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史部>> 编年类

编年类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下)

繁体中文】  作者:王国维   发布:2013年07月06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十六年,蔡武侯薨。(《史记·管蔡世家》:‘武侯之时,周厉王失国。’《十二诸侯年表》蔡武侯尽共和四年。)
  楚子勇卒。(《史记·楚世家》:‘熊勇六年,厉王出奔彘,十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勇尽共和四年。)
  十九年,曹夷伯薨。(《史记·曹叔世家》:‘夷伯喜二十三年,厉王奔彘,三十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曹夷伯尽共和七年。)
  二十二年,大旱。
  陈幽公薨。(《史记·陈杞世家》:‘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二十三年,幽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陈幽公尽共和十年。)
  二十三年,大旱。
  宋僖公薨。(《史记·宋微子世家》:‘厘公十七年,周厉王出奔彘。二十八年,厘公卒。’《十二诸侯年表》宋厘公尽共和十一年。)
  二十四年,大旱。
  杞武公薨。(《史记·陈杞世家》:‘谋娶公当周厉王时,谋娶公生武公。武公立,四十七年卒。’)
  二十五年,大旱。
  楚子严卒。(《史记·楚世家》:‘熊勇卒,弟熊严为后,熊严十年卒。’《十二诸侯年表》同。楚熊严尽共和十四年,此较前一年。)
  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其年,周厉王流彘而死,立宣王。’)
  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之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
  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庄子·让王篇》:‘共伯得乎丘首。’《吕氏春秋·慎人篇》:‘共伯得乎共首。’)
  大旱既久,庐舍俱焚,会汾王崩,卜于大阳,兆曰厉王为祟。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归国。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
  宣王
  名靖。(《史记·周本纪》作‘静’,正义引《鲁连子》作‘靖’。)
  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元年甲戌。又《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
  复田赋。
  作戎车。(《诗·小雅》:‘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传:‘周曰元戎,先良也。’)
  燕惠侯薨。(《史记·燕召公世家》:‘共和之时,惠侯卒,子厘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十二诸侯年表》燕惠侯尽宣王元年。)
  二年,锡太师皇父、司马休父命。(《诗·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鲁慎公薨。(《史记·鲁周公世家》:‘真公二十九年,宣王即位。三十年,真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鲁真公尽宣王二年。‘真公’,《汉书·律历志》作‘慎公’。)
  曹公子苏弑其君幽伯疆。(《史记·曹叔世家》:‘幽伯疆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十二诸侯年表》曹幽伯尽宣王二年。)
  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史记·秦本纪》:‘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后汉书·西羌传》:‘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
  齐武公寿薨。《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寿二十四年,宣王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武公尽宣王三年。)
  四年,王命蹶父如韩,韩侯来朝。(《诗·大雅》:‘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又‘韩侯入觐’。)
  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玁狁,至于太原。(《诗·小雅》:‘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又:‘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诗·小雅》:‘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诗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王帅师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诗·大雅》:‘王奋厥武。’又:‘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王归自伐徐。(《诗·大雅》:‘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锡召穆公命。(《诗·大雅》:‘王命召虎,来旬来宣。’又:‘肇敏戎公,用锡尔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西戎杀秦仲。(《史记·秦本纪》:‘宣王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十二诸侯年表》秦仲尽宣王六年。)
  楚子霜卒。(《史记·楚世家》:‘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霜尽宣王六年。)
  七年,王锡申伯命。(《诗序》:‘《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
  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齐。(《诗·大雅》:‘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又‘仲山甫徂齐’。)
  八年,初考室。(《诗序》:‘《斯干》,宣王考室也。’)
  鲁武公来朝,锡鲁世子戏命。(《周语》:‘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史记·周本纪》鲁武公来朝在十二年,《鲁世家》在武公九年,即宣王十一年。)
  九年,王会诸侯于东都,遂狩于甫。(《诗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会诸侯于东都。’又《诗》曰:‘东有甫草,驾其行狩。’)
  十二年,鲁武公薨。(《史记·鲁周公世家》:‘武公九年夏卒。’《十二诸侯年表》武公尽十年,正当宣王十二年。)
  齐人弑其君厉公无忌,立公子赤。(《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齐人攻杀厉公,乃立厉公子赤,是为文公。’《十二诸侯年表》厉公尽宣王十二年。)
  十五年,卫厘侯薨。(《史记·卫康叔世家》:‘厘侯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厘侯卒。’《十二诸侯年表》卫厘侯尽宣王十五年。)
  王锡虢文公命。(《周语》:‘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云云。)
  十六年,晋迁于绛。(《诗谱》:‘晋成侯孙穆侯又徙于绛。’案《十二诸侯年表》,是岁晋穆侯初立。《通鉴外纪》:‘宣王十六年,晋献侯薨,子穆侯弗生立,自曲沃徙都绛。’)
  十八年,蔡夷侯薨。(《史记·管蔡世家》:‘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十二诸侯年表》蔡夷侯尽宣王十八年。)
  二十一年,鲁公子伯御弑其君懿公戏。(《史记·鲁周公世家》:‘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懿公而自立。’《十二诸侯年表》鲁懿公尽宣王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王锡王子多父命居洛。(《史纪·郑世家》:‘宣王立二十二年,初封友于郑。’)
  二十四年,齐文公赤薨。(《史记·齐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文公尽宣王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大旱,王祷于郊庙,遂雨。(《诗·大雅》:‘旱既太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二十七年,宋惠公□薨。(《史记·宋微子世家》:‘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惠公卒。’《十二年诸侯年表》宣王二十八年,宋惠公薨。)
  二十八年,楚子儬卒。(《史记·楚世家》‘熊儬十六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二十二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儬尽宣王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初不籍千亩。(《周语》:‘宣王即位,不籍千亩。’)
  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御览》九百七引《纪年》:‘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镐。’《初学纪》二十九引作‘三年’。)
  三十二年,王师伐鲁,杀伯御。(《周语》:‘三十二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
  命孝公称于夷宫。(《周语》:‘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孝。”乃命鲁孝公于夷宫。’)
  陈僖公孝薨。(《史记·陈杞世家》:‘厘公孝六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六年,厘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陈厘侯尽宣王三十二年。)
  有马化为人。(《通鉴外纪》:‘宣王三十年,有马化为人。’)
  三十三年,齐成公薨。(《史记·齐太公世家》:‘成公脱立,九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成公尽宣王三十三年。)
  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后汉书·西羌传》:‘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三十七年,有马化为狐。(《开元占经》一百十八引《纪年》:‘周宣王三十三年,有马化为狐。’《外纪》亦系之三十三年。)
  燕僖侯薨。(《史记·燕召公世家》:‘惠侯卒,子厘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三十六年,厘侯卒。’《十二诸侯年表》燕厘侯尽宣王三十七年。)
  楚子鄂卒。(《史记·楚世家》:‘熊儬卒,子熊鄂立,熊鄂九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鄂尽宣王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王师败逋。(《后汉书·西羌传》:‘王遣兵伐太原戎,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左·桓二年传》:‘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
  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周语》:‘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戎人灭姜邑。(《后汉书·西羌传》:‘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
  晋人败北戎于汾隰。(见上。)
  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后汉书·西羌传》:‘明年,王征申戎,破之。’)
  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墨子·明鬼下》:‘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
  其子隰叔出奔晋。(《晋语》:‘昔隰叔子违周难,奔于晋。’注:‘隰叔,杜伯之子,宣王杀杜伯,隰叔避害适晋。’)
  晋穆侯费生薨,弟殇叔自立,世子仇出奔。(《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四十三年,晋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四十四年。(原注:晋殇叔元年丁巳。《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四十四年,晋殇叔元年。)
  四十六年,王陟。(《史记·周本纪》:‘四十六年,宣王崩。’)
  幽王
  名涅。(《史记·周本纪》:‘宣王崩,子幽王宫涅立。’)
  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
  晋世子仇归于晋,杀殇叔,晋人立仇,是为文侯。(《史记·晋世家》:‘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王锡太师尹氏、皇父命。(《诗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其诗曰:‘尹氏太师。’‘《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其诗曰:‘皇父卿士。’)
  二年。(原注:辛酉,晋文侯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幽王二年,晋文侯仇元年。)
  泾、渭、洛竭,岐山崩。(《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注:‘三川:泾、渭、洛。’)
  初增赋。
  晋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水经·洧水注》引《纪年》:‘晋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为桓公。’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三年,王嬖褒姒。(《史记·周本纪》:‘三年,幽王嬖爱褒姒。’)
  冬,大震电。(《诗·小雅》:‘晔晔震电。’)
  四年,秦人伐西戎。(《史记·秦本纪》:‘庄公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案《年表》襄公立在次年。)
  夏六月,陨霜。(《诗·小雅》:‘正月繁霜。’传‘正月,夏之四月’, 则周六月也。古《纪年》用夏正,而此从周正,殊为未照。)
  陈夷公薨。(《史记·陈杞世家》:‘武公卒,子夷公说立。是岁,周幽王即位。夷公三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陈夷公尽幽王三年。)
  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史记·周本纪》:‘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咎。太子出奔申。’)
  皇父作都于向。(《诗·小雅》:‘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六年,王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后汉书·西羌传》:‘王破申戎,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注:‘并见《竹书纪年》。’)
  西戎灭盖。(《后汉书·西羌传》:‘其年,戎围犬丘,虏秦襄公之兄伯父。’此云‘灭盖’,乃‘犬丘’二字讹合为‘盖’字耳。)
  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唐书·历志》:‘张说《日蚀议》:“《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虞○以历推之,在幽王六年。”’)
  七年,虢人灭焦。(《水经·河水注》:‘陕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
  八年,王锡司徒郑伯多父命。(《郑语》‘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
  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以为太子。(《御览》一百四十七引《纪年》:‘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伯服以为太子。’《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郑语》:‘申、缯、西戎方强。’)
  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书钞》二十二引《纪年》‘盟于太室’四字,《左·昭四年传》:‘周幽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秋九月,桃杏实。(《御览》九百六十八引《纪年》:‘幽王十年九月, 桃杏实。’)
  王师伐申。(《郑语》:‘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
  十一年春正月,日晕。(《通鉴外纪》:‘幽王之末,日晕再重。’)
  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史记·周本纪》‘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杀幽王骊山下。’《郑世家》:‘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
  犬戎杀王子伯服。《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纪年》:‘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
  执褒姒以归。(《史记·周本纪》:‘虏褒姒而去。’)
  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原注:是为携王,二王并立。《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纪年》:‘
  先是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适,故称携王。’)武王灭殷,岁在庚寅。二十四年,岁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史记·周本纪》集解引《纪年》:‘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通鉴外纪》引《汲冢纪年》:‘西周二百五十七年。’此‘二百八十一年’,与古《纪年》不合,乃自幽王十一年逆数,至其前二百五十七年,以此为成王定鼎之岁,以与古《纪年》之积年相调停。盖既从《唐志》所引《纪年》,以武王伐殷之岁为庚寅,而共和以后之岁名又从《史记》,无怪其格格不入也。余疑《隋志》所引尧元年丙子,《唐志》所引武王十一年庚寅,皆历家追名之,非《纪年》本文,盖虽古《纪年》中亦多羼入之说也。)
  平王(原注:名宜臼。《史记》作‘宜咎’。)
  自东迁以后始纪晋事,王即位皆不书。(《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晋国灭,独纪魏事。’)
  元年辛未,王东徙洛邑,(《史记·周本纪》:‘平王立,东迁于雒邑。’)
  锡文侯命。(《尚书序》:‘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史记·卫康叔世家》:‘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又《秦本纪》:‘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二年,秦作西畤。(《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王元年,秦初立西畤,祠白帝。)
  鲁孝公薨。(《史记·鲁周公世家》:‘孝公立二十七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鲁孝公尽平王二年。)
  赐秦、晋以邠、岐之田。(《史记·秦本纪》:‘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命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
  三年,齐人灭祝。
  王赐师徒郑伯命。(《诗·郑风》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
  四年,燕顷侯卒。(《史记·燕召公世家》:‘顷侯二十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二十四年,顷侯卒。’《十二诸侯年表》燕顷侯尽平王四年。)
  郑人灭虢。(《汉书·地理志》注:‘臣瓒曰:“郑桓公寄奴与贿于虢、会之间,幽王既败,二年而灭会,四年而灭虢。”’)
  五年,秦襄公帅师伐戎,卒于师。(《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王五年,秦襄公伐戎,至岐而死。)
  宋戴公薨。(《史记·宋微子世家》:‘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三十四年,戴公卒。’《十二诸侯年表》宋戴公尽平王五年。)
  六年,燕哀侯卒。(《史记·燕召公世家》:‘哀侯二年卒。’《十二诸侯年表》燕哀侯尽平王六年。)
  郑迁于溱、洧。(《诗谱》:‘幽王为犬戎所杀,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王城,卒取史伯所云十邑之地,左洛右济,前华后河,食溱、洧焉。’)
  七年,楚子仪卒。(《史记·楚世家》:‘熊咢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若敖二十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二十七年,若敖卒。’《十二诸侯年表》楚若敖尽平王七年。)
  八年,郑杀其大夫关其思。(《韩非子·说难》:‘郑武公欲伐胡,先以其女妻胡君,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
  十年,秦迁于汧、渭。(《史记·秦本纪》:‘文公三年,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渭、汧之会,即营邑之。’)
  十三年,卫武公薨。(《史记·卫康叔世家》:‘武公五十五年卒。’《十二诸侯年表》卫武公尽平王十三年。)
  十四年,晋人灭韩。(《诗·大雅·韩奕》序笺:‘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
  十八年,秦文公大败戎师于岐,来归岐东之田。(《史记·秦本纪》:‘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案文公十六年当平王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纪年》:‘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
  二十三年,宋武公薨。(《史记·宋微子世家》:‘武公立十八年卒。’《十二诸侯年表》宋武公尽平王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秦作陈宝祠。(《史记·秦本纪》:‘文公十九年,得陈宝。’《封禅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号曰陈宝。’)
  二十五年,晋文侯薨。(《史记·晋世家》:‘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十二诸侯年表》晋文侯尽平王二十五年。)
  秦初用族刑。(《史记·秦本纪》:‘文公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
  二十六年。(原注:丙申,晋昭侯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王二十六年,晋昭侯元年。)
  晋封其弟成师于曲沃。(《左·桓二年传》:‘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史记·晋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
  三十二年,晋潘父弑其君昭侯,纳成师,不克。立昭侯之子孝侯,晋人杀潘父。(《左·桓二年传》:‘惠之三十年,潘父弑昭侯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史记·晋世家》:‘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晋人发兵攻桓叔,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潘父。’)
  三十三年。(原注:癸卯,晋孝侯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王三十三年,晋孝侯二年。案昭侯上年被杀,是年当为孝侯元年。)
  楚人侵申。(《诗·王风·扬之水》序笺:‘申国在陈、郑之南,迫近强楚,王室微弱而数见侵伐。’)
  三十六年,卫庄公卒。(《史记·卫康叔世家》:‘庄公二十三年卒。’《十二年诸侯年表》卫庄公尽平王三十六年。)
  王人戍申。(《诗·王风》:‘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四十年,齐庄公卒。(《史记·齐太公世家》:‘庄公二十四年,周始徙雒。六十四年,庄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齐庄公尽平王四十年。)
  晋曲沃桓叔成师卒,子钏立,是为庄伯。(原注:自是晋侯在翼,称翼侯。《史记·晋世家》:‘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钏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
  四十一年(原注:辛亥,庄伯元年。)春,大雨雪。(《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晋庄伯元年,不雨雪。’)
  四十二年,狄人伐翼,至于晋郊。(《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庄伯二年,翟人俄伐翼,至于晋郊。’)
  宋宣公薨。(《史记·宋微子世家》:‘武公卒,子宣公力立。十九年,宣公卒。’《十二诸侯年表》平王四十二年,宣公卒。)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王使史角如鲁谕止之。(《吕氏春秋·当染篇》:‘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
  四十七年,晋曲沃庄伯入翼,弑孝侯,晋人逐之,立孝侯子郤,是为鄂侯。(《左·桓二年传》:‘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王四十七年,曲沃庄伯杀孝侯,晋人立孝侯子郤为鄂侯。)
  四十八年。(原注:戊午,晋鄂侯郤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王四十八年,晋鄂侯郤元年。)
  无云而雷。(《御览》八百七十六引《史记》:‘晋庄伯八年,无云而雷。’《通鉴外纪》:‘平王四十八年,晋无云而雷。’)
  鲁惠公卒。(《史记·鲁周公世家》:‘惠公立四十六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鲁惠公尽平王四十八年。)
  四十九年。(原注:己未,鲁隐公元年,《春秋》始此。《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息姑元年。)
  鲁隐公及邾庄公盟于姑蔑。(《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引《纪年》:‘鲁隐公及邾庄公盟于姑蔑。’)
  五十一年春二月乙巳,日有食之。(《春秋经·隐三年》:‘春王二月乙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王陟。(《春秋经·隐三年》:‘三月庚戌,天王崩。’)
  桓王(原注:名林。《史记·周本纪》:‘平王崩,太子泄父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
  元年壬戌十月,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御览》八百七十六引《史记》:‘晋庄伯八年,无云而雷。十月,庄伯以曲沃叛。’《水经·浍水注》引《纪年》:‘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据《御览》,此事当在平王四十九年。)
  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水经·浍水注》引《纪年》:‘晋庄伯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作为文公。’)
  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相而还。(原注:‘相’,一作‘桐’。《水经·涑水注》引《纪年》:‘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桐庭乃返。’)
  二年,王使虢公伐晋之曲沃。晋鄂侯卒,曲沃庄伯复攻晋,晋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左·隐五年传》:‘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史记·晋世家》:‘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重出。)
  三年甲子。(原注:晋哀侯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甲子,桓王三年,晋哀侯光元年。)
  四年,曲沃庄伯卒,子称立,是为武公,尚一军。(《史记·晋世家》:‘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子称代庄伯立,是为曲沃武公。’《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元年,尚一军。’)
  五年,(原注:曲沃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曲沃。(《水 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 伯皆叛。’案《左·桓九年传》:‘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殆是一事,与此差十二年。)
  十一年。(原注:晋小子侯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桓王十一年,晋小子侯元年。)
  曲沃获晋哀侯。(《左·桓三年传》:‘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获之。’)
  晋人立哀侯子为小子侯。(《史记·晋世家》:‘哀侯九年,曲沃武公伐晋,于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芮伯万出奔魏。(《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七年,芮伯万之母芮姜逐万,万出奔魏。’)
  十二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左·桓四年传》:‘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路史·国名纪》引《纪年》:‘桓王十二年冬,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
  十三年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左·桓七年传》:‘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此较前二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世家》皆云:‘小子侯四年,曲沃武公杀之。’此较前一年。)
  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水经·汾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引《纪年》:‘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
  戎人逆芮伯万于郊。(《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路史·国名纪》引‘郊’作‘郏’。)
  十四年,王命虢仲伐曲沃,立晋哀侯弟缗于翼,为晋侯。(《左·桓八年传》:‘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弟缗于晋。’此较前二年。)
  十五年。(原注:晋侯缗元年。案《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以桓王十四年为晋侯缗元年。)
  十六年春,灭翼。(《左·桓八年传》:‘春,灭翼。’)
  十九年,郑庄公卒。(《春秋经·桓十有一年》:‘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郑庄公尽桓王十九年。)
  二十三年三月乙未,王陟。(《春秋经·桓十有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史记·周本纪》:‘二十三年,桓王崩。’)
  庄王(原注:名佗。《史记·周本纪》:‘桓王崩,子庄王佗立。’)
  元年乙酉,曲沃尚一军,异于晋。(《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元年,尚一军。’)
  六年五月,葬桓王。(《春秋经·庄三年》:[诗铭案:原作‘桓三年’,误。]‘五月,葬桓王。’)
  十五年,王陟。(《史记·周本纪》:‘十五年,庄王崩。’)
  厘王(原注:名胡齐。《史记·周本纪》:‘庄王崩,子厘王胡齐立。’)
  元年庚子春,齐桓公会诸侯于北杏,以平宋乱。(《春秋经·庄十有三年》:‘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传:‘会于北杏,以平宋乱。’)
  三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以宝献王,王命武公以一军为晋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厘王三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以宝献周,周命武公为晋君。《左·庄十六年传》:‘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较后一年,此本《史记》。)
  四年(原注:晋武公二十八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厘王四年,晋武公称并晋,已立二十八年,不更元。)
  晋犹不与齐桓公之盟。(原注:《左传》注:‘晋侯缗是年灭。’案杜注无是语,疏约言之。)
  五年,晋武公卒,子诡诸立为献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厘王五年,晋武公二十九年,武公卒,子诡诸立为献公。’)
  王陟。(《史记·周本纪》:‘五年,厘王崩。’)
  惠王(原注:名阆。《史记·周本纪》:‘厘王崩,子惠王阆立。’)
  元年乙巳。(原注:晋献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惠王元年,晋献公诡诸元年。)
  晋献公朝王,如成周。(《左·庄十八年传》:‘虢公、晋侯朝王。’)
  周阳白兔舞于市。(《水经·涑水注》引《纪年》:‘晋献公二十五年,翟人伐晋,周有白兔舞于市。’)
  二年,王子颓乱。(《左·庄十九年传》:‘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冬,立子颓。’)
  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为蜮,射人。(《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御览》九百五十引《纪年》:‘晋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焉。玉化为蜮,射人。’)
  九年,晋城绛。(《左·庄二十六年传》:‘晋士蔿为大司空。夏,士蔿城绛,以深其宫。’)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灭耿,以赐大夫赵夙;灭魏,以赐大夫毕万。(原注:晋灭于大夫韩、赵、魏,始于此。《左·闵元年传》:‘晋侯作二军,以灭耿,灭霍,灭魏。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十七年,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原注:‘洞’,当作‘泂’。《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又称:“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疑“洞”当为“泂”,即《左传》所谓荧泽也。’)
  十九年,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父、吕甥邑于国都。(《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献公十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
  二十五年春正月,狄人伐晋。(《水经·涑水注》引《纪年》:‘晋献公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晋。’此误以为惠王二十五年。)
  王陟。(《春秋经·僖八年》:‘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史记·周本纪》:‘二十五年,惠王崩。’)
  襄王(原注:名郑。《史记·周本纪》:‘惠王崩,子襄王郑立。’)
  元年庚午,晋献公卒,立奚齐,里克杀之,及卓子,立夷吾。(《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襄王元年,晋献公卒,立奚齐,里克杀之,及卓子,立夷吾。)
  二年。(原注:辛未,晋惠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襄王二年,晋惠公夷吾元年。)
  晋杀里克。(《春秋经·僖十年》:‘晋杀其大夫里克。’)
  三年,雨金于晋。(《御览》八百七十七引《史记》:‘晋惠公二年,雨金。’)
  七年,秦伯涉河伐晋。(《御览》八百七十七引《史记》:‘惠公六年,秦伯涉河伐晋。’)
  十五年,晋惠公卒,子怀公圉立。(《史记·晋世家》:‘惠公十四年九月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十二诸侯年表》襄王十五年,圉立为怀公。)
  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师。狐毛与先轸御秦,至于庐柳,乃谓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次于郇,盟于军。(《水经·涑水注》引《纪年》:‘晋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师。狐毛与先轸御秦师,至于庐柳,乃谓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退舍,次于郇,盟于军。’)
  公子重耳涉自河曲。(《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十六年。(原注:乙酉,晋文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襄王十六年,晋文公元年。)
  晋杀子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文公元年,诛子圉。)
  十七年,晋城荀。(《汉书·地理志》注引《纪年》:‘文公城荀。’《文选·北征赋》注引作‘郇’。)
  二十年,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引《纪年》:‘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
  二十二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南郑。(《水经·涑水注》引《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南郑。’不云何年。)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襄王二十四年,晋文公薨。)
  二十五年。(原注:甲午,晋襄公欢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甲午,襄王二十五年,晋襄公欢元年。)
  三十年,洛绝于○。(《水经·洛水注》引《纪年》:‘晋襄公六年,洛绝于○。’)
  三十一年,晋襄公卒。(《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襄王三十一年,晋襄公卒。)
  三十二年。(原注:辛丑,晋灵公夷皋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襄王三十二年,晋灵公夷皋元年。)
  三十三年,王陟。(《史记·周本纪》:‘三十三年,襄王崩。’)
  顷王(《史记·周本纪》:‘襄王崩,子顷王壬臣立。’)
  元年癸卯。
  六年,彗星入北斗。(《春秋经·文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王陟。(《史记·周本纪》:‘顷王六年崩。’)
  匡王(《史记·周本纪》:‘顷王崩,子匡王班立。’)
  元年己酉。
  六年,王陟。(《春秋经·宣二年》:[诗铭案:原作‘左宣二年传’,误。]‘冬十月乙亥,天王崩。’《史记·周本纪》:‘匡王六年崩。’)
  晋灵公为赵穿所杀,赵盾使穿迎公子黑臀于周,立之。(《左·宣二年传》:‘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使赵穿迎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定王。(《史记·周本纪》:‘匡王崩,弟瑜立,是为定王。’)
  元年己卯。(原注:晋成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定王元年,晋成公黑臀元年。)
  六年,晋成公与狄伐秦,获秦谍,杀之绛市,六日而苏。(《左·宣八年传》:‘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
  七年,晋成公卒于扈。(《春秋经·宣九年》:‘晋侯黑臀卒于扈。’《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定王七年,晋成公薨。)
  八年。(原注:壬戌,晋景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定王八年,晋景公据元年。)
  十八年,齐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甗。(《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引《纪年》:‘齐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甗。’)
  二十一年,王陟。(《春秋经·成五年》:‘十一月己酉,天王崩。’《史记·周本纪》:‘二十一年,定王崩。’)
  简王(《史记·周本纪》:‘定王崩,子简王夷立。’)
  元年丙子。
  五年,晋景公卒。(《春秋经·成十年》:‘晋侯獳卒。’《史记·晋世家》:‘十九年,景公卒。’《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景公尽简王五年。)
  六年。(原注:辛巳,晋厉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简王六年,晋厉公寿曼元年。)
  十三年,晋厉公卒。(《春秋经·成十八年》:‘晋弑其君州蒲。’《十二诸侯年表》简王十三年,栾书、中行偃弑厉公。)
  楚共王会宋平公于湖阳。(《水经·泚水注》引《纪年》:‘楚共王会宋平公于湖阳。’不云何年。)
  十四年。(原注:己丑,晋悼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简王十四年,晋悼公元年。)
  王陟。(《春秋经·襄元年》:‘九月辛酉,天王崩。’《史记·周本纪》:‘十四年,简王崩。’)
  灵王(《史记·周本纪》:‘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立。’)
  元年庚寅。
  十四年,晋悼公卒。(《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灵王十四年,晋悼公薨。)
  十五年。(原注:甲辰,晋平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甲辰,灵王十五年,晋平公彪元年。)
  二十七年,王陟。(《春秋经·襄二十有八年》:‘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史记·周本纪》:‘二十七年,灵王崩。’)
  景王(《史记·周本纪》:‘灵王崩,子景王贵立。’)
  元年丁巳。
  十三年春,有星出婺女。(《左·昭十年传》:‘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
  十月,晋平公卒。(《春秋经·昭十年》:‘秋七月戊子,晋侯彪卒。’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景王十三年春,有星出婺女。十月,晋平公卒。)
  十四年。(原注:庚午,晋昭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景王十四年,晋昭公夷元年。)
  河水赤于龙门三里。(《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昭公元年,河水赤于龙门三里。’)
  十九年,晋昭公卒。(《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景王十九年,晋昭公卒。)
  冬十二月,桃杏华。(《御览》九百六十八引《纪年》:‘昭公六年十二月,桃杏华。’)
  二十年。(原注:丙子,晋顷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景王二十年,晋顷公弃疾元年。)
  二十五年,晋顷公平王室乱,立敬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景王二十五年,周室乱,顷公平乱,立敬王。)
  敬王(《史记·周本纪》:‘晋人立丐,是为敬王。’)
  元年壬午。
  八年,晋顷公卒。(《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敬王八年,晋顷公薨。)
  九年。(原注:庚寅,晋定公元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敬王九年,晋定公午元年。)
  十四年,汉不见于天。(《御览》八百七十五引《纪年》:‘晋定公六年,汉不见于天。’)
  二十六年,晋青虹见。(《御览》十四引《纪年》:‘晋定公十八年,青虹见。’)
  二十八年,洛绝于周。(《水经·洛水注》引《纪年》:‘晋定公二十年,洛绝于周。’)
  三十六年,淇绝于旧卫。(《水经·淇水注》引《纪年》:‘晋定公二十八年,淇绝于旧卫。’一作‘十八年’。)
  三十九年,晋城顿丘。(《水经·淇水注》引《纪年》:‘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
  四十三年,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丹水壅不流。(《水经·获水注》引《纪年》曰:‘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流。’本是二事,此误合为一,又本不系年,此据《左·哀十七年传》定之。)
  四十四年,王陟。(《史记·周本纪》:‘四十二年,敬王崩。’《十二诸侯年表》:‘敬王四十三年甲子崩。’惟《周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曰:‘敬王四十四年,元己卯,崩壬戌。’此元壬午,崩乙丑,盖在位之年从皇甫谧,而岁名则从《史记》也。)
  元王(《史记·周本纪》:‘敬王崩,子元王仁立。’)
  元年丙寅,晋定公卒。(《史记·六国表》元王二年,晋定公卒。时岁在丙寅。此以元王元年为丙寅,故以下皆递差一年。)
  二年。(原注:晋出公元年。《史记·六国表》元王三年,晋出公错元年。)
  四年,于越灭吴。(《史记·六国表》元王四年,越灭吴。)
  六年,晋浍绝于梁。(《水经·浍水注》引《纪年》:‘晋出公五年,浍绝于梁。’)
  丹水三日绝不流。(《水经·沁水注》引《纪年》:‘晋出公五年,丹水三日绝不流。’)
  七年,齐人、郑人伐卫。(《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晋出公六年,齐、郑伐卫。’)
  王陟。(《史记·周本纪》:‘元王八年崩。’《六国表》同。此于敬王增一年,故元王减一年。)
  贞定王(《史记·周本纪》:‘元王崩,子定王介立。’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作‘贞定王’。)
  元年癸酉,于越徙都琅玡。(《吴越春秋》十:‘句践二十五年,霸于关东,从琅玡起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
  四年十一月,于越子句践卒,是为菼执,次鹿郢立。(《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晋出公十年十一月,于粤子句践卒,是为菼执。’又引‘次鹿郢立,六年卒’。)
  六年,晋河绝于扈。(《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出公十二年,河绝于扈。’)
  七年,晋荀瑶城南梁。(原注:一本‘晋出公二十年’。《水经·汾水注》:‘晋出公三十年,知伯瑶城高梁。’案出公无三十年,据伪此书者所见之本,当作‘十三年’。)
  十年,于越子鹿郢卒,不寿立。(《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句践卒,次鹿郢立,六年卒。’又云:‘不寿立。’)
  十一年,晋出公出奔齐。(《史记·晋世家》:‘出公十七年,奔齐,道死。’)
  十二年,河水赤三日。(《通鉴外纪》:‘定王十二年,晋河水赤三日。’)
  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水经·巨马水注》、《初学纪》八、《御览》六十四引《纪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皆不云何年。)
  十三年,晋韩庞取秦武城。(《水经·洛水注》引《纪年》:‘晋出公十九年,晋韩庞取卢氏城。’)
  十六年。(原注:晋出公二十二年。)
  十七年,晋出公薨,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史记·晋世家》索隐引《纪年》:‘出公二十三年,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
  十八年。(原注:己丑,晋敬公元年。)
  二十年,于越子不寿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
  二十二年,楚灭蔡。(《史记·六国表》定王二十二年,楚灭蔡。)
  二十四年,楚灭杞。(《史记·六国表》定王二十四年,楚灭杞。)
  二十八年。(原注:晋敬公十一年。)
  王陟。(《史记·周本纪》:‘二十八年,元王崩。’)
  考王(《史记·周本纪》:‘定王崩,哀王立。三月,思王立。五月,少弟嵬立,是为考王。’)
  元年。(原注:晋敬公十八年。案‘十八年’当作‘十二年’。)
  魏文侯立。(《史记·晋世家》索隐:‘《纪年》:“魏文侯初立在敬公十八年。”’案‘十八年’乃‘六年’之讹,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十年,楚灭莒。(《史记·六国表》考王十年,楚灭莒。)
  十一年,晋敬公卒。(案:据此,敬公在位二十二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出公错十八年,晋哀公忌二年,晋懿公骄十七年,[此据《史记》正义说,今本并夺懿公。]《晋世家》出公十七年,哀公骄十八年,以懿公为哀公,皆无敬公。)
  十二年。(原注:晋幽公柳元年。《史记·六国表》考王四年,晋幽公柳元年。)
  鲁悼公卒。(《史记·六国表》考王十二年,鲁悼公卒。)
  十四年,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晋幽公三年,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取葭密,遂城之。’《太平寰宇记》引作‘幽公十三年’。)
  十五年,王陟。(《史记·周本纪》:‘考王十五年崩。’)
  威烈王(《史记·周本纪》:‘考王崩,子威烈王午立。’)
  元年丙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威烈王元年。集解:‘徐广曰:丙辰。’)
  三年,晋大旱,地生盐。(《书钞》一百四十六引《纪年》:‘晋幽公七年,大旱,地长生盐。’)
  五年,晋丹水出,反击。(《水经·沁水注》引《纪年》:‘晋幽公九年,丹水出,相反击。’)
  六年,晋大夫秦嬴贼幽公于高寝之上,魏文侯立幽公子止。(《史记·六国表》威烈王六年,盗杀幽公。《晋世家》索隐引《纪年》:‘夫人秦嬴贼公于高寝之上。’《晋世家》:‘十八年,盗杀幽公。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案:《史记》幽公在位十八年,此仅十年,盖缩幽公之年以为敬公之年。如‘丹水出,相反击’,《水经注》引古《纪年》以为幽公九年事,而《通鉴外纪》系之考王十年,据此,则刘恕所见《纪年》敬公仅得十二年,此以敬公为在位二十二年,乃不得不减幽公以补之矣。)
  七年。(原注:壬戌,晋烈公元年。《史记·六国表》威烈王七年,晋烈公元年。)
  赵献子城泫氏。(《水经·沁水注》引《纪年》:‘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
  韩武子都平阳。(《水经·汾水注》引《纪年》:‘晋烈公元年,韩武子都平阳。’)
  八年,赵城平邑。(《水经·河水注》、《初学记》八引《纪年》:‘晋烈公四年,赵城平邑。’)
  九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水经·丹水注》、《路史·国名纪》引《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
  十一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烈公五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于越灭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于粤子朱句三十四年灭滕。’《路史·国名纪》引作‘朱句三十年’。)
  十二年,于越子朱句伐郯,以郯子鸪归。(《水经·沂水注》引《纪年》:‘晋烈公四年,于越子朱句灭郯,以郯子鸪归。’《史记》索隐引‘朱句三十五年,灭郯’。)
  十四年,于越子朱句卒,子翳立。(《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引《纪年》:‘朱句三十七年卒。’)
  十六年,齐田□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遂获韩举,取平邑、新城。(《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烈公十年,齐田肸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遂获韩举,取平邑、新城。’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十七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汾阴、郃阳。(史记·魏世家》:‘魏文侯十七年,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六国表》略同,皆在威烈王十八年。惟《水经·河水注》云:‘周威烈王之十七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汾阴、郃阳。’此本之。)
  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氏救廪丘,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师败逋。(《水经·瓠子水注》引《纪年》:‘晋烈公十一年,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师救廪丘,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布败逋。’)
  十八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我师伐齐,入长垣。(《水经·汶水注》引《纪年》:‘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翟员伐齐,入长城。’)
  二十三年,王命晋卿魏氏、赵氏、韩氏为诸侯。(《史记·周本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王陟。(《史记·周本纪》:‘威烈王二十四年崩。’)
  安王(《史记·周本纪》:‘威烈王崩,子安王骄立。’)
  元年庚辰。(《史记·六国表》安王元年。集解:‘徐广曰:庚辰。’)
  九年,晋烈公卒,子桓公立。(原注:《韩非子》作‘桓侯’。《史记·晋世家》:‘二十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索隐:‘《纪年》以孝公为桓公,故《韩子》有晋桓侯。’)
  十年己丑。(原注:晋桓公顷元年。《史记·六国表》安王十年,晋孝侯倾元年。)
  十五年,魏文侯卒。(原注:在位五十年。《史记·六国表》安王十六年为魏武侯元年,是文侯卒于十五年,计在位三十八年。然古《纪年》载文侯、武侯在位年数,均与《史记》不同。《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云:‘文侯五十年卒,武侯二十六年卒。’以惠成王元年逆推之,文侯之卒当在安王五年 。)
  大风,昼昏。(见下。)
  晋太子喜出奔。(《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烈公二十二年,国大风,昼昏,自旦至中。明年,太子喜出奔。’)
  十六年,(原注:乙未,魏武侯击元年。《史记·六国表》安王十六年,魏武侯元年。)
  封公子缓。(《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元年,封公子缓。’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二十一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史记·韩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二十一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此以为安王二十一年,误。)
  二十三年,于越迁于吴。(《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翳三十三年,迁于吴。’)
  三十六年,王陟。(《史记·周本纪》:‘安王立二十六年崩。’)
  魏城洛阳及安邑、王垣。(《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十一年,城洛阳及安邑、王垣。’)
  七月,于越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越人杀诸咎越滑,吴人立孚错枝为君。(《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翳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粤杀诸咎粤滑,吴人立孚错枝为君。’)
  烈王(《史记·周本纪》:‘安王崩,子烈王喜立。’)
  元年丙午。(《史记·六国表》烈王元年。集解:‘徐广曰:丙午。’)
  魏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惠成王七年,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
  于越大夫寺区定越乱,立初无余,是为莽安。(《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诗铭案:‘索隐’二字原脱。]‘明年,大夫寺区定粤乱,立无余之。’)
  二年,秦胡苏帅师伐韩,韩将韩襄败胡苏于酸水。(《水经·济水注》引《纪年》:‘秦胡苏帅师伐郑,韩襄败秦苏胡于酸水。’不云何年。)
  魏觞诸侯于范台。(《魏策》:‘梁主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史记·韩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
  六年。(原注:辛亥,梁惠成王元年。《史记·六国表》烈王六年,魏惠王元年。)
  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原注:以后更无晋事。《史记·晋世家》索隐引《纪年》:‘桓公二十年,赵成侯、韩共侯迁桓公于屯留。’《水经·浊漳水注》引‘梁惠成王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索隐云:‘以后更无晋事。’)
  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水经·沁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元年,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史记》索隐引‘武侯元年,封公子缓。赵侯种、韩懿侯伐我,取蔡’。年与人地名俱讹。)
  七年,王陟。(《史记·周本纪》:‘七年,烈王崩。’)
  我师伐赵,围蜀阳。(《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惠成王伐赵,围浊阳。’)
  齐田寿帅师伐我,围观,观降。(《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二年,齐田寿帅师伐我,围观,观降。’)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史记·魏世家》集解引《纪年》:‘惠王二年,魏大夫王错出奔韩。’)
  显王(《史记·周本纪》:‘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
  元年癸丑。(《史记·六国表》显王元年。集解:‘徐广曰:癸丑。’)
  郑城邢丘。(原注:自此韩改称曰郑。《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三年,郑城邢丘。’)
  秦子向命为蓝君。(《水经·渭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
  二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四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
  三年,公子景贾帅师伐郑,韩明战于韩,我师败逋。(《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惠成王五年,公子景贾帅师伐郑,韩明战于阳,我师败逋。’)
  四年夏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汉书·高帝纪》注引亦作‘六年’。《史记·魏世家》集解、《孟子》正义引皆作‘九年’。)
  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汉书·地理志》注臣瓒引《纪年》:‘梁惠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左·哀十四年》疏引‘发’作‘废’。)
  于越寺区弟思弑其君莽安,次无颛立。(《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诗铭案:‘引纪年’三字原脱。]‘无余之十二年,寺区弟思弑其君莽安,次无颛立。’)
  五年,雨碧于郢。(《御览》八百九、《广韵》二十二皆引《纪年》:‘惠成王七年,雨碧于郢。’)
  地忽长十丈有余,高尺半。(《御览》八百八十引《纪年》:‘梁惠成王七年,地忽长十丈有余,高尺半。’)
  六年,我师伐邯郸,取列人;我师伐邯郸,取肥。(《水经·浊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伐邯郸,取肥。’)
  雨黍于齐。(《御览》八百七十七引《史纪》:‘梁惠成王八年,雨黍于齐。’)
  七年,我与邯郸赵榆次、阳邑。(《水经·洞涡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九年,与邯郸榆次、阳邑。’)
  王会郑厘侯于巫沙。(《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九年,王会郑厘侯于巫沙。’)
  八年,入河水于圃田,又为大沟而引圃水。(《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惠成王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
  瑕阳人自秦导岷山青衣水来归。(《水经·青衣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来归。’)
  九年,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水经·沁水注》引《纪年》:‘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不云何年。)
  十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
  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
  郑取屯留、尚子。(《水经·浊漳水注》、《御览》一百六十三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郑取屯留、尚子、涅。’)
  十一年,郑厘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户牖、首垣诸邑及郑驰地。我取枳道,与郑鹿。(《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一年,郑厘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户牖、首垣诸邑及郑驰道。我取轵道,与郑鹿。’此误为显王十一年事。)
  王及郑厘侯盟于巫沙,以释它阳之围,归厘于郑。(《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三年,王及郑厘侯盟于巫沙,以释宅阳之围,归厘于郑。’)
  十二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厘侯来朝。(《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四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厘侯来朝。’)
  于越子无颛卒,是为菼蠋卯,次无疆立。(《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无颛八年薨,是为菼蠋卯。’)
  十三年,邯郸成侯会燕成侯于安邑。(《史记·六国表》集解引《纪年》:‘惠王十五年,邯郸成侯会燕成侯于安邑。’)
  十四年,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不克。(《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不克。’)
  秦公孙壮帅师城上枳、安陵、山民。(《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帅师城上枳、安陵、山氏。’)
  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
  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水经·鲍丘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
  十五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
  东周与郑高都。(《水经·伊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东周与郑高都、利。’)
  郑厘侯来朝中阳。(《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郑厘侯来朝中阳。’)
  宋景鼓、卫公孙仓会师,围我襄陵。(《水经·淮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卫公孙仓会齐师,围我襄陵。’)
  十六年,王以韩师、诸侯师县于襄陵。(《水经·淮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八年,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
  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水经·淮水注》引《纪年》:‘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与前事同年。)
  邯郸之师败我师于桂陵。(原注:秦伐韩阏与,惠成王使赵灵破之。不知是何年。《史记·魏世家》索隐:‘梁惠成王十八年,赵又败魏桂陵。’)
  十七年,燕伐赵,围浊鹿。赵灵王及代人救浊鹿,败燕师于勺。(《水经·滱水注》引《纪年》:‘燕人伐赵,围浊鹿。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鹿,败燕师于勺梁。’不云何年。)
  晋取玄武、濩泽。(原注:即雷泽,舜渔处。《水经·沁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九年,晋取玄武、濩泽。’)
  十八年,齐筑防以为长城。(《水经·汶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
  十九年,王如卫,命公子南为侯。(《水经·汝水注》、《史记·周本纪》集解、《汉书·武帝纪》注引《纪年》:‘子南劲朝于魏,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不云何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魏殷臣、赵公孙裒伐燕,还取夏屋,城曲逆。(《水经·滱水注》引《纪年》:‘魏殷臣、赵公孙裒伐燕,还取夏屋,城曲逆。’不云何年。)
  二十二年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水经·丹水注》引《纪年》:‘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不云何年。)
  楚伐徐州。(《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越子无颛薨,后十年,楚伐徐州。’)
  二十三年,魏章帅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水经·汝水注》引《纪年》:‘魏章率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不云何年。)
  孙何取□阳。(《水经·颍水注》引《纪年》:‘孙何取□阳。’不云何年。)
  秦孝公会诸侯于逢泽。(《史记·六国表》显王二十七年,秦孝公会诸侯于泽。集解:‘徐广曰:“《纪年》作逢泽。”’《水经·渠水注》同。)
  绛中地○,西绝于汾。(《水经·汾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二十五年,绛中地坼,西绝于汾。’)
  二十四年,魏败韩马陵。(《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惠成王二十六年,败韩马陵。’)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穰庛帅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苴帅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
  与齐田锛战于马陵。(《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二十八年,与齐田锛战于马陵。’《孙子吴起列传》索隐引作‘惠成王二十七年十二月’,乃《纪年》本文,《魏世家》索隐作‘二十八年’,则改从周正。)
  二十七年五月,齐田锛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水经·泗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二十九年五月,齐田锛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
  九月,秦卫鞅伐我西鄙。(《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梁惠成王二十九年五月,齐田锛伐我东鄙。九月,秦卫鞅伐我西鄙。十月,邯郸伐我北鄙。王攻卫鞅,我师败绩。’)
  十月,邯郸伐我北鄙。(见上。)
  王攻卫鞅,我师败逋。(见上。)
  二十八年,城济阳。(《水经·济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济阳。’)
  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尚。(《水经·浊漳水注》、《路史·国名纪》引《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商。’)
  二十九年,邳迁于薛。(《水经·泗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迁于薛。’《史记》索隐引同,正义引作‘三十年’。)
  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水经·渠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
  三十年。
  三十一年,秦苏胡帅师伐郑,韩襄败秦苏胡于酸水。(原注:不知何年,附此。 重出。)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郑威侯与邯郸围襄陵。(《史记·韩世家》索隐引《纪年》:‘威侯七年,与邯郸围襄陵。’当在显王四十二年。)
  三十四年,魏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诗铭案:‘纪年’二字原脱。]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史记·魏世家》集解:‘今案《古文》:“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改元后十七年卒。”’)
  王与诸侯会于徐州。(《史记·六国表》魏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以相王。)
  于越子无疆伐楚。(《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越遂释齐而伐楚。’)
  三十五年,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围纶氏。(原注:不知何年,附此。《水经·伊水注》、《后汉书·黄琼传》注、《路史·后纪》十三引《纪年》:‘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围纶氏。’皆不云何年。)
  三十六年,楚围齐于徐州,遂伐于越,杀无疆。(《史记·六国表》显王三十六年,楚围齐于徐州。《越王句践世家》:‘楚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吴故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徐广曰:‘周显王之四十六年。’案《六国表》,‘四十六年’乃‘三十六年’之讹,此本《表》言之。)
  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龙贾及秦师战于雕阴,我师败逋。(《史记·魏世家》:‘襄王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
  王会郑威侯于巫沙。(《史记·韩世家》索隐引《纪年》:‘成侯七年,王会郑威侯于巫沙。’此较前四年。)
  三十九年,秦取我汾阴、皮氏。(《史记·六国表》显王四十年,魏襄王六年,秦取我汾阴、皮氏。)
  四十年。
  四十一年,秦归我焦、曲沃。(《史记·六国表》显王四十年,魏襄王八年,秦归我焦、曲沃。)
  四十二年,九鼎沦泗,没于渊。(《史记·封禅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案:此距秦并天下一百五年。)
  四十三年。
  四十四年。
  四十五年,楚败我襄陵。(《史记·六国表》显王四十六年,楚败魏襄陵。)
  四十六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王陟。(《史记·周本纪》:‘四十八年,显王崩。’)
  慎靓王(《史记·周本纪》:‘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
  元年辛丑。(《史记·六国表》慎靓王元年。集解:‘徐广曰:辛丑。’)
  秦取我曲沃、平周。(《史记·六国表》显王四十七年,魏襄王十三年,秦取曲沃、平周。此较后二年。)
  二年,魏惠成王薨。(《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史记》集解谓:‘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改元后十七年卒。’此从集解说。)
  三年,今王元年。(《史记·六国表》慎靓王三年,魏哀王元年。)
  四年。
  五年。
  六年,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水经·济水注》引《纪年》:‘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不云何年。《史记·赵世家》集解引末二句,作‘魏襄王四年’,此从之。)
  隐王(原注:《史记》作赧王,名延,盖赧、隐声相近。《史记·周本纪》:‘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
  元年丁未。(《史记·六国表》周赧王元年。集解:‘徐广曰:丁未。’)
  十月,郑宣王来朝。梁。(《史记·韩世家》索隐引《纪年》:‘威侯七年十月,郑宣王朝梁。’系此误。)
  燕子之杀公子平,不克。齐师杀子之,醢其身。(《史记·燕召公世家》索隐引《纪年》:‘子之杀公子平。’集解引:‘齐人禽子之而醢其身。’据《六国表》,事在此年。)
  二年,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御览》八百八十引《纪年》:‘周隐王二年,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
  魏以张仪为相。(《史记·六国表》赧王二年,张仪来相楚。此误以为相魏。)
  三年,韩明帅师伐襄丘。(《水经·济水注》引《纪年》:‘魏襄王七年,韩明帅师伐襄丘。’)
  秦王来见于蒲阪关。(《水经·河水注》引《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蒲阪关。’)
  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舟三百、箭五百万及犀角、象齿。(《水经·河水注》引《纪年》:[诗铭案:‘引纪年’三字原脱。]‘魏襄王七年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齿焉。’)
  五月,张仪卒。(《史记·张仪传》索隐引《纪年》:‘梁哀王九年五月卒。’)
  四年,翟章伐卫。(《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梁哀王八年,翟章伐卫。’)
  魏败赵将韩举。(《史记·韩世家》索隐引《纪年》,败韩举在威侯八年,说见《古本纪年辑校》。)
  五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水经·洛水注》引《纪年》:‘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
  六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酸枣。(《水经·济水注》引《纪年》:‘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溢酸枣郛。’)
  楚庶章率师来会我,次于襄丘。(《水经·济水注》引《纪年》:‘魏襄王九年,楚庶章帅师来会我,次于襄丘。’)
  七年,翟章救郑,次于南屈。(原注:此年未的。《水经·河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引《纪年》:‘翟章救郑,次于南屈。’不云何年。)
  八年,秦公孙爰帅师伐我皮氏,翟章帅师救皮氏围,疾西风。(《水经·汾水注》引《纪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孙爰帅师伐我,围皮氏,翟章帅师救皮氏围。疾西风。’)
  九年,城皮氏。(《水经·汾水注》引《纪年》:‘魏襄王十三年,城皮氏。’)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秦拔我蒲阪、晋阳、封谷。(《史记·魏世家》:‘哀王十六年,秦拔我蒲阪、阳晋、封陵。’索隐云:‘《纪年》作晋阳、封谷。’)
  十三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将军、大夫、适子、代史皆貂服。(《水经·河水注》引《纪年》:‘魏襄王十七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又命将军、大夫、适子、戍吏皆貉服。’)
  十四年。
  十五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水经·济水注》引《纪年》:‘魏襄王十九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
  楚入雍氏,楚人败。(《史记·韩世家》集解:‘《周本纪》赧王八年之后云:“楚围雍氏。”此当韩襄王十二年、魏哀王十九年。《纪年》于此亦说:“楚入雍氏,楚人败。”’)
  十六年,王与齐王会于韩。(《史记·六国表》赧王十六年,魏哀王二十年,魏王与齐王会于韩。)
  今王终二十年。(《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今王终二十年。’《史记·魏世家》索隐:‘《汲冢纪年》终于哀王二十年。’)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