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千年沧桑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千年沧桑----十一世纪》
    在上一个千年之初,尽管由于山水相隔,世界各地的人们很少沟通,但是每一个文明都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想象。
    对基督徒来说,这个世界是这样的,欧洲在世界的左下方。
    对×来说,亚洲象个巨人,而欧洲象个侏儒。
    而对中国人来说世界的中心就是中国。
    从西方到中国的道路,遥远而漫长,人们必须横穿可怕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进无出。
    印度和中东的商人们,在沙漠边缘的丝绸之路上往来跋涉,他们鼓鼓囊囊的驮包里装满了香料,珠宝,毯子和丝绸。
    沙漠中的绿洲敦煌是通往中国的大门。
    这里镶嵌在戈壁峡谷之间的是佛教的寺庙洞窟。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在崖壁上雕凿出来的建筑物,隐藏着几千年来的商人们捐赠的价值惊人的珍宝。
    敦煌莫高窟的大约四百八十多个洞穴中的每一个都供奉着雕刻精美的神龛。那些古代的工匠们还在天花板和墙上绘制着他们心中的中国。这是一片到处是群山和都市的土地。神仙与魔怪,市井与文人墨客并存。
    北宋大诗人苏轼这样描绘这个山川雄伟的国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中国人将自己神圣的国家看作世界的中心。
    中国人还坚信,他们的皇帝奉天命以统治世界上所有的人。中国的广阔土地被文明所征服、所教化。
    横贯南北的大运河将五条大河连接成一条两千多公里长的水路,今天它仍然是中国交通的命脉。大运河通向十一世纪北宋皇帝统治下的大都会--开封。
    这幅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载了当年开封市井繁荣的景象。开封当时拥有大约100万人口,商贾云集,北宋突破了原来唐朝商业分东、西两市贸易的格局,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市场,好像中国今天的瓷器一条街,茶叶一条街,而且这些市场全天开放。这种繁荣富裕直接来自于宋朝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宋朝积聚起的财富当时是天下无人能比的,但是,更为了不起的是,中国人那时已经在使用许多在世界其它地方尚未出现的发明。
    他们懂得印刷,使用纸钞,罗盘,地震仪,滴水钟,针灸和火药。
    中国人那时已经开始用风筝进行载人的实验,以完成人类飞行的梦想。
    风筝还被人们用来制作乐器,丈量距离。甚至皇帝也参与设计风筝。
    这个巨大的帝国被一个古代哲学家--孔夫子的思想所统一。
    一千五百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传播礼教。而在十一世纪宋朝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们则运用了他的学说来强化统治。
    宋代的整个思想文化虽然呈现出一种灿烂辉煌的状况,但是,这却无助于它的国力。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总是属于失败的一方。
    大漠以北的游牧民族垂涎着中国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
    中原大地被刀兵战火无情地蹂躏着,百姓生灵涂炭。
    但是,无论情况怎样危急,儒家的学者们始终坚信中国可以承受这一切。
    最终,中国用她先进的文明将征服者同化。
    十一世纪,一个年轻而强大的文明正在孕育成长--伊斯兰教。
    从它的发样地阿拉伯中亚的沙漠,伊斯兰教在几百年间一直传播到亚洲的印度和欧洲的西班牙。七千多公里地域内的×由清真寺和祈祷声统一成一个单独的世界。
    在几百年的征伐中,×的力量由中亚和撒哈拉的游牧部落注入新的活力,这些部落的骑兵部队成为伊斯兰圣战中的先锋。
    刀剑所至,贸易为开。伊斯兰教义说:贸易即是虔诚。
    一个商人这样谈论他的设想:他要把波斯的花粉贩运到中国,因为他听说在那能卖个好价钱。然后把中国的瓷器用船运到希腊。再将希腊的锦缎运到印度,然后把铁器从印度运到也门,最后把也门经过加工的原料运回波斯。
    ×商人是世界的掮客。
    每一笔交易都是×们彼此交换经营诀窍的机会。
    ×把伊斯兰教清真寺看作是沙漠中的花园,把他的村镇和都市看作绿洲。
    西班牙南部的科尔多瓦是伊斯兰世界在西方的宝石,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这座城市中心就是买斯治的--大清真寺。
    ×作家曾经给予科尔多瓦高度评价:这座城市有超过八千个摊位的市场,九百个澡堂,70所图书馆,一千所清真寺。
    从城市的规模,街道和清真寺的清洁程度以及客店的数量来说,不仅在北非,而且在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也没有一个城市能与科尔多瓦相比。
    科尔多瓦因为五金业而致富,该市的纺织工业也闻名于世,据记载有超过13000名熟练的纺织工人在各种作坊里工作。
    他们制作出比想象中更绚丽的不同样式的毛织品。科尔多瓦还是最著名的学术中心。
    十一世纪,科尔多瓦众多的图书馆中收藏了大约四十多万册图书,而同时期×欧洲最大的图书馆---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所藏图书不过1000多册。
    在伊斯兰化了的西班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被保存,传授和珍藏。
    在城市的墙外是×的宫殿及麦地那宰哈拉宫。
    他们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知道它以前是什么样子。
    在这里,×拥有三千个奴隶及两倍于此的女人。
    据说宰哈拉宫的池子是大得惊人,以至每天都要用数千个面包来喂鱼。
    最令人惊异的是×的起居室。
    天花板是用金砖和成块的半透明雪花石膏制成,不论何时当光线照进屋里,只要×想吓唬他的大臣,他只要稍作示意房间中间的水银就会移动,于是这间房间就好像自己转动起来,吓坏了那些大臣。
    对×来说,一个伊斯兰花园就是天堂的一面镜子。
    在这个花园中,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听见水流声。
    欧洲被看作是世界的边缘,
    对×徒来说,在第一千年发生了极可怕的事情。
    对人们灵魂的考验即将到来,当这个千年到来时,几乎整个世界损失了一些伟大人物、世俗人员和神职人员。
    1033年是基督殉难一千周年,从全欧洲赶来的朝圣者都来到耶路撒冷,来寻求拯救和帮助,许多人想死在那里,然后升天。
    那时,就像现在一样,这座由×和犹太人共享的圣城,×徒们也想占有它。
    当那些朝圣者抵达耶路撒冷时,他们发现×分裂了。
    在圣墓教堂,基督徒们发生了关于传统的争执。
    一千年后,他们仍将在这里祈祷,但人们将为这里的每一根蜡烛和石柱而争斗。
    他们甚至不能信任由对方来保存大门的钥匙。
    在八百年中,大门的织匙由两个不同的×掌管,他们每天晚上锁上大门,在第二天早晨将门打开。
    在十一世纪,×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西方的×派听命于罗马,而东正教则听命于君士坦丁堡。
    教皇签署一道诏书,开除了东正教。
    这种分裂反映了深深的文化差异。
    欧洲的西部拥有许多学术中心,但是欧洲的东部大部分仍然被森林覆盖,处于未开发之中。
    在这里,基督徒们感到孤独,教皇对此也承认他们基督徒,栖居在欧洲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角落,这里的野蛮人像生活在冰海里的鲸鱼一样,他们将在他们中间传播×。
    在遥远的北方,基督徒们勉强维生。
    他们的居住区紧挨着蛮荒之地。
    豺狼和强盗在深处隐现。
    基督只是许多的神中的一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异教信仰。
    树神把女人变成狼人,婴儿被当作祭品送上祭坛。
    在这里,基督不是一个遥远的象征,而是一个与xj做斗争的战士。
    北方的国王一个个的皈依了×,将他们以前所信奉的神灵驱逐回森林。
    脱离这种环境的欲望给了基督徒们力量
    在以后的一百年中,野蛮将被驯服,而森林将为教堂让路。
    《千年沧桑----十二世纪》
    九百年前,居住在美国西南部的查科峡谷的人们在干旱的灌木丛里建造文明,并在这严酷的气候环境中繁荣起来,他们运用自己的几何学创造了一个新的地貌。
    这片废墟是查科大峡谷地区一群特有的建筑物,这里被称作"博尼托•普韦布洛"镇。在这片建筑群里共有八百多间屋子.,它们曾经是作什么用呢?是储藏室?庙宇?还是了望塔?他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他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据考古发现,很早以前大峡谷地区的人们就已经有了很宏大的构想。而且那里的人们先后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一设想。他们将建筑群设计成半圆型,用石头砌墙,用木料铺地,用芦苇混合了陶土和沙子覆盖屋顶。渐渐地,在十二世纪美洲的大地上,一群坚固而朴实的民居拔地而起,成为荒原上特有的景观。
    这组建筑群总共有三十二间礼拜堂,这是其中最大的一间,它一半在地上,一半则在地下,可供六百多人做礼拜。至今仍有当地的居民来这个神圣的地下圣殿顶礼膜拜。
    从这些被遗弃的建筑中,人们可以看到当地的人们已开始广泛采用了石料和木材等建筑材料。为了得到这些建筑材料,人们经常去到附近的丛林里去寻找。
    然而在印第安人的住地与丛林之间横跨着上百公里的荒原,人们在砍伐了上千棵松树后,还要再穿越干旱的平原地区,将它们运到工地。
    在当时缺少有效运载工具和畜力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臂膀来运输。
    在十二世纪,美洲各部落之间的联络都是靠陆路上的交通进行,为此,大峡谷地区的人们还在他们的领地里周围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
    这些道路都是以大峡谷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与一般的印第安人所修建的道路有所不同,它们又宽又直,成南北走向,并逐渐成为各部落之间的疆界。
    今天,他们仍能依稀寻见当年弱小部落向强大部落交纳的贡品,以及来自异域的奢侈品,如墨西哥的铜铃和加里福尼亚海岸的奇异的贝壳等。
    12世纪,经历了一连串干旱之后,人们不得不离开大峡谷地区,在曾经繁荣的原野上,自然又从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宰。
    12世纪,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一位名叫拉利贝拉的国王在高原上创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建造了一个神圣的首都。
    至今,有关拉利贝拉的传说仍广为流传。在宏伟的岩石教堂和守护它们的教士们那里人们仍能寻见他昔日的风采。
    埃塞俄比亚人在山上开凿教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一座座宏伟的教堂向人们展示着非洲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每年人们都经常聚集在这里,为他们的信仰、家庭、和幸福生活而祈祝祷。
    教堂里虔诚的人们纷纷合十双手,向他们昔日国王的祭坛膜拜。拉利贝拉国王是他们的骄傲,而有他的故事也充满神奇色彩。
    传说中,拉利贝拉一生下时,各种征兆就预示着他将成为这块土地的国王。
    在他的小床边成群的蜜蜂降落在幔帐上,就象是围绕着蜂蜜一般。
    据说这些小蜜蜂是上帝派来的无数个小天使,他们将拉利贝拉带上天堂,并向他展示了天堂中最神圣的教堂。
    长大后,为了实现他在天国里的梦想,拉利贝拉开始打造用于开挖岩石教堂的各种工具,为他的宏大工程做准备。
    在他的率领下,无数的工匠在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年复一年地敲凿着,他们试企在岩石上建造拉里贝拉在天国里梦见的那种宏大的教堂。
    24年后,他的工匠们终于将一片山野变成了人们向往的圣地。
    然而,当非洲人一锹一镐发开凿着自己的生活与信仰的时候,十二世纪的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
    无疑,在十二世纪,中国的建筑达到了她最辉煌的时期,它成了这一时期世界建筑史上一朵最绚丽的花朵。和平的世界为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建设家园的好机会,在这一世纪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工地,建筑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成为十二世纪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九百年前,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一样,法国的北部也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着。树木是大地和人们思想的主宰。但是到了十二世纪,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教士们开始在法国各地盖起了修道院。
    像这样的修道院的屋顶都是用木材建造的,然后再用石料镶嵌使得它们更加坚固。
    这是位于法国布尔贡德的威则莱教堂,像十二世纪法国各地的其它教堂一样,这里也因与日俱增的朝圣者而变得拥挤不堪。
    为此,人们扩建并翻修了威则莱教堂。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扩建后的教堂显得更加宽敞明亮。一时间,法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效仿,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那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哥特式建筑。
    设计者絮热在建造圣丹尼教堂时,多了许多石柱,巨大的彩窗和硕大无比的拱顶把人们的目光紧紧地吸引到了屋顶,让人们在幻觉中联想起天堂。
    彩色的玻璃在阳光的映照下放射出绚丽的光芒,向人们昭示上帝的存在和他的荣耀。宏大的拱顶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堂景象。絮热的这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一种新的建筑风格的开端。
    他还用了大量的黄金装饰这座教堂。
    1144年6月,在法国国王和全体教士面前,他扩建的教堂被正式起用了。
    许多人开始模仿絮热的作法,对自己的教堂进行翻建。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在这一进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十二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确实给欧洲的带来一场不小的技术革命。
    这是法国的查特莱×堂。它是西方×世界里最高、最宽敞的教堂,也是哥特式建筑的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从此,在以后150年间里,×堂在欧洲成倍地增加。每年都有许多新的哥特式教堂建成,哥特式建筑开始在欧洲遍地开花,其中不乏像科隆、米兰、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大教堂。至今,十二世纪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仍像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欧洲各地。它们是人们对十二世纪最好的回忆。
    十二世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开始发展壮大,人口和财富同时增长,人们从城市周围的乡村蜂拥而至,相互拥挤在城市里,并改变着各自的生活方式。
    锡耶纳位于意大利北部,拥有傲人的罗马历史。在这里,12世纪的人们拥有同样的思想:一个市民的骄傲。在封建采邑上和象帕里奥比赛这样每隔两年举行的对抗当中诞生了市民精神。帕里奥比赛是一种光膀子上阵围绕着主广场的赛马活动,骑士们从这种赛马活动中体验到城市战争的战斗场面。
    这些队伍代表了城市的17个区,他们的训练都有明确的目的。帕里奥比赛保留了他们的精髓,即沟通各个采邑,解决争端。
    12世纪的意大利北部遍布着相互对抗的城市,每座城市的人都宣称自己是圣人和英雄,并与其它城市的人为荣誉而战。
    这是距锡耶纳30英里的圣基敏纳诺,
    被人们戏称为"中世纪的曼哈顿"。这些高塔是用来防御和对抗的,它们曾有73座之多,而今只剩下17座了。
    圣基敏纳诺的建筑在今天看来是独特的,但在当时,在锡耶纳这样成功的城市里所有的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高耸入云。锡耶纳的人们认为自己的城市最理想的,因为这里有城垛,有林荫大道,还有中产阶级。
    权力在12世纪也被分化了,市民们赋予自己权利,选举执政官,并宣布独立,皇帝和封建领主们惊恐万分。
    全欧洲的城市都宣布共和。
    教皇被两次赶出罗马城。1156年,锡耶纳的人们也将巴巴罗查皇帝扔了出来。那些封建领主们如想成为市民,就必须保证遵守法律。
    他们以神圣的福音发誓,他们愿成为锡耶纳的市民,为保留和保护城里和郊区的每一个人。他们发誓,不管是和平或是战争时期,都要在城市的围墙下连续生活三个月。
    锡耶纳作为城市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市民们自发地赞美和巩固他们的公民地位,这也是12世纪城市共和国共同的特征,在那个年代,城市人口密度的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12世纪的人们为他们在征服自然中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他们所创建的城市共和国早已消失,但他们的精神通过帕里奥这样的比赛而留存下来了,男男女女们仍在表达着始于12世纪的公民的骄傲。
    《千年沧桑----十三世纪》
    十三世纪前,在广袤的漠北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以畜牧为主的游牧部落。
    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虽然部落之间时有战争,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过着相对和平的生活。
    然而,到了十三世纪,蒙古地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征服者,他打败了所有弱小的部落,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就是成吉思汗。
    他的最大意愿就是统一他的民族,他的最大快乐就是让敌人跪拜在他的膝下。
    成吉思汗,蒙古民族心目中的英雄。至今人们还怀念他,牧民们把母马第一次产的奶供奉给他,正是他,把零散的蒙古族部落统一起来,并使他们看到了一个蒙古人统治下的世界。
    在成吉思汗的指挥下,一个不过百万的游牧民族,几年间就被统一起来,变成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他们走出大草原,向欧亚地区的其他民族宣战。
    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成吉思汗率领他的子孙缔造了一个比美国还大一倍的帝国,其疆域从东面的太平洋一直延伸到西端的多瑙河。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成了有史以来连续陆地版图最大的国家。
    十三世纪初,在统一了蒙古各部后,成吉思汗便开始沿着中亚平原向西实施他的远征计划,辽阔的草原成了他无处不在的供给站,由于无粮草军需之累,他的军队一天可以行进八十公里,使敌人卒不及防。
    蒙古骑兵训练有素,马匹精良,他们马到之处所向披靡。
    他们常佯装败退,然后乘敌不备,杀个回马枪,将敌人一网打尽。成吉思汗的西征扩大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征战给欧亚各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但蒙古人的征战并不是一味的攻城拔寨,他们也注重政权的巩固,成吉思汗在其统治时期制定许多法律和制度,以整顿社会秩序。
    他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只是害怕在他的统治下,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为此,成吉思汗广招贤才,以协助他管理好他的帝国。
    其中,一位就是来自中原的道士,世称长春真人丘处机。他在蒙古人的护卫下,以其七十一岁的高龄长途跋涉三年,最后抵达成吉思汗远在西域兴都库什山的行营。
    后来,丘处机的一位弟子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他们穿越中国西部的过程。
    他们到达了×人的聚居区,维吾尔王的亲属给他们献上了葡萄酒、鲜花、香料和各种各样的水果。
    ×人聪明博学,许多人成为成吉思汗的文书和官员,这些官员协助成吉思汗制定新的法律,并发展和完善了最初的蒙古文字。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在西征西夏的途中,享年六十五岁。他死后,留给他的子孙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其面积是当年亚历山大大帝所创帝国的四倍。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威力依旧,他缔造的军队和帝国仍不断扩张。
    今天的学者是这样评价他的历史成就的。
    蒙古人征战之后,随之而来的便一段时期的修养生息。成吉思汗和他的后裔们通过法律统治着整个中亚,征战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阻隔,东西方联系从此建立。
    他们派人守卫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商人们可以在欧亚大陆间自由往来。
    蒙古人管理这些通商要道的方式给十三世纪的旅行带来了一场革命。
    蒙古士兵沿一条通衢大道设立了很多军事驿站,这些驿站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了青春。成为连接沙漠绿洲和西方城市的纽带。
    这些通路还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蒙古人通过这些通道管理着他们的帝国,并使其成为他们继续征战的工具。
    沿途,每隔大约一天的路程他们就建起一个驿站,正如六百年以后在美国西部出现的快马邮递一样。
    皇家邮差携公文奔驰在连接各驿站的大道上,这一景象构成了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的一个独特景观。
    每一个信使都携带一个令牌以示其急务在身,如果他的马跑不动了,他可以征用沿途任何一配民马。这样,信使一天可以跑上近五百公里。
    对于十三世纪的欧洲人来讲,通往亚洲的许多道路都充满了妖魔和无头鬼怪。
    威廉•鲁布鲁克是一位来自欧洲的旅行者。作为圣方济各会的一名修士,他曾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他在蒙古领地的旅行。
    曾有人告诉他沿途很危险,会有魔鬼出没,并把人的内脏掏出来。带着这种恐惧,他们一路祈祷,求上天保佑。
    鲁布鲁克修士担负着为法国国王收集信息的任务,他的目的地是蒙古新建都城,哈拉和林。
    这座城共有四个门,东门卖粮食,西门卖羊,南门卖牛,北门卖马。
    鲁布鲁克发现城里还聚集着许多来自其他地区的手工艺人,他们被蒙古人带到这里,为他们制作在征战中见到的各种奢侈品。
    城里聚集了一些很出色的手艺人,这里的医生通晓各种草药的功效,他们懂得如何用号脉来诊断病情。
    蒙古人统治下的驿站保证了漫长旅途上的安全,使西方旅行者得以在之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学习东方的文明。
    成吉思汗生活在马镫上,也死在马镫上,但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却不愿再过这种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
    他在中国建造了一个奢华的乐园,英国诗人柯尔律治曾在他的诗中这样描述忽必烈统治下的帝国。
    忽必烈皇帝的行宫,
    一个奢华的乐园。
    圣河流过草原,
    流向城市,
    流向浩瀚的大海。
    柯尔律治诗中所描述的忽必烈皇帝的行宫,来源于17岁时就开始随父兄到东方旅行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
    他和他的父亲是为了寻找商机而来到中国的,当他们到达元上都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摄。
    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由大理石和各种彩石建造,大厅和房间内金壁辉煌,富丽堂皇。
    在忽必烈的统治下的元朝,中国首次向外界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马可波罗在宫中一住便是十七年。
    1267年,蒙古军队开始向南推进,十几年后便征服了整个中原。
    在今天的北京,忽必烈汗建造了他的国都。
    他动用了三百多万劳工开挖大运河,使这座城市与南方大城市相连。
    从此,这里成了商贾云集和交往的中心。
    忽必烈的皇宫就坐落在市中心,皇宫里能容纳六千来访者。正如马可•波罗描述的那样:
    墙上镶嵌着金银珠宝,象水晶那样闪闪发光,从很远处就可以看到。
    在忽必烈统治下的元朝,汉族文化与蒙族文化渐渐融合,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戏曲成为这一时期的奇葩。发达的都市生活和繁荣的文学艺术给欧洲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欧洲日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十三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了连接东西方各个贸易通道的交汇点。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划船比赛至今仍在举行,这项古老的传统是为了庆祝这座城市与海洋的融合,同时也是为了庆祝在东西方贸易中成长起来的威尼斯的诞生。
    在这里,东方的各种先进思想和技术,随着各种贸易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威尼斯。
    那些往返于蒙古人管辖的商道上的欧洲人带回了大量的关于异域的报道和先进的文明。
    在回乡的威尼斯商人中就有曾经到过中国的马可波罗。
    在中国度过的十七年里,他接受了许多新的思想。如用烧煤来获取动力以及使用纸币等等。据说他有一件缀满宝石的外套,他写了一本书,详细描述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马可波罗是在监狱里完成的他的著名的《游记》,因为在他回乡后不久,便成了一场城市间战争的俘虏。
    当时,所有的书还只能用手来抄写,尽管如此,马可波罗的游记仍成为那个时代最畅销的作品。
    从东方传来的新思想在欧洲点燃了一场科技革命。以前,中国的哲人把自然法则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现在,欧洲的学者也开始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和研究。
    站在这场革命最前沿的是西西里岛的国王腓特烈二世,他把×、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伟大思想家召集到他的宫廷里来,拜他们为师,求知是他最大的欲望。
    腓特烈二世曾下令把人开膛破肚以研究人的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其实,当时欧洲人都像腓特烈国王一样,在各领域探索着,以求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
    在巴黎大学,所有这些新知识都被编撰进百科全书,在那里,一位来自英国的修士,罗杰培根,把所有科学家撰写的新论文编集成册。
    培根拿透镜进行实验并解剖人的眼球进行研究,他的发现导致了眼镜的发明。
    对于培根来说,科学并不只是研究光学,更重要的是,科学使他看到了未来。在1268年,他写下了令人震惊的预言。
    现在,航海的机器可以设计建造成这种样子,不用人划桨,只需一个人掌管方向而速度远比满船人划桨要快得多。
    车辆也可以设计成不用马拉,而跑起来飞快。还可以造一种能飞的机器,人坐在里面,转动某个装置,就可以使人类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
    《千年沧桑----十四世纪》
    十四世纪,人类文明面临着新的威胁。
    黑死病--鼠疫的一种,这种最致命的瘟疫,在十四世纪横扫欧亚大陆和北非,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公元1347年,埃及开罗的诗人萨拉赫萨法迪象当时很多人一样根本没有办法逃避这种瘟疫,他是这样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没有什么人能够幸免,这种病从胸部开始发作,今天传到这儿,明天传到那儿,它使人彻底失去知觉和平衡能力,这场灾难像是强迫他们喝了一杯致命的毒酒,而他们却深醉其中无法自拔。
    那时的开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规模据说相当于10个威尼斯、巴黎或者伦敦,×朝圣者这样描绘鼎盛时的开罗:
    它像慈爱的母亲,又像多情的恋人,它有不计其数的建筑,其美丽和壮观无与伦比。
    就学术和×而言,开罗当时是阿拉伯世界中最富魅力的大都市,交通发达,商贾云集。但是,在黑死病却改变了一切。
    据说那时在开罗每天有两万人死亡,在清真寺和街道上,尸体堆积成山。二十万开罗市民顷刻间被黑死病夺去了生命,相当于城市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场瘟疫肆虐过后的几百年里,开罗再也没有重现它往日的繁华。
    当时,这场大瘟疫似乎顷刻间要毁灭整个人类,人们心中无时无刻不被恐惧笼罩着,有时晚上还侥幸存活,但是早上一睁开眼,却发现亲人逝去,家庭破碎。而这场瘟疫最先传播到欧洲却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
    正如历史上的很多人为入侵一样,这场灾难据说也是从中亚开始,它顺着古老的商路蔓延,东到中国,南达印度,向西一直传播到万里之外的北非和欧洲。
    恐惧和死亡的画面使他们能够想见当时不管是遇难者还是幸存者所面临的恐惧。
    在意大利的锡耶纳城,黑死病从五月开始流行,患病者的腋窝和腹股沟肿胀,有的病人甚至会在说话时突然死亡,人们挖了很多大坑埋葬死者。一位母亲曾经亲手埋葬了自己的五个孩子。
    突然而至的、大量的死亡使人们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
    绝望中,人们尝试了各种药物和方法:在安达卢西亚城,医生们建议居民不要吃玉米,奶酪,大蒜和蘑菇。在开罗,医生们用亚美尼亚土来治疗腹股沟炎症。而土耳其人则削掉疖子的头挤出里面绿色的腺体。
    但是,基督徒们最信奉的方法是忏悔。
    他们试图用祭品来告慰上帝,于是就屠杀大批犹太人,火烧各种异×,希望通过惩罚别人来减轻罪孽。
    然而,这一切无济于事,他们开始责备自己,认为这场灾难是上帝降灾于基督徒。
    于是一些人选择鞭打自己,成为鞭笞派×。
    这些疯狂的信徒包着头巾,手拿三股皮带拧成的鞭子,每根皮带头上都有一个结,里面插着象针一样尖的东西。他们边走边抽打自己血淋林的身体,这会使他们暂时忘记疾病带来的痛苦。
    没人知道黑死病到底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有人说欧洲一半人死于此。据史料记载,在黑死病传播到欧洲的最初四个月里,欧洲死亡了大约2500万人,占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
    文明的进程大大后退,村落和宫殿废弃不用,部落和朝代也消失了。似乎整个欧洲冥冥中陷入了一片混乱。
    十四世纪,在黑死病没触及到的地方,有一个国家正悄悄地繁荣起来。马里,一个遥远的、非洲西部的王国控制着世界上大多数的黄金。那个时代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图塔,在1352年曾经随同一队盐商试着穿越撒哈拉去探寻马里王国的秘密。
    在十四世纪,非洲西部和北部的经济非常发达,围绕撒哈拉沙漠的贸易商路就像欧亚两洲闻名的丝绸之路一样繁忙。这其中有四条主要的商路连接马里,商人们在这些商道上往来穿梭,促进了沿途经济的发展。
    大块的盐从北非的地下挖出,骆驼队来把它们驮走,运到南方换砂金。马里商人用盐换钱,就像他们今天用金银换钱一样。
    世界各地的商人来到马里。当时有位作家统计过,一年中,仅其中一条商路上就曾有一万两千头骆驼经过。
    马里王国对每一个经过的商队都征收高额的税赋,再加上马里王国本身盛产黄金,这个撒哈拉边上的小王国因此迅速崛起,成为十四世纪地球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那个时代,马里帝国的中心座落着伟大的杰内大清真寺,在这里,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图塔发现了似曾相识的生活方式和祈祷仪式。
    马里的城市,像廷巴克图和杰内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非常有名,它们的清真寺、图书馆和学校成了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
    它们的课本都是用马里的财富之源---黄金装饰的。黄金也被用来奖励皇宫中,那些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宫廷诗人和乐师们。
    这些诗人和乐师是国王面前最谦卑的人,当被国王召见时,被叫到的人总要脱去自己的衣服,换上补丁衣服,摘去头巾,戴上一顶脏帽子,就像一个乞丐,他还用肘用力的撞地匍匐。当国王在王位上坐定时,鼓乐齐鸣。
    在马里帝国南部的市场,伊本拔图塔看到了他寻找已久的黄金。就是在这儿,黄金很多,据说它们可以像萝卜一样在土地里生长,马里人对他们黄金的来源严加保密,外人听到的通常只是传说和寓言。也许金子真正的产地就像现在一样在尼日尔河的上游。在当时,一磅黄金可以换一磅盐。
    在马里,直到现在人们还纪念14世纪的国王曼萨穆萨,关于他的一切都散发着王者的权威。
    曼萨穆萨国王财富的传说在欧洲家喻户晓,以至于欧洲人后来在编篡加泰罗尼亚地图集时,地图集中他的画像手持金块,可见他以及他的王国的富有。
    曼萨穆萨和他统治的马里帝国也许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重要的一个帝国,这个文明的成就不亚于同时期欧洲和亚洲任何一种文明。后来,随着欧洲人到达非洲,这片大陆的物质和人力资源被大肆掠夺,这一地区逐渐衰落了。
    在东方和西方的交汇处-中亚,座落着传说中的城市布哈拉和撒马尔罕。
    十四世纪,一个新兴的帝国迅速崛起,世界上最后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帖木儿从这片土地上开始走向世界。
    在今天中亚的很多地区,歌颂帖木儿的歌还被人们传唱着。他已成为这些新兴国家力量和威望的象征。
    在塔什干帖木儿纪念馆,帖木儿成了学生们瞻仰的榜样。
    十四世纪,帖木儿和一群忠实的追随者组建了一只强大的军队,在短短几年内,他几乎消灭了所有的敌人,成为撒马尔罕新的领主。帖木儿自称是蒙古人后裔,希望效法成吉思汗,他把自己看作是伊斯兰世界中的胜利者,征服者。
    在战斗中,他就象发疯的大象,勇猛无比,从不怯阵退却。不计其数的士兵被他的斗志所感染了,他的军队因而所向无敌,似乎无人能够阻挡他的军队。
    在恐怖的征伐中,帖木儿实现了自己向往的命运--即从马背上指挥着一支忠于他的大军,这支军队使印度洋到地中海的整个地区翻了个。在印度的德里,二十万人被杀。在波斯的伊斯法罕,七万被砍下的头颅修筑成城市废墟周围的尖塔。
    帖木儿既是一位文化艺术的破坏者,又是一位建设者。在他的统治下,中亚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
    帖木儿发展艺术,使他国家的首都成为最好的城市。帖木儿还把最好的工匠集中到了撒马尔罕,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座不朽的建筑,希望后人能够记起他的伟大功绩。
    年龄和衰老都不能阻止帖木儿的野心,虽然他年已几乎失明而且虚弱得行动不便,他还是从撒马尔罕策划了他生平的最后一次征战---征服中国。但是,他在入侵中国之前就死了,他的帝国也随之覆灭。但他的陵墓还是一个受人们朝拜的地方。帖木儿的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思想没有泯灭,中亚的艺术和文化在他死后继续发展。
    在十四世纪,世界上另一条繁华的商道穿越印度洋。那时,水手们还无法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航行。印度洋的季风使船只能够迅速越过印度洋,夏季季风把商船从非洲海岸吹到印度和香料群岛--即马鲁古群岛。然后,船就停在那里的港口,等待冬季季风再把它们吹回去。
    在大洋的东部,座落着爪哇和麻喏巴歇王国,一个先进的航海国家,也是世界的香料中心。
    当时这个王国的疆土多是一些岛屿,人口众多,各个岛屿的社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还是原始社会,部族社会,有的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这个王国的×源于印度。那里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来自于南亚次大陆,又结合了爪哇当地的传统,形成了一种混合的文化。这种文化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它把国王作为神灵来崇拜。
    印度殖民者带来的古老的梵语故事成了麻喏巴歇×节日的中心内容。
    今天,麻喏巴歇王国的遗产和传统,在临近的巴厘岛上保留下来。一些有学识的巴厘人至今还可以讲古爪哇语。麻喏巴歇的历史在棕榈叶手稿中保留下来。
    麻喏巴歇最伟大的君主叫哈扬武鲁克。他的故事在一首歌颂他的诗中得以流传。
    哈扬武鲁克对爪哇的统治越来越稳固,比在其他任何岛屿都成功。他在麻喏巴歇接受人们的崇拜,享受安乐。他还修建了大量的休养所,宫殿和虔诚的寺庙,把幸福带给他的子民。从他镶满钻石的宫殿出发,哈扬武鲁克开始巡视全国。
    他在人们的护送下,身穿黄金做的衣服,在小手鼓和战鼓、海螺以及喇叭的乐声中,接受别国的朝贡。哈扬武鲁克想使他的帝国更加强大,想象着自己能够统治海外世界,甚至能够延伸到印度和中国。
    在他的王国,人们相信艺术表演是一种表达对上帝的尊敬和愉悦上帝的方式。
    哈扬武鲁克国王,像爪哇和巴厘的许多其他国王一样,是一个深受人们尊敬的表演者。在他自己的舞台上,他把自己扮成了人间的上帝。
    国王的歌声使他们着了魔,就像孔雀的叫声一样。国王像孔雀一样惊叫着。
    在哈扬武鲁克的统治下,爪哇越来越强大。在一个自然灾害毁灭了大多数伟大的人类文明的世纪里,这个受大洋保护的岛屿却空前繁荣。
    《千年沧桑----十五世纪》
    墨西哥谷遍布伟大文明的废墟。今天的墨西哥城五百年前曾是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阿兹特克人建造了特诺奇蒂特兰城,这是他们理想中的城市,城址是由神选定的。
    一头神鹰把阿兹特克人带到那里。他们发现一个用骨头铺就的窝,一个遍布仙人掌和石头的地方,这就是特诺奇蒂特兰。
    最早看见那水中之城和笔直通道的欧洲人惊呆了,那些在水中屹立的高大石头建筑看上去就像魔法师建造的城市。他们甚至在城外的沼泽地上建起了花园。由于地势很高,他们不能种植自己所需的一切作物。然而,他们的集市上却物品丰富。
    所有这些财富都是通过一项活动得到的,那就是战争。阿兹特克人从他们所占领的每一块土地上强征贡品。其中包括供达官贵人和祭司们享用的可可豆。阿兹特克人的食谱是将巧克力与鲜血混合在一起的。
    阿兹特克人从北方迁移过来之时,就曾作为雇佣军参与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如今为维持这个庞大的强盗帝国,他们更需要培养勇士。在他们的信仰中,神要求用人的生命作贡品。阿兹特克人用战争中获得的俘虏的血来祭他们的神。残暴的屠杀是对敌人的警告,也使阿兹特克帝国成为世界上扩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1453年春,东欧的上空一片阴霾。
    东正教几百年的中心---君士坦丁堡被围困。
    土尔其的皮影大师今天仍讲述着这座城沦陷的故事。战争中双方的死亡都数以千计。
    城市的围墙和壁垒都有一千年了,它们是基督徒抵御奥斯曼伊斯兰攻击的唯一屏障。
    攻城的军队有十万之众,由二十一岁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
    午夜,他向旧城墙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感到大势以去的基督徒们撤退了。攻城的军队涌入城内。拜占廷皇帝死于混战之中。
    穆罕默德二世骑白马入城,直奔圣索菲亚大教堂,将其变成了一座清真寺,成为他的新都的基石。穆罕默德二世以慈善和忍让的精神重建了这座城市。他鼓励来自各国的人们居住在这里,仅八十年的时间,这座城中的人口就增长了十倍,基督徒、犹太人和×同城共住。
    奥斯曼帝国以这里为中心向外扩展,疆土横跨欧亚,沿着繁荣的贸易通道,很快延伸到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
    但对穆罕默德二世来说,帝国疆土的增加还不够,他还想称霸海上。
    穆罕默德二世攻击了当时海上力量最强大的威尼斯。他的船队在一系列海战中,连续击败了威尼斯人。
    十五世纪末,奥斯曼人已将东地中海变成了一个伊斯兰湖泊。
    十五世纪绝大部分时间,西欧处于衰退当中。但在佛罗伦萨,银行家和商人们找到了可以获取的新财富---由古罗马所激发的艺术。
    他们对艺术的投资引发了文明的再生,那就是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人把他们的城市当作是依照上帝规定的比例规则而完美设计的理想之城。但驱动这座城市的是金钱。在政界,钱可以买选票。
    富有的美第奇家族在运用金钱购买权力方面超出所有对手。这一家族最终决定政党的胜负。1439年,只有佛罗伦萨能够为东西方教会理事会出资,美地奇家族承担这些费用,他们统治着佛罗伦萨,并积极扶植市民阶级的文化。
    美第奇家族对待艺术家真是非常之好,把他们当作权力和声誉的标志加以收罗,给予厚禄,赞赏他们的天赋。
    艺复兴的艺术家遵循和谐,崇高的原则,悄悄地把生活中丑陋的,相互冲突的东西加以压抑,而对美好的,理想的东西加以体现。他们创造了完美的形式,这种理想的美在西方被继承至今。在这样一个追求时髦的社会中,艺术家们要把旧的×主题用新的,个性化的想象装扮起来。
    美第奇家族的成员被画成圣场面里的重要人物,衣着顶级时尚。
    当时的佛罗伦萨商人们为一件外衣所花的钱,不少于一座豪宅的价值。
    当世界开始显现于艺术家的画板上时,人类也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人的形体是建筑更广阔世界的尺度。
    为了了解自然,莱奥纳多•达芬奇研究了人体的内部机理。
    他的手法像个工程师,他假象了降落伞,但他最着迷的是飞行。从对人的发现开始,文艺复兴的好奇心从探索人转向探索世界,就达芬奇来说,是探索天空。
    文艺复兴的思想传播开来,人们开始用同种方式思考,追求同种穿戴。文艺复兴时期的追求一直持续到今天,它表现在对创造美和拥有美的渴望之中。
    十五世纪,地处欧洲一隅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把目光转向未曾开发的茫茫海洋。他们的海岸线就是文明世界的边界。这里土地贫瘠,人们嫉妒地中海邻邦的富裕,而原先怪兽和险情出没的海洋,如今充满了机遇。非洲的黄金或东方的香料驱使着探险者们去探索世界。
    为了寻找财富,葡萄牙的航海者们沿着让对手们心悸的险途南下非洲。
    葡萄牙航海者们紧靠非洲海岸航行,直到碰上了最大的障碍---风暴之角。
    1488年,他们绕过了它,并重新将其命名为好望角,航海者们于是到达了印度洋的边缘,但由于逆风逆流的缘故,没能继续前进。
    在里斯本,一个纺织工的儿子想到个主意,即向西驶入大西洋。他的名字叫哥伦布。
    据说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航海,并受到了文艺复兴一些学说如地圆说的影响。为了得到官方批准和财政支持,哥伦布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他翻遍了图书和地图。
    他认为,欧亚大陆在世界的中间,而日本的海岸位于大西洋的中部,在风道之中,以前没有人顺着这个风道航行过,如果他能到达那里,他就会变得富有。
    所以,哥伦布第一次远航的实质是探察横渡大西洋的航路。顺风行帆的决定具有革命性意义,从前葡萄牙航海者出海时,都是顶风而行的,以便以后能顺风回家。
    哥伦布希望大西洋的风向是环状的,他将向西航行,出海的风将转而向北,最终带他回家,这场赌博取得了成功。
    他于1492年10月12日在加勒比海靠岸。他试图证明这块神秘的新土地是中国海岸外的一个岛屿,出于要找到东方的急切心情,他没有意识到这是另一块崭新的大陆,以及这次航行的真正意义。
    哥伦布作为新大陆的发现者而史上留名。六年以后,瓦斯科•达伽马发现了一个海洋,这对世界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他赶上了理想的风向,成功地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了盛产香料的东方港口。
    他的远航打破了阿拉伯人对香料贸易的垄断。三年后,一百五十吨香料运抵葡萄牙,他带回了真正来自东方的财富,整个欧洲为之动容。
    大西洋是欧洲通往世界的公路,新的海洋航线被开辟出来。
    接下来的百年,欧洲的平民迁至欧洲大陆的边缘城市,如里斯本和塞维利亚,那里通往广阔的海洋,是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的纽带。
    十五世纪,世界上最富饶的海面都由中国航只控制。
    皇帝诏准了去异国的远征,以收集情报,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
    为此,他们极力炫耀自己的海上力量,派出的第一支船队拥有三百艘船和近两万八千人。每次航行历时两年,到了印度洋周边三十个国家,这样庞大的船队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远征北至麦加,西至桑给巴尔,据说还到达了南洋和澳大利亚。
    探险的领军人物郑和本人乘坐的宝船比当时欧洲的船只大得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木船。
    这些船长四百多尺,宽一百五十多尺,"设有九桅,张十二帆",使船可以利用任何方向的风航行。
    船尾有罗盘室,将军住处和厨房,下面是船员,同时载放动物和行李物品。十三个防水舱保持船只漂浮水面,每个都可以分别注水,用做鱼池或水房。该项技术领先西方五百年,西方建造泰坦尼克号时才用此技术。
    导航员们通过测量太阳和星星在地平线上的角度,检查航行的纬度。
    在测定航线的过程中,水手们已经发现了真北和磁北之间的差别。
    他们有一种测定船速的办法,利用标准线香焚香计时。所到国家的详细情况都由测绘官马欢记录下来。
    中国船队所到之处,当地人都用渴望的目光看着他们的赠品,并正式呈上贡品作为回馈。而一路馈赠的结果消耗了大量资金,造成国库的空虚。这广被皇恩的行为终于无法持续下去。
    中国的海上探险就此结束了。到了1430年,明朝官员说服皇帝放弃了扩张的企图。官僚们的建议是:"外国的世界没有什么对中国有用的东西,别去理会它了。"
    航海的努力被终止了,再也没有恢复。
    郑和被召回,并被命令永远不再返回海上。甚至他的航海记录也被销毁。
    但今天的人们仍然纪念郑和以及他的伟大探索。
    《千年沧桑----十六世纪》
    事情发生在墨西哥的尤卡坦省。直到今日,人们对这个关于迭戈?德?兰达教师士的故事依旧刻骨铭心,它把他们带回到四百多年前。
    迭戈•德•兰达创立并领导了尤卡坦的方济各会。他是第一个了解到玛雅人神秘过去的欧洲人。他和他为数不多的教士们发展了二十五万多玛雅信徒。
    尽管他热心地记录着玛雅的传统,他更感兴趣的是用×取其而代之。
    ×和玛雅人的信仰之间脆弱的平衡在1562年的一天,被一个洞穴内的发现打破了。
    他走过去看,看到了这个景象。
    神秘现象的出现使玛雅人又敬拜起原来的神像。
    于是一项关于偶像崇拜的调查开始了,他们被指责信奉异教,村民们被聚在一起接受盘问,他们很快承认了拥有神像,并拜神以祈求降雨和狩猎成功,神像被收走了。
    更多人被捕,更多神像被没收,当涉及面越来越广时,方济各会教士们开始歇斯底里了。
    在酷刑拷打下,玛雅人什么都招供了。
    即使是他们的头领和长辈们也未能幸免。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有4500人受到关押拷打。
    怖色彩在一次大审判中达到了顶峰。
    本世纪最戏剧性的帝国扩张发生在俄国,莫斯科这个城市国家的领土扩大了一百多倍,形成一个庞大的陆地帝国。
    这里是圣耶稣大教堂,历史上曾经几遭破坏,现正在艰苦重建中。该教堂是莫斯科权力和威望的中心。
    莫斯科的新地位在一个伟大的时刻得到体现---这就是伊凡四世的加冕典礼。伊凡四世是沙皇和全俄罗斯大公,别名伊凡雷帝。
    俄国占到世界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三,乘火车横穿俄国东西需要一个多星期。
    伊凡开辟了代表俄国大部分特点的广阔的东部地区。
    在他之前,俄国的扩张一直被东部的×帝国喀山汗国所阻挡。
    伊凡开始围攻喀山汗国,喀山汗国陷落后,东方的道路随之打通。
    帝国事务的繁忙使伊凡的精神有些失常。他建立了沙皇特别部队。
    它是这个日益扩张的恐怖之国的特工人员,是俄国最初的秘密警察。
    俄罗斯不断向外扩张的繁荣时期也充满了伊凡雷帝残忍暴戾的气息。
    十六世纪,日本加入了在海外进行帝国扩张的行列之中。
    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军阀争斗割据使得国家越来越分崩离析。
    常年争斗导致了分裂、无政府状态和大规模的破坏。
    但终于出现了一个使全国实现大治的人物。这个人就是丰臣秀吉,他是出身农民家庭的武士,外号叫"光头鼠"。
    三百年来,日本的各大寺庙每年都举办活动纪念秀吉。他的成就使他被当作日本真正的设计师和重建人而顶礼膜拜。
    国家在他手中,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兴旺起来,出现了新的财富和乐观精神,城市重新充满生机。
    内战中毁坏的寺庙和宫殿获得了重建,再度金碧辉煌。
    权力转而变为狂妄自大,秀吉开始自称世界的主宰。
    日本一千年来第一次放眼国外。
    他的目标是进入中国,扬名那里的四百个州府。征服那个像处女一样柔弱的大明国易如巨山压碎鸡蛋一般。
    然而,成功地入侵需要一个强大的海上基地,面对波涛汹涌的日本海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帝国的计划以侵略朝鲜为开端,由于海上风平浪静,入侵队伍只20天就到达了汉城。
    一时间,秀吉的梦想看上去如同一个预言。
    秀吉现在主要关心的是王朝的未来,由于一直没有子嗣,他把继承他事业的希望寄托在侄子身上。
    在他的统治后期,一个侍妾为他生了个儿子,秀赖,保证孩子的安全成了最困扰秀吉的事情。
    为了保护秀赖的继承权,这个年迈的统治者残忍无情,他命令侄子自杀,并杀了他的全家。
    丰臣秀吉建立一个王朝的梦想终于成为了过去。
    他死于1598年,陵墓建在京都的西本愿寺,每日由方丈照看。
    秀吉手下自朝鲜战败而归的将军们粉碎了他的继承设想。秀吉要大臣们忠于他儿子的遗嘱被置之不理,结果秀赖母子自杀身亡。
    自那以后,失去了远见的日本将世界关在门外,退出了帝国主义舞台足足三百年。
    他十一岁巴伯尔继承了父亲酋长的位置。
    他是个雄心勃勃的少年。
    他围攻了撒马尔罕。
    但在这里他遭到挫败,于是他把注意力转而向东,占领了喀布尔,进入印度,经过八场战斗,他就深入大陆纵深,直至孟加拉地区。
    巴伯尔的一生都在征战中度过,从帝国的中心到朝廷和后宫的所在地喀布尔,有5个月的路程。
    巴伯尔爱印度,是爱在那里掠夺,而不是爱印度文化。在那里的八年反而加强了他身上的×特色。
    当印度的王公贵族们联合起来进攻他时,巴伯尔发动了一场圣战。
    在取得胜利的两年后,巴伯尔去世了,不过不是因为真主召唤,而是死于痢疾。
    他征服了印度的大部分领土,但那里始终是异乡。
    巴伯尔的孙子阿克巴,使莫卧儿人成为一体,并学会了宽容。印度成了阿克巴世界的中心。
    这位×皇帝惊人地养成印度×的习惯,他接受了印度拉其普特人的衣着,并对印度节日和仪式表现出极大兴趣。
    印度的多样性也反映在阿克巴自己的形象中。
    印度是各种×信仰交汇的地方,阿克巴建造了一间特殊的朝拜室,代表了各种不同的×信仰。
    他的本意是主持有秩序的讨论,吸收来自各方面的论点,然后建立真正的比较神学理论系统。
    但在现实中,事情的发展却不是这样,神学家们常常连怎么落座都无法达成一致。
    阿克巴自己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兼收并畜,创立了自己的×。在他的印度是没有×迫害的。
    阿克巴的品质,如他思想的开阔和宽容的品德,虽然也遭到许多×信徒的反对,但却使他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受到颂扬和赞美的君主之一。
    《千年沧桑----十七世纪》
    在17世纪,科学改变了他们对宇宙的看法。伊萨克?牛顿是它的代言人。
    在此之前,宇宙的规则也只有上帝才知道。现在,科学能够使人们探索宇宙的奥秘。他们发现宇宙遵从人们可以认识的一些简单的规律。科学帮助人们扩大认知范围。于是,人们能看见木星的卫星,听见原来听不见的声音,并可以解释把宇宙捆绑在一起的力量-----万有引力。
    欧洲的统治者们现在愿意投资于科学。知识就是力量,追逐在继续。英格兰摆脱了血腥的内战。科学代替战争成为获取荣誉和头街的手段。
    对财富与爵位的梦想激励着整个欧洲有才华的人。
    一个农民的儿子把烟火系在风筝上看光是如何传播的。他后来被女王封为爵士,这就是伊撒克?牛顿。
    对真理的追求使牛顿成为一个英雄。在剑桥的三一学院,他是一位典型的心不在焉的教授。据说他在校园里常常迷路,但是他却能把握整个宇宙。
    牛顿从一束光中分解出一条彩虹,这是魔术以别的方式的继续,是运用知识控制自然。
    17世纪的科学开始于观察世界到底是如何运行的。牛顿测量普通物体在碰撞时如何表现。
    他发现其运动是可预测的,由符合严格的数学计算的普遍规律控制着。上帝似乎是一位数学家。
    在牛顿看来,宇宙象一架时钟那样运行,上帝使它开始运行,而使苹果或雨滴下落的力,即重力,则推动它转动。牛顿把重力看作是空间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力,是使苹果落地的同一种力。
    在晚年牛顿获得了崇高的名声和荣誉,但这些名声和荣誉却从未打消他孩子般的好奇心,或驱散他的敬畏感。
    他不知道世人怎样看他,但他自己觉得,他只不过就像是一个小男孩,在海边玩耍,偶尔找到比平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漂亮的贝壳而感到高兴,而巨大的真理的海洋始终在他眼前。
    在望远镜的世纪,魔术和迷信成为次要的,而被简单的物理学的普遍规律所取代。
    1606年,英格兰的国王詹姆士批准了开发美洲的特许状。
    弗吉尼亚公司通过宣传召集了一百名愿去北美洲定居者,其中包括贵族子弟、淘金者,却没有农民和妇女。
    他们所找到的这片土地是块宝地,比英格兰本土更富饶、更肥沃、更温暖、更颐养人性,不论他们从哪里上岸,都可能看到茂密的森林,地上满是果实:桑椹、草莓、树莓,在这里居住的是一些野蛮人,他们像森林中的一群群野鹿,只遵循自己的天性,而不受法律约束。
    当这一小批不太适应这里环境的欧洲人开始定居在这片荒凉的地方时,土著美洲人并没感到任何威胁。
    詹姆斯顿镇的名字起自詹姆斯国王,它是英国城堡的一个复制品,所不同的是它的周围满是蚊蝇滋生的沼泽,饮用水源也受到海水的污染。
    疾病和饥饿夺去了其中一半人的生命。他们能活下来,完全是依靠当地波瓦坦人给他们的礼物。
    詹姆斯顿居留地的自封领袖约翰?史密斯上尉是一个精明狡诈的人,史密斯的独裁统治稳定了詹姆斯顿殖民地。一开始他需要与波瓦坦人建立稳定的关系。但是后来,他采用恐怖手段掠夺他们的粮食。
    不久史密斯便在双方的冲突中受伤,被迫返回英国。
    波瓦坦人切断了詹姆斯顿的供给线,然后进入詹姆斯敦杀死白人。
    在六个月中,500人仅剩下不过60个悲惨而可怜的家伙。
    随后,救世主降临了,那就是烟草,这种偷运自加勒比海的植物在弗吉尼亚和圣玛丽城附近生长良好。
    殖民者现在有了生存的保障,他们圈出了更大面积的土地。但气候条件依然恶劣,劳动力依然缺乏。
    这时碰巧有了解决的办法,1619年,一条载满黑奴,前往加勒比海的荷兰船只为躲避大西洋的风暴来此避难,从那时起,这块殖民地以及后来的许多殖民地都靠引进劳动力维持下去。
    到17世纪末,150多万黑人被运到了新大陆,从而掀起欧洲殖民的新高潮。
    荷兰是北海上的一块潮湿陆地。外国人把它称为地球的臀部。但是这片看似没希望的土地在17世纪成为世界上发展得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船只驶向遥远的口岸,带回世界各地的香料,肉豆蔻,丁香,肉桂。
    荷兰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胆地开辟新贸易路线。从欧洲航行,越过非洲南端,凭借强劲的南风穿过印度洋,通过危险的狭窄海域,一直驶向产香料的群岛。
    荷兰人以高昂的代价控制了当时的贸易站,以攫取世界的财富。
    商业机会加上×和政治宽容的名声,吸引了整个欧洲的男男女女来到荷兰。
    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儿在那里安顿下来,给他在巴黎的一位朋友写了信。
    如果当他们看到果园中的水果生长时他们感到了快乐,那么当船队从印度群岛满载财富归来的时候他们不快乐吗?在别的哪个国家能轻易过上如此奢侈的生活呢?
    财富使荷兰人不安,但是他们的主要情绪是感到骄傲自豪。
    阿姆斯特丹新建了一个市政厅以纪念其商业成功,市政厅由市民们修建,并服务于市民们。
    在荷兰人看来,阿特拉斯支撑着宇宙,而阿姆斯特丹就处在宇宙的中心。
    荷兰诗人冯德尔把这一建筑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
    阿姆斯特丹的最富有的人都在乡村别墅中度过盛夏,他们在这里收集了荷兰最昂贵的奢侈品。绘画作品只值几个荷兰盾,而在17世纪30年代一朵郁金香,要值一大笔钱。它是来自东方,他国异乡的珍品,人们拿土地、房子、黄金和白银来换取一个郁金香球茎。这是不能长久的。对一个共和国来说,受到财富的腐蚀而摆起帝国的架子,这代价太大了。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7世纪以前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然而,保持了好多个世纪的这种态势,此时却要开始颠倒过来了。
    中国是一个秩序极为严谨的社会,皇帝大权在握,高高在上。
    每年他要发布官方历法。在战争年代,播种和收获的日期是由各种宇宙力量决定的。现在由他来预测季节,似乎他难以胜任。
    春雨来得晚,粮食歉收。
    农民没有饭吃,皇帝的权威遭到了挑战。从欧洲来的×传教士为皇帝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他们带来了新数学,天文仪器,还有一种新奇的发明,时钟。×传教士们学会了中国的语言,起了中国名字,穿着中国服装。
    耶稣会士还被允许进入中国皇宫内院。依照皇帝的旨意,他们在皇家天文台架起仪器。跟踪太阳和恒星,是精确确定时间的最佳办法。有一次预计不久将发生日食。
    中国和×天文学家都得到显示本领的机会。
    官员和学者们全都聚在天文台研究日食。只有用西方计算方法作出的预测。与日食的发生完全吻合。即测准了这是一次日全食,测准了日食开始的时间和延续时间。
    耶稣会士和中国学者一起制造了新的仪器,绘制新的天体运行图,为制订与帝国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历法。
    他们在北京安装起来的这些仪器,综合了西方的科学和中国的传统工艺,保存至今。在高楼大厦和霓虹灯之中,它们是一种奇特的旧时代的象征。
    同时,耶稣会士们也为中国文化所吸引。
    中国的汉字源于图画,它不是×世界的文字,但×学者却发现它非常优美,仿佛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最初语言。
    他们被深深打动了,这一书法似乎足以表现任何一种西方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他们还向西方哲学界介绍了儒家思想,在有关社会人生方面,儒家思想有着永恒和普遍的魅力。
    中国需要耶稣会士的科学,但却不需要耶稣会士。皇帝的地位现在是稳固的。但是欧洲的天文和教学在中国赢得了声誉。
    在欧洲,由于耶稣会士的努力,中国文化思想也将在下个世纪使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从中获得灵感。
    《千年沧桑----十八世纪》
    1736年,法国科学院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实验。
    皮埃尔?莫佩尔蒂率领一支考察队到北极圈的拉普兰地区探测地球的形状,解决关于地球形状这个问题的争论。
    莫佩尔蒂和他的队员们相信科学的力量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他们相信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成为世界的主人。而勘测地球则是为了主宰地球。
    莫佩尔蒂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表面相邻两纬度线之间的距离应当都是相同的。如果地球的两极是扁平的,那么靠近北极地区的相邻两纬度线之间的距离就比其他地方的大。但是如果地球的形状像一个柠檬的话,在两极地区相邻两纬度线之间的距离就比其他地方要小。
    莫佩尔蒂的考察队来到了北极圈边缘的托尔尼奥河流域。
    他们需要借助天上的星星计算出流域两端的纬度。
    确定了两点的纬度后,他们必须测量这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为此,他们在流域最高点建立了12个测量塔。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队员们测量了所有测量塔之间的准确角度。
    这一切都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次测量。
    他们必须测出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才能算出所需要的其他距离。
    莫佩尔蒂的考察队最终发现,靠近北极的地区两点之间的距离要比他们所设想的长。
    另一支去赤道地区探测的队伍发现那里的纬度比预想的要短。观察和实验证实了真理。
    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所有相邻纬度线之间的距离都应该是一样的。但莫佩尔蒂他们发现,在两极地区,纬线之间的距离比赤道地区的要长。地球的两极是扁平的,就像一个桔子。
    18世纪的探险家们经过英勇而艰辛的努力证实,在科学面前,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1755年11月1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人们在准备庆祝万圣节。
    上午9点04分,世界突然变成了地狱。到处火光冲天,里斯本大地震爆发了。
    这场大地震造成了一万多人死亡。余波殃及整个欧洲。
    宿命论者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然而,这却是一个在理性的基础上建造新社会的良机。
    当时的葡萄牙首相蓬巴尔侯爵负责里斯本的重建工作。按他的设计,整齐的房屋和广场按照几何图案布局,取代了中世纪城市布局的风格。
    蓬巴尔设计的里斯本成为启蒙运动的一个象征。
    启蒙运动将阳光带入了黑暗的角落,它向上帝和国王的权威提出了质疑。
    里斯本是一个贸易城市。蓬巴尔最具代表性的重建工程是俯瞰河流和港口的商业广场。
    当人们认为里斯本的毁灭是神的旨意,是作为给世人的警告时,蓬巴尔竟敢违背天意,大力进行城市建设,这实在令人惊讶。
    耶稣会会士离开了里斯本城外的马夫拉修道院。这里成为了一座藏书三万余册的图书馆。藏书中包括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著作。德国哲学家康德宣称:“敢于发现”。这成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和座右铭。
    十八世纪,在北美,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杰出的思想家杰弗逊想象着一个从旧世界脱离出去的新世界。
    杰弗逊吸取了英国激进主义、民众智慧和古代共和国的理想,并把它们加以综合,写出了《独立宣言》。
    但是仅仅靠语言并不能保证自由。
    1781年,在约克敦包围战中美国军队击败了英国军队,英军被迫投降。1783年9月3日,双方签署了和约。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宣布:大英帝国承认美国是一个自由,主权,独立的国家。
    西方屈服于美国。
    当美国人发现了一个新伊甸园的时候,法国人正在耗尽国力纵情声色之乐。
    皇家正在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穷奢极欲。而这座宫殿却是利用本以空虚的国库里极其有限的资金建造的。路易十五早已预见了将会出现的问题。
    他的儿子路易十六被启蒙思想吸引。他并未意识到这种思想实际上正在威胁着他。
    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历史上最奢侈的人物之一。她崇尚大自然的美,却不知道启蒙理论所宣扬的“坚持理性,反对特权”。
    封建专制统治使一场全面的革命一触即发。
    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从而揭开了现代历史的序幕。
    十八世纪,当西方沉浸于新的政治思潮之中时,世界东方的国家正在兴旺发达。
    印度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纺织作物,诸如棉花、丝绸和黄麻是印度的主要产品。
    18世纪的印度是一个工业巨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品出口国。
    印度的贸易制度令全世界垂涎。
    英国首当其冲地发起了印度之征。印度的政局动荡使他们利用贸易立足点撅取政权。在控制了东北部的孟加拉邦之后,英军与对印度政府心怀不满的王公贵族结成同盟,向东部海岸扩展。但在南方,他们遭到迈索尔邦的顽强抵抗。
    迈索尔有一位英勇能干的领袖,提普?苏丹,面对英军的进攻,提普的军队英勇地进行还击。
    1799年的夏天,两路英国军队围攻提普都城塞林伽巴丹的军事要塞。经过两星期的炮轰之后,城内弹尽粮绝,英军占领了都城。提普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18世纪末,提普?苏丹的死亡标志着英国直接介入印度事务的开始。
    此后50年里,英国在印度建立了殖民统治,伊斯兰文明的支柱之一,莫卧儿帝国,从此崩溃了。印度国力日渐虚弱。她的巨大财富流入西方国家。
    18世纪的中国在一个富有活力的王朝统治下繁荣昌盛。当时的中国注重发展农业,人口也增加到了3亿。中国的财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皇帝康熙需要重新开发荒废的农田。
    康熙从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调100多万人迁入地广人稀的四川省居住。
    他和他的继承者希望向被征服的臣民们证明他们的统治能力。
    当时的清朝政府鼓励农民种植从外界引进的农作物,如玉米、花生、土豆和红薯。
    生长力强的新作物有助于扩大耕地面积。皇帝颁布的减免赋税的法令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增长。
    家庭手工业在全国蓬勃发展,从事这种手工业的人富裕起来。
    人们有了更多的财富和闲暇时光,茶楼往往是一个城镇里最具规模的建筑。
    茶成为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
    更多的茶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茶杯和茶壶。在当时几乎是一年到头都在不停地生产茶具。
    这里不需要新能源,中国有充足的劳动力。
    中国生产的瓷器在海外的需求量极大,出口由国家严格控制,因而走私猖獗起来。
    打捞出的这艘沉船可以说明走私的规模有多大。这艘开往荷兰的船在1752年沉于中国南海。单是船上的瓷器就已是价值连城,但它们只是作为压舱物品,以保证更昂贵的货物---茶叶的安全。
    中国的贸易完全是单向的,它使欧洲人钱柜里的钱都流入中国人的口袋。
    英国人打算与中国以物易物。他们派了一位使臣来到中国,向皇帝展示英国人的产品。
    乾隆皇帝对英国可提供的东西表示怀疑。
    中国并未意识到将要遇到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在下个世纪使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