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杂家类>> 杂学之属

杂学之属

颜氏家训集解涉务第十一〔一〕

繁体中文】  作者:(北齐)颜之推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士君子之处世〔二〕,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三〕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四〕,经纶〔五〕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着述宪章〔六〕,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七〕习事;四则藩屏〔八〕之臣,取其明练〔九〕风俗,清白〔一0〕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一一〕;六则兴造〔一二〕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一三〕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一四〕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一〕 涉务二字义同,谓专心致力也。勉学篇:「耻涉农商,羞务工技。」即以涉务对文成义。魏书成淹传:「子霄……亦学涉,好为文咏。」涉字用法与此同。
  〔二〕 士君子之处士,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文津本及戒子通录二、别解作「夫君子之处世」,何本、黄本作「夫士君子之处世」,今从宋本。
  〔三〕 卢文弨曰:「较,古岳、古孝二切。」器案:文选景福殿赋:「此其大较也。」李善注:「大较,犹大略也。」
  〔四〕 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明练庶务,鉴达治体。」
  〔五〕 易屯卦象:「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朱熹注:「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
  〔六〕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正义:「祖,始也,言仲尼祖述,始行尧、舜之道也。……宪,法也;章,明也,言夫子法明文、武之德。」
  〔七〕 强干,谓强力能干也。北齐书唐邕传:「唐邕强干,一人当千。」
  〔八〕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郑笺:「价,甲也,被甲之人,谓卿士掌军事者。」
  〔九〕 勉学篇:「明练经文,粗通注义。」任昉王文宪集序:「明练庶务。」明练,谓明晓练习也。
  〔一0〕后汉书杨震传:「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一一〕论语子路篇:「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一二〕兴造,指土木建筑之事。
  〔一三〕宋本「开略」作「开悟」。
  〔一四〕傅本、何本「具美」作「其美」,宋本等作「具美」,今从之。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一〕古今,若指诸掌〔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三〕,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四〕不知有战陈〔五〕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六〕。晋朝南渡,优借〔七〕士族;故江南冠带〔八〕,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九〕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一0〕,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一一〕,所以处于清高,〔一二〕盖护其短也〔一三〕。至于台阁令史〔一四〕,主书〔一五〕监帅,诸王签省〔一六〕,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一七〕。
  〔一〕 汉书杨雄传传:「称述品藻。」师古曰:「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质。」江淹杂体诗序:「虽不足品藻渊流,亦无乖商榷云尔。」世说新语有品藻篇。
  〔二〕 礼记仲尼燕居:「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注:「治国指诸掌,言易知也。」论语八佾篇:「子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乎!』指其掌。」集解:「包曰:『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中庸:「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朱熹注:「示与视同,视诸掌,言易见也。」
  〔三〕 承平,言治平相承,谓太平之持久也。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
  〔四〕 宋本「庙堂」作「廊庙」。戒子通录二引「下」作「中」。
  〔五〕 各本「陈」作「阵」,今从宋本。
  〔六〕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何休注引孔子曰:「三王肉刑揆渐加,应世黠巧奸伪多。」白虎通五刑篇:「传曰:『三皇无文,五帝画象,三王明刑,应世以五。』」应世,谓适应其时世也,此用其义。十六国春秋北燕录:「武以平乱,文以经务。」经务本此文。
  〔七〕 优借,谓从优假借,犹今言优待也。后汉书刘恺传:「肃宗美其义,特优假之。」优假、优借义并同。傅本、黄本作「优借」,未可从。
  〔八〕 文选西京赋薛综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九〕 令仆,谓尚书令与仆射也。晋书殷浩传:「服阕,征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后废为庶人。……桓温谓郗超曰:『浩有德有言,使向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齐书徐孝嗣传:「徐郎是令仆人。」卢文弨曰:「晋书职官志:『尚书令秩千石,受拜则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仆射,服秩与令同。尚书本汉承秦置,晋渡江,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
  〔一0〕卢文弨曰:「晋书职官志:『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初从三省诣台,试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选有吏能者为之。中书舍人,晋初置舍人、通事各十人,江左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
  〔一一〕黄叔琳曰:「捶楚士大夫,岂是美政。」卢文弨曰:「捶,之累切,说文:『以杖击也。』『楚,荆也。』亦用以扑挞者。」器案:南史萧琛传:「时齐明帝用法严峻,尚书郎坐杖罚者,皆即科行。琛乃密启曰:『郎有杖,起自后汉,尔时,郎官位卑,亲主文案,与令史不异,故郎三十五人,令史二十人,是以古人多耻为此职。自魏、晋以来,郎官稍重。方今参用高华,吏部又近于通贵,不应官高昔品,而罚遵曩科。所以从来弹举,虽在空文,而许以推迁,或逢赦恩,或入春令,便得息停。宋元嘉、大明中,经有被罚者,别由犯忤主心,非关常准。自泰始建元以来,未经施行,事废已久,人情未习。自奉敕之后,已行仓部郎江重欣杖督五十,皆无不人怀惭惧,兼有子弟成长,弥复难为仪适。其应行罚,可特赐输赎,使与令史有异,以彰优缓之泽。』帝纳之。自是应受罚者,依旧不行。」则惜行捶楚于郎官,始自齐明帝时。世说新语品藻篇:「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嘉宾书曰:『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则东晋于郎官,亦行捶挞。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杜牧寄姪阿宜:「参军与簿尉,尘土惊皇皇,一语不中治,鞭箠身满疮。」则唐时于参军与簿尉,亦行鞭箠也。
  〔一二〕清高,各本作「清名」,今从宋本,此萧琛所谓「参用高华」也。
  〔一三〕盖,原作「益」,宋本、罗本、傅本、鲍本作「盖」,今据改正。卢文弨曰:「宋本『益』作『盖』,以下文『盖用其长』相对,『盖』字是。」
  〔一四〕器案:后汉书仲长统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注:「台阁,谓尚书也。」卢文弨曰:「宋书百官志:『汉东京尚书令史十八人,晋初正令史百二十人,书令史百三十人,诸公令史无定员。』」
  〔一五〕卢文弨曰:「案续汉书百官志,尚书六曹,一曹有三主书,故令史十八人。」
  〔一六〕卢文弨曰:「签谓签帅,省谓省事。自主书监帅以下,名位卑微,志故不载,而时见于列传中。」器案:南史恩幸吕文显传:「故事:府州部内论事,皆签,前直叙所论之事,后云签日月,下又云某官某签。故府州置典签以典之。本五品吏,宋初改为士职。」唐六典二九亲王府典签下原注引齐职仪云:「诸公领兵局,有典签二人。」又案:齐书王敬则传:「临州郡,令省事读辞,下教判决,皆不失理。」通鉴一五四胡注:「省事,盖犹今之通事,两敌相向,使之往来通传言语。」
  〔一七〕赵曦明曰:「史记越世家:『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器案:韩非子喻老篇:「杜子谏楚庄王曰:『臣患王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取譬相同,在史记之前。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一〕,大冠高履〔二〕,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三〕所爱,给一果下马〔四〕,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五〕。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六〕。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七〕,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八〕性既儒雅〔九〕,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一0〕,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一〕 卢文弨曰:「汉书隽不疑传:『暴胜之请与相见,不疑褒衣博带。』注:『言着褒大之衣,广博之带也。』」
  〔二〕 卢文弨曰:「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绛衣大冠。』案:高履,犹高齿屐也。」器案:高齿屐,见勉学篇。
  〔三〕 卢文弨曰:「梁书哀太子大器传:『太宗嫡长子,中大通三年封宣城郡王。』」器案:少仪外传上引作「王宣城」,误。
  〔四〕 赵曦明曰:「魏志东夷传:『濊国出果下马,汉桓时献之。』注:『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故谓之果下马,见博物志、魏都赋。』」器案:汉书霍光传:「召皇太后御小马车。」注:「张晏曰:『汉?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师古曰:『小马可于果树下乘之,故号果下马。』」北史尉景传:「先是,景有果下马,文襄求之,景不与,曰:『土相扶为墻,人相扶为王。一马亦不得畜而索也。』」则果下马在当时视为珍品也。又案:述异记载「南郡出果下牛,高三尺」,则牛亦有此品,都言其矮小耳。
  〔五〕 晋书阮咸传:「群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又戴逵传:「深以放达为非。」世说新语任诞篇:「刘伶恒纵酒放达。」
  〔六〕 郝懿行曰:「吕览所谓『痿蹶之机』者也,故自王公至士庶,未有不当习为勤劳者。舍车乘马,颜君所述,是其一端尔;精进之士,正宜推类求之。」
  〔七〕 少仪外传「猝」作「卒」。通鉴一九二:「梁武帝君臣,惟谈苦空,侯景之乱,百官不能乘马。」胡三省注:「言所谈者惟苦行空寂也。」
  〔八〕 宋本原注:「一本无自『建康令王复』已下一段。」案: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黄本、文津本无此段,今从宋本。卢文弨曰:「通典州郡十二:『丹阳郡江宁,本名金陵,吴为建业,晋避愍帝讳,改为建康。』」
  〔九〕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
  〔一0〕卢文弨曰:「歕,普闷切。陆梁,跳跃也。」器案:穆天子传五:「黄之池,其马歕沙……黄之泽,其马歕玉。」说文欠部:「歕,吹气也。」今作喷。文选西京赋:「怪兽陆梁。」薛综曰:「东西倡佯也。」刘良曰:「行走貌。」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一〕,斯盖贵谷务本〔二〕之道也。夫食为民天〔三〕,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四〕,父子不能相存〔五〕。耕种之,茠鉏之〔六〕,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七〕,簸扬之〔八〕,凡几涉手〔九〕,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一0〕,卒为羁旅〔一一〕,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一二〕,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一三〕,未尝目观起一?土〔一四〕,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一五〕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一六〕,营家则不办〔一七〕,皆优闲之过也〔一八〕。
  〔一〕 尚书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伪孔传:「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
  〔二〕 器案:本与下文末业对言,本谓农业,末指商贾。文选王元长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注:「汉书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而人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案:此文帝诏。)李奇曰:『本,农也。末,贾也。』」汉书食货志上:「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师古曰:「本,农业也;末,工商也,言人已弃农业而务工商矣。」
  〔三〕 卢文弨曰:「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器案:梁书元纪:「承圣二年诏:『食乃民天,农为治本。』」
  〔四〕 尚书益稷上:「烝民乃粒。」伪孔传:「米食曰粒。」
  〔五〕 汉书文纪:「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注:「存,省视也。」魏武帝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六〕 赵曦明曰:「茠与薅同,呼毛切。」朱轼曰:「茠,音蒿,拔草也。鉏音锄。」器案:说文艹部:「薅,或作茠。诗曰:『既茠荼蓼。』」今诗周颂良耜作「以薅荼蓼」,此盖今古文之异。
  〔七〕 卢文弨曰:「打,都挺切,说文:『击也。』『拂,过击也。』案:今人读打为都瓦切,误。」器案:说文木部:「柫,击禾连枷也。」则拂谓以连枷击禾。
  〔八〕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九〕 涉手,犹言经手。
  〔一0〕少仪外传下、戒子通录二「南」作「而」。
  〔一一〕少仪外传、戒子通录「卒」作「本」。史记陈杞世家:「羁旅之臣。」集解:「贾逵曰:『羁,寄旅客也。』」
  〔一二〕力田,谓致力于田事。史记佞幸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汉书文帝纪:「力田,为生之本也。」
  〔一三〕卢文弨曰:「信如信马之信。」郝懿行曰:「晋简文帝不识稻,亦正坐此。」
  〔一四〕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黄本「?」作「拨」,宋本、文津本作「?」,四库全书考证曰:「刊本『?』讹『拨』,据国语改。」今从之。卢文弨曰:「国语周语:『王耕一?。』注:『一?,一耦之发也。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发,广尺深尺。』?,钵、伐二音。」
  〔一五〕下,谓下种。
  〔一六〕春秋庄二十四年:「郭公。」注:「无传,盖经阙误也。自曹羁以下,公羊、谷梁之说既不了,又不可通之于左氏,故不采用。」北史齐文宣纪:「帝内虽明察,外若不了。」不了,犹言不晓也。通鉴一六一胡三省注:「了事,犹言晓事也。」即谓了为晓也。
  〔一七〕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北史和士开传:「国事分付大臣,何虑不办。」
  〔一八〕许骥曰:「自东晋以来,士大夫羁旅江南,传至宋、齐,几十余世,皆资俸禄而食,不知力田,一遇世务,猝无以应,宜颜氏深以为戒也。」案:此后,宋本有云:「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大,蛇虺其性,恶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其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不得与为邻,何况交结乎?避之哉!避之哉!」原注云:「此段一本见此篇,一本见归心篇后。」赵曦明曰:「案:当削此归彼。」今从之。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