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华夏饮食

华夏饮食

多彩野生菌绚丽彝家情—“松茸之乡”南华野生菌美食巡礼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南华地处滇中,古有“九府通衢”之称,系交通要地,境内多山,其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森林覆盖率达60%。南华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独特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良好的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

在全县245万亩森林中,适宜生长食用菌的林地有170多万亩,特别是松茸,有10个乡镇61个村委会出产松茸,分布面积达70多万亩,南华县野生菌种类共有2纲9目26科200余种,占全国600多种的40%,年蕴藏储量约1万吨。曾于2002年被云南省林业厅列为全省20个“松茸基地县”之一,同时被授予“松茸之乡”的称号。

每到松茸出产季节,就有众多国内外客商云集南华,交易松茸,这使南华县一度成为西南最大的松茸集散地之一,带动了一批以经营野生菌为主的企业快速发展。在野生食用菌生产季节,全县共有3至5万人参与野生菌的管理、采集、经营活动。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南华县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3个,逐步成为云南最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之一,年上市交易量达到6000多吨,对周边县市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基本形成了滇中经济园与滇西经济圈多汇地带上的野生菌集散中心。据统计,近几年,全县野生菌年产量达7700吨,产值9900多万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达5500人以上,2006年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达1.8亿元以上。

有了丰富的资源优势,南华县野生菌美食产业发展的也比较迅速。南华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野生菌美食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高度重视生态美食业,把野生菌美食产业纳入全县“十一五”规划,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野生菌餐饮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

县委、县政府明确4名县处级领导主抓生态美食业的发展,在行业管理部门成立生态美食产业办公室,落实专职人员编制10名,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还成立了包括政府多个部门作为领导成员的生态美食协会,确保野生菌美食产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野生菌美食节,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已明确,将把野生菌美食节作为品牌活动,长期不断地开展下去。同时,将投资建设“野生菌王国”,把休闲旅游业建设与生态美食业建设有机结合,为生态美食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的扶持下,在离南华县10公里左右的彝族聚居区,依据资源优势,打造了“咪依噜”民族风情谷。风情谷主要由一户一户的农家乐构成。在政府的扶持下,当地彝族村民联合起来,平均3-5户村民组成一家合伙制的农家乐,将旅游和美食结合起来。“咪依噜”民族风情谷最具特色要数彝族风情,当地彝族群众十分好客,当有客人上门时,他们就会捧出美酒,用羊角杯盛满,献给远方的客人。在客人饮酒之前,美丽的彝族姑娘还将一展歌喉,献上祝酒歌。优美的歌声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漂的很远。

彝族群众给客人预备的宴席也独具特色,多半是在屋外的空地,同时也兼有歌舞场的作用,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软绵绵的,踩在上面十分舒服。松针散发的阵阵清香,伴随着野生菌佳肴和彝家自酿的美酒,还没喝就开始醉了。云南地处西南,太阳落的晚,晚上8点多的时候才开始夕阳西下。极目远眺,蔚蓝的天空竟是如此接近,虽然达不到“野旷天低树”的意境,但也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蕴。西边的一抹残红,与层峦耸翠的山林,构成一副和谐的水彩画。

宴席结束后,撤罢桌椅,宴席厅就成了歌舞场,能歌擅舞的彝族小伙子弹起了月琴,和宾客们手拉着手,围绕歌舞场跳起了舞蹈。欢声笑语,在山谷中回荡。

好山、好水、好景,让人留连忘返,美食、美宴、美酒,怎能让人不沉醉其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