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集部>> 诗文评类

诗文评类

唐宋词简释:苏轼

繁体中文】  作者:唐圭璋   发布:2013年10月22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令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首中秋词。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实。
  挥洒自如,不假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尘凡。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不知”两句,承上意,更作疑问,既不知月几时有,故亦不知至今天上为何年也。
  “我欲”三句,盖因问之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惟恐”相呼应。“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蕴藉。“起舞”两句,仍承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换头,实写月光照人无眠。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不应”两句,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人有”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但愿”两句,更进一解,言人与月既然从古难全,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躯,藉月盟心,长毋相忘。原意虽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然坡公加“但愿”二字,则情更深,意更厚矣。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因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缸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首咏杨花,遗貌取神,压倒古今。起处,“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移咏他花。人皆惜花,谁复惜扬花者?全篇皆从一“惜”字生发。“抛家”三句,承“坠”字,写杨花之态,惜其飘落无归也。“萦损”三句,摹写杨花之神,惜其忽飞忽□也。“梦随风”三句。摄出杨花之魂,惜其忽往忽还也。以上写杨花飞舞之正面己毕。下片,更申言杨花之归宿,“惜”意愈深。“不恨”两句,从“飞尽”说起,惜春事己了也。“晓来”二句,惜杨花之经雨也。“春色”三句,惜杨花之沾泥落水也。“细看来”两句,更点出杨花是泪来,将全篇提醒。郑叔问所谓“画龙点睛”者是也。
  又自“晓来”以下,一气连贯,文笔空灵。先迁甫称为“化工神品”者,亦非虚举。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骛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会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此首为坡公梦登燕子楼,翌日往寻其地之作。上片,述梦与夜景;下片,述寻其地之感。起三句,写夜深之明月如霜,好风知水,已觉幽绝。“曲港”三句,写月下之鱼跳露棺泻,“更觉万籁无声,非复人世。”以坡公之心境澄澈,故能体物微妙如此。“□如”三句,言梦为.豉声叶声惊醒。“夜茫茫”三句,言惊醒后寻梦无处,故行遍小园以自遣耳。前六句正写小园只象,此六句则追述也。下片,因昨夜之梦,遂思及人生无常,古今如梦。“天涯”三句,自叹为客已久,颇有思归之意。“燕子”三句,则兴登楼之感,人去楼空,亦如一梦。十三字咏古超宕,说尽古今盛衰情事。自与少游“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大不相侔。“古今”三句,叹梦觉者少。
  “异时”两句,设想后人亦会临夜念己。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人蜀主孟飞官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廉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此首补足蜀主[洞仙歌令]纳凉词,风流超逸,亦是公得意之作。上片写廉内欹枕,下片写户外偕行,将热夜纳凉情景,写得清凉自在,如涉灵境。首两句为原旬,写入已是丰姿绰约,一“自”字更觉丽质天生,不关景之清凉而清凉也。坡公补足“水殿”一句,人境双绝。人原自清凉,再加之临水临风,境既清凉,人愈清凉矣。“绣廉”两句,更写月来,陡现光明,是境似广寒,而人亦飘飘若仙矣。观其写水殿风来,他上香来,廉开月来,是何等豪华,何等闲适。“明月窥人”,“窥”字灵动。与欧公之“燕子飞来窥尽楝”之“窥”字,同具传神之妙。“人未寝”两句,就明月方面窥出钗横鬓乱,情景宛然。换头,写月下携手徘徊,又是一番清幽景象。上言“人未寝”,为时已晏;此言“庭户无声”,为时更晏。“试问”三句,想见无人私语之情,而斗转河斜,徘徊尢久矣。“但屈指”两句,因大热纳凉,转念西风之来,因行乐未央,又深惜流光之速。全篇设想蜀主当日情事,补足原作,原作殆未能及。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首为东坡在黄州之作。起两句,写静夜之境。“谁见”两句,自为呼应,谓此际无人见幽人独往独来,惟有孤鸿缥缈,亦如人之临夜徘徊耳,此言鸿见人。下片,则言人见鸿,说鸿即以说人,语语双关,高妙己极。山谷谓“似非契姻火食人语”,良然。

  青玉寒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此首《乐府雅词》作蒋宣,《阳春白雪》作姚志道,然题云送伯固归吴中,当以坡公为是。起句“三年枕上吴中路”,“三年”,正伯固从公之时。
  “黄犬”句,用陆机黄犬传书事,望其归去,常通音书也。“若到”数句,羡其得归旧游之处,日日徜徉也。换头,言吴中风物之美如辋川,而伯固之诗亦如右丞。“作个”数句,奇境别开,盖因伯固之归,而叹己之不得归。
  但就“小蛮针线”上,显出宦递天涯之可哀,而己之欲归之情,亦倍见迫切。
  况蕙风云:“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观况氏所论,可知坡公天才吐露,往往馨逸,非后人所可效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沈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出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尝彻泉”也。起言死别之久。“千里”两句,言相隔之远。“纵使”二句,设想相逢不识之状。下片,忽折到梦境,轩窗梳妆,犹是十年以前景象。
  “相顾”两句,写相逢之悲,与起句“生死两茫茫”相应。“料得”两句,结出“肠断”之意。“明月”、“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也。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此首,上片,遂述古途中之景;下片,述归来怀念之情。文笔飘洒,情意真挚。“回首”两句,记送行之远。“谁似”三句,记山塔也知送行,极有情味。“归路”两句,记归路风情及归来之无寐。“今夜”三句,记入夜之悲哀,雨睛泪不晴,语意甚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昼,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首,上片即景写实,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起笔,点江流浩荡,高唱入云,无穷兴亡之感,已先揭出。“故垒”两句,点赤壁。“乱石”三句,写赤壁景色,令人惊心骇目。“江山”两句,折到人事,束上起下。换头逆入。“遥想”四句,记公瑾当年之雄姿。“故国”以下平出。述吊古之情,别出明月,与江波相映。此境此情,其不知人间何世矣。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廉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农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此首不(?)必为官妓秀兰而作,写情景俱高妙。“乳燕”三句,写初夏午后之境,幽静已极。“晚凉”三句,写入浴后之秀丽。“渐困倚”数句,写人孤眠,又为风竹惊醒。以上皆记幽闺之事。下片,因见榴花独芳,遂借榴花说人,与[卜算子]下片单说鸿同格。“石榴”三句,写榴花之品格特高,与少陵所写“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人相似。“农艳”两句,写榴花之情意独厚。“又恐”一句,忽作顿挫,伤韶光易逝,花事难久。“若待得”数何。继此申言,花若再逢,必更憔悴,不堪重触矣。花落簌簌,泪落簌簌.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