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凤凰古城:爱你,是我一生中的梦想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白白猪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人说凤凰是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小城之一,这评价我不知道贴不贴切,但就我的感觉,凤凰真是一个好地方。

在石板街上徘徊、在古城楼前驻足、在接瓦连椽的木屋前吁叹,我最喜欢凤凰的石板街道。我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凤凰旧城区与新城区的分水岭,不应该是其他,而应该是水泥路面与石板街道的分界。当你的右脚还踩在水泥路上,右脚迈入石板街道,你便进入了半个“古代”。

这里的街道石板铺得很平整,很讲究,全选用质地好而方正的石料,上面还錾着细细的斜条花纹。真的,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讲究的石板街道。我的家乡虽说也是个古镇,小时候也还见过几处石板街,但如果要和凤凰的石板街道比起来,简直太暗淡,太粗糙,太寒碜了……

凤凰人太追求美,他们连下水道的渗水洞都要錾成铜钱状,实用而有美感。在这样的街道上走者,身旁是带有风火墙的木屋,店铺,当街摆着风味小吃以及各式各样的玩意儿,真难以说出内心是多么的舒坦,轻松,觉得连迎面而来的风,都是那么的清新。特别的是,这里的店铺招牌,都是木质的或者蜡染扎染的,有一种古气。我甚至看到一家网吧的招牌,就是木的,上面用艺术字写着:某某网吧。

沿着石板街道走着,穿过一家家装饰各异而又共透着苗家风情的店铺,直走到东城门,在折到北门。凤凰和别地不同,她还大体是原样,这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镇,不像那些后人夸张重建起的景点,像羼水的酒。我如果把凤凰比做酒,那她就是一坛色香味俱全的陈年酿。

凤凰的东门和北门是两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门,旁边还有残存的城墙。二门形势大体相仿,均为三层,一层为门座,石质,门座以上为砖瓦结构,有箭垛,了望口,整体密封而严实,这与我们平时从电视里看到的城门不同,电视那趋向于“美感”,而这城门完全出于实用。除了硬山斗抬梁式屋顶与翘檐给古城门以几分阴柔,给人的印象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就东门与北门比较而言,北门更雄壮,而且更完整,还有城门,巨大的木门,用铁皮包起来,钉着手指粗的铁钉。现在已经是锈迹斑斑了。

凤凰的美丽,不只有因为她有这些古房古街和古城楼,更重要的是她有一条沱水。可以说,凤凰的灵性,全在这条水上了。

凤凰因为有了这条沱水,真不知顿时增添了多少色彩。出了北城门,就是一串河码头,走下去,就可以在沱江里洗手了。沱江的水很清。游鱼细石,可直视无碍。河边有一架水车,河中有一副“跳岩”(隔一步一块的石柱,昔日凤凰人过河赖此),可通对岸。《湘西剿匪记》拍摄时据说曾取景于此。

站在跳岩上望,那景色真可以醉人!沱江如同一条绿飘带飘远,直到目光为远处的一座风雨桥所隔。沱江两岸都是吊脚楼,那倒影铺于水中,活脱脱一幅水墨画。江上有载客的舟子,偶尔传来缈缈的歌声。

由跳岩走过对岸,依旧是石板街,但这边少了写店铺,多了些民居;少了些喧闹。多了些宁静;少了些游客,多了些写生的画师。那些画师是凤凰真正的膜拜者,他们有的在白描,有是在速写,有的在画油画;一笔一笔的去描着山,水,行人,吊脚楼,很多人围着看他们画,他们毫不分心,没听下手中的笔。

在这里看民居,比起在对河逛街,那又有另一种心情。这里景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墙黑瓦,临水人家,有种特殊的气氛与美,有的房子太老,班驳了,但很干净,很整洁。路边空阔点的地方,就有碑刻,全是黄永玉的手笔。难怪这里写生的人这么多,如果你是画师,你在凤凰你不要去说没有什么好画的,你应该问自己的技艺如何,在这里。你随便选一个视角,随便撷取一个景式,就是一种绝美。你如果是一个画师,你一定只会怕自己画不好,倒亵渎了凤凰的美。

第一次到凤凰,我便沉溺在这里了...凤凰,爱你,是我一生中的梦想!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