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历史上的包拯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6年05月2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合肥人,民间称其包公、包青天、包待制,还戏称包黑子,他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很多戏剧演他的故事。历史上的包拯与戏剧中的有很大的不同,他没有做过宰相,也没有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但的确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敢于冒犯权贵。包拯初入仕途时,曾因父母年老不便远行,先后辞掉了建昌(江西永修)、和州(安徽和县)税官等职。双亲去世后,他才在乡亲父老的劝说下入仕为官,出任天长县知县。在天长县破了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曾演绎的“牛舌案”,之后升任端州(广东肇庆)知州、监察御史,在御史任上,包拯上书阻止了贵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出任节度使、宣徽使,并提出了“练兵选将,务实边备”抵御契丹的政策。包拯在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的时候,他要求废止了一切由皇帝从宫里下达的加官进爵的恩命,并且抄录魏征的三项奏疏放在皇帝的座旁作为警戒。之后包拯还历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知府官阶升为右司郎中。他在朝刚强果断,皇亲贵戚都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清一样难得,连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包待制”,京师流传民谣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晚年历任枢密使、礼部侍郎,1062年因病去世,享年64岁,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