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兔儿爷与兔儿爷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
9月26-28日,这一中秋佳节的盛景将再现北京民俗博物馆,届时300只大大小小、憨态可掬的兔儿爷将映满我们的视野。那么兔儿爷和兔儿爷山又是怎样的来历,下面就让我们看个究竟吧。
泥玩“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脸。兔儿爷的起源已难考证,至少明代就已经流行了。明朝人纪坤在《花王阁賸稿》中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清代此俗更盛,兔儿爷的品种也更多,一般形象都是金枪红袍,雄踞在黑虎、白象、麒麟等身上,讲究的还有张伞盖或背插纛(音“倒”)旗的,像戏台上的武将,猛一看,威风凛凛,细看却是以性情温顺见称的兔子,令人忍俊不止。民间艺人别具慧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浪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而以兔儿爷为题材的歇后语,象兔儿爷拿大顶----窝犄角;兔儿爷掏耳朵----歪泥;兔儿爷着雨----一滩泥等等,更是表现出北京地方语言的诙谐特点。
旧时京华,中秋节前半个月,东安市场、前门五牌楼、东四、西单等地,都有售卖兔儿爷的摊子,摊上架设数层楼梯式的木架,逐层增高,上面摆满大大小小的兔儿爷,人称“兔儿爷山”,为花团锦簇的团圆佳节,增添了烂漫色彩和欢乐气息。
  在这个充满亲情和温馨的节日里,欢迎大家相约东岳庙,回味老北京别样的浓情,过一把民俗传统节日的瘾吧。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