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浅谈领导干部的用人艺术

以稿换稿】  作者:李贺彩   发布:2013年02月26日   阅读:


  领导者用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是可以用定量方法研究的;说它是艺术,因为它又不是完全能用数学公式表达的。用人之妙,存乎一心。有时,这个非常难用的人,到了那个人手下,反而干得极好,其中奥秘值得注意。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领导干部用人,主要是指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在实施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职权,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对下属加以选拔、使用和培养的一种组织行为过程。领导用人的环节很多,它包括对人才的识别与发掘、考察与选拔、培养与使用、激励与保护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历代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很讲究领导艺术,注重选拔和使用人才,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注重用人艺术,对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以下七个方面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借鉴。
  (一)要明确“用人之人”的定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人》一书中写到:“在单一领域,干的好就可以人材出众,不需要领导别人。作家、画家、音乐家,不领导别人同样可以搞艺术;发明家、化学家、数学家可以独立发挥自己的天才;政界领导人必须鼓舞自己的拥护者”。这说明非领导人的目标是靠自己实现的,而领导人的目标是靠他人实现的。也就是说,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科长、处长还是厅长,都是用人之人,是通过别人来做事的。所以说,当领导越间接越好,不要过于迷信过去“一竿子插到底”。诸葛亮可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提起他大家经常用“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形容词来形容他,他六出祈山,出山未捷身先死,结果累死了。他的这种“事必躬亲”的精神在以往常常被人所传颂、称道。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还有能力和精力做到“事必躬亲”,他的这种精神是否还应该被传颂,那么从另一方面看,这是不是不懂用人艺术的一种表现呢?他大事小事自己干,不让中青年干,不让基层干,结果自己累死了。阿斗为什么扶不起来,没有机会锻炼,诸葛亮就是喜欢包办代替。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呀!当领导的“闲”一点好。当领导的不会懒、不会超脱,就不懂领导艺术。尤其是一把手,这个事你能干,下级也能干,不妨让下级去干。干得好你激励他,干得不好我批评你,能力差你辅导他、引导他。这才是用人艺术,当领导的首先得转变观念,时刻牢记自己是用人之人,而非做事之人,当领导要有领导的感觉,当然这不是让领导者高高在上,助长官僚主义。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面对下级你是这样,面对上级你又是做事之人,领导干部就是要在“用人”与“做事”之间不断的进行角色转换,只有把握住了这一点才能把握住用人艺术的前提、基础。
  (二)要有正确的用人导向。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反映了个人行为的社会评价和政治认同,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社会的价值尺度,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功利目标和人生追求。现实情况表明,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可以激励一批干部奋发进取,建功立业;误用一个干部,不但会挫伤大批干部的积极性和事业心,而且会导致和助长不正之风。所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极其重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根本在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坚决防止和克服在用人问题上搞一言堂和个人专断。在选拔和使用干部时,除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群众公认原则、“五湖四海”原则、注重实绩原则、严格操作程序外,还应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无才,难免平庸;有才无德,则要误事。“主”与“次”的关系:看主流、看本质,扬长避短;决不能吹毛求疵,求全责备。“隐”与“显”的关系:既看当前工作进展,又看发展潜力后劲。“实”与“虚”的关系:是真抓实干,不求虚名,还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亲”与“疏”的关系:既不可因“疏”废才,也不可因“亲”误用。
  (三)要用人所长。用人必先识人。要用好人才,必先掌握识人艺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知人”才能“善任”。要想识别人才,必须察其言、观其行。古人云:“以人为镜明得失。”历史上自古至今,能否知人善任已成为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成也在人,败也在人”,这是领导知人善任的定律。那么,怎样去识别干部、选准干部,就是用人所长。
  用人所长,越用越长;用人所短,越用越短。所以领导干部要学会用人,就一定要熟悉下级,到底他的长处是什么,给他机会发挥出来。有句话是这样说:“废物”放错了位置他就变成了人才;人才放错了位置他就变成了废物。“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这就要求我们意识到:满眼都是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要把他的长处找出来。市场经济讲究资源配置,而人才就是你最好的资源。在一个单位内部一定要人才横向地、纵向地流动起来,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做到人尽其才。你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年龄、心态,适合你的岗位,你就能升值;不适合你的岗位,你就贬值。做为领导,就是用人的长处,避免人的短处。因此,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团队是可以完美的。领导干部就是要善于用不完美的人,组成一个完美的团队。
  (四)要将人力与人才相结合。这也是领导艺术的一个重点,做领导的得会平衡。你手下的人,20%的人创造了80%的效益,这20%的人就是骨干、是人才,对他们应该重用培养。而80%的人加在一起创造的业绩、效益等于20%,这80%的人就是人力。用人,先说人,人出生下来从吃饭张开嘴,直到死掉,这叫人口;人口当中十几岁直到六十几岁能劳动,这叫人力;最能干、干好事的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叫人才。人才就是千里马,人力就是老黄牛。简单的说,就是用千里马,爱护老黄牛。对老黄牛,一定不能不管,一定要爱护他,给他关心,离开这些人默默奉献,工作就不会有大的进步,所以说对于老黄牛要多保健,对千里马要多激励,这才是领导艺术。有的领导对能干的人特别关心,对不能干的人特别冷落,是不对的。领导艺术是平衡之术、兼顾艺术,但是重点要清楚,做到既要兼顾又要重点。海尔张瑞敏的管理方法,把所有的员工分为三等,20%为优秀员工,重点提拔;70%为合格员工,要爱护,给他工资,给他福利;10%的员工不合格,流走。然后,把所有的干部、经理、管理人员分为三等,20%优秀经理,重用,再提拔,加担子,独立出来办公司; 70%的经理一般使用, 10%的经理拿下。这个20%就是人才,70%是人力。
  (五)要留住人才。要留住人才,领导干部要有爱才如命之情、珍惜人才、尊重人才。把人才看成是事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聚天下之英才,用天下之智慧,就可创天下之伟业。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呢?一是制度留人。我们要有公开、透明、公平的用人制度,你干出成绩就提拔你,重用你,让你有名有利,这就是制度。干得不好,就让你混不下去,另谋出路。所以一定要有好的制度。而我们现在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二是待遇留人。要提高物质待遇,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等,要年年加,工资低了,队伍就要流失。不说我国南北工资的差距,单单是我们这一个地区,林业工资、企业工资和公务员工资差距就很大。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待遇必然导致人才的流失。三是事业留人。就是要给人以空间,使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人尽其才。你在这里工作,能锻炼你,成就你,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能实现你的理想、你的报负。给他鲜花给他梦,这不是溢美的语言,而是领导用人的艺术。四是环境留人。我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本身也能留人。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味,就是要吸引人才。特别是现代人讲究居住环境,生存质量问题,所以待遇不足用环境来补。五是感情留人。为什么把感情留人放在最后,因为感情留人不能长久,它只是起补充作用。过去过分强调感情留人,可是还留不住人。所以,感情只能做补充。要把制度留人放在第一位,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的用人制度,尽管与领导关系一般,但你有本事,照样得到重用提拔,这样就能留住人才。
  (六)要培养人才。卡耐基认为,发现人才固然重要,但培养教育干部也是重要方面,是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对干部只使用,不培养,是领导者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也是领导者的失职。   
  培养和提高干部要根据实际和可能,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工作实践也是一种培养教育的方式。给下级压一定的担子,使他们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效率。日本经营管理专家士光敏夫认为:“在出人才的工作单位,往往工作多而人手少。这样,每个人的负荷就加大了,每个人干着稍稍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这就形成了一种必须自己去接受锻炼、克服困难的环境。”士光敏夫认为这样的环境是容易造就人才的地方。但光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学习,使干部经常、定期地得到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训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得极快,知识陈旧的周期大大缩短了。国外有人统计,十八世纪的知识陈旧周期大约是80~90年;二十世纪的知识陈旧周期一般只有5~10年,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能力的折旧越来越快。不培训、不学习,任何人都跟不上。学习,过去是手段,今天本身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培养人,培就是用人。
  怎么学习呢,有四点。一是通过“忘”来学。我说的“忘”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丧失学习的能力,老是说过去的好、现在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善于“忘记”。过去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创新,就意味着对未来充满希望。“忘”,不要当成政治语言来理解,这里讲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就象一只杯子,满满的水,想要注入新的水,注不进去。只有把旧水倒掉,才能注入新水。学习就是不停地倒掉、放弃,用张瑞敏的话来说:就是要善于破坏性的建设。二是通过“教”来学。作为领导,就要经常地教部下。领导者,就是教师,就是教练。现代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就是教,教的过程也是最好的学习过程,教学相长。三是通过“做”来学。也就是通过实践来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摸索。这一点,毛泽东说得特别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要光说不练,做的过程中不停地反馈总结。四是通过“思”来学。有的同志说,学习很累,这就是说,学习中你思考了,你想得深。有时候要判断,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举一反三,才能触类旁通。孔夫子说得好,“吾日三省”,就是要常思。
  (七)正确运用权力,吸引人才。用权与用人相辅相成,领导者用权用的好能吸引人才。当领导干部组织赋予你法定权,这叫硬权力;自己的影响力,叫软权力。21世纪的领导,就要多用软权少用硬权,先用软权后用硬权,软权硬权搭配用。作为领导,下级产生矛盾了,先用软权力来解决,软权力不起作用了,再用硬权力。软权力是合作型的,硬权力是对抗型的,下级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硬权力跟职务相联,当局长有局长的职务权,不当局长没有局长的职务权。软权力是影响力,它比较持久,有六个来源:第一,鲜明的个性。毛泽东英雄的气概,浪漫的情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指出“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就是毛泽东,英雄性格,赢得了老百姓对他至今普遍的认同。领导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个性,带来影响力,带来附加的魅力。第二,品德高尚,廉洁奉公。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强于行政命令。领导干部只有自己清如水、明如镜,才能去管别人,才敢去管别人,才能有影响力。正可以避邪,正气浩然鬼不敢欺,无欲则刚,必然产生强力的影响力。笫三,能力带来影响力。权力的最初来源于暴力,谁拥有暴力,谁就拥有权力;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大多来源于财富,谁拥有更多的财富,谁就容易拥有更多的影响力、更多的权力。到了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权力的来源是知识和能力。谁拥有的知识多、能力强,谁就容易拥有影响力。别人能干的你都能干,别人不能干的你也能干。有能力的领导就有威信力。第四,资历。你在一个部门干了20年、30年,你本身的资历、经验就是软权力。第五,业绩。你的工作给单位带来了贡献,有政绩就有影响力。第六,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说话有人听,就是影响力。现代人,希望你用软权力来影响他,他就认同你;硬权力用的多了,他就疏远你。所以,我们一定要软硬权力搭配使用,不要绝对化。 

  (作者单位:李贺彩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