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类书类

类书类

清稗类钞-爵秩类上

繁体中文】  作者:(清)徐珂编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爵秩全函京外大小文武百官之职掌、姓名、出身、籍贯、字号,有记载之专书,曰《爵秩全函》,一曰《搢绅全函》,又曰《搢绅录》,略同于明之《同官录》,日本之《职员录》。盖京师琉璃厂南纸铺中人,就吏、兵二部之胥吏,详查档册,汇而成编者也。有爵者亦记之。别有专载武职之单行本,曰《中枢备览》,岁出四版,分春夏秋冬四季。其书以红纸为面,黄纸为签,绨锦为帙。官吏之入都也,辄买之,归以遗戚友。
  此书版权,初为吏部书吏某所专有,盖在干隆末造和珅当国时,某以数千金贿珅,始禁止他人发行。久之而为各南纸铺所效尤,其最初者为荣禄斋,旋以荣禄二字嫌于僭,乃改禄为录。
  同姓封爵及世职太祖肇基,以满语定爵号,最尊者曰贝勒。太宗崇德改元,始定王公等爵,以封显祖子孙.及定鼎燕京,列爵十等,至于六祖子孙有德善勋劳者,量其等而锡之爵,王贝勒仅属追封。其及身受爵者,在国初则授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继改精奇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
  公侯伯之下,别有五等世职,盖八等也。干隆丙辰,从舒文襄公赫德议,始改汉衔,视其品秩以定之。定一二三等精奇尼哈番 「 旧世职为昂邦章京。」 为一二三等子,一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 旧世职为梅勒章京。」 为一二三等男,一二三等阿达哈哈番 「 旧甲喇。」 为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 「 旧为牛彔。」 为骑都尉,他沙勒哈番 「 旧为半个前程。」 为云骑尉。
  宗室爵十四等宗室爵凡十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 「 即亲王之长子。」 三,多罗郡王。四,长子。 「 即郡王之长子。」 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镇国公。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秩视一品。十二,辅国将军,秩视二品。十三,奉国将军,秩视三品。十四,奉恩将军,秩视四品。其下为闲散宗室,亦视四品,得服四开衩袍,束黄色腰带,俗称黄带子。
  崇德丙子,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辅国二公,皆冠宝石顶,以补服翎眼为差次,统名曰入八分王公,盖即九锡意也。 「 或曰天命间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朝会、燕飨皆异其礼,是为八分。」 其不入八分公以及镇国、辅国将军,皆冠珊瑚顶,奉国将军视正三品,奉恩将军视武正四品,秩皆与品官同。旧例,亲王嫡子封郡王,后袭亲王, 「 或曰先封世子。」 郡王以下嫡子,皆递降一等受封。亲王众子封辅国公,亲王庶子封辅国将军,郡王以下递降同。故安王诸子皆封僖勤诸郡王也。
  康熙时,以俸糈繁费,改定:亲王无论嫡子众子,皆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郡王以下递为减等而考试之,翻译,马、步射三艺皆优者,然后授以本职,否则递相降等授爵。其亲、郡王皆世袭罔替,贝勒以下皆降袭,至辅国公然后世袭,而辅国公又无复降袭之例。其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下,皆降至奉恩将军,世袭罔替,无论军功、恩封,皆一例。故杜度、彰泰诸贝勒有开创大功者,亦皆一体降袭.高宗笃念宗亲乃特定军功、恩封之例:其有勋劳者,无论王、贝勒,皆世袭罔替;其恩封者,亲王递降至镇国公,郡王递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皆世袭罔替。
  复还亲王始封爵号睿亲王多尔衮以元勋懿戚,横被流言,干隆朝,始特旨昭雪,复爵予谥。并以礼烈亲王后人改封巽亲王,又改封康亲王;郑献亲王后人改封简亲王;豫通亲王后人改封信郡王;肃裕亲王后人改封显亲王;克勤郡王后人改封衍禧郡王,又改封平郡王;均非初封之名,不足昭示后世,悉命复还始封爵号。
  异姓封爵及世职异姓爵凡二十五等:一,一等公。 「 袭二十六次。」 二,二等公。 「 袭二十五次。」 三,三等公。 「 袭二十四次。」 四,一等侯兼一云骑尉。 「 袭二十三次。」 五,一等侯。 「 袭二十二次。」 六,二等侯。 「 袭二十一次。」 七,三等侯。 「 袭二十次。」 八,一等伯兼一云骑尉。 「 袭十九次。」 九,一等伯。 「 袭十八次。」 十,二等伯。 「 袭十七次。」 十一,三等伯。 「 袭十六次。」 十二,一等子兼一云骑尉。 「 袭十五次。」 十三,一等子。 「 袭十四次。」 十四,二等子。 「 袭十三次。」 十五,三等子。 「 袭十二次。」 十六,一等男兼一云骑尉。 「 袭十一次。」 十七,一等男。 「 袭十次。」 十八,二等男。 「 袭九次。」 十九,三等男。 「 袭八次。」 二十,一等轻车都尉。二十一,二等轻车都尉。二十二,三等轻车都尉。二十三,骑都尉。二十四,云骑尉。 「 自一等轻车都尉至云骑尉,各袭三次,袭次完时,以恩骑尉世袭罔替。」 二十五,恩骑尉。
  异姓者,自皇族外,统满洲、蒙古、汉军、汉人而言之也。国初以从龙英杰,皆为开国元臣,故凡拜勋爵受勋职者,咸得世袭罔替。若锡封于顺治壬辰以后,则即以次为沿革,间有特命视开国元臣世袭罔替者,盖异数也。干隆时,高宗追念阵殁殉难诸臣,赐后裔官一人曰恩骑尉,视正七品,世袭罔替。
  世禄品级禄米公之位视三公,冠珊瑚,服斗牛,禄米六百石。侯、伯服与公同,禄米四百石。子位视正一品,服麒麟,禄米三百石。男位视子,禄米一百五十石。轻车都尉正三品,禄米一百石。骑都尉正四品,禄米六十四石五斗。云骑尉,正五品,禄米四十石五斗。
  异姓王故事,罕有异姓封王者。国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以泛海来归,封孔为定南王,耿为靖南王,尚为平南王。吴三桂以请兵功封平西王,扬古利以世臣追赠武勋王,孙可望以来归封义王,黄芳度以殉节封忠勇王。惟福康安以征苗薨于军,赠嘉勇郡王,子德麟袭贝勒,盖旷典也。
  衍圣公自宋仁宗改孔子后裔文宣公封爵为衍圣公,历元、明不替,国朝亦因之。有采田。世居曲阜,岁时入朝,建邸于京师。
  圣祖赐郑克塽公衔康熙癸亥,闽海平,王师由澎湖入鹿耳,直抵台湾。郑克塽党羽携贰,险要尽失,始率属薙发迎降。圣祖特降明诏,授克塽公衔,其大将刘国轩、冯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
  高宗谕文臣爵不承袭干隆壬戌十二月,高宗谕:「我朝文臣无封公、侯、伯之例,大学士张廷玉伯爵系格外加恩,其奏请与其子张若霭承袭之处不合。今着带于本身,伊子张若霭不必承袭.」
  汉爵之世袭罔替海澄公黄梧,本郑成功将,顺治丙申归顺。其子芳度,康熙初,拒耿精忠之招,困守漳州,城陷殉难.事闻,赠王爵,谥忠勇。陕西提督王进宝以平吴三桂功,授三等子,赐彤弓骏马,卒谥忠勇。至干隆丁亥,诏以黄芳度子孙于袭次完时,照八旗例给恩骑尉世袭罔替;王进宝以三等子爵世袭罔替。赵良栋授一等子爵,卒谥襄忠,诏以一等子爵世袭罔替;同时如将军张勇,提督孙思克、陈福、豆斌,总兵高天喜等,皆缘此推恩。又殉节阵亡之张国彦等十七员,军功较着之惠应诏等十四员,亦一体加恩。自是,汉人始有世袭罔替之例。
  汉文臣得爵汉文臣得五等勋爵者:康熙朝,桐城张廷玉三等勤宣伯;干隆朝,钱塘孙士毅一等伯;道光朝,河南徐广缙一等子,汉阳叶名琛一等男。而廷玉之得配享太庙,尤异数。粤寇之据金陵也,文宗顾命,深引为憾,谓有能克复金陵者,可封郡王。及曾国藩克金陵,廷试以文臣封王,似嫌太骤,且旧制所无,因析而为四,封侯、伯、子、男各一。于是国藩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其弟国荃封一等毅威伯,提督李臣典封一等子,提督萧孚泗封一等男。左宗棠之肃清新疆也,廷议援长龄平张格尔封公之例,拟封一等公爵。孝贞后、孝钦后谓前曾国藩克复金陵,仅获封侯,左宗棠系曾国藩所荐,其所用得力之老湘营,亦系曾所遣,将领刘松山等又曾所举也,若左宗棠封公,则前赏曾国藩为太薄矣。乃议左以一等恪靖伯晋二等恪靖侯,所以不获一等者,稍逊于曾也。其它则有陕甘总督杨遇春封一等昭阳侯;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薨后晋封一等侯;新疆巡抚刘锦棠封一等男;台湾巡抚刘铭传封一等男;两江总督刘坤一薨后封三等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封一等侯,未受。
  世职可并爵得两世职之较大者,可并为一爵,如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是也。惟及身而止,不再袭.世职可并为一得两世职之较小者,可并为一大世职,如骑都尉兼一云尉可并为三等轻车都尉是也。亦及身而止,不再袭.汉人世职始于雍正汉文臣无世职,雍正间,以大学士朱轼、张廷玉、蒋廷锡勤劳辅弼,特扩成例,给予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袭,即轻车都尉也。汉世职盖自此始。又八旗世职袭次完时,有赏恩骑尉承袭罔替之例,汉世职则否,然其后亦准世袭,与八旗同。
  汉臣世职与满臣同国初,八旗官员阵亡,赐云骑尉世袭,绿营则仍沿明制,例与难荫,非特旨者不予焉。干隆甲辰,上谕兵部云:「国家满、汉视为一体,同为殉节之士,岂可功赏之间有所共也?」乃命文臣自大学士至典史,武臣自提督至把总,皆以次赏给世袭,与满臣同。
  奏给白英子孙世职汶上老人白英,明之有功黄河者也,立祠于戴村,子孙荫袭顶带。自入国朝,未奉明旨。康熙间,河东河道总督汉军李宏奏请仍给八品世职,奉旨允行。
  外藩封爵外藩爵凡七等,一,汗。二,和硕亲王。 「 长子先赏给公品级。」 三,多罗郡王。四,多罗贝勒。 「 郡王、贝勒之长子先赏给头等台吉。」 五,固山贝子。六,镇国公。七,辅国公。 「 贝子、公之长子先赏给二等台吉。」 将来长子各袭封原爵,亦间有减一等承袭者。
  划一文武阶级干隆丙子七月,高宗谕:「三通馆进呈《皇朝通志‧职官略》一门,文职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十八阶,武职自从一品至正七品祇十二阶,宜改为划一。又文官降一级者,俱以正从计算,止于正降为从;武则降一级即降一品,未免偏枯,此后正职处分,亦宜照文员之例。」
  国初文武同官不回避雍正甲寅,福建巡抚赵国麟与藩司刘藩长联姻,系先具奏允行。又魏经国为湖广提督,特旨以其子瓆为提标中军守备。及为松江提督,以其次子琨补泰州营游击,其时同官固不拘回避之说也。洎干隆时,立法始密,部例日繁,同官皆须回避。咸、同以来,复有捐免回避之例。
  文武旗官前后异名八旗文武职官,前后异称,满语称札尔固齐者,后改佐理五大臣。满语称某部承政者,后改尚书。满语称某部参政者,后改侍郎。满语称左右承政者,后改左右都御史。满语称左右参政者,后改左右副都御史。满语称噶喇昂邦者,后改左右翼前锋统领.满语称固山额真、固山昂邦者,后改都统.满语称梅勒额真、梅勒章京者,后改副都统.满语称纛章京者,后改护军统领.满语称甲喇额真、甲喇章京者,后改参领.满语称牛彔额真、牛彔章京者,后改佐领.满语称盛京八门总管昂邦者,后改盛京将军。满语称驻防昂邦者,后改驻防将军。满语称墨尔根虾者,后改蒙古侍卫.成都将军辖文武各省将军专辖旗兵,惟成都将军一缺,管辖松、建文武。建昌道各属遇有特别事件,须分禀将军请示,通省牧令之奉委赴任者,皆须赴军院禀辞.门敬小费等等,视缺之高下为断,约数十金或百余金不等,接见与否,弗论也。其有吝惜小费不辞而别者,辄遭严谴.某岁将军缺出,暂由某督兼署,督吏治素着,颇不以将军分权为然,奏请将成都将军管辖松、建文武旧制取消,奉旨允准。
  热河都统辖文武驻防在外之都统,专辖军队,惟热河都统则兼管吏治,地方现任文武及需次者皆属之。
  文武互改汉臣文武不相移易,然亦有以文改武、以武改文者。如徐湛恩以侍卫改郎中,姚仪以知府改总兵,朱衣客以道员改总兵,刘清以盐运使改总兵,黄廷桂及杨忠武公遇春以提督改总督,刘襄勤公锦棠、刘壮肃公铭传皆以提督改巡抚。又如彭刚直公玉麟、蒋果敏公益澧之始为武员,张勤果公曜之始为文员,而仍以武改文。至杨勇悫公岳斌由湘乡把总起家,官至陕甘总督,且适与嘉庆间杨忠武同姓,同起行伍,同任兼圻,同督陕甘,先后若出一辙,则为咸、同军兴后一人而已。其后又有光绪末叶之刘永庆、田文烈、言效源三人。刘,字延年,汴人。初至朝鲜,以直隶州知州充领事,洊至道员,寻被简为江北提督,加侍郎衔。田字焕庭,鄂人。初以广济县训导投新建陆军,积功保至道员,曾任宣化镇总兵。言,字仲远,苏人。初以道员需次直隶,署大名镇总兵,未几,而改任直隶巡警道。
  徐湛恩以武改文武臣鲜以词赋受知者。徐侍郎湛恩,明功臣中山王达后也。明季以关外都指挥家辽阳,入国朝,隶正蓝旗汉军。由贡生应武科,中康熙乙酉武进士。授侍卫,执戟殿下,赋诗称旨,特改兵部郎中。后官至阁学,两出治河,以廉干称.田兴恕以武兼文田兴恕于咸、同诸将中年最少。咸丰乙卯,从王葆生军,充领哨,剿粤寇,破之于郴州,时年裁十六耳。葆生奇其勇,命独将五百人,名虎威军。及援黔,增募至二万,选敢死士五百,号曰死勇,后改名长胜军。己未,以副将擢贵州提督,授督师。辛酉,兼巡抚,年甫二十四也。援黔军之饷,夙仰给于湘,同治壬戌,田督饷湖南,以事忤湖南巡抚毛鸿宾,毛怒,奏停其饷;又以其起家勇目,年少佩大臣关防,阴劾之。遂缴大臣关防,解巡抚印,仍以提督领军事。兴恕,字忠普,湖南镇筸厅人。
  张勤果扬历文武张勤果为咸、同中兴之名将。其祖尝为知州,家贫,识字不多,尝为米肆司会计。后游河南,依其姑夫蒯士芗廉访于固始县任所。时捻寇起,民多结团自保,蒯檄为团长.及捻围固始,乃以壮士三百伏城外,夜三鼓,突起,潜袭捻营,城上鸣鼓角应之,呼声震天地,捻大惊溃,终夜汹汹不绝.时忠亲王僧格林沁方帅大军来援,未至数里,遥见火光中有人往来搏战甚力,惊曰:「是何壮士?」及至,劳问,乃勤果也。大叹异之,因立畀以五品翎顶,奏署县事。寻娶妇,即士芗之女公子也。
  其后,勤果洊擢布政使,开藩河南。御史刘毓楠劾其目不识丁,奉旨改南阳镇总兵。愤甚,乃就夫人学,自是遂通知文史。然自改官后,数偃蹇朝命,左文襄公督师剿回,奏请勤果领兵,不应。时降旨趣之,夫人乃曰:「君以功自负,数逆上命,将谓朝廷不能杀君耶?」勤果闻言,咋曰:「夫人言可畏!夫人言可畏!」即往从文襄。文襄复奏,复改文职。未几,巡抚山东,辄与属吏言其夫人之能,且曰:「君等畏妻否?」或答以不畏者,则正色曰:「汝好大胆,妻乃不畏耶?」
  杨恺出入文武康熙朝,仪征武进士杨恺受知圣祖,召入南书房,与何义门、蒋南沙等同校书史。后提督两湖,颇着勋绩。
  总督封将军康熙己未,云贵总督蔡毓荣封绥远将军,赐以敕,总统绿旗兵,异数也。毓荣为汉军旗人。
  尹文端历兼文武九印尹文端公继善久督两江,境内将军、提督、巡抚、河督、漕督、监政、上下两江学政九职,皆尝兼摄之。
  文武官员不准挈眷赴任台湾初为荷兰人所据,郑成功逐荷人而有之,垂三世,及康熙癸亥,施琅破台湾,始入版图.时圣祖虑汉官至其地,结郑氏余孽为乱,故不许挈眷前往。干隆丙申,高宗谕云:「文武官员知县以上年过四十其无子者,方准挈眷前往。此例未知始自何时,殊不可必。王道本乎人情,旧例未为允洽,嗣后俱准其携带。」自是文武官员,无论大小,遂无不携眷矣。
  汉尚书任步军统领汉人例不任步军统领,惟嘉庆朝常德杨超曾曾兼领,时杨本任吏部尚书也。
  文升武降嘉庆戊辰,庶吉士散馆,崇绶改三等侍卫,同时有步军统领文宁者,忽为侍郎广兴所劾,降翰林院编修。都人有一联云:「翰林充侍卫,提督作编修。」时谓之文升武降。盖庶吉士从七品,三等侍卫正五品,步军统领从一品,编修正七品也。
  湘淮军人为督抚提镇自定鼎以来,至咸丰初,满人为督抚者十之六七,粤寇倡乱,满督抚有殉节者,然无敢与抗。文宗崩,孝贞、孝钦二后垂帘,恭亲王辅政,乃汰满用汉.同治初,官文恭公文总督湖广,自官罢,而满人绝迹者三年,仅英翰擢至安徽巡抚耳。当同治己巳、庚午间,各省督抚提镇,为湘、淮军功臣占其大半。及恭王去位,满人势复盛。光绪甲午后,满督抚又遍各省,遂迄于宣统逊位。
  齐苏勒任官不拘资格勤恪公齐苏勒,初以内府主事出任永定河分司,既迁翰林院侍讲、国子监祭酒,仍管永定河分司事,时康熙壬午以后也。
  郑其储迁转之奇石首郑太常其储以康熙壬辰通籍,癸巳授检讨。世宗初元,改授户部山东司郎中;乙巳擢工科给事中;庚戌授四川松茂道参议.干隆戊午,擢太常寺少卿,迁左佥都御史。己未改顺天府府丞;丁卯又转常少。盖以检讨改郎中,以郎中不阶御史,径擢给谏,既外任参议矣,忽擢常少。既由少卿迁佥都,再转而仍居故官。其间回翔迁转,皆不甚循寻常阶级,又非有被议降谪之事,实罕有也。
  梁文庄兼领清要内阁、吏部、翰林院,皆京僚极清要地。梁文庄公诗正尝兼领数年,王尚书际华戏谓之曰:「公可谓三清居士矣!」裘文达公曰修闻之,笑曰:「若兼以上书房、南书房,则五清也。」
  数年跻京官显秩仕宦之速,如阮文达公元,中式后,未三年即擢少詹事。桂香东侍郎芳中式五年,擢内阁学士。董鄂少司马恩宁中式七年,至亚卿。卢少司农荫溥居郎官最久,其擢鸿臆寺少卿至兵部侍郎,未期年。盖皆宦途之最速者也。
  朱朵山终于六品京官海盐朱朵山殿撰昌颐平生六易官阶,终于六品。初以选拔充小京官,升用主事,一也。道光丙戌,成进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二也。嗣升赞善,三也。缘事降谪,适得光禄寺署正,四也。由署正捐主事,五也。升员外得御史矣,复干吏议镌级,归,咸丰朝起废员,仍赏主事,命来京,六也。
  生前加太傅大臣生前加太傅者,自金文通、洪文襄、范文肃、鄂文端、曹文正、长文襄、阮文达外,惟潘文恭公世恩而已。
  议政王大臣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人充之,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为满大臣兼衔。干隆壬子,高宗特谕裁之。
  议政王定制,亲王、皇子等不得干预政事。咸丰辛亥,文宗崩,穆宗冲龄,国内不靖,孝贞后谦谨,不敢负重任,孝钦后位卑,恐不孚人望,思得一重望之亲贵佐理之。于是廷议推恭忠亲王奕欣为议政王,总理军机大臣,此本为权宜之计,非永远定制也。同治乙丑,诏罢恭之军机处议政权,并撤去一切差使,然自此以后,屡有亲贵执政矣。
  至亲王秉政时之称谓,向例,亲王、皇子与大学士相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兼师傅者,或称老师,自称或门生或晚生。恭既议政,于是向之以老先生、老师称大学士者,遂一变而为官称,如称李文忠为李忠堂,左文襄为左中堂,而大学士之对于议政王,则自称晚生矣。及光绪时,醇亲王载沣又呼李文忠曰少荃,是尤非尊重大臣之意矣。
  监国摄政王监国摄政王有二:一在顺治朝,即睿忠亲王多尔衮也;一在宣统朝,即醇亲王载沣也。
  军机处国初自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王大臣,其人皆贵冑世爵,不谙世务。雍正己酉,青海用兵,世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泄漏事机,议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为承旨出政之总汇.庚戌,改名军机处,择内阁大学士兼任之,鄂尔泰、张廷玉是也,曰军机大臣。职在拟旨,内外臣工所奏,皆面取进止,明发上谕,其有旨敕议者,定可否以闻。明发谕旨先下内阁,以次及于部院,若指示兵略,告诫臣工,及查核刑政之失当者,为廷寄,密封交兵部驰递.内而部院、九卿、步军统领、内务府,外而各省督、抚、将军、学政、提督、总兵、盐政、榷使、各参赞办事大臣,迄四裔各属国,无事不综核。逐日召对,巡幸必从。四方章奏,皆改题为奏,以折代本,径达军机处,内阁本章,则依例题达而已。甚而内阁翰林院撰拟不当,亦下军机处。故军机大臣之任,至为烦重。旋以军务烦劳,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并选部曹内阁侍读中书等为僚属,曰军机章京。每日寅初,在奏事处上折匣,帝秉烛批览,既毕,发军机处录入档册。所掌银印龟纽,初藏内府,有应用印者,皆立时请印出,大臣监视用毕,随即缴还。其仆役皆选内务府童子,司洒扫。旧例至二十岁即更出,后因循日久,有久供役而大臣喜其熟练者,非立法本意也。
  干隆丙辰,改军机处为总理处,旋又复旧.时张廷玉欲树党,以汪由敦长于文学,荐入代劳。丁卯,金川用兵,所下廷谕,均汪所撰。初惟满大学士讷亲一人承旨,既出,令汪在直庐撰拟.讷惟恐不合上意,辄令更易,有屡易而仍初稿者,一稿甫削,又传一稿,改易亦如之,汪颇以为苦,然不敢较也。己巳,金川平,汪自陈不能多记,恐有遗忘,乞令军机大臣同进见,遂沿为例。然秉笔之任,率推汪。其后满司员欲借为见才地,大学士傅恒稍假借之,令代拟.汪见满司员如此,而汉文犹必己出,近于揽权,乃亦听司员代拟,日久遂成为章京专职。
  嘉庆己未,御史何元烺奏请酌改军机处名目一折,内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司戎政者不同,现在军务久经告蒇,似应更改名目,以见偃武之隆。奉旨:「军机处名目,自雍正年间创设以来,沿用已久,一切承旨书谕及办理各件,皆关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并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目今三省邪匪,久已肃清,大功告蒇,薄海内外,共庆升平,不必改易军机二字,始为偃武。何元烺折着掷还。」
  宣统辛亥四月,改军机处称内阁,然与昔之内阁异。设总理大臣一,协理大臣二。九月,纯采外国制,置总理大臣一,废协理大臣。自四月改称内阁至十二月,而宣统帝逊位,其间仅九阅月耳。
  军机处员名任期自雍正至宣统,二百余年,出政皆于军机处。自雍正庚戌至光绪丙午,军机大臣非实职也。是年改官制,始专设军机大臣,其原官各部者,命专管部务,开去军机大臣差。军机大臣员数,最少时二人,最多时八人,干隆间,恒七人或五六人,嘉、道间,恒四五六人,后恒四五人,光绪时,恒六人,要之,干隆以后,盖无有至七人者矣。在职时之最久者为董诰,凡三十八年,在职时之最短者,为哈元生,仅一月。全体更易者,光绪甲申,以法、越之战,恭亲王奕欣、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五人同时罢黜,而代以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许庚身、孙毓汶五人,增左宗棠一人是也。以亲郡王入直者,始于嘉庆己未之成亲王永瑆,自是而有咸丰癸丑之恭亲王奕欣,光绪甲申之礼亲王世铎,庚子之端郡王载漪,癸卯之庆亲王奕劻,癸卯之醇亲王载沣。以贝勒入直者,为宣统间之毓朗。以武官入直者,为贵州提督哈元生。以军机大臣降军机章京再充军机大臣者,为干隆间之索琳。兄弟同时入直者,为干隆壬辰之福隆安、福康安,干隆庚子、辛丑、壬寅之福隆安、福长安,干隆癸卯、甲辰之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以军机大臣外放藩司者,为嘉庆丁巳之吴熊光,盖以通政司参议为章京,擢大臣,旋授直隶布政使也。以京堂入直者,为嘉庆辛未之光禄寺少卿卢荫溥,为道光庚子之大理寺少卿何汝霖,为咸丰辛亥之候补五品京堂穆荫,为咸丰辛酉之鸿胪寺少卿曹毓瑛。无罢免明文者,为光绪庚子之礼亲王世铎,以未随扈两宫至西安行在,别建政府也。至干隆时之和珅,道光时之穆彰阿,则皆以权相赫然于时,然视明之权相若严嵩,若张居正,则远逊矣。
  军机处行走干隆朝,大臣之入军机者,曰军机处行走,后则章京曰军机处行走,大臣曰军机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学习二字。干隆癸亥,傅文忠公恒由户部侍郎入枢垣,当时诏旨,尚曰军机处行走也。
  干隆以前,别有议政处行走,文忠于丁卯擢户部尚书,在议政处行走。嘉庆辛未,卢文肃公荫溥时为光禄寺少卿,特旨令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以五品卿超拜大枢,前此未有也。
  军机处有科道稽察嘉庆初,以军机办理枢务之地,宜严密,时部员多以回事、 「 禀达公事曰回事。」 画稿 「 堂官例于牍稿之尾书一行字曰画稿。」 为名,拥挤窗外探听,乃派科道一人,轮至隆宗门内北首内务府值房监视,军机大臣散后,方得退直。王、贝勒、子、公,文武满、汉大臣,俱不得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有所谈论。军机之有科道稽察,自庚申十一月十八日始也,庚辰十月初十日裁之。
  军机处寄信军机处寄寄信各省将军督抚,向例于恭录谕旨前一行,用满、汉居首大臣挂衔。嘉庆丁巳,阿文成公桂薨,九月,太上皇召见枢臣于万寿山,谕和珅曰:「阿桂宣力年久,且有功,汝随同列衔,事尚可行。今阿桂身故,仅挂汝衔,外省无知,必疑事皆由汝,甚至称汝为师相,汝自揣称否?」词色甚厉。嗣后遂止写军机大臣字寄,不列姓名,着为例。
  每月,兵部将所寄信之封数,及寄外任何人姓名,汇奏一次,亦杜大臣徇私请托之弊也。
  军机章奏军机章奏,于人名、地名、数目字,均不得回行写,然多用水笔,墨亦不精良,取其速而不求工也。缮写偶误,辄以纸贴之,虽经御览,未尝以草率见责。
  李文正守孝百日仍赴弘德殿及军机处行走高阳李文正公鸿藻,咸丰朝以编修视学河南,按试未周,奉特旨召还,授穆宗读.穆宗登极后,弘德殿师傅之任,虽广延耆宿,而以文正为甘盘旧学,两宫毗倚尤专,并已令参机务矣。同治丙寅,丁太夫人艰,懿旨开户部侍郎缺,守孝百日,仍赴弘德殿及军机处行走。文正累疏陈情,乞归终制,吏部尚书文文忠公庆为之代奏,同时授读诸臣大学士倭文端公仁、徐桐、翁同龢亦代为乞恩,卒邀俞允。
  军机章京军机章京初无定额,和珅在朝时,其挑补俱由军机大臣自主之,不带领引见。嘉庆己未正月,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缺,由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内,选择品方年富、字画端楷者,送军机带领引见。二月三十日,军机以保送人员引见,长龄等十五人充章京,富绵等二十人记名按次补用。其奉旨记名按次挨补,即自是年始。
  军机挑取章京,旧时内阁保送中书,继而有六部之司员,工部虽保送,而司员邀用者独少,盖以衙门次序在后故也。丙寅,始奏请考试,挑取若干员,带领引见,奉旨用者挨补,若带领十人,用者不过六七也。至道光辛巳,愿送者日多,各堂官无如何,始有本衙门自试之例,试取者,方得送内阁.及是日试时,更限以三刻交卷,字须三百,迟者不阅,而例愈严矣。
  军机章京分满、汉,满章京不拟旨,惟司翻绎满文。干隆以前,廷寄之字,以满文为多,故满章京事繁,自改用汉文,而满章京成闲曹矣。
  军机大臣皆兼方略馆总裁,章京皆兼纂修。每日散值后,轮派章京一人在馆住班。是日章奏,亦归方略馆收庋,择要入方略。
  军机达拉密军机章京有定额,满、汉分班,非若军机大臣之不限满、汉也。每班八人,额外者不计。满、汉各有头二班,其领班者曰达拉密,即领袖也。有所白于大臣,例由达拉密发言。领班之外,有帮领班,且间有在领班章京上行走者。
  大臣子弟充军机章京军机章京,大臣子弟本须回避,嘉庆庚辰十月二十八日,始有一体保送之例。
  翰林充军机章京翰林无充军机章京者,若由举人中书充章京,一改庶常,即出军机.戴文端公衢亨以举人应天津召试,由中书充章京,及改修撰,出典湖北试,奉高宗特旨仍留章京。至侍讲学士时,始特赏三品卿,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翰林之充军机章京者,干隆以前,惟文端一人而已。
  军机章京回直军机章京外放后,无入都仍充章京者。干隆朝,新建裘恭勤公行简初以举人中书入直,守宁武、平阳数年,以母老请内用,补户部员外郎,仍直军机.吴熊光以军机章京召见高宗训政时,三省教匪方炽,每日视朝,较平时恒早数时.一日,召枢臣,俱未至,独章京吴熊光入直,遂蒙召对。是日,即降旨以熊光为军机大臣,嗣后无召见章京者。
  三院改内阁内阁之制,唐之中书省也。明代不设宰相,遂不设中书省,改为内阁,以翰林学士赞襄庶政,至中叶,乃有大学士之名,其权固犹宰相也。太宗践祚之初,改内为三院,曰弘文院,曰秘书院,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盖仿宋昭文、集贤之制。入关后,仍沿其制,至顺治戊戌,复从明制,改设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大学士。干隆戊辰,裁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以配三殿三阁之名。又有以大学士节制行省及钦差至各省专办重务者。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惟张文和、傅文忠拜焉。体仁阁大学士,杨廷璋、杨应琚先后充之,然皆不终位,刘墉、曹振镛递任之。
  内阁规制内阁在午门内东南隅,门西向,满语名多尔吉衙门.入门,西为满本堂,掌校写满字本祝板印篆及皇史宬大库之收藏。东为汉本堂,掌翻译清文,收发通本。 「 各省督抚提镇学院之题本由通政司达于阁曰通本。」 两堂之间北有一门,入门,有堂三间,为大学士直舍,堂上悬「调和元气」四字额,乃干隆甲子十月初一日高宗御书以赐内阁者。楣悬癸酉六月初六日及嘉庆庚申十一月十八日,道光壬寅三月十二日、庚戌十二月十二日仁宗、宣宗上谕凡四道。又嘉庆癸酉七月仁宗御制《勤政殿记》墨刻,乙亥四月二十七日仁宗御制《内阁箴》,满、汉书。堂外悬扁,其上揭「机密重地,一应官员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字样,亦满、汉书,刻金字,乃顺治甲午五月二十四日世祖所颁之旨也。其屋皆覆黄瓦。
  堂垣之东西向者,为汉票签处,校阅各部院本,票拟、缮写,签记丝纶簿,拟撰进奉文字,收存军机处发交事件。后南向者为满票签处,又后小屋,为满档房,校阅满字本,缮写满字签与其档案,传知各衙门钞录事件。事件自军机处领出,有奏折奉旨者,汉中书司之;奏折未发交或特降旨者,满中书司之。值园班者同。园班者,满中书每值五日,汉中书每值二日,以次递换也。满票签处西垣外曰稽察房,员无定额.凡谕旨,既由票签处传钞,按日记档,月终汇奏,票签处每日进本签经钦定旨下,满、汉学士照签批红本面,假稽察房为批本之地。大学士标示谕,仅用墨笔,所以避尊也。又北东向之屋曰饭银库,南向之屋曰典籍厅.定例,部院及各职司皆有铸印,大学士无印,惟厅有关防,掌文移,统属吏役。有大典礼,请用御宝,满侍读兼摄其事。厅分南北为二,厅之北覆黄瓦者,曰蒙古堂,翻译外藩诸部文字,并课俄罗斯学生。此阁以内之规制与其职掌也。
  由满票签处而北,为阁之后门.后门之东,红墙迤逦,为大库门二,典籍厅、满本堂分掌其锁钥。存贮历圣实录、批红副本、历代帝王功臣画像书籍。诰敕房在午门内之东廊,管理者无定员,满、汉本堂侍读二人充提调官。初,各官请封典,汉中书撰文拟进写轴颁发.干隆时,彭元瑞奏请撰定满、汉京外文武各官诰敕文,不必随时具草,后遂为例。
  内阁衙门,大学士总之,侍读以下常见列揆,惟长揖,无堂属礼.干隆朝,和珅当国,势张甚,欲令阁曹长跪白事,一如部曹,诸人执故事不从,和恚恨。
  内阁大堂,以有谕旨,故不设正座,六堂分左右六位。若遇大挑之年,则钦派王大臣皆面北而坐,应挑者皆南面跪。
  徐文穆十六年入阁钱塘徐文穆公本为珂之高高伯祖,康熙戊戌,入翰林。以桐城张文端公英荐,督黔学,以鄂文端公尔泰荐,授黔臬。由是而擢楚藩,简皖抚,内迁总宪,晋大司空,干隆丙辰入阁,距康熙辛丑散馆授职,仅十六年耳。自康熙至道光,翰詹诸臣素流平进,大率远者三四十年,近亦二十余年,始得入政事堂,盖以汉人言,固未有若文穆之速者也。文穆父,即文敬公潮,仕至吏部尚书。
  大学士出为巡抚以大学士出为总督者颇多,世称为使相者是也。然无为巡抚者。干、嘉间,嵇文恭公抚浙江,朱文正公抚安徽,其时皆已入相矣。
  大学士非翰林出身满、蒙、汉军大学士,不必尽由翰林出身。国初,汉大学士亦皆特简,嗣由吏部进本,惟翰林出身者始开列。亦有以资劳入阁不由翰林者,如赵国麟为康熙己丑进士,干隆己未,授文华殿大学士。孙文靖公士毅为干隆辛巳进士,壬子,授文渊阁大学士。费文恪公淳为干隆癸未进士,嘉庆壬辰,授体仁阁大学士。章文简公煦为干隆壬辰进士,嘉庆壬寅,授文渊阁大学士。彭蕴章为道光乙未进士,咸丰丙辰,亦授大学士。皆不由翰林出身。光绪初,左文襄公宗棠以举人起家,官至兼圻而入赞黄阁,海内惊为异数,实则亦非破格也。
  彭蕴章为门外汉彭咏莪相国蕴章未由馆选,初被协揆命,谢恩折云:「登揆席而未经词馆,计本朝不过数人,由部曹而洊陟纶扉,在微臣甫逾廿载.」旧制,大学士莅任,皆诣翰林院署,入登瀛门,降舆,诸后辈长揖迎之。先是,有某者亦未经馆选而大拜,将至院署,诸太史序立门内以待。而某于门外降舆拱手,自称曰门外汉,彭与之同。
  设立内阁总理宣统辛亥冬,厘订官制,设立内阁.凡各部之尚书、侍郎、左右丞参各缺,均即裁撤,改设大臣、副大臣各一员,而受辖于内阁总理大臣,与昔者内阁之组织不同。
  孔继汾特授内阁中书干隆壬午,高宗东巡,释菜于孔林,谕:「引驾官孔继汾,朕看其人,尚可造就,着加恩以内阁中书用。」
  汪孟鋗到内阁口号汪厚石吏部孟鋗为干隆丙戌进士,先以壬午献《龙井闻见录》,召试,赐中书,后擢典籍。其《初到内阁口号》云:「陈人久叹积薪余,乍许清班学士趋。猎猎西风敝裘帽,东华门外唤车驱。静听阁老马蹄声,侍读诸公白事迎。我自田间来几日,慎教轻易上阶行。六科书吏立如麻,齐下三单卅点加。埽笔纷纷忙注本,日轮眼急下东华. 「 遇启銮封印日则三日本齐下。」 「 领上谕奏折日,直中派一人候夜直交代,为守晚。」 御门闻道特除官,朱笔题名敬奉观.别有改签更式样,传宣票拟细寻端。 「 御笔亲书为朱签,特旨改标为改签。」 轮班辰入退过申,来是空言两隶人。莫怪此间无洒扫,禁城清绝不生尘.」又《典籍厅任事八首》云:「六年历俸八年资,又向西厅坐褥移。一转成仙人共笑,邅回不去待何时.」「寂寞茶房淡泊厨,喧然吏役日高初。各堂上任夸谁似,一饱猪羊祭库余. 「 典籍到任,例以猪羊祭库。」 」「画行事细粗能晓,点卯人多猝未详。夜直若非连两夜,军机须去面中堂。 「 供事皁隶、纸匠、苏拉朔望日赴厅唱名,汉典籍无园直,夜直连两日。」 」「印单印簿缝钤存,启钥开箱昼继昏。始识相公多摄事,十纔一二本衙门. 「 中堂有兼管上处、国史馆、三通馆、俄罗斯馆,行部院衙门,文俱用厅印,以印单为凭.」 」「掌印帮班等样官,平湖满汉一厅攒。考勤簿子亲书押,要送兼厅侍读看。 「 满、汉典籍各二缺,余皆别堂来兼理者。满侍读学士、侍读兼厅则为厅官之长.」 」「北厅章奏南厅案,大库文书小库银.承发散班齐了事,瓣香酹酒祭科神。 「 厅供事南北各十四人,五月十三日醵钱祀科神,云是萧、曹也。」 」「宝箱例引赴干清,肃驾年年典据征。接送预行交泰殿,奉盈一念警宵兴. 「 旃檀香宝,交泰殿二十五宝之一,驾出,内阁学士、典籍各一员赴干清宫请宝,驾旋送宝亦如之。」 」「办事衔名不自由,背推踵接此勾留。莫将五日轻京兆,尚许笞人唤皁头. 「 吏部选例中书带办事衔者,题管典籍,撰文则否。」 」
  端木国瑚两得中书处州之青田故有鹤,而山以鹤名。端木舍人国瑚产是邑,生而神貌肖之,其大父取《易‧干‧中孚》两「九二」之义,字之曰鹤田,及晚岁,乃自号太鹤山人,海内外知者多称之曰太鹤先生。当阮文达督学两浙时,得舍人,以夸示同朝曰:「吾得青田一鹤矣!」由是声闻天下。
  嘉庆戊午, 舍人登贤书。 明年。 文达佐朱文正典会试, 闱中相期以得鹤为至幸, 鹤竟不翔。 后三十余年, 舍人已官于朝, 文达适自滇黔觐京师, 遇于郊外, 与之酹酒文正墓, 犹言畴昔闱后, 文正以失鹤为嗛, 惘惘者至数月也。 癸巳三月,文达方陛辞, 宣宗留之。 入闱会, 录异才三数人, 舍人始在选, 朝士惊咤曰:「离枞老鹤, 尚能高飞耶! 」
  道光庚寅,宣宗改卜万年寿陵,那彦成、禧恩得舍人所着《地理元文注》以献.上问近臣:「知此人乎?」曹振镛对曰:「此浙江名士,臣久闻其名。」遂诏浙江巡抚刘彬士召之。时舍人方倚隐囊,注《周易》,闻命,颠出坐后,左右扶之起,乃曰:「吾竟以方技名乎?」寿陵既定,将以知县用,原荐者为奏曰:「国瑚大挑一等,不愿为县令,故改授教官。」上乃特授内阁中书,加六品顶带,人以是益高之。癸巳成进士,仍以知县请改归中书。
  中书至军机处领事军机直房门帘,非军机处人员,擅揭者罪。内阁早班中书,每日至军机处领事,行氐帘次,必先声明职务,乃始揭帘而入。直日章京起立,彼此一揖,章京出黄绫匣,当面启封,谕旨共若干件,一一点交。旋出簿册,俾领事中书签名画押毕,然后捧持而出, 「 中书与章京虽同乡戚友,在军机直房亦不得交谈。」 回内阁直房,上军机档.少迟,六科笔帖式至内阁领事,亦有簿册,签名画押。
  翰詹两衙门国初,设文馆,置榜式, 「 官名,一作巴克什。」 旋改翰林院。自掌院以迄庶吉士,有大小教习,而不分堂属。詹事向为东宫官属,本朝不建储,第留以备词臣迁转之阶.且国子监祭酒、司业,亦由翰、詹两衙门升转.翰林院翰林院为储才地,大学士、尚书、侍郎出焉,督、抚、藩、臬出焉,大臣非翰林不得谥文,盖重视之也。嘉、道以前,名臣多出于翰林,咸、同中兴之手定大难者,胡文忠公林翼、骆文忠公秉章、曾文正公国藩、李文忠公鸿章,皆翰林也。然以大位可坐致,翰林习惫恧而安固陋,求通博宏重之选,又极罕觏.光绪末叶,翰林院亦废矣。
  翰林掌院翰林掌院,旧皆以学士兼礼部侍郎,满、汉皆然。自昆山徐立斋相国元文以文华殿大学士兼掌,桐城张文和公廷玉以礼部尚书兼掌,与往例不同,凡启奏讲书等事,满前汉后,不论所居之本官也。长洲韩文懿公菼以礼部尚书兼掌院时亦然。
  翰林院办事翰林院例于编、检中奏派四人办理院事, 「 修撰亦与其选.」 谓之办事翰林,遇京察,皆保列一等,此简放道府之基础也。每议派既定,掌院使人以名柬延请,使者曰:「请赴清秘堂。」不以公牍,尊而重之也。清秘堂办事处,有高尚其志不屑外任者,则先事辞之。
  道、咸以前,翰林传补御史,亦薄为小就。其志趣高迈者,虽掌院保送,往往考试届期,谒假弗与.庶常支廪饩各省儒学廪膳生员,岁支廪饩,翰林院庶常馆月之所支,亦曰廪饩.雍正壬子,张文和公议奏庶吉士廪饩银每人每月四两五钱.盖庶常未经散馆,官未真除,其隶翰林院,亦犹夫肄业生也。
  翰林须留心诏敕干隆初,高宗谕:「古来制诰多出词臣之手,必学问淹雅,识见明通,始称华国之选,有裨于政事。今翰、詹官员甚多,于诗赋外,当留心诏敕。掌院学士以下,编检以上,可各以己意拟写上谕一道,陆续封呈朕览.傥有切于吏治民生者,朕亦即颁发,见诸施行,则词曹非徒章句之虚文,而国家亦收文章之实用矣。庶吉士散馆后,即照此例行。」
  洗马得与讲读一体较俸坊局官僚升转,定例,洗马之名次讲读后。长沙刘文恪公权之官洗马,十六年而后迁,时称老马.嘉庆初,戴尚书联奎擢此官,召对,垂问资俸,戴以实告,始奉与讲读诸臣一体较俸之谕.由是洗马无久淹者。
  姜西溟得编修之迟慈溪姜西溟,名宸英,年七十,以康熙丁丑一甲第三授编修。词臣珥笔,殆无迟于此者。
  翰林部曹之出入庶常改部曹,满员或有重入翰林者,汉员则回首玉堂,居然天上矣。雍正朝,新淦王太守泰甡捷甲辰会试,读书中秘,用才能转户曹。既跻正郎,复归庶常,散馆列一等,授职编修。其由庶常改户部诗云:「岂解度支筹国赋,但能清俭懔官常。」授编修诗云:「三载户曹居下考,一时翰苑忝头班。」
  圣祖休致乞假词臣康熙癸巳,凡词臣乞假者,部汇疏上,特旨概予休致。时圣祖闻翰林不共官次干谒滋扰者甚多,故有此严谴也。比世宗嗣位,始悉予起用。
  吴自高以布衣授翰林院待诏桐城吴自高若山少婴足疾,键户博通。其乡衮张文和公在官,以章奏繁剧,不能手自缮写,延若山入都,悉以任之。世宗尝垂问姓名。高宗在青宫时,因亦谂悉其才品,洎登大宝,遂蒙温旨,谓:「吴自高为人慎密,可授翰林院待诏.」异数也。若山益感激自奋,仍为文和效笔墨之役,稍暇,即丹黄点窜,手不停批,《善卷堂四六注》,其一也。
  王白田以教授入上书房宝应王白田年五十始通籍,上书乞教职。雍正癸卯,由安庆教授荐入京师,特旨直上书房,改编修,同直者大学士福敏,尚书徐元梦、朱轼,侍郎蔡世远,皆公卿大臣也。
  科道行走上书房上书房、南书房无以科道行走者,雍正朝,鄞县邵学址中丞尝以给事中直上书房。
  程氏父子入上书房程春海侍郎为兰翘学士昌期晚年爱子。干隆朝,学士尝值上书房,比道光辛巳,侍郎亦以编修奉命在南书房行走。召见,谕之曰:「汝父兰翘先生品学,朕昔年最敬,汝之声名,朕亦皆知。宜更守素行。」侍郎后于壬辰十二月,复被命入上书房,课惠亲王学,盖父子相继入上斋也。
  周系英直上书房之特简嘉庆戊辰,湘潭周侍郎系英以侍读学士奉命直南书房,保荐,仁宗谕掌院曰:「朕意中止一周系英,可将其名列入荐牍。」未几,上书房出缺,例由掌院拟正陪,而入侍南斋者不列,侍郎复膺特简,且命之曰:「不但授读作诗文,须教阿哥为人居心以忠厚为要。」因奏:「书房例课八韵诗,臣愚以为宜令阿哥加读《资治通鉴》,以知今古治乱兴衰之故,悉民间之疾苦。」上是之。
  南书房供奉圣祖旧御读书处曰南书房,在干清宫南廊下之西,最为清要之地。凡供奉诸员之饮食,皆给于大官,而纸笔之属出自御府,珍果之属撤自御馔者,亦日数至焉。既御干清门听政,即召诸翰林至懋勤殿,辰巳前讲经书,午后讲史,或代拟谕旨,或咨询庶政,或访问民隐,或讲求学业,或赏花钓鱼,剖析经义,虽为君臣,无异师友,如张文和、蒋文肃、厉廷仪、魏廷珍等,皆出其间.此南书房供奉之始也。
  南书房之始设也,实在康熙丁巳。供奉诸人,不论官职崇卑,皆称南书房翰林,内廷供奉,惟南书房翰林称之,上书房行走者不得有此称也。
  供奉诸员, 亦非专以翰林充之, 查初白, 李复堂则以举人入, 梅文穆, 高江村, 何(山巳)瞻则以诸生入, 方苞以白衣入。 其优礼亦非他臣所敢望, 赐赉与王公军机大臣同。 若上书房, 虽亦在内廷, 而礼不逮矣。
  方望溪以白衣入南书房桐城方望溪侍郎苞以《南山集》事系狱. 在狱日, 着《礼记析疑》及《丧礼或问》, 金坛王编修澍间入狱视之, 至则解衣(石般)礴, 谘经诹史, 旁若无人。 同系者或讽曰:「君纵忘此地为园土, 身负死刑, 奈旁观姗笑何? 」爰书上, 同系者皆恟惧, 方阅《礼经》自若。 或厌之, 投其于地, 曰:「命在须臾矣! 」方曰:「朝闻道, 夕死可也。 」狱词五上, 李文贞公光地力救, 圣祖遂宥之。
  康熙癸巳,方出狱,隶汉军。圣祖朱谕武英殿总管曰:「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可召入南书房。」遂命撰湖南峒苗归化碑文。越日,命作《黄锺为万事根本论》及赋一,每奏御,辄嘉赏曰:「此即翰林中老辈兼旬就之,不能过也。」命以白衣入直南书房,寻移蒙养斋,编校乐律历算书,乃与徐文定公元梦承修乐律。上命与诸皇子游,自诚亲王以下,皆呼之曰先生。时诚亲王为监修官,性严,承事者多被谯呵。方遇事持正,王敬之,延为王子师,则南面坐,移王子坐东向,始就讲.南书房翰林编书干清宫之东郎为端凝殿,西廊为懋勤殿,天府图书皆庋于此。干、嘉两代,命翰林编录为《石渠宝笈》、《天禄琳琅》、《閟殿珠林》、《西清古鉴》等书,入值者,皆南书房翰林也。
  编修供奉内廷康熙癸丑春,圣祖御讲筵,从容谓学士曰:「朕欲得文学之臣,朝夕置左右,惟职经史讲诵,给内庐以居之,不令与外事,其慎择醇谨通达者以闻。」时举编修桐城张英,召入对,上心识之。自是再四咨询,对者无异辞,遂有内廷供奉之命。赐邸舍于瀛台之西,及辰而入,终戌而退。
  上谕馆职掌列圣家法相承,谕旨颁自枢府,或每谕万言,或日颁数旨。积累繁富,恐有遗漏,乃特立上谕馆,设主事二人,笔帖式若干人,专司恭禄满、汉谕旨。每数月后汇奏一次,交起居注收藏,特简阁臣二人,综理其事。
  批本处国初,鉴明季秉笔太监之弊,特简满翰林官一员,满内阁侍读一员,满书六员在内廷行走,专司批发.凡本章,大学士票拟以上,经御览毕,即交该处,用满宗批示,然后交付内阁学士,恭录圣旨发钞.故机宜慎密,无敢迟滞,俗谓之「红本」。其行走人员,皆许挂珠用红雨襜帽,每遇岁时,内廷赏赐,咸预其列,以示荣宠。
  奏事人员自明太祖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于司挂号始入。故权相多以私人主之,上言者,非壅则泄。雍正朝,世宗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折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自是,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
  奏蒙古事侍卫旧制,选六班蒙古侍卫中之熟谙蒙古语者,与奏事官同事。凡外藩王公呈奏事件到京,为之呈递,满语谓之卓亲辖。以其语言气习与之相近,易通晓其意指也。
  国史馆职掌国初沿明制,惟修列圣实录附载诸臣勋绩、屐历、官阶.康熙朝,圣祖钦定功臣传一百六十余人,名曰《三朝功臣传》,藏于内府。雍正朝,修《八旗通志》,诸王公大臣传始备。然惟载丰沛世家,其它中州士族勋业懋着者,仍缺如也。所取皆本家乘,秉笔词臣,又复视其好恶,任意褒贬.如开国名臣何温顺公和理、费直义公英东等诸传,寥寥数则,而蔡绥远毓荣、苏侍郎拜几至万言,皆剽窃碑版中语.高宗知其弊,干隆庚辰,特命开国史馆于东华门内,简儒臣之通掌故者司之。将旧传悉行删薙,惟遵实录、档册所载,详录其生平功罪,案而不断,以待千古公论。后又重修《王公功绩表传》、《恩封王公表传》、《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等书,一如其例。嘉庆庚申,仁宗复命补修列圣本纪及天文、地理诸志乘,儒林、烈女等传附之。其续录者,以十年为则,陆续修之。
  提学道改用翰林国初提学道多以郎中任之。康熙朝,江浙两省始改用翰林官,以吉水李振裕视学江南,太仓王掞视学浙江。王时为赞善,取士公明,浙人有「穷通翁」之谣,谓所奖拔,皆寒士之宿学而能文者也。
  国初学政不差翰林康熙庚辰七月,内阁奉上谕:「各省学道,原不差遣翰林官员.嗣后各省学道,宜将翰林官员一并差遣,尔等与翰林院会议具奏。」时长洲韩文懿公菼方掌院事,议上,略云:「翰林官朝夕讲习文章,树立品谊,犹不足以补报万一。今奉学道一并差遣之旨,此固不次之鸿恩。然诸臣中有志有守者,固不乏人,傥有一之未称,不特一己之面目所关,深恐负我皇上格外擢用之意,臣愚,不敢轻议差遣。」
  陆清献殁后放江南学政陆清献公以康熙壬申十月归道山。癸酉冬,会推直隶江南学使,廷臣咸拟翰詹大僚,圣祖皆不允,特旨:「直隶着李光地去,江南着陆陇其去。」相国王文靖公熙奏称陆某已身故,上曰:「何不启奏?」对曰;「七品官在籍身故,无启奏例。」上嗟叹久之,曰:「本朝如此人者,不可多得矣!」
  部曹视学同、光两朝,部曹无得学政者。干、嘉以前之以部郎视学者,不可指数,风气变迁,未解何繇。
  学政不得监临乡试嘉庆戊辰恩科,浙江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闱后,人言藉藉,有「监临打监军,小题大作;文宗代文字,矮屋长鎗」之对语.密旨查询,经巡抚阮文达公元以对语达天听,仁宗复遣侍郎托津等三人赴浙按问。刘获重谴,阮亦以徇庇夺官。谕旨中有云:「乡试士子,系由学政录送入闱,刘凤诰本当避嫌,何以辄将监临之事,交伊代办?」然以学政代监临,必在巡抚适有要公之时,终科举时代,末尝改其例也。
  考官不皆甲科出身国初掌文衡者,间用举人出身人员,不必皆甲科也。康熙癸卯,兵部主事蔡驺充云南乡试正主考,丙午,户部主事曹首望充广西乡试正主考,皆以拔贡典试。首望之兄鼎望,是科以刑部员外郎典试湖广.廷推考官查查浦翰林嗣瑮奉命典试粤东,有《午门宣旨恭纪》诗,诗云:「敢谓九重亲试用,尚烦诸老更廷推。」盖是日命下,复令九卿公核贤否,此康熙朝之故制也。
  前科状元充顺天乡试正考官国朝承明例,顺天乡试正考官多以前一科一甲一名充之,康熙初年,几若定制,如壬子则以庚戌状元蔡启僔主考,乙卯则以癸丑状元韩菼主考,丁巳则以丙辰状元彭定求主考,辛酉则以己未状元归允肃主考。一时奔走声气者,遂先期辐辏于其门,场屋中多幸进者。及归入闱,关节不通,且撰文以自誓,榜发,下第者哗然,冀兴大狱.时魏敏果公象枢为大司寇,以朝端硕望,步行随一仆,携红褐垫,至归所居宅门外,行四拜礼,曰:「我为国家庆得人也。」复赋诗纪事,徧示朝列,外议始息。 「 朱竹垞检讨典江南试回,敏果亦朝服造门再拜,谓检讨曰:「非拜君也,庆朝使之得人也。」」 然此后北闱试事,遂不复令新殿撰持衡矣。
  词臣不愿作考官康熙乙酉五月,圣祖驾幸西苑时,开列试差各员,适赴行在候御试,直庐请词臣同奏:「臣等蒙恩点派扈从,不愿作主考官,求免试。」得旨:「汝等所见极是。向来主考难得好声名,汝等既不愿出差,今年各省乡试,俱不必开列,传与掌院知道。」
  直隶人不充顺天乡试考官顺天乡试考官,凡籍隶畿辅者,例不开列。干隆癸卯,翁覃溪阁学方纲以洗马奉命充副考官,尤为异数。 「 洗马亦例不充顺天主考。」 嗣后纪文达公昀亦曾主京兆闱。
  屡主文衡乡试主考,会试总裁,皆朱笔亲除。 「 朱签款式,如请简江南主考,阁臣票拟云;「江南正考官着某去,副考官着某去。」两「去」字上各留空白三字许,备朱笔填写。」 干隆末,有满洲京卿名八十者,每科必膺简命,时高宗耄期倦勤,取其名仅四画,便于宸翰也。
  五典礼部试五典礼部试者,孝感熊文端公赐履,长白德文庄公保,韩城王文端公杰,歙县曹文正公振镛,此外又有穆章阿。
  进士举人充乡试同考雍正丁未,世宗谕将本省知县入帘之例,概行停止。议将邻省在籍候选之进士、举人,确访文行素优者,县府保送督抚,亲加验看,俟邻省调用,仍每人给路费银三十两。己酉、壬子两科皆然。
  乡会同考无定额国初,乡会试房考无定额.顺治己亥会试,庶吉士为同考者九人,皆戊戌进士也。辛丑会试,庶吉士为同考者十六人,内丙戌进士五人,己亥进士十一人。雍正癸卯顺天乡试,庶吉士为同考者八人。干隆甲子顺天乡试,庶吉士为同考者十人,皆后所无也。其同考人数最多者,则康熙乙未会试至三十二人,内翰林二十一人,部曹十一人。戊戌、辛丑二科亦三十二人。丁酉乡试,同考至三十六人,内翰林三十一人,给事中二人,部曹三人。而最所鲜遇者,惟干隆甲午顺天乡试十八房中,彼此官阶,迥相悬绝.如宗丞窦光鼐,太常吴玉纶,光禄吴绶诏,理少周于理,仆少曹学闵,通参赵佑,皆九列也。中允童凤三,编修管干祯,则翰詹也。司业朱棻元,则国子监也。御史戈源,则都察院也。户部许宝善、善聪,礼部施学濂、郑源焘,则部属也。而此外又有助教吴省兰,学正徐立纲、汪如藻,皆举人,大理丞朱衣点,贡生。此四人皆例所不预开列者,是盖采选清望,不限阶资也。
  帘官州县官之充乡试同考官者曰帘官,以贡院中分内帘外帘,同考官在内帘也。岁八月初二日,考帘官集于官厅,巡捕官延入别院,巡抚款曲数言而入,从者设笔砚,进茗碗,从容就坐,巡捕官揭题纸于楹。须臾午膳,午后完卷,俟同试者偕出。
  初六日,赴藩署宾兴宴,宴毕,进贡院,入龙门.少顷,巡抚至,吏唱内帘官名,曰某某县某而不名。唱毕,入内帘门,则至公堂在焉。堂五楹,正面设两主试座,檐前设内监试、内收掌座,,两旁设各同考官座。正副两主试登堂,传同考官见。见则三揖,无跪拜礼,其时次序未分,任意而坐。正主试于筩内拈一签,吏曰第几房,副主试于筩内拈一签,吏曰某县,则是县归其座,而坐其座者,坐其所离之座。唱毕,各房坐次皆定,起而对两主试三揖,各散。
  初八日,刊题纸,四帘官监之,内监试主政,四隅封锁严密,乃请主试官命题,饬匠人刊刷,闻炮声,即开场也。每一炮,一府点毕也,俄而又闻之,则封门也。
  十一日,两主试传同考官登堂阅卷,三揖如初。卷分若干束,内收掌主政,两主试拈签,左吏曰第几束,右吏曰第几房,则将两签并约于束中,由内监试加盖第几房戮,送其房官展阅。分派之卷,总视外收掌所进之数,而内收掌分之。各于堂上阅卷,寂不闻声,见有佳者,实时呈荐,荐则由内监试加盖某房官阅荐戳,进于主试。两主试亦各于座上阅卷,其取中者,黜落者,仅在此俄顷间耳。而场中士子,此时方进二场,犹逢人道其得意文字,不知已落孙山外也。明日又然。始时进卷少,各分四五十本,终日而毕。至十三四日以后,各分一二百本,则堂上所未阅者,携归夜阅之。约十八九日,卷皆阅定,至二十日前后,则二三场卷各按头场红号分派,各房官第取已荐者品评之,余则点注而已。果二三场有佳者补荐头场,然亦仅矣。
  向例,乡试帘官以甲乙科第中人选充,然老州县强有力者,皆不乐就,有持京信求免者,有预为关说,借口地方重要不能檄调者。盖州县入闱,必须暂行离任,而后庖代之员,诛求无厌,既索包费,又事事掣肘,所用家人幕友,恒思于此数月间多方婪索,旧令尹之政,有必败于新令尹之手中者。
  故事,外州县官入闱,必携幕友同入,请其阅卷。幕友须饰为家丁,盖帘官人,仅许挈二仆人、一庖人也。
  当初八日入闱时,主考坐显轿,帘官坐四人轿,轿前加以监临封条二纸,如十字架之式,又封之。入闱后封门,监临端坐于至公堂,先点内帘十二人,十二日,方开始阅卷,每阅卷,必须先荐双数,或二本,或四本,作一次荐,盖以备分呈两主试也。
  房官初入闱,例用手版,以谒两主司、内监试。手版以蓝字写之,不录官衔,其自称曰房官,不称卑职,然见主试,亦称以大人,与监临例不相见,无所谓堂属也。每晨传点,铛铛声盈耳,则进菜盘.菜盘上有黄纸条,标以第几房字样。公膳日双鸡,为外供给易之以鹜.每索竹纸一刀作评语用者,则以半刀进,索洋烛一封,则以烛三支进,其它类此。闱中有药肆,如有病,可任意开药方取药,虽有官医,而医皆伧楚,不能活人也,故又谓之曰房中药。在闱时,如忽闻大炮开门,则有廷寄到也,有电旨上谕至也。迨九月初,则房官卷已荐毕,发榜日,黎明起,衣冠至大堂,盖监临入谒主试,房官例须站班。主试偕监临升堂,在事百执司文武官俱集,监临亦自外入。自第六名拆弥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先送本房官,房官照举子卷面姓名,以蓝笔书两长条,交监试主试阅过,始发省事吏,省事吏交写榜吏书之。自朝至夕毕,别自第五名倒写至解元,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至是时而人声嘈杂,如鼎沸,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踉跄扰乱,不可向迩,监临与主试皆出贡院矣。
  部院值日部院值日,八日一周,咸有定序。从省文呼之,曰吏翰,吏部、翰林院也。曰户通詹,户部、通政司、詹事府也。曰礼宗钦,礼部、宗人府、钦天监也。曰兵常仆,兵部、太常寺、太仆寺也。曰刑都大,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也。曰工鸿,工部、鸿臆寺也。曰理銮光,理藩院、銮仪卫、光禄寺也。曰内国,内务府、国子监也。其后增设外务部、邮传部、民政部、农工商部,定序改矣。
  各部京察各部京察,率由尚书或筦部大学士主政,侍郎参与末议而已,非尚书、筦部意所属,侍郎不能争也。先内定,然后堂议.堂议之日,七堂或六堂皆南面坐,郎中以下皆堂外立,部胥持吏册,一一呼名入,一见即退出,谓之过堂。过堂既毕,尚书或筦部执笔,故踌蹰良久,顾诸堂曰:「一等与某某,何如?」皆赞曰:「善。」则标名画诺,付部胥缮奏,相揖而散。
  六部六部官仍明之旧,添满缺而用汉名,司官初名理事官,后改郎中、员外郎,惟宗人府未改。六部实缺官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此满、汉所同者也。至堂主事、七八九品笔帖式,惟宗室、满、蒙、汉八旗有之,此皆额设之员也。
  每部分若干司,司有掌印,有主稿,有帮掌印,有帮主稿,又或有掌印上行走,帮掌印上行走,主稿上行走,帮主稿上行走,然任事者,掌印、主稿而已。吏、刑部有汉掌印,余皆满员,且不限郎中、员外郎、主事,惟堂官所任。主稿亦然,不限定司缺,亦有此司候补人员掌他司印钥者,全以堂官意恉为之。此下有管股司员,有当月司员,则初到部者为之。
  部有档房,一部之关键也。以司员为总办,帮办有堂主事,有笔帖式。笔帖式之分曰委署主事,曰掌稿,曰缮折,曰牌子,所以供笔札、司收掌、任奔走,而实则学习部务,以备司员之选,分吏胥之权也。故列一等者,不三年洊至员外、郎中而掌印矣。乃法久弊生,堂官视为微员,不任以公事,笔帖式亦自甘废弃,不复问公事,而公事之权,乃仍在吏胥矣。
  盛京五部世祖初定北京,盛京设昂邦章京一员,及驻防官员兵丁若干,以为陪京保障,时未设文员也。康熙初,丁口渐盛,其赋税刑名等事亦渐增,因仿明南京之制,设户部侍郎一员,并以次设礼、兵、刑、工等部侍郎各一员,陪京之制始备。其官由京铨选,故不设吏部。后王侍郎原祁请增设汉员,以备体制,部议驳之。
  承政参政国初,满、汉大臣多有称某部承政、某部参政者,承政即尚书,参政即侍郎。左、右承政即左、右都御史,左、右参政即左、右副都御史。
  一尚两侍之新官制光绪丙午九月,改定新官制,始以一尚书二侍郎为一部之长官,不分满、汉,非若前此之尚书满、汉各一,侍郎满、汉各二也。
  至改官制之动机,则本于五大臣之出洋考察宪政,其事在乙巳,实发议于袁世凯,张伯熙等赞助之。初派载泽、徐世昌、绍英、端方、戴鸿慈五人,既因吴樾炸之于天津东站,世昌、绍英止不行,得旨,改派尚其亨、李盛铎分赴欧美。自炸弹案发,廷议乃汲汲于警政,特设巡警部,以徐世昌任尚书,赵秉钧任侍郎。又命王治馨率巡防八百人入京,筹保安,诘奸暴,数日之间,车不方轨,人异道行,街市溲便者处罚,盖猝然改观焉。樾匆促掷弹,弹遽发,自腰以下熸焉。当时知为吴樾者,不过数人,又不敢言。警部立,任史伯龙为侦探,乃于桐城会馆侦得之,不逮捕家属,不株连馆人,盖与雍、干时之展转荼毒,稍异矣。
  丙午夏,五大臣陆续还朝,始议立宪,先以改革官制为入手办法。孝钦后颇犹豫,周树模怂载泽具折,再三请,谓必立宪始可救亡,始可保全皇室及满族,孝钦乃召直督袁世凯入京与议.当是时,铁良在军机,恐新制行,不能兼领,失权利,奋力与袁抗,每会议,惟具奏请旨。孝钦惑于铁,辄留中。会百熙入对,孝钦询以立宪利弊,辄侃侃陈之,孝钦倾听动容,始决议改定官制。奏上,数军机皆以兼部出枢廷,部臣皆恨新制行,不得兼差,指为多事,虽奉明谕改制,不过具文耳。
  当会议官制时,端方力持改革议,铁阴请孝钦简端督两江,且拟旨,江南地方重要,令即赴任。袁知铁意,自请入对,面奏孝钦,请暂留端议官制,谓彼初自海外归,应留备咨询。铁谓江南事急,竟促之赴任。
  各部堂司官琐事管部及尚书、侍郎,皆各部之堂官也。往例,堂官至,则衙役呵殿而入,惟工部,则司官均趋门外站班,若外官之于上司焉。他部皆否,但有呵殿耳。光绪丙午后所设之新部则无之。
  堂官至,则掌印、主稿率全司司官鱼贯而出,至堂檐下,书吏捧稿,每人而授之,使呈堂焉。受之者,莫知内容,亦勿庸知也。至堂上,则堂官整冠迎之,立而画行,司官雁行立,画毕,敬还司官,不敢久阅以烦司官也。有问,则掌印、主稿肃以对,对毕,率其曹出,有随班上堂数年,不得与堂官交一语者。
  凡指麾一切者,谓之当家,部事向皆满尚书当家,汉尚书伴食而已。四侍郎则更不事事,有半月不入署者。若管部为满大学士,或汉人而兼军机,则实权在管部;若汉大学士管部,尚书则满人而兼军机,则管部绝不过问。盖视乎地位势力而有异同也。然亦有以侍郎当家者,赵舒翘、沈家本之在刑部,皆以深明旧律,为尚书所不及,实权乃渐集于侍郎。盖因其人而生权力也。非当家之堂官,值司官来请画稿,不敢细阅,谓之画黑稿。故有任堂官数年而不知部事为何物者。
  掌印,佩司印之钥也。其事为至荣,皆旗人,恒以绣荷包佩腰间以自表异。虽尚有帮掌印,掌印未至,印不得启。汉人终身无佩印钥者,有之,则在丙午后矣。主稿率以汉人充之。
  进士以主事分部,恒十余年或二十年始补缺,若捐纳出身,则白首不得补.戊戌变法后,限阈始破。
  满、汉不分缺,自外务部始。丙午改官制,满、汉之界乃破,独都察院仍存此制。
  部曹俸给至微,外务部始定津贴,其它新部效之。丙午后,各部亦踵起矣,然未画一也。
  凡分部之司官,先日,由本司书吏具牒,请上任期。至日,司堂设公案,两吏夹案立,捧朱笔,请标某日,高揭上任大吉,羣吏驾焉,诸役齐声叩喜。吏道拜各司,至门不入,对门一揖而去。丙午改官制后,此例遂废.掌印、主稿,列坐堂皇,书吏持稿至,印、稿取其数目字或案名笔点之,书吏肃退,则公事毕矣。新入署之司官至,则隅坐无过问者,故鲜入署。如必欲习部务,则日往而隅坐,久之,印、稿见其人面善,偶一垂盼,乃试以小事,无误,则渐引而上之。舍此,则末由自进也。
  旧制,冠带入署,终岁趋公者,自晨迄暮,无不冠带也。自唐绍仪为外务部侍郎,便衣入署,始属司官用便衣,学部、邮传部效之。及张文襄公之洞筦学部,命仍冠官帽,逮文襄薨,乃始不冠。
  外务部前之总理衙门自与各国通商,交涉之事日繁,咸丰辛酉,乃设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以主其事,世称总理衙门,简称曰总署或译署者是也。其初定名则曰抚局,盖犹视如夷狄之就抚耳。
  署在京师东堂子胡同,大学士赛尚阿第也。总以亲王,副以尚、侍,章京分数股,有英股、法股、俄股、美股之别,皆以司员充之,不分满、汉.兼此者,本署可不复顾,而升转如常。二年保奏一次,不数年,外放海关道。故京官趋之若鹜,视为终南快捷方式焉。
  外务部光绪庚子,德宗奉孝钦后西狩,即于行在谕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从外人请也。于是瞿鸿禨遂为外务部尚书。外部沿总署之旧,故有督办大臣、会办大臣、尚书兼会办大臣之三缺。至壬寅,那桐忽以户部侍郎授外务部尚书,列鸿禨上。那桐旋授大学士,仍为会办大臣,当时骤增一尚书,旋骤减一尚书,而皆不见明诏也。
  军谘府军谘府设军谘大臣二,军谘使二,总务厅副官二。另设厅五: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厅各设厅长一,副官一。厅之属各四科,科各设科长一,科员四,及录事。
  海军衙门之创设光绪癸未、甲申间,法、越战事起,侍讲学士张佩纶上疏请大兴海军,朝议韪之,未遑行也。乙酉春,中、法和议成,始决议兴办,于是建海军署于京师,以醇贤亲王督其事,贝勒奕劻、 「 时奕劻尚未封王。」 李文忠公鸿章副之,而曾忠襄公国荃、刘壮肃公铭传、曾惠敏公纪泽及容贵皆会办.醇固不知军,文忠总其成,然小事则不暇过问,且京津路隔,亦无由遥制,忠襄、壮肃皆疆臣,不过与议而已。故署中事,悉决于惠敏一人,规画精密,世称道之。
  署中各科司员皆满人,十九纨袴子,非特不知海军,亦且未谙陆军,第以车马衣服酒食相征遂。惠敏病之,谋所以参用汉员者,孝钦后疑焉,密敕容贵为之备。容本市井无赖,徒以出身勋阀,得挑干清门侍卫,因缘媚宫闱,不数年,洊至都统,孝钦特用之会办海军,第以钤制诸汉大臣而已。容至署,既尽用所亲为司员,又欲以满人充海军将校,惠敏不可,容乃大恨,所以齮龁之者甚至。惠敏愤,遂病,容更荐一欧医,使以药鸩之。惠敏既卒,海军署遂无汉人纵迹,都人士目为新内务府。后某国以汽舟进,乃置轮船公所,某国又进电灯,复置电灯公所。两所皆直隶海军衙门,调用旗员至数十人,月领巨薪,每二年开保一次,悉照军功异常劳绩,敕吏、兵部不得驳议.尚书协办大学士定制,凡以尚书协办大学士者,不开尚书缺。既大拜,或仍预部务,则曰管理某部,不系尚书原衔。亦有以大学士、尚书管理顺天府者,则曰兼尹。
  各部尚书班次满、汉大臣班次,各部满尚书在汉尚书之前,以大学士管部,虽汉人,亦列满尚书之前。若满、汉皆以大学士管部,则仍满先汉后。雍正戊申,公爵富尔丹管部务,张文和公廷玉方兼吏。户部,逊让再四,上命文和居前。至朝会班次,大学士例在领侍卫内大臣下,上亦特命张列王之下,公侯领侍卫内大臣之上。
  朝鲜人官侍郎康熙间,朝鲜人金简以内务府旗籍入国子监肄业,得官,仕至工部侍郎。
  沈端恪以郎中擢侍郎钱塘沈端恪公近思于康熙朝通籍,官河南临颍县知县,膺卓荐,迁广西同知,旋以病归.经浙江巡抚奏乞破格擢用,雍正癸卯,特用吏部文选司郎中,恩加二级,赐第一区,帑金四百两。甲辰,即擢吏部右侍郎,赐诗,有「操比寒潭洁,心同皎月明」之句。
  吴郁生为一日侍郎宣统庚戌春二月,吴郁生方以内阁学士入军机,适吏部侍郎唐景崇擢尚书,入学部,遂以缺授吴。然新例,入军机,又不许带底缺,故翌日复诏吴出吏部,入军机.而吴辗转于军机、吏部间,实止一日,故时人称之为一日侍郎。吴,字蔚若。
  各部丞参各部之有左右丞、左右参议,自光绪庚子设外务部始也。当总理衙门时,大臣之下有总办,顾肇新时方以郎中充总办,自揣必不能得侍郎,乃建增设丞、参之议,长官纳之。时王文勤公文韶在枢府,甚不谓然,谓:「京官与外官不同,本无隔阂,以丞、参横亘其门,徒生障碍.若仍重司官,则何必多此赘疣?」其后,卒从肇新议,设丞、参,肇新乃得左丞矣。
  于是商部继之,学部又继之。学部初立,乔树枏本为学务处总办,如肇新之在译署也。树枏倡一丞两参之说,以当一尚书两侍郎。张仁黼为右侍郎,告树枏曰:「他部皆两丞两参,吾部乃拟一丞,一丞必属足下,人将谓足下以升转侍郎为一丞所独专,毋乃不可乎?」树枏大恚,后卒用两丞两参之制。
  丙午,改新官制,各部并设丞、参。初皆由各部指名请简,以邮传部竞争为最烈。御史赵丙麟乃上奏,谓:「以二品之侍郎,指名请补三四品卿,亵朝廷之爵。请先准列保,临时开单请简。」从之。此后乃先由长官列保,及简任时,又须奔走枢要矣。
  各部丞、参情状各殊。外务部丞、参由本部司员转授,故事堂官谨。商部以贝子载振不习公事,有藉于丞、参,唐文治为载振师,手创商部者也,载振乃延丞、参列坐大堂,若小堂官焉。法部选自秋审处,度支部选自北档房,皆熟习部务,视他部较胜者也。堂官如传舍耳,故事权集于丞、参。陆军部丞、参皆自外入,对司长极恭。司员皆直接堂官,已行之公事,命禄事送丞、参补押而已,故陆军部丞参权弱。邮传部当陈璧为尚书时,视丞、参若无物,无过而问者。徐世昌至,以部务属丞、参,乃皆骤骄倨,盛宣怀来,仍陈璧之旧,又极闲废矣。
  郎中前之启心郎国初,满人不解汉语,部置启心郎一员,以通晓满语之汉员为之。职正三品,每议事,坐其中。后多缘以为奸,乃汰之。
  司员回原衙门行走京官三载考绩曰京察, 各部司员遇京察截取年分, 例得保送道府, 或考授御史。 鱼尝有引见时, 察其才具不胜或御史条陈不合者, 辄令回原衙门行走, 此似以各部为容纳阘 徒使伴食之地矣。
  留学生居各部要津部曹最清苦,自晚近举行新政,设立新部,如外务、民政、邮传、农工,其组织皆采新法,经费裕,人才多,都人士所啧啧称羡者也。其得上峯赏拔居要津者,大抵皆东西洋留学生,惟陈璧任邮传部尚书时,乌布最红,升迁最速者,为龙建章、叶恭绰.或一官兼数差,或一岁至九迁,则皆本国京师大学堂学生也。
  嘉道以前部曹重于翰林尹文端公继善官翰林院侍讲时, 怡贤亲王延之为记室, 寻奏补刑部郎中。 陈文恭公宏谋由编修擢吏部郎中, 张船山太守问陶且由翰林充御史, 由御史选补吏部郎中, 嘉, 道以前, 似此者不可枚举. 其后新列词垣者, 几视部郎为哙等, 盖由捐例既开, 六部司员皆可入赀行走, 而柏台芸馆, 必由科目进身, 郎署黯然, 职是之故。 其实郎中非屡考不能得, 编检则杂无定员, 同一进士出身, 皆可内升卿班, 外放道府也。
  郎员品级郎中、员外郎二职之品级,在国初,满洲郎中三品,员外郎四品,汉郎中五品,员外郎从五品。顺治戊戌,始将满、汉品级画一。
  员外郎九转四品员外郎内用九阶,方得四品,故有九转丹成之号。谓员外、郎中、御史、掌道、给事中、掌科、鸿少、光少、通参也。
  主事分三等引见国初,每科进士选充庶吉士外,分派各部,以主事学习行走,三年期满,始以部属知县分别录用。干隆丙辰,经侍郎励宗万奏请嗣后学习期满人员,令该堂官出具考语,分三等引见,一等补主事,二等即用知县,三等补国子监助教监丞及司经局正字等缺。又前因礼部事简,停止分派学习主事,至是,宗万请仍照旧例,与五部一体签派。下部议行。
  录事正字国初有录事正字,并入中书行人司正副,未久俱裁。其官此者,与府部寺院各司员及小官京笔帖式相埒。又顺天府治中通判,与各衙门司员统归京察,不视为外官也。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