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老子本义右第四十一章

繁体中文】  作者:(清)魏源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王弼德善德信下无矣字。一本德作得。}圣人在天下。{圣人下。一本有之字。}惵惵爲天下浑其心。{王弼作歙歙。河上作怵怵。释文作惔惔。一本惵惵下有焉字。浑其心。傅奕作浑浑焉。}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孩。释文作咳。}
  {{吕氏惠卿曰。圣人先得我心之尽者也。故无常心而以百姓心爲心。犹之鉴无常形。以所应之形爲形也。圣人之视己心如此。则其视百姓心亦若是而已。则善不善信不信。亦何常哉。故善信者吾善信之。不善不信者吾亦善信之。知其心之善不善信不信无常。而以德善之。以德信之故也。物得以生之谓德。则德者物性之所自出。而无不善不信。明矣。是以圣人之于百姓。惵惵焉而已。爲之浑其心。浑其心者。使善信者不以自异。而不善不信者不以自弃故也。百姓皆注其耳目。惟圣人之爲视听。圣人皆遇之以慈。待之以厚。虽不善不信。犹善而信之。知其心之无常犹己而已矣。苏氏辙曰。如使善善而弃不善。信信而弃不信。岂所谓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哉。天下善恶信僞。方各自是以相非。圣人惵惵然忧之。故浑其善恶信僞。而皆以一待之。彼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予夺。而吾一遇以婴儿。于善无所喜。于恶无所疾。夫是以善者不矜。恶者不愠。而释然皆化其争矣。陈氏懿典曰。惵惵。不自安之意。圣人无自矜自是之心。故常有不自安之意。浑其心者。浑然不分其善不善也。}}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