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杨梅竹斜街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地标的印象

杨梅竹斜街在明朝时称为斜街,后来,据说这胡同里有一个杨姓的媒婆,在清朝时便改称为杨媒斜街,到光绪年间,谐音雅化为杨梅竹斜街。这条街附近,还有铁树斜街、樱桃斜街之类的胡同,这些胡同形成于元代,确切地说应该是明朝,当时元朝定都北京后,废弃金中都不用,而重新营建大都,但是大都的商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因而老百姓还是到老城中都购买所需物品。那时候,虎坊桥西侧至菜市口附近是个很繁华的市场,人们由大都出城到虎坊桥这段路逐渐被走了出来。

流年的风景

胡同的61号院是湖南酉西会馆旧址。酉西会馆里过去住过沈从文,不过这段历史在胡同里已经不很清晰。黄永玉的散文《太阳下的风景》里曾经提到过郁达夫来酉西会馆看望沈从文的那段文坛佳话。
沈从文出生于1902年,是中国文学与文化史上的大家,无论是《边城》、《湘行散记》,还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都已经成为了著名的传世之作。1922年,他来到了北京,开始尝试写作,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对于沈从文由文学创作转向文物考古的研究,一直以来各有说法,但历史注定会有一个公正的结果。1948年,郭沫若曾经在香港《大众文艺丛刊》上发表了一篇《斥反动文艺》的文章,将沈从文界定为“桃红色作家”应该算是沈从文转向文物研究的一个坐标。在后来的文物研究方面,他也作出了与文学同样受世人所瞩目的贡献。
当年,沈先生在身为大学教授的情况下,曾耐心为群众充当文物展览讲解员,那种朴素的平民气质着实值得我们怀念和继承。今天,走在他初来北京的杨梅竹斜街里,注目于那沧桑满目的酉西会馆,更多的是源自内心的回味。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