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仁”到底是个啥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鱼在沂河79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最近读书,看到几篇论述仁的思想的文章,然而每篇文章动辄几千字,洋洋洒洒,旁征博引,绕来绕去,总让人摸不到头脑。难道仁是难的?窃以为,不应该是这样的。

今天,阅读古籍原文的人不是很多,而把古籍中的一些理念、思想结合当下来对比解释,回归原意的更少。以至于自己昏昏,别人也不能昭昭。比如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仁”我们起来很简单,想起来很迷糊,仔细思考起来很难解。

仁是儒家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对古代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有人提到“仁德工程”,仍然有很多思想活在我们今天话语和文字之中,诸如为富不仁、不仁不义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古文中,这些思想值得我们在今天重新唤醒。

仁字,左边是单人,决定读音又影响其意义,右边是“二”决定它的意义,这个字与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有关,与动植物无关。所有关于仁的论述都分为仁和不仁两类,都指向仁。那么仁到底是什么内涵呢?暂且从成语和一些句子中勾描。

仁者爱人。从仁这个字本身来看,就不是“一个人”,至少是“二”人,也就是两个人。除了自己,心中必然有别人,若只有自己,极其世故,精于算计,算来算去,总为自己打算,这绝对不是仁者,“为己重者不仁”。仁者必然爱别人的,庄子说“爱人利用之谓仁”,并且这种爱人超越了血缘关系的亲情,又更加宽广的胸襟和包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亲人的爱是仁的本基,但仁有更高的标准。而且这种仁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毫不雕饰,毫无做作,绝对不是那种“嗟,来食”式的可怜和鄙视,所以韩非子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当然,除了爱人,仁者也是爱怜动物和其他的,是一种博大之爱,韩愈说“博爱之谓仁”,颜之推“穷鸟入怀,仁人所悯”。仁者,爱别人,博爱世界;不爱,不是仁者。

仁者敏锐。我们常用的麻木不仁,应该是“仁”的重要内涵之一。麻木不仁,仁就是不麻木,就是“敏感”。这种敏感不是神经质的敏感,不是疑神疑鬼、风声鹤唳,而是见多识广。前几日,遇到朋友闲聊,我说自己比以前敏感了。他说,不是敏感,而是最近两年认识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见多识广了,遇到的事情和内心的感受产生了共鸣。我不是仁者,但道理是相通的。仁者,感悟内心、感受外在,是在用宽广胸襟、丰富情感、敏感心灵与之共鸣。那些不仁的人,对自己麻木,对外视而不见,有肝有肺,却无心。

仁者不杀。仁者是不杀生的,至少是在杀生的时候,内心里有怜悯之情。当然,这里不杀生的仁者和佛家不杀生有相通之处,但又有很大不同,佛家不杀生是戒律。仁者不杀生倒多是修养。刘向说“仁者不害生”,《颜氏家训》中提到“仁者,不杀之禁也”,意思都指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万物而不杀生。“不杀”除了不杀害生命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含义,那就是内心没有杀机,内心里宁静而优雅,宽和而温暖。在遇到意见和我们不同的时候,就想粗暴地扭转人家和我们一样;在遇到乱停车、乱变道等所有影响心情的事情,都想以自己的方式简单粗暴地禁止:这就是杀机。杀机就是暴戾之气,有杀机的人是不好的,杀机伤人害己,杀机一出伤人一千,自伤一百。所以“仁者无杀”才会长寿,有“仁者寿”。

仁者多福。仁者以爱人之心爱世界万物,内心里充满敏锐和温情,没有杀机,自然吸引来温暖与和谐。福气也会随之而来,这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客观的事实,你给别人温暖多唤回别人心中的温暖,你对别人充满杀气,别人也多是以杀气响应你,如此而已。记得有一句话“福不可祈,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诚哉斯言!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