,一幅幅万家灯火,一片片风雨消磨,充满了沧桑与激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石雕无数,唐陵为先,这就是我在唐桥陵摄影归来的切身感受,与那无人问津的宋陵石雕和独守田头的南朝石刻不同,唐陵石雕少了几分冷冷清清,消了几分平平淡淡,多了些须问津与感叹,以高山为天,以绿水为地,以历史遗迹为偶,唐陵石雕总是那么高大和风光,千百年来,这里都是陕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说起中国的帝王陵墓,就不能不提起唐朝帝陵,说起中国陵墓神道石刻,就不能不提起唐陵石雕,唐代帝王陵墓分布很有特点,以长安为圆心,假如把各座帝王陵墓用线连起来的话,会形成一个弧度为200度左右的扇形,唐代帝王陵墓分布在富平,礼泉,三原,乾县等地的崇山峻岭中,无疑增强了其神秘感,唐陵多以山为陵,19帝19陵中有14座皆如此,其中就有名扬中外的昭乾二陵,其余的四座中,庄,献端三座也建于山上,唐陵与地势协调统一,至今也颇为建筑业人士称道,也不失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右一伟大创造吧。关于唐陵的其他情况,在下面的文中也有介绍

唐陵的两大特点是山为陵和石刻丰富多彩,唐朝陵墓石刻一改过去朝代以大型石制石兽铺垫神道的先例,大规模的修建小型的石刻,注重其雕琢技法和神态,挖掘其内部的感情和机理,以细腻和高水平的雕琢代替前朝夸张和粗糟的石刻,应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唐代陵墓大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不同的特点。

第一章初唐帝王陵墓石刻

初唐时期唐朝的政局尚不稳定,内有众多的农民起义尚未平定,外有突厥的强大威胁,隋朝留下的局面更是千创百孔,经济水平低下,人民苦不堪言,多年的灾荒和战乱使得唐朝的各方面问题都很多,偏偏李渊并非治国之才,实乃酒囊饭袋之徒,读过唐史的人都了解,李渊的发家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唐太宗,李渊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李渊为人多疑自私,酗酒好色,游宴无度,心狠歹毒,实非为君之人,唐朝初建的几年里,可以说没有什么进步,仅仅是维持现状罢了,李渊的献陵位于三原县徐木乡,是一座堆土陵,唐朝的四座堆土陵中其他三座都位于晚唐,李渊的陵墓如此建造是因为经济现状不允许大兴土木,献陵的石刻较多的维持了前朝的特点,工艺粗糙简单,面貌凶悍,体积较大,石人刻功虽然比较精密但是艺术价值一般,石兽仿制南北朝的天禄麒麟等,不失威严,但师傅手艺一般,看上去明显的东施效颦,但是献陵的石刻有其新颖的东西,例如鸵鸟的形象,鸵鸟是隋末唐初由大食人从非洲东海岸介绍入我国的,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吸收这一外来文化体现在艺术中,可见唐初艺术的发展,献陵鸵鸟浮雕现存两座,一尊已经残破不全,另一只羽毛丰满,腿部短小,脖子也不是很粗撞,翅膀比较结实,与现代的鸵鸟不太相同,这是符合遗传学规律和关于鸵鸟起源进化的论断的。献陵现存石碑一座,没有了龟趺,不知未何。唐献陵陪葬墓众多,可考的陪葬墓就有40座左右,分布于陵冢的周围。献陵的毁坏较为严重,多数石刻仅存残迹,应此难以想象初始的样子……

早期的唐朝陵墓石刻,多以模仿前朝为主,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应此,不为人称道,我们重点的看一下盛唐时期的唐代陵墓石刻

第二章盛唐帝王陵墓石刻

历史上关于盛唐的说法不一,我们这里所指的盛唐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天宝年间

盛唐时期是唐王朝政治武功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贞观开元盛世笼罩下的唐朝,艺术水平也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这一时期,书法,绘画,特别是雕塑艺术都有了蓬勃的发展,表现在陵墓石刻上,石刻品种愈加丰富,表情愈加人性化,刻工愈加细腻柔和,内在的东西挖掘的更加深刻。

唐朝帝王陵墓石刻中最为珍贵和壮美的三陵石刻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分别是唐太宗昭陵石刻,唐睿宗桥陵石刻,唐高宗及武则天乾陵石刻。

如果论及建造规模来讲,唐太宗昭陵无疑在唐十八陵中坐头一把交椅,建筑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宫殿数目最多,海拔最高等等的头衔都戴在昭陵的头上,昭陵石刻是具有唐朝风格的石刻艺术的开端,集中表现为多数石刻的体积较小,没有出现麒麟和天禄之类的大型石兽,引进了石马石狮石人等新兴的品种,刻工精巧传神,摹状栩栩如生,石狮是唐朝帝王陵墓的标志性石刻之一,唐朝帝王陵墓多以仿照长安城规格营建,有白虎,朱雀,玄武等四门,每座门前有两只石狮,一只牡狮一之杜狮,昭陵现存石狮六只,分别为白虎门,朱雀门和玄武门石狮,杜狮高大威严,鬃毛清晰,眼睛外凸,嘴巴大张,颈间多配有铜铃,爪子外露,大有食人之势。牡狮小巧玲珑,花纹亮丽不矢秀美,楚楚动人但仍不矢凶残。石马俊勇强壮,棕毛花纹刻的非常传神,有些马前刻有石人,大约是仪仗队的官员,朝冠礼服,手攒胸前,芊芊有礼而不矢风度,谈到昭陵的石马,不可不提天下闻名的昭陵六骏,从现存的四只来看,刻工之精巧,形状之传神,性情之英武,卓识令人佩服,昭陵石人分为三大类,文官,武士和翁仲,文臣面目清秀,胡须较长,飘然胸间,服侍淡雅清新,儒家之大雅洋溢其间,朝服的下端带有一只中国结,非常具有民族气息。武士面目凶勇狰狞,一身铠甲,虎背熊腰,双手卧剑,令人胆寒,刻工精悍细腻,栩栩如生。翁仲是护墓的官员形象,脸部刀工精练,面带笑容,个子不高但是风韵翩翩。昭陵的鸵鸟多以毁坏,不存,昭陵现存石被一座,为著名书法家楮隧良的真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拒对唐昭陵陪葬墓的挖掘来看,陵墓内部可能还有浮雕。

唐睿宗是一个公认的无能皇帝,但是其陵墓桥陵却是近年来对唐朝陵墓研究的热点。桥陵的陵墓构建与其他以山为陵的唐朝陵墓不同,帝王陵墓是建在山的脚下而不是半山腰处。桥陵的石刻也有与其他陵墓不同之初处,桥陵石刻有一尊宫女石刻,别的陵墓没有。这尊宫女像体态略显臃肿,面目表情妩媚动人,服饰珠光宝气光彩照人,发饰刻工细致传神,宫女的器官特点鲜明,眼眶略粗,鼻子略显扁塌,眼睛不是很大,唐朝人的审美标准与当代大相径庭,这个女子被当时公认为美女。桥陵石狮不如昭陵的精细传神,但也是魁梧凶猛,桥陵的鸵鸟也极具韵味,眼睛小而有伸,翅膀长而无力,脖子粗而强健。爪子尖而有齿,羽毛丰满,形容乖巧,欲跑之状,卓识可爱,桥陵的另一尊比较有特色的石刻是一尊佛像,与前朝佛像的庄严肃穆,气定神闲不同,这尊佛像坦胸露背,卧姿奇巧,面做狂喜状,这充分体现了唐朝以道教为国教,自由洒脱的民风的特点。桥陵的石人数目更多,品种更加丰富,在昭陵的基础上刻工更加精细传神,不拘于泥,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神态更加似真。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一墓二帝的陵墓。而且在建筑当初就起到了军事堡垒的作用,乾陵保护完好,也许是搪十八陵中唯一的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乾陵陪葬墓众多,其中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等墓已经经过考古挖掘,供游人参观。就上镜率和游人数目来看,乾陵大有赶超昭陵的势头。乾陵时刻集中分布于通向唐王岭的神道两侧,以石人石马为主,石人刻工精巧,特别是对容貌和表情的刻画,至今为众多美术专家所称道,石人动作各异,或则气定神闲,攒手端立,或则一脸无奈,恭站一旁,或则笑容满面,得意扬扬,或则满目狰狞,犹如凶神恶煞。石马品格丰富,有国产的,有引进的,刻工细腻,花纹艳丽,不失气度。乾陵石刻有一组唐朝仪仗队的石刻,威武高大,一个个礼服朝冠,面似磐石,安然不动。

乾陵无字碑天下闻名,无字碑为花岗岩制成,青铜色,由一只龟趺支撑,老龟道貌安然,做吉祥如意解,乾陵有两根华表,与南朝华表不同,高度更高,宽度更大,上端为圆球或者人状图案,多为无字或者少字,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盛唐的陵墓石刻是唐朝陵墓石刻中的精品,充分体现了唐朝雕刻艺术和美术工艺的发展,也是中国帝王陵墓石刻的杰出代表。

第三章中唐陵墓石刻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经济水平低下,政治动荡严重,藩镇外族宦官等等,使得唐朝的政局混乱不堪,在这种局面下,唐朝的雕刻和艺术缓慢发展,不断的更新和进步

这一时期的唐朝帝王陵墓规模小了,而且破坏更加严重,中唐时期的唐朝陵墓石刻大都毁坏待尽,多数陵墓仅存兴许的石狮鸵鸟华表等,其余或则不存或则残存,但是从现存的残迹来看。刻工较初唐时期更加细腻精巧,虽然气势不足,高度较小,但是对于艺术的要求更高了,更善于挖掘内在的东西,如动物的神态表情,人的心态等等,从石刻的模样和形态可以看出造者的心态和时代的状况。这一时期的时刻缺少了初唐盛唐时期的夸张和霸气,代之以深邃的思考和理性,表情多平静带伤感,表现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忧虑,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于舆情与物,由点看面,由时刻看出整个时代的人们的心态,这是唐朝陵墓石刻最高的艺术表现力的完美体现。

第四章晚唐陵墓石刻

晚唐时期的唐朝陵墓石刻较中唐时期更为颓废,规格更小,表现力更削弱,但是晚唐陵墓石刻有其不同于前三个时期陵墓的特点

以庄陵为例,首先,番人形象的出现,再庄陵石刻中,有三尊外族人的石象,这充分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华表的进一步改进,由初唐盛唐时期的无字变为了有字,而且上面多刻有彩绘和图腾的形象

再次,对石人表情的刻画更加传神,悲意更加浓厚,给人以日薄西山的感觉。

最后,更善于发展新的形象

第六章尾声

有人称唐朝帝王陵墓石刻为一所绵延三百余里的石雕艺术馆,恰如其氛,唐朝陵墓石刻所表现出的精细的雕刻艺术,工整的创作模式,浪漫自由的创作风格,与背景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力和与时代精神和谐统一的感染力,确实不失为中国雕刻艺术中精品的精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对唐朝帝王陵墓石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作为中国古典艺术极具代表性的东西,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然而,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我们又感到了深深的忧虑,这就是陕西省对这些弥足珍贵的艺术的保护很不得力,除了几处国家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昭陵桥陵庄陵外,别的陵墓几乎是露天放置,无人问津,任凭其风吹日晒,雨打消磨,破坏严重。而且总有很多居心叵测的人对这些珍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在1997年庄陵的几尊珍贵的雕像的头部被犯罪分子切下来卖掉,虽然天网恢恢,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石象的头路至今不知所终……

黄昏下,我结束了工作,远眺着桥陵无数的奇珍石像,我既自豪又感伤,自豪于祖先伟大的创造,感伤于历史遗迹的破坏消亡,历史已经改变了他们,难道人们也要如此吗,古代文化的万劫不复真的是我们的幸福吗?感受现代文明的人们真的已经堕化成为历史的罪人了吗?我不敢想,石刻不能哭诉,但我们能够……

我用手机阅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