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国服饰

中国服饰

阿昌族服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阿昌族是云南境内较早的土著居民之一,早期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以后向西南迁徒,定居于今天较为集中的户撤、腊撒聚居区,因而在服饰和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特点。腊撤地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彩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鬓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瑙、珊瑚之类;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阿昌姑娘还扎腰带,她们叫毡裙,多用自制的线和土布绣制。这与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据说,古时有位猎人的女儿,为了跟父亲学打猎的本领,就缝了一条腰带把腰身扎紧,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姑娘们羡慕她,也学她扎起腰带。扎时在身前留出一长一短两条扎头,既紧束腰肢,方便劳作,又飘如彩蝶,十分美观。

阿昌族在服饰方面,本民族衣着的特点以腊撒地区保留得多些。姑娘们打包头,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已婚妇女改着筒裙,中年以上妇女多穿士棉布黑色上衣,戴黑包头,有的包头高至一市尺左右。户撤的年轻姑娘们喜欢穿白色或天蓝色上衣和蓝、黑色长裤,盘发辫于头上,也有少数打包头的。结婚后的妇女有嚼草烟、芦子的习惯,并以齿黑为美。梁河地区阿昌族妇女的服饰与当地傣族大致相同。至于男子,除老年人缠包头外,其他则与附近的傣、汉族基本一致。已婚妇女多穿窄袖对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裙与裤成了区分婚否的标志。

男子则可以包头颜色来区别婚否。一般未婚者打白包头,已婚者打藏青色包头。“以竹叶为笠,以棱为蓑,刀弩不离;男穿耳环,女穿杂缝系以海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