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风情趣谈—杂粮成主粮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程咬金宿店》中店家女李金花拿在灶洞煨熟的番薯送意中人作点心。

《金福戏鬼》中金福:“我金福,人穷志不短,偷些番薯也是无奈何。”

《亲人》中蟹妹三餐食番薯丝。

《春归燕》中生产队煮大麦糜。

《正德游江南》中皇帝食大麦糜,配咸薄壳,美其名曰“珍珠糜”、“凤眼鲑”。

潮州是缺粮区,有些县份缺粮在半年以上。自明代万历年间番薯传入闽南、潮州以后,情况便大大改观,番薯和大米一道成了日常的主粮,有些县份还因此冠上“地瓜县”的美名。

小麦和大麦本不宜在潮汕种植,因气候太温暖,不适合其生长。然而,潮汕人会想办法:在冬天种植。秋收之后,大田空闲,便种冬耕。水田种番薯,种绿肥,旱园种麦,种萝卜、芥菜、荷兰豆。这些作物都适宜越冬。冬种春收,不误春耕。新麦上场,也可弥补青黄不接的粮荒。这是潮汕人过日子的巧妙办法。

《山门坳》中小坤“存张破车换做一斤木薯干”,用来充饥。当年,山上普遍种木薯,俗称“树薯”。这是一种耐旱作物。鲜木薯有微毒,吃了又难以消化。人们将木薯片浸水、晒干,再碾粉,用来做。其它东西做,掺少量木薯粉,也特别有韧性,皮不易破。

还有芋、玉米、南瓜等杂粮,在缺粮的年月,都是极好的果腹之物。《回窑》中的薛仁贵,贫贱时喜吃芋叶羹。这东西也曾是潮人的美餐。

从前,年节才有干饭吃,今天情况不同了,大家反而喜欢吃粗粮杂粮,番薯、玉米、南瓜成了最佳保健食品。当初缴公粮,6斤番薯才折1斤稻谷。今天,蕃薯、玉米的价钱比白米、面粉还昂贵。这是人们从更有利于健康方面考虑问题的结果。

潮人当年用灶,用柴草煮饭,灶洞有余热,糜放在灶洞可保温。燃柴枝的时候,余烬煨番薯最好,潮汕人叫“火感”,排在第一位,有“一火感二贴”的说法。李金花的熟番薯就是这样来的。

小潮剧《短剑》中,那班上山割草的农民,常在山上留些饭包熟番薯,用这种办法接济被困在深山的游击队员。饭包熟番薯,是潮汕农民上山割草或出门干活的必备之物。他们用一条浴布,包上饭团或熟番薯,吊在尖担尾或锄头柄上,便轻松出发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