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十万疑问>>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推荐阅读20世纪十大建筑成就简介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2年10月05日   阅读:


    美国1999年建筑博览会选出20世纪十大建筑成就,香港新机场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参选建筑中脱颖而出。这十大建筑成就是:美国金门大桥、美国跨州高速公路、纽约帝国大厦、纽约世贸中心、拉斯维加斯胡佛水坝、英法隧道、悉尼歌剧院、香港新机场、巴拿马运河、埃及阿斯旺水坝。
    美国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大桥雄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宽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金门海峡为旧金山海湾入口处,两岸陡峻,航道水深,为1579年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发现,并由他命名。
    金门大桥的北端连接北加利福尼亚,南端连接旧金山半岛。当船只驶进旧金山,从甲板上举目远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桥的巨形钢塔。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为227米,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塔的顶端用两根直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缆和桥身之间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钢缆两端伸延到岸上锚定于岩石中。大桥桥体凭借桥两侧两根钢缆所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钢塔之间的大桥跨度达1280米,为世界所建大桥中罕见的单孔长跨距大吊桥之一。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60米,又宽又高,所以即使涨潮时,大型船只也能畅通无阻。
    金门大桥包括从钢塔两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长达2000米,为此,又分别在两侧修建了两座辅助钢塔,使桥形更加壮观。大桥的桥面宽27.4米,有6条车行道和两条宽敞的人行道。大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约瑟夫•斯特劳斯,人们为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把他的全身铜像安放在桥畔。铜像形象生动,神情自若。
    金门大桥于1933年动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时间和10万多吨钢材,耗资达3550万美元。整个大桥造型宏伟壮观、朴素无华。桥身呈硃红色,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华灯初放,如巨龙凌空,使旧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见壮丽。
    金门大桥是旧金山的象征,它以雄伟磅礴的气势,吸引着无数的游客。然而,这座闻名遐迩的大桥,今天人们又赋予它一个新的令人恐惧的名字——死亡之桥。据说自从大桥建成以来的50多年间,从金门大桥上跳海自杀者已超过千人。为了防止在金门大桥上再发生投海自杀的现象,旧金山的警察部门已在桥上布置了许多安全人员,不分昼夜值班巡逻,并且应用现代化设备——闭路电视,实行“自杀监视”。尽管如此,自杀现象仍未能消除。因而,这座大桥在使人赞叹的同时,又引起游人某些新的思绪。
    美国跨州高速公路
    美国的高速公路是20世纪的产物,与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同步。早期的美国运输主要靠自然的河流和人工的运河,马科•吐温的《哈克伯利芬》,记录了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革命和曾几何时的繁忙河运景象。但到了十九世纪末,蒸汽船红火的时代便走到了头。自行车的出现引发了机动车的革命。1893年,杜尔伊兄弟(DuryeaBrothers)制造了第一部由汽油为动力的双轮车,成为日后四轮汽车的雏形。1809年,亨利•福特推出了物美价廉的小型汽车,从而刺激了美国对新型公路的要求,当时人们的口号是让农民从泥泞中走出来。1916年国会通过了公路法,并拨款修路。但真正的大规模的建路热潮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国会颁布高速公路法,要求拨专款修建多道高速公路。30年代大萧条期间,政府则利用修建公路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到1941年美国宣布参加2次世界大战时,修建高速公路更有了国防的意义,被列为国家的重点项目。罗斯福总统1944年提出了建立跨州高速公路网(InterstateHighways)的设想,艾森豪威尔总统1956年签署联邦高速公路法,将建立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设想付诸实施。到了80年代,各州99%的高速公路得到了贯通,跨州高速公路网总长度达66000公里,近年来又有增加,达74600公里。
    美国高速公路全面贯通。这是一个相当发达的交通系统,高速公路在设计上为单向多行道,快慢车道用夜光的白色虚线分开。道路左边为黄色实线,标示不可跨越的中间界限,右边是白色实线,连通上下路口。到了夜间,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炽亮的车灯使得地面上的黄白线条清晰地延伸到远方,为开车人指示着方向。不知是谁发明的这种反光涂料,它使得高速公路上夜间安全快速的行驶成为可能。如果没有黄白线条,那末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将变得非常可怕,即使在白天,也会相当危险,就如同一个高度近视患者忘记了戴眼镜,随时都有撞车或坠入路边沟壑的可能。除了地面的黄白线条,公路上方有全国统一的绿底白字方向牌,使用的也是夜间反光涂料,在运行中指示着驾驶员前方所到城市或中途换路的情况。而休息点、加油站、旅馆等信息,则是用蓝底白字的匾牌标示。
    与高速公路配套的,是高速公路两旁的休息点(RestArea),快餐店,加油站。休息点一般来说设有厕所,电话亭,和停车场,每隔20、30个英里一处。供开车困乏的人停下来小歇之用。休息点也会设有一些野餐桌凳,供自带食品的路人休息时用餐。很多休息点也有自动售物机,投上几个硬币,便可以得到冰镇的可口可乐、雪碧等饮料,也可以买到大袋的冰块,让远途的路人为自己的食品酷冷箱(Cooler)加冰。有快餐店的休息站点规模则大得多,一般和加油站并在一起,常见的有麦当劳,热狗,皮萨饼店等等。厕所一般设在快餐店里,游人可以在室内休息,吃饱喝足后再行上路。当然这些常年孤独地站立于公路两边的快餐店和加油站,价位都比普通的快餐店和加油站昂贵一些。从一个州进入另一个州后的第一个休息点,一般也是一个专设的旅游信息服务点,在那儿除了一般的休息设施外,还有一个专门的服务台,由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州的旅游景点和回答相关问题。房间四周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印刷品,介绍当地的旅游风光,地图,和一些旅馆的广告小册子。游人可以随便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找到当地的详尽地图。
    纽约帝国大厦
    设计者为美国史莱夫-兰布-哈蒙建筑事务所,1931年落成,是70年代以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纽约州别名帝国州,故名。大厦位于纽约繁华的第五号大街上。底部面积130*60平方米,向上逐渐收缩,85层之下为普通的使用建筑面积,85层以上收缩为直径10米高61米的尖塔。塔本身相当于17层,因此帝国大厦号称102层,塔顶距地面380米有效使用面积6万平方米。帝国大厦从动工到交付使用只用了19个月,平均每5天多建一层,施工速度极快。大楼主要是办公用房,共装67部电梯。据观测大厦在大风中最大摆幅为7.6厘米,对人的感觉和安全没有影响。1945年7月,一架巨型轰炸机在大雾中撞上大厦第79层,飞机坠毁,大厦只有局部破损,总体未受影响。帝国大厦矗立在美国纽约市内的曼哈顿岛,俯瞰整个纽约市区,远望附近的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成为纽约,乃至整个美国历史上的里程碑。
    最初的计划是建一幢看上去低矮结实的34层大厦,後来又作过16次修改,最後才采纳了拉斯各布的铅笔型方案。有人说最後定下的102层建筑方案是世界空中轮廊线的杰作。第一次对外宣布建楼计划时声称这幢大厦的高度「接近300米」。这样做其实是故意迷惑他人。拉斯各布生怕克莱斯勒抢了他的风头,要在第86层的顶部加一个61米的飞艇停泊塔,把整个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到381米。在一次飞艇停泊时,海军飞艇上喷射出来的压仓水把几个街区以外的行人都弄得浑身透湿,最後不得不拆除了这个停泊塔。
    帝国大厦除了作写字楼外,还有多种其他用途:里面有无线电和电波传播实验室,花粉病病人研究平台。这里举行过每年一度的「帝国大厦登楼梯比赛」,举行过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迎接过情人节和圣诞节,庆祝过参加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的扬基队和都市队的胜利,还宣布过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选举获胜。帝国大厦还目睹过不少奇人怪事,包括1945年美军B-25运输机因浓雾撞到第79层,造成十几人死亡的惨剧。帝国大厦还迎接过许多世界政界和娱乐界名流,如古巴的卡斯特罗、英国的伊莉莎白女皇、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和泰国国王等。甚至电影中的「金钢」都在1933年选择这座大厦作为他的舞台,1983年又来一次。这座大厦最鲜为人知的用途的发现者恐怕要数生活奢侈的纽约市市长吉米•沃克了。当他的政府接受调查时,他感谢这座大厦的建筑师们“为某些公务员提供了一个世界上最高、最遥远的藏身之地。”
    设计者为美国史莱夫-兰布-哈蒙(Shreve,Lamb&Harmon)建筑事务所,1931年落成,是70年代以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纽约州的别名为“帝国州”,故名。大厦位于纽约繁华的第五号大街上。底部面积为130X60平方米,向上逐渐收缩,85层以下为普通使用建筑面积,85层以上缩小为一个直径10m、高61m的尖塔。塔本身相当于17层,因此帝国州大厦号称102层,塔顶距地面380m。总体积为96.4万立方米,有效使用面积为16万平方米。房屋总重量据称约30.3万t。
    纽约世贸中心
    从世贸中心大厦上俯瞰哈德逊河
    1973年,纽约曼哈顿的河岸上耸立起两座并立的110层的姊妹楼,这就是著名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建筑师为著名日裔美籍建筑师雅马萨奇。这两座方柱形大楼各高411米,打破了纽约帝国大厦保持了42年之久的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这座建筑的造型和高度,一直被建筑界和评论家所议论。有人说它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经典,也有人说它是一个拼命向空中延伸的方块,是精神空虚的躯壳和建筑艺术的倒退,甚至说它是建筑怪物。
    美国世贸中心是现代美国最发达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它们的重要性和地位相当于历史上的宫殿。
    50至60年代的幕墙建筑,外墙上钢、铝、玻璃、瓷板等工业生产的材料和制品占很大的比重,特意显示出工业生产的特质。世贸中心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房屋的造型简单整齐,平屋顶、方方的轮廓,造型以基本几何形状为主,墙面为二方连续的几何格网。
    这样的造型容易使人联想起机械化大生产,联想起人对自然的进一步驾驭,联想到工业化社会的威力,因此,美国世贸中心从建立之日起,便成为世界各大财团首选的办公地。美国世贸中心是经过20至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师的探索,再与美国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实践经验汇合的产物。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在“9•11”事件中轰然倒塌,世贸中心重建规划工作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建筑设计师16日公布了世贸中心纪念馆规划图。
    根据这个名为“反省缺失”的设计方案,纪念馆主体由两座寓意“反思”的水池和一片鹅卵石铺就的广场组成。广场上将种植大约300棵橡树,空地面积可以容纳一万人。
    沿着两条之字形斜坡,参观者可以来到位于地下9米深处的纪念馆大厅。大厅内有两个水池,每个水池上方有水幕落下,勾勒出两栋世贸中心大楼的轮廓。水池周围刻有“9•11”遇难者姓名。在水池下方12米深处,将埋葬至今未验明身份的遇难者遗骸。
    与这些遗骸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世贸中心北楼地基将裸露在另一个高18米的大厅中。在那里,参观者可以触摸参差不齐的钢筋和粗糙的混凝土。
    拉斯维加斯胡佛水坝
    从拉斯维加斯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约40公里处,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西北部。1936年水坝落成时,共和党领袖胡佛正在台上,水坝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它是一座拱门式重力人造混凝土水坝。坝高220米,底宽200米,顶宽14米,堤长377米。这样巨大的水坝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它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在大地上,显得十分威武。水坝建成后对工农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它在世界水利工程行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胡佛水坝是一座宏伟的拱门式混凝土水坝,建造在两座山之间,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那里。坝高达二百二十米,坝底宽二百米,顶宽十四米,堤长三百七十七米。
    胡佛水坝在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交界之处。茫茫大漠之中,惟一的一条河流——科罗拉多河从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流向这里。对于沙漠而言,水是何等的宝贵,有水才有一切。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政府就想在科罗拉多河下游筑一道大坝,截住滔滔河水。可是,工程浩大,谈何容易。直到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Hoover)任内,尽管当时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胡佛总统还是鼎力支持建设大坝。这样,大坝终于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开始动工。
    工程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展开。这里只有仙人掌、响尾蛇、蝎子和风暴。九十四名工人为建造大坝献出了生命。建造大坝所用的水泥是如此之多,足以用来建造从旧金山到纽约横贯美国的双车道公路!为了运输这么多钢筋、水泥,还专门建造了铁路。由于工人们的努力,工程提前两年一个月零二十八天竣工,只用了四十六个月。一九三五年二月,大坝落成。为了纪念胡佛总统的贡献,大坝用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胡佛水坝”。
    胡佛水坝截断了科罗拉多河,形成了波光浩淼、长达一百十八公里的密德湖,成为西半球最大的人工湖。胡佛水坝安装了九台发电机,能发出七十多万千瓦的电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后来,又把发电机增加到十七台,总发电达到一百三十四万千瓦。
    胡佛水坝,孕育了新兴的城拉斯维加斯,可以说是拉斯维加斯之母。这里原本是不毛之地,荒无人烟,建造胡佛水坝的时候,大批工人聚集在这里。水、电、铁路,为一座新城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工人们在沙漠之中,没有任何娱乐,于是有人以赌博解闷。内华达州州政府为了吸引人气,居然在一九三一年把赌博合法化。于是,许多资本家前来投资建设豪华赌场,大批观光客也前来赌博。就这样,一座光怪陆离的赌城在沙漠深处迅速发展,以至一跃而为美国西部最大的新城。如今,在胡佛水坝附近,还能找到残墙断垣、破败凄冷的小村庄,那里写着“OldLasVegas”(拉斯维加斯旧城),那就是建造水坝时工人们的宿营地。拉斯维加斯就是从一个沙漠小村发展起来的。胡佛水坝是打开拉斯维加斯之谜的一把钥匙。只有清楚地了解胡佛水坝的历史,才能知道拉斯维加斯这座世界第一赌城的诞生过程。如今,拉斯维加斯成了不夜城。正是胡佛水电站的电力,点亮了拉斯维加斯那流光溢彩、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胡佛总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年轻时,他作为采矿工程师,曾经被派往中国。当时,胡佛和他的新婚妻子在中国生活了两年。他们学会了汉语,而且取了中国的名字,分别叫“胡华”和“胡璐”。后来,胡佛成为白宫的主人之后,他和夫人之间倘若要谈论一些不让别人知道的话题,那就用汉语交谈。
    胡佛水坝最初叫“博尔德水坝”,因为附近的一座小城叫博尔德市。后来用胡佛的名字命名。不过,当民主党人执政的时候,把共和党人胡佛的名字抹去,据说原因是不适宜用活人的名字命名水坝,恢复原名博尔德水坝。直到一九四七年四月,美国国会决定仍用胡佛的名字命名大坝,沿用至今。
    胡佛水坝的蓄水池是著名的密德湖。密德湖碧波浩渺,一望无际。是西半球最大的人工湖。它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胡佛水坝的发电功率为1345兆瓦,可供应太平洋沿岸的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可见胡佛水坝贡献之大。
    英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英文ChannelTunnel或昵称Chunnel,法文letunnelsouslaManche),又称海峡隧道或欧洲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1994年5月6日开通。隧道横跨英伦海峡,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50千米,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9千米。单程需35分钟。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像是大客车、一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区间火车。隧道由欧洲隧道技术公司经营,但因为隧道建造费用极高,所以债务沉重。
    1994年5月6日,是英国与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1.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用近七年之久的辛勤劳动,终于把自拿破仑•波拿巴以来将近二百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滔滔沧海变通途,一条海底隧道把孤悬在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为欧洲交通史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欧洲隧道是指横贯英法之间多佛海峡的海底铁路隧道,又称海峡隧道。它西起英国的福克斯通,东到法国的加来,全长50公里,水下长度38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这项工程由三条隧道和两个终点站组成。三条隧道由北向南平行排列,南北两隧道相距30米,是单线单向的铁路隧道,隧道直径为7.6米;中间隧道为辅助隧道,用于上述两隧道的维修和救援工作,直径为4.8米。在辅助隧道的1/3和2/3处,分别为两运营隧道修建了横向联接隧道。当铁路出现故障时,可把在一侧隧道内运行的列车转入另一隧道继续运行,而不中断整个隧道的运营业务。在辅助隧道线上,每隔375米,都有通道与两主隧道相连,以便维修人员工作和在紧急情况下疏散人员。
    隧道启用后,把伦敦至巴黎的陆上旅行时间缩短了一半,3小时即可到达。从伦敦飞到巴黎,航程一般需要3小时左右。而事先还要订票,经隧道乘火车,时间一样,却省去不少麻烦。据英国铁路当局估算,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可达1800万人,货运可达800万吨。
    欧洲隧道于1987年12月1日正式开工,造价150亿美元,原计划1993年通车,后延迟一年。修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售股票,由英法财团承建。欧洲隧道使用的客货列车,均由2台机车牵引,每台机车功率为7600马力,平均最高时速为140公里。
    在1994年5月6日欧洲隧道的通车典礼上,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隧道两端——法国的加来和英国的福克斯通共同主持了盛大的通车剪彩仪式。两国元首在剪彩典礼上发表了讲话。密特朗说,两个多世纪的理想实现了,他本人和法国人民都为这一工程的实现而感到高兴。这一工程将促进欧洲统一建设,英法两国之间所做的事不会使欧洲其他地方感到无动于衷。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说,这是第一次英法两国元首不是乘船,也不是乘飞机来会面的。她希望海底隧道能增加两国人民间的相互吸引力,希望两国继续进行共同的事业。
    悉尼歌剧院
    在澳大利亚港湾,有一座构思独特,设计超群的建筑物,从远处望去,它宛如从蔚蓝海面上缓缓飘来的一簇白帆;而在近处看,它又像被海浪涌上岸的一只只贝壳,斜竖在海边,白色的帆状屋顶由10块大“海贝”组成,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它就是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它每年都吸引着200万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凡是到澳大利亚旅游观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的游客没有不去悉尼歌剧院的,悉尼因此而成为旅游业十分兴旺发达的城市。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10月20日建成,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揭幕剪彩。它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知名度却远在许多著名的欧洲歌剧院之上,它与港湾大桥一起成为澳大利亚最早和最大城市的象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充满了曲折坎坷,这个梦幻般的建筑物的设计蓝图当初差一点被埋没在废纸篓里。1957年,由4人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审议歌剧院的各种设计方案。其中一位名叫伊尔罗•萨里南的评委注意到了已经被扔进废纸篓里的设计图。这位老资格的芬兰裔美国建筑师独具慧眼,发现丹麦设计师耶尔恩•乌特松的构思别具一格,富有诗意,颇具吸引力。萨里南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另外3个评委,使他们改变了主意,最后乌特松设计的图案击败了其他231个竞争对手而被选中,并赢得了5000英镑奖金。
    像在风浪中鼓帆前进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洁白贝壳,这就是悉尼歌剧院的外观。这栋建筑物的形状实际上参照了一个被拨开的球体的扇形部分。悉尼歌剧院是多数人能从图片上认出来的少数现代建筑之一。对许多来说,它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
    洁白的建筑物在阳光下闪烁,它是用混凝土建成的。闪光出自于覆盖在建筑物表面的白色瓷砖。
    这项建筑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国际竞争中被选定的。许多人反对这项设计,建造过程中曾出现过很多争议。最后,丹麦建筑师约恩.乌特松在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辞职。
    1973年工程终于完成。它既是一座歌剧院,同时也包括两个剧院、一个音乐厅、若干个餐馆、一个电影院、多个艺术画廊和一个图书馆。左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突入悉尼港湾海水中的本尼朗岬角上。
    悉尼歌剧院内的音响效果并不十分完美。歌剧院的内部也是约恩.乌特松设计的,但他的计划未被采用,因为有人认为他对音响不够了解。然而,若按乌特松最初的设计,歌剧院的音响效果本该是完美的。
    香港新国际机场
    香港新国际机场作为香港唯一的机场于1998年7月6日投入营运。它构成香港壮观的门户,巨大、轻盈、飘逸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它又是友好而亲切的。尽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港,其尺度并没有给人一种恐惧或震撼感。设计赋予了它易于理解、易于接近的特质:庄严而非势不可挡。
    “Y”型的平面形式在总体设计任务书中已明确规定。由于拱顶能将分散的建筑体量连为整体,设计迅速确定了单一的、波浪型的单向筒形拱顶。事实上,在仔细规划的柱网上采用模数制建造的统一屋面,不仅使以后的加建更加容易,而且使设计更易于实施。采用重复连续的格网至少是基于快捷、方便维护、保养的考虑――这对于不断处于使用状态的机场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拱顶方向在整座建筑内保持连续不变,拱形屋顶本身即具有导向作用,宽阔的拱形波浪亦可漫射及限定光线的形状――白昼采用自然光线,夜晚则人工照明。照明系统利用拱顶形状主要布置于屋面上,增加了空间的多样性与戏剧效果,并且使整个空港导向明确。拱形屋顶在离境层最为引人注目,天蓬下巨大的中庭空间中的光线、场景气氛缓解了旅行前的紧张。
    新机场延续发展了福斯特在1991年建成伦敦第三大机场――斯坦斯特机场中首创的设计理论。其特征包括:轻型屋面、解放设备空间、广泛应用自然光,将环境气候控制设备与行李处理及运输设施统一布置于中央大厅之下,使建筑中的流线与运动尽可能自由。
    离境层登记台之后设有商业区。一旦通过安检,所有旅客将穿越东厅――机场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之后,空港收窄成一个长厅,最后在西端成"Y"型的两叉,漫长的"Y"型大厅连接了机场的38个登机口。
    新机场周围的自然景色是壮观的,旅客在空港内任何一处均可享受外部宽阔的景色,玻璃面的最小高度均大于4米,并清除视觉范围内各种障碍以减少景观遮挡。设计强调利用周围环境导向远远超过空港建筑本身导向:旅客可看到大地、海面、放眼远处的道路、桥梁和近处的飞机起降。这种考虑与许多空港采用封闭的"盒子"或通道的作法大相庭径,旅行变为一种愉悦的过程。
    空港之下为6米高、32米宽的通道,沿通道设机场内部穿梭火车。当空港第二期扩建完成时,通道内将设有火车及高速行李转运系统。第1期行李处理采用全自动化系统,各航班可在柜台进行行李登记,行李则可快速、准时转换至航班。这种快速处理过程由集中于地面下的行李"高速公路"网络完成。
    巴拿马运河
    一艘智利船舶停靠在巴拿马运河靠近太平洋一侧的米拉弗洛雷斯港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大陆中部,纵贯巴拿马地峡,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闸式运河。运河全长81.3公里,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为304米。从运河中线分别向两侧延伸16.09公里所包括的地带,为巴拿马运河区,总面积为1432平方公里。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伟大的工程业绩之一,它穿过一条将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开的狭长陆地—巴拿马地峡。运河最窄处宽度为152米,总长82千米。
    1513年,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艰苦跋涉,横越巴拿马地峡,发现了太平洋,从那时起人们就梦想修建一条沟通两大洋的水道,然而19世纪时最初的尝试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左图:巴拿马运河为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船只提供了一条捷径,使它们不必绕道南美洲。运河上有3套船闸,用以提高或降低水位,使船只从一个水面进入到另一个水面。
    1882年,一家法国公司试图开挖运河,由曾指挥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费迪南德.雷赛布精心设计,但这项工程计划缺乏资金,并且热带疾病夺去了数百名工人的生命。1889年,这家公司破产,另一家法国公司接管了这项工程。
    根据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签订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美国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35万美元的代价,从而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运河动工开凿,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
    运河的开通使美洲东西海岸航程缩短了7000至8000海里,亚洲到欧洲之间的航程缩短4000至5000海里。开通后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目前,巴拿马运河每年承担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因此,巴拿马运河素有“世界桥梁”的美誉。但对巴拿马来说,运河的开凿通航却使自己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美国把运河区变成名副其实的“殖民飞地”,在运河区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设立“美国南方司令部”,驻有上万名美军,使运河区成为“国中之国”。
    为了废除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和收回运河区的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1977年9月,美国被迫与巴拿马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1979年10月1日生效)。根据条约,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马将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美军将全部撤出。
    1999年12月14日,美国向巴拿马政府移交运河主权的仪式在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至此,这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现在,巴拿马运河是世界是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对于开挖运河的工人来说,在热带丛林中挖掘,饱受湿热气候下蚊子和其他叮人昆虫之害,那简直是一场恶梦。在完全没有现代机械帮助的情况下,大量的泥土被运走。人们在恰格雷斯河上建造了河坝,形成了加通湖;还建造了运河船闸,坚硬的岩石被凿穿,形成了盖拉德航道。
    巴拿马人接管运河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运河的运营效率大大提高。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活动以及货运量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超大型船只投入使用,这些船只因体积过大而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对此,巴拿马政府于2006年4月24日正式提出了运河扩建计划,力求使运河在未来的世界贸易活动中继续保持竞争力。
    埃及阿斯旺水坝
    素有埃及南大门之称的阿斯旺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南“第一急滩下”,尼罗河的东岸。尼罗河是世界第二大河,在漫长的历史中,既馈赠给埃及生命之源,也给它带来数不清的洪涝灾害。
    阿斯旺水坝,这个建在奔腾咆哮的尼罗河上的伟大工程,以其巨大的躯体横截尼罗河水,气势雄伟壮观。登上耸立于河岸上的水坝纪念塔,环形的拱桥式大坝像跨越尼罗河的长虹,粲然入目。
    阿斯旺水坝于1960年开始建造,竣工于1970年.在世界大坝中排名11。但是它的坝面积超过了它的坝高,长度则跨越了尼罗河2英里。
    由埃及首相纳赛尔主持。他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筹集资金,在英美拒绝提供贷款的情况下,由苏联设计了前期工程,并提供了一座电站的设备。水坝的建成对埃及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其南面五百多公里河段上形成的纳赛尔湖为埃及合理利用水源提供了保障,供应了埃及一半的电力需求,并阻止了尼罗河每年的泛滥。
    阿斯旺水坝位于阿斯旺城南6公里处的山口地带,由主坝、溢洪道和发电站三部分组成。主坝全长3600米,坝基宽980米,坝顶宽40米,坝高111米,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约4300万立方米,其体积相当于开罗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堪称世界七大水坝之一。
    水坝是一项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阿斯旺水坝管理局副局长穆罕默德回忆说,1964年尼罗河曾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由于当时阿斯旺高坝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已能蓄水防洪,使埃及人民避免了一场灾难。从那时起,阿斯旺高坝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化解了尼罗河洪水对埃及的威胁。
    然而,在建造过程中,大量定居者被迁移,阿布辛布勒神庙亦被另外安置,水库的建造把努比亚地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纳塞尔湖,淹没了村庄和古迹,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由于生态环境的一些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尼罗河水连年明显减少,对埃及工农业及电力工业形成巨大威胁,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由于水源不足,阿斯旺水坝的水位在1987年比原设计的60米高度减少3米,严重影响了埃及的电力工业生产,随电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用电部门也为此受到影响。1988年上半年,尼罗河流域旱情仍在继续,5月底,开罗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45℃高温天气。由于尼罗河潮汛一再减少,水坝的发电量相应不足,工业用水也受到影响。
    水坝建成后,阻挡了尼罗河水在流动中夹带的淤泥。这些淤泥中含有大量腐殖质曾是埃及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如今埃及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化肥,不但增加了外汇支出和农业成本,也使土地肥质降低,给埃及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过去,淤泥里的沉积物对地中海水位的增长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现在由于沉积物的消失,三角洲的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据埃及水利专家测算,拉希德和杜姆亚特两河河口每年分别被海水冲刷掉29米和31米,使那里的海岸线不断后缩。
    埃及政府耗资10亿美元,于1970年在阿斯旺附近的尼罗河上建成集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于一体的阿斯旺高坝水利工程。这座将尼罗河拦腰截断的弧形拱桥式大坝,高111米,长3830米,宽40米,它使河水向上回流,形成面积广达5120平方千米、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纳赛尔湖。20多年来,这项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结束了尼罗河年年泛滥的历史,扩大的灌溉面积和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均相当于全国的1/3,还促进了航运、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虽有泥沙淤积水库底部,失去天然肥源和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等消极影响,但利显然大于弊,阿斯旺高坝仍不失为当代世界最成功的水利工程之一。

【来源:整理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