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建筑>> 中国古桥

中国古桥

诗意传奇古雁桥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王远宽(天门) 款步拾阶,步步虔诚,登上一道直达唐朝雁叫霜天的美丽彩虹。 这是一座极普通的中国石桥,没有赵州桥承载的桥梁史诗的经典,没有卢沟桥彰显的石雕狮群的恢宏,在中国古桥文化的大系中,不过一座极微的单孔石桥而已。 然而,正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一种寄托的载体,作为一种仰慕的象征,这桥,与中国茶学宗师陆羽的诞生,有着诗意而传奇的关联,她便成为了闻名于世的一座纪念性建筑了。 她的名字,叫做古雁桥。 陆羽是世界公认的茶学鼻祖,被尊为“茶神”、“茶圣”,他以一部七千余言的不朽专著《茶经》,开创了一个科学的茶饮时代,遂使中国茶文化繁衍发展,濡弥世界。 陆羽是天门人。作为陆羽故里的子民,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便对竟陵城里为数不多的几处陆羽遗迹,生发了探究的兴趣。而具有孕育茶学圣种之象征意义的古雁桥,便是其中之一。 在《陆文学自传》里,仅有“始三岁,茕露,育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的自述。茕露者,孤独、没有兄弟且赢弱也。倒是在唐《国史补·陆鸿渐》、宋《新唐书·陆鸿渐》等史籍里,有如“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渚水滨”之类含糊而抽象的记述。可见,有关陆羽的出身,存在着不争的史传的空白。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则诗意而传奇的故事: 大唐开元年间(733),一个霜风凛冽的秋晨,竟陵西湖龙盖寺长老智积禅师踏霜于湖渚,见芦丛中一群大雁喧集,以翅羽护佑着一名弃婴,于是,便将这名婴儿收哺于寺中。以至有了后来为孩子占卦算命,依卦词为之取名陆羽、字鸿渐的传说。 传说是这样的美丽而富于神话色彩,且与古竟陵水乡城邑的生态背景相吻合,让今天的我们再也无由推测和再造。倒是由衷地感激那位积公长老,为人类收哺了一颗盖世无双的茶学圣种! 公元804年,陆羽在浙江湖州辞世。据传,在其逝世70周年的时候,故乡的人民在“雁羽覆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单孔石桥,名雁桥,以资对茶圣出生地的标示和永久纪念,这便是古雁桥的来历。 我们在诸多史料里,没能找到雁桥始建于何时的确切记载,但可以肯定,明万历年以前便有了雁桥,道光版《天门县志》载:万历十五年(1587)中书朱万祚鼎建。之后的清顺治初、康熙二十一年、乾隆十一年、道光二十七年等,或官或民,进行了多次的修缮和重建。这足以表明,这座石桥在茶圣故里人民心目中的价值。 今天,在西湖建成了以茶圣名字命名的陆羽主题公园。入园右侧,静卧在陆羽纪念馆山门池塘之上的一座单孔石桥。便是从已成为通衢大街的雁叫关原址移来的古雁桥。桥头右侧立有一块石碑,依稀可见镌刻的四行文字,自右至左依次为:“康熙癸亥年桂月敬立,古雁桥,文林郎知景陵县事加二级吴门钱永捐,县丞琅琊李。”透过碑铭文字的记述可知,此次复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风雨时空。 值得一提的是,古雁桥留下了不少儒士骚客们的登临拜谒之作,却没能留下诸如黄鹤楼的名家题咏。黄鹤楼是因诗而屡毁屡建而存,古雁桥则是因神而屡毁屡建而存,这神,便是茶神陆羽。 岁月如歌,古韵洞吹。单孔的中国石桥,如一管青铜圆号,自唐运气,越宋明清,穿桥孔而出,素风流韵,流淌着霜晨“雁羽覆婴”的传奇,流淌着禅师收抚“茶学圣种”的佳话。因此,亲吻《茶经》的世界之唇,品味这桥为茶圣诞生的胎盘和摇篮,吹一阙中国茶艺古韵,沿雁桥清素而隽永的石栏图腾,缥缈萦绕。 沧海桑田,沐风栉雨,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几废几兴,雁桥虽已易址,但虹姿不改兴祀者的初衷,一端深扎于诗唐的意韵,一端直达如今登临造访者的行吟。 

我用手机阅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