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集部>> 诗文评类

诗文评类

唐宋词简释:欧阳修

繁体中文】  作者:唐圭璋   发布:2013年10月22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缸。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廉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
  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像而知也。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离愁”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下片,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平芜”两句拍合。
  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惟存想像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廉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此首,情绪亦寓景中。“六曲”三句,阑外景:“谁把”两句,廉内景。阑外杨柳如丝,廉内海燕双栖,是一极富丽极幽静之金屋。而钿筝一声,骤惊双燕,又是静中极微妙之兴象。下片,“满眼”三句,因而而引起惜花情绪。
  “浓睡”两句,因梦而引起恼莺情绪。镇日凄清,原无欢意:方期睡浓梦好,一晌贪欢,偏是莺语又惊残梦,其惆怅为何如耶。谭复堂评此词如“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可谓善会消息矣。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廉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首写闺情,层深而浑成。首三句,但写一华丽之深院,而人之矜贵可知。
  “玉勒”两句,写行人游冶不归,一则深院凝愁,一则章台驰骋,两句射照,哀乐毕见。换头,因风雨交加,更起伤春□人之情。“泪眼”两句,毛稚黄释之曰:‘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观毛氏此言,可悟其妙。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此首写闺情,如行云流水,不染纤尘。起两句,自设间笞,已见凄惋。
  “日日”两句,从“惆怅”来,日日病酒,不辞消瘦,意更深厚。换头,因见芳草、杨柳,又起新愁。问何以年年有愁,亦是恨极之语。末两句,只写一美境,而愁自寓焉。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裹无寻处。
  此首伤离念远,笔墨入化。句首以问起,问人去何处?“忘了”两句,言春将暮,而人犹不归,怨之至,亦伤之至。“百草”两句,复作问语,问人牵系谁家,总以人不归来,故一问再问。换头,因见双燕,又和泪问燕可逢人,相思之深、怅望之切,并可知已。末两句,揭出愁思无己之情,即梦裹亦无寻□,缠绵悱恻,一往情深。

  木兰花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此首写别恨,两句一意,次第显然。分别是一恨。无书是一恨。夜闻风竹,又搅起一番离恨。而梦中难寻,恨更深矣。层层深入,句句沈着。

  浣溪沙
  湖上朱桥响昼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此首写湖上景色。起记桥上车马之繁。“溶溶”两句,写足湖水之美,一碧无尘,春云浸影,此景诚足令人忘返。下片,言游丝萦客,啼乌唤人,更有无限情味。末句,点明日斜不得不归,又颇有惆怅之意。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昼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此首记泛舟之乐。起记堤上游人之众;次记堤下春水之盛;“绿杨”句,记临水人家之富丽。下片,触景生感,寓有及时行乐之意。

  少年游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此首咏草词。吴虎臣谓“君复、圣俞二词,皆不及也。”首从凭阑写起。
  “晴碧”一句,实写草色无际。“千里”句,就空间说;“二月”句,就时间说;“行色”句,点出愁人之意。换头,用谢灵运、江淹咏草故实。
  “那堪”两句,深入一层,添出黄昏疏雨,更令人苦忆王孙游衍也。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