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辞赋骈文>> 名校赋

名校赋

湖南农大百年史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熊楚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题 记

新作《湖南农大百年史赋》有别于原作《湖南农业大学赋》。一是内容和篇幅不同。其内容既有纵向延伸,又有横向拓宽。前承48年“修业史”,后续近3年发展史,涵盖108年历史。其篇幅原作为1000余字,新作为2000余字。二是韵律不同。原作以《中华新韵》“十唐部”为主,结尾处的词采用“十一庚部”。新赋采用《中华新韵》“十一庚部”,包括结尾处的《临江仙》词在内,一韵到底。虽为限时奉命之作,但倾呕心沥血之功。开篇选用典故无不饱含湖湘农耕文化底蕴,其中列举业绩无不体现湖南农大精神。旨在突出农耕主题、学府主体、农大主人的个性与特色。

神农创耒,邑有圣陵 [1] ;善卷击壤 ,耕田凿井 [2] 。禹帝南巡治水,遗留先贤之迹 [3] ;陶公东篱采菊,张扬虞夏之风[4] 。南岳圣庙,麓山红枫。湘资沅澧,浩浩洞庭。神州沃土,唯楚丰盈;天下粮仓,湖湘为盛。农耕文明始祖,善德山 [5] 归隐;稻作农业源起,玉 蟾 岩 可证 [6] 。湖南农大,占尽天时地利人气;先民子孙,得道尧舜帝者师宗。湖湘精神内涵,不少先烈拓展。农耕文化正脉,自有后人传承。

“修业”称谓,农大乳名。光绪廿九年间,十二青年结盟;时逢春暖花开,“修业学堂”诞生[7] 。道腴等[8]三人协力总办,校以内诸事共同担承。修德敬业,学与政兼;爱国救亡,道合志同。驱 除 鞑 虏,本革命之情绪;恢复中华,怀救亡之热情。 “华 兴 会”唤 醒 学 界,“断 指 书”震 撼 朝 廷 [9] 。国钧叫化磨血,不负重托;先泽赤脚主事,倍受推崇。父子同心献身修业,耕读一体受命高农[10] 。湖南水稻改良,修业开启先河;安化黑茶研制,孟津 [11] 建立头功。挽学校于倒闭,黄海润经年不支;筹经费而开源,俞蕃馥借贷经营[12] 。沤心沥血,励精而图治;前仆后继,规言而矩行。“为时养器”,荣获政府褒章 [13] ;朴诚奋勉,唤起师生公勇[14] 。筚路蓝缕,约农接手“克强”[15] 于艰难之际;焚膏继晷,邦杰效命“农专 [16] 于惨淡之中。红军蓄锐宁冈,士楷[17] 功不可没;先烈安魂岳麓,继 青 [18]万古长青。先驱可歌可泣,谱就五十年历史;修业可彰可表,踏响半世纪征程。

新中国巍然屹立,农学院应运而生。汇“克强”农林于一脉,携农经农艺而并行。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 [19] ,王首道蒞临赋予使命[20] 。首任校长李毅之 [21] ,治学诚聘省内外学者,治湖威震八百里洞庭。国际友人柳子明[22] ,执教涉足多学科领域,考古名扬亚洲岸东瀛。周汝沆 [23] ,主中国两个水稻专家之一;李凤荪 [24] ,称中外首席昆虫学家之雄。周声汉 [25] 中籼良种选育,获取水稻生产标志成果;胡笃敬 [26] 生物钾肥利用,新辟世界钾肥资源途径。裴新澍[27] 以“亲缘学说”蜚声学界,李宗道 [28] 以“当代麻神”遐迩闻名。陈兴琰[29] 皋 卢 真 伪之考,具划时代意义;陆松侯 [30] 品茶神奇之艺,令茶学界震惊。创业维艰,一代元老德业兼修;薪火传递,更多后生桴鼓相应。

五十年代,学校九年三度迁徙;困难时期,师生多次下放劳动。蚓耕坚泥,每至坟岗披荆斩棘;忍辱负重,几经湖泽沐雨栉风。学朝农,办分院,分分合合;仿“共大”,拔白旗,烈烈轰轰。停课闹革命,是非可鉴;接受再教育,得失难衡。半农半读,孰重孰轻,立愚公移山之志;社来社去,何从何去,倾精卫填海之情。“工农兵上讲台”, 五教授上书谏言,陶铸书记肯定表扬 [31] ;教职工成“右派”,数十人受辱蒙冤,三中全会平反纠正。“臭老九”恢复名誉,“走资派”告别“牛棚”[32] 。调整、改革,贯彻“三个面向”;整顿、提高,实施改制转型。通用基础,专业向综合拓宽;按系招生,定向依需求引领。创办《农村家庭经营》专业,获国家教育科学成果大奖;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开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新黉。两系杂交小麦技术,国内首创;遗传工程水稻单产,出类登峰。星火西进,扶贫困于边寨;科技下乡,建小康于三农。王震命 笔 而 勉 励 [33] ,吾侪奋勇而冲锋。

更名农大,春意正浓。国家制定改革蓝图,湖南出台教育纲领。乘势而上,纵向延伸专业内涵,竭力而为,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系部升格学院,发展追赶鲲鹏。“一主两翼”,融会农工、文理、商贸;“三位一体”,服务社会、企业、三农。科技创新频传捷报,远超以往;教学改革屡获褒奖,跻身群英。校内外协作攻关,学研产良性互动。双季稻超高产技术,夺全国十大新闻之冠[34] ;“楚茗”牌苦丁茶工艺,问国际博览会议之鼎[35] 。教学相长,为崛起铸就弘人之道;学以致用,为跨越宣扬秉铎之声。

新世纪曙光照亮广厦,大众化教育敲响洪钟。把握机缘,曾记得几番拼搏;迎接挑战,未敢忘一路请缨。办学规模。十年翻番;招生划线。三超省控[36] 。研究生培养,每报省级先进之喜;本科生教学,连迎国评优秀之庆[37] 。求真、求善、求美,拓展素质教育;求实、求特、求强,弘扬中华传统。构建“十百工程”[38] ,跨世纪师资如雨后春笋;栽培万千桃李,高素质人才若银汉星空。首创“双百工程”[39] ,凝练办学特色;推行“三全管理”[40] ,提纯报国精英。拔尖人才,在此茁壮成长;领军人物,于斯杖策奔腾。院 士 脱 颕 而出,省 长 接 踵启程[41]。教学名师, 受中 央 领 导 接见;劳动模范,同 胡 总 书 记 合影[42] 。

繁荣学术,修练内功;服务城乡,造福百姓。创新平台,荟萃藏龙卧虎;实习基地,锤炼开路先锋。科技期刊,屡赢全国精品之誉;湘农网站,无愧高校百佳之名。识大体、观全局,奉公克己;讲公德、比贡献,明耻知荣。教学科研,雄居农林十强之内;党团建设,跻身全国先进之中。优势学科崛起,研究成果丰登。或加强基础理论,促进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调节;或立足学科前沿,加速作物品质与遗传改良进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成果,卫冕国家重大奖项之冠[43];湘油新型品种选育推广,登临国家攻关目标之顶[44]。柑橘品种改良,挂国际学会之帅;植物功能提制,具安全高效之功。欧亚葡萄示范,轰动三湘四水;“湘虹”“湘益”[45]配套,扎根万户千冲。国际交流,贯通世界各地;对外合作,融会南北西东。

实施校园规划,优化育人环境。创建文明,以全国 文 明 单位而载誉;绿化校园,以全国 绿 化 先 进而闻名。八年拆迁,举全校之力;一朝重建,安千家之营。住宅小区,沿浏阳河而座落;环校公路,与闹市区而连通。教学楼鱗次栉比,发射塔立地摩星。学生公寓,窗明几净;运动场馆,地阔天空。广场雕塑[46] 耸立,尊尊寓意层层。世纪之光,启航程似火箭;铜像之义,寄重托于后生;群牛奋进,寓师生之奋勉;生命之源,比创造之无穷 。平湖清波荡漾,曲径绿树葱茏。四季鸟语花香,闻之心旷而神怡;日日书声朗朗,感之诗萌而灵动。

歌曰:北去湘江红叶老,归帆漫卷西风。朴诚奋勉竞峥嵘。沧桑多巨变,唯我守初衷。利禄功名谈笑过,流连绿野清黉。一方净土听书声。古今推政绩,兴教重农耕。


注 释

[1] 相传耒阳烙下了农耕文明的始祖炎帝的足印,并在耒阳发明了掘地翻土的“耒”。

[2] 善卷,相传为尧舜时隐士,他辞帝不授,归隐枉山(今湖南常德德山),“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齐己有诗曰:“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征搜。”指的就是善卷。

[3] 相传禹帝治水来过湖南。

[4] 东晋陶渊明隐居桃花源,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名句。其隐居选址武陵,亦因武陵有“击壤以自欢”的虞夏之风。

[5] 隋朝刺史樊子盖莅临常德,听说善卷曾居枉山,故将此山易名“善德山”,后人简称德山。

[6] 玉 蟾 岩 位于湖南道县寿雁镇,经考古发掘,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约在12000—14000年之间的原始栽培稻谷和原始陶器片。

[7] 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为“修业学堂”,初创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0月9日。

[8] 三人为修业学堂的创始人周震鳞(别号道腴)、俞经诒、许玉屏。

[9] 1903年11月,黄兴、宋教仁、周震鳞等在长沙创立“华 兴 会”,提出“驱 除鞑 虏,恢 复中 华”,更有徐特立在演讲至愤慨时断指血书,震动湖南学界和 清 政 府。

[10] 彭国钧应周震鳞邀请到“修业”任教,先后在“修业”主持工作44年,有“修业磨血人”之称。彭国钧之子彭先泽,曾任修业学校主事,有经常赤脚下田,被来视察其工作的上级领导当作普通农民问路之趣闻。

[11] 孟津即彭先泽别号,他对安化黑茶发展有重大贡献,被称为黑茶理论之父。

[12] 黄海润、俞蕃馥曾任“修业”校长,在办学经费紧缺,学校面临关闭时,分别以经年不支和借贷支撑被人称道。

[13] 1917年(民国六年)11月,当时的教育部明令嘉奖“修业学校以朴诚奋勉养成校风”。鉴于校长彭国钧兼办长郡中学,足为两校楷模,奖给三等褒章。”并赠以匾额,题曰:“为时养器”。

[14] (暂略)

[15]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湖南省政府决定合并省立农、工、商三专科学校,成立克强学院,在湘政王东原三顾敦请之下,曾约农出任首任院长。

[16] 杨邦杰 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接掌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校长。

[17] 秋收起义后,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汪士楷委托宋任穷转交毛泽东一封密信,明示“应退赣西宁冈”,毛泽东因而作出了秋收起义部队落脚宁冈的决策。1949年7月,汪士楷被任命为克强学院院长。

[18] 高继青,湖南克强学生自治会主席。解放后,克 强 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0年6月,湖南大学团委追认高继青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和革命烈士。

[19] 1951年10月下旬,王 首道在北京请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湖南农学院”的校名。

[20] 1951年3月9日湖南农学院举行建校典礼,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在建校典礼上讲话,提出“要培养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农业建设人才”的 办学目标。

[21] 湖南农学院首任院长李毅之在建校典礼上阐述了“建立一个新型的、正规的农学院。”的办学思想。1954年,洞庭湖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李毅之出任洞庭湖治理工程副总指挥长,当近百万民工被困工棚时,李毅之把大衣一甩,带头破冰,民工们高喊着“人争寒气火争烟,寒冻压不倒英雄汉”的口号,震撼八百里洞庭!

[22] 1972年柳子明参加了长沙市马王堆出土农产品的考证工作。证明世界稻谷起源地的中心在中国云贵高原。这一结论居然与从事长达10年之久的关于水稻起源研究的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所长,渡部忠世教授用同工酶分析法来测定、试验,得出的的结论相同。

[23] 周汝沆1950年3月应聘到湖南大学农业学院任教。他曾被誉为中国的两个半水稻专家之一,评定为二级教授。

[24] 李凤荪1951年任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授和植保系主任。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昆虫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湖南省科联和科普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昆虫学报》编委等。

[25] 周声汉先后任湖南农学院教授、农学系主任和教务长等职。1956年他在《中国农报》发表的论文《青森5号与湖南省的籼改梗》,是学校最早的一篇作物生态学论文,也是湖南水稻生产的标志性成果。

[26] 胡笃敬筛选出20种高钾植物并应用于水稻、苎麻和水果生产,先后在湘、川、鄂等6省推广。其论文1986年在第10届植物营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交流,国际同行认为生物钾肥利用为第三世界国家开辟钾肥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会后美国、日本、古巴、印度等10多个国家纷纷来函索取有关文献。

[27] 裴新澍1972年10月首次提出与当时在世界上占支配地位的美国科学家希尔斯的“三型学说”不同的新理论“亲缘学说”。1973年,广西、江西根据裴新澍新理论完成的三系配套取得成功。在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有人认定“第一个提出亲缘学说用来指导三系配套的是湖南农学院的裴新澍教授。”

[28] 李宗道1951年来湖南农学院任教,一直从事麻类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和部省级成果20多项,变麻类“无学”为“有学”。培养麻作专业人才近千人,有“当代麻神”之称。

[29] 陈兴琰新中国成立后受聘到湖南农学院任教,系中国茶叶博物馆技术顾问。他潜心科学研究,所撰《皋卢茶—苦丁茶的考证》一文被国内外知名学者称该为研究中国茶史的不朽之作,具有划时代意义。

[30] 陆松侯1959年调至湖南农学院参与创办茶叶专业,从事茶叶生产和科研教学工作60年,在省内外茶学界享有盛誉。历任全国茶叶加工检验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评委;全国名优茶评选委员会评委;亚太国际博览会茶叶主评委。

[31] 1961年9月,湖南农学院周汝沆、胡笃敬等5位教授向中共湖南省委写了一份书面意见,阐述不同意“高教六十条”中一些过“左”的提法。受到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32] “文革”中学校有100位干部、教师被当作“走资派”、“臭老九”严管起来以至关进“牛棚”,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全部恢复名誉。

[33](暂略)

[34] 1998年底,由587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产生的“98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湖南农业大学的“万亩双季稻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开发与示范”成果被列为十大新闻之首。

[35] 校办茶厂的产品“楚茗牌复合苦丁茶”先后荣获“93纽约国际发明与新产品博览会金奖”、“93中国新科技成果和专利产品博览会金奖”。

[36] 2008—2010年,学校本科录取投档线连续3年高于湖南省控线40分以上,接近一批控制线。

[37] 2001,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连续两次获得优秀。

[38] “十百工程”指学校在“九五”末期培养和引进50岁以下教授达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各100人,选拔出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0名,培养校级学术骨干100名。

[39] “双百”工程是指学校在全省不同经济生态区,选择100个左右的示范基地,组织100支左右的科技服务小组,与基地实行长期对接建设。

[40] “三全管理”指学校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推行的“全程、全员、全要素”三全质量管理模式。

[41]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毕业生中先后有数十人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官春云为本校成长起来的院士。

[42] 学校先后有彭干梓、刘强、周清明、肖浪涛、石雪晖等多位全国英模和先进人物被胡锦涛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

[43] (可通过百度搜索其获奖信息)

[44] (可通过百度搜索其获奖信息)

[45] 由施启顺、柳小春领衔选育的“湘虹”、“湘益”猪配套系截止于2006年已向湖南省和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五省区推广亲本种母猪12万头,种公猪8300多头,为社会创造产值23.6亿元。

[46] 指分别指矗立于学校广场等地的人物铜像和雕塑。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