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魏染胡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地标的印象

魏染胡同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曾经有一魏姓人办的染房;其二,则是说明朝宦官魏忠贤曾在此居住,魏被诛后称魏阉胡同,后改称魏染胡同。
魏染胡同的30号院是京报馆旧址,现在里面已是普通的人家,小楼依旧,述说着痕迹点点。虽然院子里搭建了很多小屋,但毕竟整体的格局还在,所以,历史的厚重仍然写在了它的脸上。胡同里的人们都知道有这么个京报馆,也大多知道邵飘萍这个杰出的报人。毕竟,这里融合着他们的生活,百姓的柴米油盐和厚重的历史结合在一起,那就成为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责任。

流年的风景

说到《京报》,就不能不说它的创办人邵飘萍。邵飘萍1886年生于浙江东阳,幼年的时候在私塾读书,14岁便中了秀才,后来,他考入省立七中,再后来考入了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毕业以后,参与主办《汉民日报》。1918年10月,邵飘萍创办了《京报》,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为民请命,监督政府是办报的宗旨和责任。1926年,由于支持“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邵飘萍倒在了奉系军伐的枪口下。
京报馆的旧址我曾无数次经过,但在当时,可能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地方,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份报纸,至于其他的可能没有去想很多。
如今,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当年鲁迅、周作人、孙伏园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走进走出的院子承担着住在里面的居民的生活,我努力找寻着走入院门时头脑之中的发现,很多,但却无从谈起。
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邵飘萍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们不只要记住历史的存留—京报馆,我们更要记住曾经的一个充满了责任的新闻人。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