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烟雨长廊千米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吴新立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杭嘉湖平原,有一座千年古镇叫西塘。因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又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吴根越角”。古镇河流纵横,拱桥如月,青瓦灰墙,临水映人,但最独特的风景是与水有关的廊棚,那些住在河边的人家有意将房顶向河边延伸出去,家家户户的房顶在高处相连着,遮蔽着房与河之间那条小街,一路蜿蜒向前,长度竟有一千多米。

走在廊棚下的行人,对廊棚是感激的,因为廊棚遮住了江南湿冷的冬雨和三伏天的阳光,于是,它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叫“烟雨长廊”。长廊烟雨迷蒙也好,浪漫也好,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江南水乡的建筑典范,于是很多人从老远老远的地方来看廊棚,沿着廊棚一路寻找,想知道廊棚的历史有多长?第一处廊棚是谁造?……

和讲一口上海口音的当地人攀谈,满心的疑问一直没有答案,没人知道第一个廊棚建于哪朝那代那一年,但上一点年纪的西塘人都知道一位姓冯的小姐写一幅对联的上联招亲的故事。且不说对联招亲的细节,但说那位姓冯的小姐因贴在门板上征婚的上联被风吹掉,所以让家人在门口搭个棚,沿河还设了凳,让家人坐着守候(这时,当地人会提醒听故事的人,冯小姐搭了第一个棚)。几个月时间过去了,还是没人续出下联,冯小姐干脆把临时搭的木棚改成砖瓦和木材建造的廊棚。避风避雨的廊棚,受到行人和船民的欢迎,于是街上的居民纷纷仿效,家家在门口搭了个廊棚,慢慢就连成一片。有人说,这就是西塘廊棚的来历。

搭建廊棚的临河人家,看好廊棚什么呢?是廊棚遮雨的实效作用,是它绵延一线的观赏性,还是它成了古镇的一道风景?有一点可以肯定,廊棚的特点,无论是从实用角度还是审美角度,都足以让这些人家动心,但仅凭动心,还不足以说明今日西塘的这道人文景观,为什么如此整齐协调,为什么绵延千米,其中必有一种精神,有一种类似于现代企业管理学中被称为执行力的东西蕴含其中,这种构成现代企业竞争力并被管理者看好的管理要素就蕴含在千米烟雨长廊中。我们或许对古镇先民如此鲜明表现出的‘“执行并完成任务”能力还说不清楚,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能让古镇沿河的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盖起廊棚的原因,应该和古镇源远流长的文化有关,且一定是执行力得以实现的载体。

古镇的执行力,物化成千米烟雨长廊,就在我们眼前,真实、直观、令人慨叹。作为江南遗产,西塘的历史和文化,对所有看重经营方略的行业有太多启示、太多道理需要理解和阐释。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