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

谈藏族的人生仪礼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藏族有祈子的习俗吗?生男孩、生女孩有着不一样的庆祝仪式吗?

藏族也有“男尊女卑”的规矩,但比起汉族要宽松的多。在西藏小孩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就要前来祝贺。这种活动叫做“旁色”(藏语“旁”是“污浊”的意思,“色”是“清除”),也就是清除晦气的活动。客人一进屋,先给生母和襁褓中的婴儿献哈达,给生母敬酒、倒茶;然后端详初生婴儿,对孩子的出生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一般要说“次仁”(长寿)。然后将各种礼物送给孩子的父母。

在农村,生了小孩的人家门口,要堆上一堆小石子。生男孩,要堆上白石子;生女孩什么石子都可以,并在石堆旁燃烧松柏香枝。前来祝贺的人们,走到门口,首先在石堆和香堆上撒上糌粑面,然后再进入主人家门。

在甘青藏区,一般不去生了孩子的人家,等满月后再去探望。客人进门前,主人要在大门前烧一个火堆,客人迈过火堆后,方可进门。目的是防止将外边的晦气带进家。有的地方有家里生了男孩就在门前烧一堆火,火中央立一个白石头;生了女孩只烧火堆的习俗。

藏族妇女生产有哪些禁忌和礼仪?

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妇女在孕期提倡多活动,人们在生活时间中认识到孕期多活动有利于分娩。在饮食上禁止吃犏牛肉,据说这种肉会使孕期延长,而到分娩期延后时又必须要吃犏牛肉,认为这样才能破解。另外,孕妇不能抱婴儿,据说这会使婴儿出牙晚。

坐月子期间,产妇要避风、避冷,不吃太硬的东西。卫藏地区产妇必须要喝一种类似粥一样的食品,藏语叫“归丹”,原料是青稞酒、红塘、糌粑、奶渣,一起煮沸后趁热喝,能够活血化瘀,补气养颜。对恢复身体特别好。

在甘青一带,孕妇不能串门,不能和陌生人说话,不能吃别人送的东西,尤其是陌生人送的东西。不能跟寡妇在一起。

藏族是怎样给孩子起名字的?藏族名字的特色是什么?

在母氏社会时期,藏族人的名字,取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像母亲的名字叫“朗?莫莫”,儿子的名字便叫“莫赤”;母亲名叫“索?汤汤”,儿子名便叫“索赤”。可以说姓母亲的姓。古时候藏族十分重视姓氏,藏语叫“如名”,重视“骨头”(“如”就是“骨头”的意思)。后来,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之后,有地位的人为使自己的家族世袭相传,便把家族名作为自己的姓,如:昆?公却杰布、捏?赤桑云顿等。后来,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建立,分封有功之臣的领地和封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自己名字的前面,以显示自己是有地位的世家。如噶尔?东赞、直?司如贡堆等。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玉妥?云丹贡布、多仁?丹增班觉、多嘎?次仁旺杰、洽培?次旦平措等。名字前面的是庄园或领地、爵位名,因为这些是可以世袭的,如:多嘎?次仁旺杰的儿子叫多嘎?扎西贡布。一般的平民只有名,没有姓。

佛教在西藏盛行以来,人们往往要请活佛起名。因此名字的含义多为佛教内容。如:

丹巴--佛教的意思;

江央--妙音的意思;

格来--吉祥的意思;

多吉--金刚的意思;

群佩--兴法或兴教的意思。

要是出家当喇嘛,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堪布剃度,取其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一个喇嘛或活佛,如果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职或封号。例如:堪布?伦珠涛凯。堪布是个僧职,他自己的名字叫“伦珠涛凯”。又如: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的名字是“却吉坚赞”,“班禅额尔德尼”是封号。为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封赐给五世班禅?罗桑益希的。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应加上寺庙的名字,如东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那么他的全称便叫“东嘎?洛桑赤烈”、萨迦寺的喇嘛“洛珠嘉措”就叫“萨迦?洛珠嘉措”等。一般平民没有姓,卫藏和康巴地区习惯起四个字的名儿,甘青习惯起三个字的名儿。如:“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格桑卓玛”“仁青措”“扎西加”等。

藏族名字的含义除了有×意义的以外,也有用自然界中吉祥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如:

达瓦--月亮;尼玛--太阳;白玛--莲花;梅朵--花。

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如:

朗刚--三十日;次松--初三;次捷--初八;次几--初一。

还有用星期为小孩起名 ,如:

尼玛--星期日(也作“日”“太阳”解)、达瓦--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也作“金星”解)、边巴--星期六。

在汉藏交界和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以及与汉族联姻的家庭中,出现了带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如:张旺堆、李次加、陈贡布、赵仁增等。

青海农区藏族姑娘到十五、十七岁时,要把童年型的辫套改为成年型辩套。并要选择吉日进行,称“戴天头”(即姑娘成人礼),要请僧侣先举行×仪式,再由成年妇女为姑娘更新装,拜佛、祖先和父母,这时女眷们唱《跪拜天祖歌》。海西藏族姑娘在十五岁要佩挂“马尔顿”(发套)它用布或绸缎制成,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天祝藏族未婚女子的发套比已婚妇女发套短得多,而阿坝州藏族女子十六岁后才开始蓄发结辫。甘肃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辫梳编起来,已婚妇女则中间编着,两边不编,但从腰以下又都编串起来。

卫藏地区,一般女子至十六七岁,便择吉日举行成年仪式。这天请一位生年属相好、父母双全、有福气的同龄女性,给姑娘梳两条辫子(一般卫藏地区,幼女都梳一条辫子,到了成年,就改梳两条辫子),带“邦典”(彩条围裙),戴“巴珠”头饰,然后由父母、亲友及来宾向姑娘献哈达表示祝贺。仪式结束后,姑娘在三四位亲友陪同下,前往寺庙朝佛,回来就摆宴招待亲友来宾,娱乐一天。在这之后,姑娘可以参加男女之间的社交,也可以谈婚论了。所以,彩条围裙“帮典”是少女步入妇女的标志。我常能在电视和文艺演出时,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带着“邦典”跳舞,觉得很遗憾。现在孩子们都上学了,学校都有校服,这种仪式不流行了。不过,比起卫藏地区,甘青藏区一带,父母们重视女儿的“冠礼”仪式更有特点。

举行“冠礼”仪式前,要为女儿准备华丽的服饰,仪式前一周内就开始让女儿用柏树叶泡过的水洗脸,不让乱吃零食。仪式当天的清晨,要请梳辫技巧最好的妇女为女儿梳头,把童年型的两根小辫改为成年型的多根小辫,表示“成人”了。一般在大年初二举行,姑娘打扮好后,就在好朋友的陪伴下,挨家挨户地去给亲戚们拜年。亲戚家也早已经准备好了各种礼物送给姑娘。晚上姑娘的家里要设宴请客,姑娘的朋友们都要来祝贺,从此男性可以追求她。不过现在孩子们都受现代文明的教育,同样,在城镇里已经很少见了。

未婚的少女,由于地方的不同,有的地区只梳两根,有的地区只梳一根,有的地区梳三根,只有举行过成人礼的少女和已婚妇女的辫子又多又长。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